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理科)
展开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理科)
1. 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 线粒体内膜上有水的形成并伴随着能量转换
C. 核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功能
D. 突触后膜可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2.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不同细胞中mRNA相同
B. 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
C. 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D. 紫外线会造成DNA损伤诱发机体细胞发生癌变
3. 羊体内存在蛋白质PrPc,当羊感染了感染性蛋白粒子PrPc后,PrPSc将促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PrPc不断地转变为PrPSc,导致PrPSc积累,从而诱发羊瘙痒病,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羊体内存在控制合成PrPc的基因
B. PrPc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的
C. PrPSc与PrPc两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D. PrPSc可在患病羊体内被全部水解
4. 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都是紫叶
实验③: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A. 甘蓝叶色紫色对绿色为显性
B. 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 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D. 实验③中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5. 上海交通大学杨洪全教授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生长素合成量低的植株叶片气孔密度显著高于生长素合成量高的植株,从而发现了生长素负调控气孔发育的新功能。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主要分布在植物的表皮细胞处
B. 高浓度生长素对气孔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C.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D. 生长素通过催化细胞代谢影响气孔的发育
6. 近年来,全球多地蝗灾频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危害,治蝗工作刻不容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蝗虫的迁入和迁出影响地区中蝗虫的种群密度
B. 蝗灾频发地区中的蝗虫种群数量不会一直呈现J型增长
C. 把鸡鸭放到田间控制蝗虫的种群数量属于生物防治
D. 天敌对蝗虫的制约作用改变了蝗虫的生殖方式
7.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为研究温室效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探究了温度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以测得的CO2吸收速率为观察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
温度(℃)
28
30
32
34
36
38
40
CO2吸收速率(μmol/m2•s)
41.5
40.5
38.2
37.8
38.0
37.5
36.4
(1)水稻叶绿体中捕获光能的色素有两类,分别 ______、______,这些色素可以用 ______(试剂)提取后,用 ______法进行分离。
(2)表中测得的数据不是水稻的实际光合速率,原因是 ______。
(3)表中40℃时,水稻吸收CO2的速率较低,分析其原因除温度影响酶活性外,还可能是此时温度较高,______作用较强,气孔大量关闭导致的。
(4)为研究温室效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还需要针对哪些环境因素进行实验探究?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8. 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做了肿瘤移植实验,用化学致癌剂甲基胆蒽(MCA)诱导小鼠形成肿瘤后,将肿瘤分别移植给三种不同处理的同品系小鼠,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请回答:
(1)A组小鼠免疫排斥的原因是:肿瘤细胞刺激活化A组小鼠的T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 ______细胞和 ______细胞。将切下的肿瘤重新移植给小鼠时,相应细胞会启动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过程,从而排斥肿瘤。
(2)B组小鼠没有经肿瘤细胞免疫,当体内出现肿瘤细胞时,免疫系统的 ______和 ______功能减弱,导致肿瘤生长。
(3)为验证上述小鼠发生的免疫排斥现象有细胞免疫参与,现用四组同品系小鼠进行实验(其中第1、3组小鼠长有同种肿瘤),请完成设计方案:
实验组:给第2组小鼠注射 ______,一段时间后提取 T细胞,注射到第I组小鼠的血液中,观测肿瘤体积变化。
对照组:给第4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提取T细胞,注射到第3组小鼠的血液中,观测肿瘤体积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第1组小鼠 ______,第3组小鼠 ______。
9. 稻田养殖河蟹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综合养殖模式。河蟹以稻田中底栖动物和杂草为食,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请回答:
(1)为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稻田中水稻种群的空间特征应为 ______且要合理密植。
(2)调查田泥中的底栖动物丰富度宜选用的方法是 ______。稻田中的底栖动物不仅为水生动物提供饵料,还能加速湖底碎屑的降解,有利于加速稻田生态系统的 ______和 ______功能。
(3)河蟹与杂草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养殖河蟹有利于水稻生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4)河蟹喜欢潜伏在水草或底泥中,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会将河蟹与食性和它相似的青鱼混养的原因是 ______。
10. 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这是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B基因决定的,当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W染色体上不含这对等位基因。请回答:
(1)某养鸡场欲通过一次杂交,达到根据后代羽毛特征对早期的雏鸡按雌雄分开饲养的目的,选择的亲本基因型为 ______。
(2)在实际生产中发现上述杂交子代的芦花鸡中出现了雌鸡。
有人推测,这是因为子代芦花雌鸡的父本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即 ______基因突变为 ______基因。
还有人推测,这是因为子代芦花雌鸡的父本是由雌鸡性反转而来的,则该父本的基因型为 ______。
欲判断该父本是否发生了性反转,可将其与多只性染色体正常的雌鸡交配,统计子代性别比例。
若子代 ______,则该父本发生了性反转,性染色体组成为 ______;
若子代 ______,则该父本未发生性反转,性染色体组成为 ______。
11. 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利用酵母菌生产的胰岛素类似物,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大罐培养过程中酵母菌会大量增殖,在此阶段其主要进行 ______呼吸,酵母菌通过 ______方式分泌胰岛素原。
(2)在使用胰蛋白酶和羧肽酶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反应的温度,原因是 ______。门冬胰岛素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在与其他大分子蛋白质分离时,色谱柱中门冬胰岛素的迁移速度 ______,时间 ______。
(3)在获得人胰岛素产品后,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往往会在凝胶中添加SDS,其作用是 ______。获得的人胰岛素产品需鉴定是否被杂菌污染,方法是 ______。
(4)科学家用高血糖小鼠验证门冬胰岛素的作用,该实验因变量的观察指标是 ______。
12. 新型冠状病毒表面抗原主要为S蛋白。我国目前常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分为三类: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研制方法如下表。请回答:
类型
方法
灭活疫苗
新冠病毒经培养、增殖,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疫苗
重组亚单位疫苗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在体外合成S蛋白,制成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苗
利用改造后的腺病毒(属于DNA病毒)作为载体,携带S蛋白基因,制成疫苗。接种后,S蛋白基因启动表达
(1)培养新冠病毒需先培养动物细胞,动物细胞培养除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外,还要通过 ______和 ______来保证培养液的无菌无毒。对病毒灭活是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但并不破坏它们的 ______结构。
(2)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相比,重组亚单位疫苗在生产过程中更为安全,原因是 ______。重组亚单位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制备方法的不同点是 ______(答出一点即可)。它们都是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 ______。
(3)康复者的血清有助于救治危重症患者,其免疫学原理是 ______。
(4)结合中心法则,推测还可以研发 ______类型的疫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使得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
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场所,反应产物是水,并释放了大量的能量,故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水的形成并伴随着能量转换,B正确;
C、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功能,C正确;
D、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
故选:D。
1、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2、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合成的ATP数量最多。
3、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本题考查生物膜、细胞器、细胞核和神经冲动的相关知识,考查的考点较多,需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善于总结,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分析判断。
2.【答案】A
【解析】解:A、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不同细胞中mRNA不同,A错误;
B、自由基导致细胞衰老,因此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B正确;
C、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这对有机体是有利的,C正确;
D、紫外线会造成DNA损伤,导致基因突变,诱发机体细胞发生癌变,D正确。
故选:A。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自由基学说: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为严重的是,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了解细胞衰老的原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掌握细胞凋亡的含义;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答案】D
【解析】解:A、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PrPc属于蛋白质,说明羊体内存在控制合成PrPc的基因,A正确;
B、PrPc属于蛋白质,是通过基因转录和翻译形成的,B正确;
C、PrPSc与PrPc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所以这两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C正确;
D、PrPSc可在羊体内积累,从而诱发羊瘙痒病,说明PrPSc不可能在患病羊体内被全部水解,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文:疯牛病增殖的过程是PrPsc可以诱导更多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病毒的增殖。
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合成过程,掌握检测蛋白质实验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C
【解析】解:A、由实验②结果可知,甘蓝叶色紫色对绿色为显性,A正确:
B、由实验③结果可知,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
C、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aaBB、AaBB、AABb,C错误;
D、实验③致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由于甲植株基因型为aabb,所以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文: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说明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①的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②中紫色与绿色杂交,后代均为紫色,因此紫色为显性性状。实验③的子代发生了绿叶:紫叶=1:3性状分离,说明乙植株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并结合实验①②的结果可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bb,紫叶为显性性状,基因型为A_B_、A_bb和aaB_。
本题以“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和“实验①②③的亲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切入点,准确定位隐性性状为绿叶、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紫叶,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5.【答案】B
【解析】解:A、生长素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高浓度生长素对气孔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正确;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
D、生长素是植物激素,没有催化作用,有调节细胞纵向伸长生长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生长素浓度低时气孔密度大,而生长素浓度高时气孔密度小,这说明生长素抑制气孔的发育。
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特性,能正确分析题文,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答案】D
【解析】解:A、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蝗虫的迁入和迁出影响地区中蝗虫的种群密度,A正确;
B、由于空间等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蝗灾频发地区中的蝗虫种群数量不会一直呈现J型增长,B正确;
C、鸡鸭是蝗虫的天敌,把鸡鸭放到田间控制蝗虫的种群数量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D、天敌对蝗虫的制约作用并没有改变蝗虫的生殖方式,D错误。
故选:D。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答案】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无水乙醇 纸层析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蒸腾 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解:(1)水稻叶绿体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由于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另外,由于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
(2)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于光下水稻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故表中测得的数据不是水稻的实际光合速率。
(3)表中40℃时,水稻吸收CO2的速率较低,除温度影响酶活性外,高温下,水稻叶片蒸腾作用强,为减少水分的散失,气孔大量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不足,光合速率降低。
(4)由于光合作用还受到湿度、无机盐、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故为研究温室效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还可针对湿度、无机盐、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故答案为:
(1)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无水乙醇 纸层析
(2)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3)蒸腾
(4)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
分析表格: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其代表净光合速率。表中数据显示,随着温度的上升,二氧化碳吸收速率总体上逐渐降低。
本题结合表格数据,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要求考生识记色素的种类;掌握提取和分离色素的方法;能正确分析表格,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
8.【答案】记忆(T) 效应T 监控 清除 灭活的(同种)抗原 肿瘤体积明显缩小 肿瘤体积继续变大
【解析】(1)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记忆细胞会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故再次给A组小鼠移植肿瘤时,小鼠会出现免疫排斥现象。
(2)免疫系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因衰老或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故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作用减弱,会导致肿瘤生长。
(3)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上述小鼠发生的免疫排斥现象有细胞免疫参与”,则实验组中2组小鼠中提取的应是受过抗原刺激,能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T细胞,在1组小鼠体内发生细胞免疫过程,故给第2组小鼠注射的是灭活的(同种)抗原。
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1组小鼠可通过细胞免疫应答免疫排斥肿瘤细胞,所以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对照组3组小鼠注射的T细胞没有经过抗原刺激,不能发生相应的细胞免疫应答,所以肿瘤体积继续变大。
故答案为:
(1)记忆(T) 效应T
(2)监控 清除
(3)灭活的(同种)抗原 肿瘤体积明显缩小 肿瘤体积继续变大
1、体液免疫过程为:①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②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③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①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②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③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和人体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干信息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掌握特异性免疫调节的方式和过程,能结合题意分析作答。
9.【答案】均匀分布(均匀型) 取样器取样法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捕食 河蟹以杂草为食,减少了杂草和水稻的竞争(减少杂草竞争促进水稻光合作用)河蟹松动田泥 有利于水稻根部有氧呼吸(增加田泥的氧气促进水稻根系细胞呼吸) 不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竞争相同资源/食性相似种间竞争激烈不利于二者生长)
【解析】解:(1)为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稻田中水稻种群的空间特征应为均匀分布(均匀型),这样可以使水稻充分利用光能。
(2)调查田泥中的底栖动物丰富度宜选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底栖动物有利于加速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河蟹与杂草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养殖河蟹有利于水稻生长的原因是河蟹以杂草为食,减少了杂草和水稻的竞争(减少杂草竞争促进水稻光合作用)河蟹松动田泥,有利于水稻根部有氧呼吸(增加田泥的氧气促进水稻根系细胞呼吸)。
(4)不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竞争相同资源/食性相似种间竞争激烈不利于二者生长)
故答案为:
(1)均匀分布(均匀型)
(2)取样器取样法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后两个空顺序可颠倒)
(3)捕食 河蟹以杂草为食,减少了杂草和水稻的竞争(减少杂草竞争促进水稻光合作用)河蟹松动田泥 有利于水稻根部有氧呼吸(增加田泥的氧气促进水稻根系细胞呼吸)(后两个空顺序可颠倒)
(4)不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竞争相同资源/食性相似种间竞争激烈不利于二者生长)
1、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人工种植作物时,为充分利用光照等环境资源,应均匀分布、合理密植。
2、田泥中的底栖动物一般具有区域性强、活动能力弱、个体较小的特点,所以调查田泥中的底栖动物丰富度宜选用取样器取样法。底栖动物可作为分解者或消费者,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糖环和能量流动。
3、河蟹以稻田中杂草为食,所以蟹与杂草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杂草与水稻为竞争关系,河蟹以杂草为食,可以减少杂草和水稻的竞争;河蟹活动中松动田泥,可以提高田泥中的含氧量,有利于促进水稻根部有氧呼吸。
4、河蟹喜欢潜伏在水草或底泥中,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会将河蟹与食性和它相似的青鱼混养的原因是河蟹与青鱼食性相同,竞争相同资源,不利于河蟹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进而影响河蟹产量。
本题以生态农业为背景主要考查丰富度调查及种间关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10.【答案】ZbZb×ZBW b B ZbW 雄性:雌性=1:2 ZW 雄性:雌性=1:1 ZZ
【解析】解:(1)某养鸡场欲通过一次杂交,达到根据后代羽毛特征对早期的雏鸡按雌雄分开饲养的目的,可选择非芦花公鸡ZbZb与芦花母鸡ZBW杂交,子代雄性全为芦花ZBZb、雌性全为非芦花ZbW。
(2)在(1)中的杂交子代芦花鸡中出现了雌鸡,若是因为子代芦花雌鸡的父本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可能是亲代非芦花公鸡ZbZb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为B基因;若子代芦花雌鸡的父本是由雌鸡性反转而来的,由于父本的表现型为非芦花,则父本的基因型为ZbW。欲判断该父本是否发生了性反转,可将其与多只性染色体正常的雌鸡交配,若父本发生了性反转,则父本(ZW)与多只性染色体正常的雌鸡(ZW)交配,子代ZZ:ZW:WW(死亡)=1:2;若未发生性反转,则其性染色体为ZZ,与多只性染色体正常的雌鸡(ZW)交配,子代ZZ:ZW=1:1。
故答案为:
(1)ZbZb×ZBW
(2)b B ZbW 雄性:雌性=1:2 ZW 雄性:雌性=1:1 ZZ
分析题文: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B是芦花基因、b是非芦花基因。有关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
ZBW
ZbW
ZBZB
ZBZb
ZbZb
芦花雌鸡
非芦花雌鸡
芦花雄鸡
芦花雄鸡
非芦花雄鸡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推断相关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体现了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11.【答案】有氧 胞吐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较慢 较长 使蛋白质变性,消徐或掩盖蛋白质本身的电荷 将人的胰岛素产品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 检测小鼠血糖含量的变化
【解析】解:(1)大罐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大量繁殖,其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胰岛素原属于分子量较大的多肽类物质,分泌方式为胞吐。
(2)两种酶与胰岛素原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温度会通过影响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扩散进入凝胶颗粒内,迁移速度较慢,所需时间较长。
(3)SDS能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由几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在SDS的作用下会解紧成单条肽链,因此测定的只是单条肽链的分子量。SDS能与各种蛋白质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将处理后的胰岛袁在培养基中培养,若无菌落产生,则说明没有被杂萄污染。
(4)该实验可通过连续检测小鼠血糖含量的变化,证明门冬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故答案为:
(1)有氧 胞吐
(2)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温度会影响胰岛素原的空间结构) 较慢 较长
(3)使蛋白质变性,消徐或掩盖蛋白质本身的电荷 将人的胰岛素产品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
(4)检测小鼠血糖含量的变化(检测小鼠的血糖值)
1、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置、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
2、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
(1)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
(2)凝胶材料:多孔性,多糖类化合物,如葡聚糖、琼脂糖。
(3)分离过程:混合物上柱→洗脱→大分子流动快、小分子流动慢→收集大分子→收集小分子。洗脱:从色谱柱上端不断注入缓冲液,促使蛋白质分子的差速流动。
(4)作用:分离蛋白质,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蛋白质的脱盐等。
3、凝胶电泳法:
(1)原理:不同蛋白质的带电性质、电量、形状和大小不同,在电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大小、方向、阻力不同,导致不同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不同。
(2)分离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3)分离过程:在一定pH下,使蛋白质基团带上正电或负电;加入带负电荷多的SDS,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使蛋白质迁移速率仅取决于分子大小。
本题考查发酵工程和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2.【答案】添加抗生素 及时更换培养液 抗原 避免因生产腺病毒带来感染的威胁 腺病毒载体疫苗制备过程中需要改造腺病毒,而重组亚单位疫苗不需要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康复者血浆中含有抗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患者体内的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核酸
【解析】解:(1)添加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保证无菌环境,定期更换培养液,清除代谢产物,保证无毒环境,故动物细胞培养除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外,还要通过
添加抗生素和及时更换培养液保证培养液的无菌无毒。对病毒灭活是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但并不破坏它们抗原结构。
(2)相比病毒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可避免因生产腺病毒带来感染的威胁,安全性更高。腺病毒载体疫苗制备过程中需要改造腺病毒,作为载体携带S蛋白基因,制成疫苗,而重组亚单位疫苗不需要改造腺病毒。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中含有抗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该抗体与患者体内的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故康复者的血浆有助于救治危重症患者。
(4)新冠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可将编码抗原蛋白的RNA或DNA片段直接导入人体细胞内,使细胞产生抗原蛋白,这类疫苗属于核酸疫苗。
故答案为:
(1)添加抗生素 及时更换培养液 抗原
(2)避免因生产腺病毒带来感染的威胁 腺病毒载体疫苗制备过程中需要改造腺病毒,而重组亚单位疫苗不需要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康复者血浆中含有抗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抗体与患者体内的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4)核酸
1、疫苗属于抗原,常见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应用,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并加以识记,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做题。
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