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
考点26 人体对外界的感知(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
展开这是一份考点26 人体对外界的感知(解析版)-2022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人教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不属于近视眼的特点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6 人体对外界的感知
考点总结
考点1 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同参与形成视觉
人的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共同参与而形成的。
(1)眼球的结构:眼由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组成。眼球的结构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两部分。
(2)视觉的形成
①瞳孔的调节:光线由亮变暗时,瞳孔变大,进入眼球的光线增多;光线由暗变亮时,瞳孔变小,进入眼球的光线减少。
②晶状体的调节:视觉正常的人可以通过晶状体曲度的调节使较近或较远的影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大;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小。
③视网膜是形成图像的部位,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是形成视觉的部位。
(3)近视和远视
| 形成原因 | 成像特点 | 矫正方法 |
近视 | 眼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 光线在视网膜前方成像 | 配戴凹透镜 |
远视 | 眼的前后径过短;晶状体的曲度过小 | 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成像 | 配戴凸透镜 |
(4)眼的保护: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躺着看书、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看书、走路时看书、在行驶的车中看书以及过长时间注视电脑或手机屏幕等不良的用眼行为。
考点2 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共同参与形成听觉
人的听觉是由耳、听神经和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共同参与而形成的。
(1)耳的结构: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①鼓膜;②耳蜗
特别提醒:晕车与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有关。
(2)听觉的形成
(3)耳聋
①传导性耳聋:由于外耳道堵塞或鼓膜、听小骨受损而导致声波无法传到内耳引起的耳聋。
②神经性耳聋:由于耳蜗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或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而引起的耳聋。
(4)耳的保护:在听到巨大声响时,应及时把口张开;不要随意掏耳垢;外耳道进水后要及时清理;患中耳炎要及时治疗;不要长时间使用耳机,不要因为周围环境嘈杂而放大耳机的音量。
模拟训练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视觉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鼓膜
B.晶状体的凸度过大,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C.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主要目的是缓解紧张情绪
D.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近视,近视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分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解答】解:A、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A错误。
B、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大小可以调节的缘故,晶状体的凸度变大,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近视,近视应该配戴凹透镜,B正确。
C、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C错误。
D、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近视,近视可配戴凹透镜矫正,远视可配戴凸透镜矫正,D错误。
故选:B。
2.看手机的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可能性越大。下列有关视力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读写姿势要正确 B.用眼1小时后休息远眺
C.认真做眼保健操 D.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分析】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近视一般是由于用眼不卫生引起的。
【解答】解: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3.视觉形成过程中,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形成物像和最终产生视觉的结构依次为( )
A.角膜、大脑的视觉中枢
B.视网膜、视网膜
C.视网膜、大脑的视觉中枢
D.视网膜、视神经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视觉的形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解答】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如图所示:
故选:C。
4.长期玩手机会损伤眼球中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位于( )
A.视网膜 B.瞳孔 C.晶状体 D.大脑皮层
【分析】眼球的基本结构:
【解答】解: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内。
故选:A。
5.下列不属于近视眼的特点的是( )
A.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B.眼球的前后径过短
C.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分析】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
【解答】解:物像只有落到视网膜上,人才能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因此眼球内晶状体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后就会在视网膜的前方成像,看到的物体比较模糊。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短,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一特点不符合近视眼的特点。
故选:B。
6.我国近视患者已超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下列关于近视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宜配戴凹透镜
B.近视眼可能与遗传、环境、营养、学习习惯等因素有关
C.尽量不佩戴眼镜,以防止近视度数增加
D.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有助于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
【分析】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解答】解:ABD、近视眼的人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近视眼可能与遗传、环境、营养、学习习惯等因素有关,要预防近视,首先不要长时间看电脑、电视或手机等,同时要认真做眼保健操,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有助于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ABD正确。
C、佩戴合适眼镜延缓度数加深,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C错误。
故选:C。
7.看书1小时后远眺几分钟,可以预防近视,主要原因是( )
A.使眼肌得到休息 B.使睫状体得到休息
C.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D.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
【分析】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
【解答】解: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看书一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睫状体)放松,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有利于促进眼的血液循环,加强眼的营养,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故选:B。
8.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人数位居世界之首。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视力的是( )
A.不在直射的强光和光线暗的地方下看书
B.读书时,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C.定期检查视力和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
D.看书1小时后,为防止疲劳躺床上看书
【分析】有效预防该眼疾的具体措施是: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解答】解:A、不在直射的强光和光线暗的地方下看书,正确;
B、读书时,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正确;
C、定期检查视力和坚持认真做眼保健操,正确;
D、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学习,容易造成近视,不利于视力保护,错误;
故选:D。
9.耳的结构中能接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听神经 D.耳蜗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据此解答。
【解答】解:A、鼓膜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振动。A不符合题意;
B、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B不符合题意;
C、听觉神经能够传到神经冲动,C不符合题意;
D、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D符合题意。
故选:D。
10.耳的结构中,能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 )
A.耳蜗 B.听小骨 C.鼓膜 D.半规管
【分析】(1)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解:A、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不符合题意;
B、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B不符合题意;
C、鼓膜能够将声波的刺激转化为振动。C符合题意;
D、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借助网络,在“空中课堂”听老师讲课。同学们在线学习时的听觉感受器以及听觉的形成部位分别位于如图中的( )
A.a、e B.c、e C.c、f D.d、g
【分析】图甲中,a鼓膜、b鼓室、c耳蜗、d听觉神经;图乙中,e大脑、f小脑、g脑干。
【解答】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听觉感受器在c耳蜗,听觉的形成部位在e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故选:B。
12.听觉形成过程中,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 )
A.耳蜗 B.鼓膜 C.前庭 D.听小骨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振动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耳蜗和听觉中枢.
【解答】解: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外耳道将声波传到鼓膜,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在耳内,接收声波刺激的部位是耳蜗。
故选:A。
13.飞机起飞和降落时,需要将口微微张开的目的是( )
A.避免呕吐 B.进行深呼吸
C.减缓紧张情绪 D.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1)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4)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解答】解: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4.保护好眼睛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堵耳,防止震破鼓膜
B.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以免引起外耳道感染
C.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D.近视眼患者的物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可以配戴凹透镜矫正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解:A、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损伤,A错误;
B、鼻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而不是外耳道感染,B错误;
C、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大小可以调节,而瞳孔的大小是控制进入眼球内部光线的多少,C错误;
D、近视眼患者的物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D正确。
故选:D。
15.几天不洗头会掉一些“头皮屑”。“头皮屑”的细胞是脱落于皮肤的( )
A.附属物 B.角质层 C.生发层 D.真皮
【分析】此题考查的人体皮肤的基本组织及功能,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据此作答。
【解答】解: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又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阻挡外界细菌侵入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分散失,而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头皮上的头皮屑是脱离的最外层,即角质层的一层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属于上皮组织。
故选:B。
16.下列关于皮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含有汗腺、皮脂腺等附属物
B.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C.真皮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D.体内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分析】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A、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构成.皮下组织在真皮的下部,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其下紧临肌膜.皮肤上有毛发、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附属物.A正确
B、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表皮可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角质层表皮脱落的细胞称为皮屑,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B正确
C、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C错误
D、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D正确
故选:C。
17.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获得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皮肤能感受外界的冷、热、痛、触、压等刺激
B.舌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觉是酸、甜、苦、辣
C.鼻能辨别各种各样的气味
D.眼和耳分别感受光刺激和声波刺激
【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
【解答】解:A、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如触觉、痛觉、压力觉、热觉、冷觉等。A正确。
B、味觉是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的,味觉有甜、酸、苦、咸、辣、鲜、涩、麻、凉、金属味等十种重要味感,其中甜、酸、咸、苦四种是基本味感。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B错误;
C、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气味物质作用于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中枢,形成嗅觉。C正确;
D、眼睛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分别感受光刺激和声波刺激,D正确。
故选:B。
18.盲人在“读”盲文时,依靠皮肤的( )
A.冷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触觉感受器 D.痛觉感受器
【分析】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
【解答】解: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
故选:C。
19.如图是《模拟成像的实验》操作示意图,中间的双凸透镜、左边的白纸板依次相当于( )
A.视网膜、玻璃体 B.巩膜、视网膜
C.晶状体、视网膜 D.晶状体、虹膜
【分析】眼球的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在这个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屏幕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不同的是眼球的晶状体的凸度是可以调节的.
【解答】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经过晶状体、玻璃体投影在视网膜上,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通过分析知道视觉形成的正确顺序是: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视觉。在该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屏幕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可见C正确。
故选:C。
20.如图是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眼的结构中相当于图中的屏幕和凸透镜的是( )
A.视网膜和晶状体 B.瞳孔和角膜
C.晶状体和玻璃体 D.脉络膜和视网膜
【分析】眼球的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在这个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屏幕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不同的是眼球的晶状体的凸度是可以调节的.
【解答】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经过晶状体、玻璃体投影在视网膜上,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通过分析知道视觉形成的正确顺序是: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视觉。在该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屏幕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可见A正确。
故选:A。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1.在STEAM学习中心,小雨跟同学制作了一个可变焦的水透镜,利用物理实验室的光具座及配件来模拟人的眼球成像过程(如图)。
(1)可变焦水透镜上的注射器模拟的是眼球的睫状体,对水透镜模拟的 晶状体 起调节作用。光具座上的“F光源”模拟外界物体,光屏模拟眼球的 视网膜 。
(2)将“F光源”向左移动,是模拟看远处的物体,此时应 拉 (选填“推”、“拉”或“不动”)注射器,才能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物像。(向内推注射器水透镜曲度变大,向外拉则反之。)
(3)在光屏上呈现的物像是倒立的,但是我们形成的视觉影像却是正立的。这是因为眼球获取的图象信息要经过 大脑 的加工处理才能形成视觉。
(4)有同学认为该模型可进一步完善,他在“F光源”和水透镜之间安装了一个废弃的显微镜光圈,来模拟眼球的 瞳孔 。
【分析】(1)眼球的结构: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2)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图中模拟眼球成像实验:光屏相当于视网膜,中间的水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F光源相当于我们看的外界物体。
【解答】解:(1)眼球成像示意图:
,
从图中可以看到,模拟成像实验中的水透镜模拟眼球的晶状体起调节作用,光具座上的“F光源”模拟外界物体,光屏模拟眼球的视网膜。
(2)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因此,将“F光源”向左移动,是模拟看远处的物体,此时应外拉注射器,使水透镜曲度变小,才能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物像。
(3)在光屏上呈现的物像是倒立的,但是我们形成的视觉影像却是正立的。这是因为眼球获取的图象信息要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才能形成视觉。
(4)显微镜的光圈有大有小,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这就相当于眼的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一样。
故答案为:(1)晶状体;视网膜;
(2)拉;
(3)大脑;
(4)瞳孔。
三.解答题(共1小题)
22.据调查,现在初中生近视率较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请结合眼球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眼球最前端无色透明的,光线可以透过的结构是【 ④ 】 角膜 ,这个部位病变或受到损伤可通过移植使病人重获光明。
(2)图中⑤所示结构叫做 巩膜 ,人们通常称它为“白眼球”,对眼球内部起 保护 作用。
(3)③的曲度大小受 睫状体 调节。
(4)如果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会使晶状体曲度过大,甚至使眼球的前后径 过长 ,物像就会落在【⑦】 视网膜 的 前 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 凹 透镜加以矫正。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图示中1是虹膜,2是瞳孔,3是晶状体,4是角膜,5是巩膜,6是脉络膜,7是视网膜。
【解答】解:(1)眼球最前端无色透明的,光线可以透过的结构是④角膜;
(2)巩膜白色,起保护作用,就是平常我们说的“白眼球”;
(3)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
(4)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电视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⑦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为了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一旦近视,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答案为:
(1)[④]角膜
(2)巩膜 保护
(3)睫状体
(4)过长 视网膜 前 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考点26 人体对外界的感知,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重根底,回归教材,关注生活,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考点27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备战2019年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眼与视觉,近视和远视及其矫正方法,耳和听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考点26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备战2021年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眼与视觉,近视和远视及其矫正方法,耳和听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