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试题研究的高三二轮复习备考策略-挖掘试题价值提升备考水平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基于试题研究的高三二轮复习备考策略-挖掘试题价值提升备考水平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基础性,创新性,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二、研究高考试题的新情景三、探讨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一、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金线: 核心价值 银线: 能力素养取向 穿连线: 情境载体
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査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同时,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
“一核”-----高考核心功能”
引导教学是基础教育对高考的现实需求,也是高利害考试必然的反拨功能。 通过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养达成,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探索发展素质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助力高中物理育人方式改革。
立德树人是高考的根本任务。
通过物理科考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服务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 通过创设与生产生活、学习探索、科学研究等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判断学生综合素质的达成水平,从而为高等院校选拔符合要求的学生。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促进学生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以及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它是由物理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组成的学科基础知识体系。
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四层”----高考考查内容
大纲中5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5 种关键能力既是对《物理课程标准》中关键能力的具体化,也是对以前物理科考试大纲中提出的物理能力的继承与发展。
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会使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不仅是知识内容的综合,更是各种物理能力素养的综合。
主要包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实验设计。通过创新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能提出个性化、创造性的思路和见解。
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真实的物理情境,抓住核心构建物理模型,应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翼”------高考考查要求
情境是实现“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的载体,对考查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具有关键作用。 情境是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围绕一定主题加以设置的,为呈现解题信息、设计问题任务、达成测评目标而提供的载体。
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主要包括 3 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与大自然中物理相关的现象,如彩虹、日食等;
二是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问题,如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情境(乒乓球、篮球、滑雪)等;三是科技前沿,如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飞机、北斗导航系统)等。
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主要包括 3 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物理学史问题情境。物理学史具有沟通科学
与人文的桥梁作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
重要途径。
二是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典型问题情境,引导教学遵循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教材。三是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教育功能上: 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 高考评价体系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出发, 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 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
二是在评价理念上: 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 “能力立意” 评价向“价值引领、 素养导向、 能力为重、 知识为基” 综合评价的转变。 高考评价体系在多年来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 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 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 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
三是在评价模式上: 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 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 考查要求、 考查载体” 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 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 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 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 创设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素质的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 从而形成“考查内容、 考查要求、 考查载体” 三位一体的素质评价模式。
后考纲时代命题——“一标一纲三本”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也是构造学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情境多维命题模型的依据,也是考试评价的准绳和量尺,更是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
一标: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一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2019年)》三本: 《高考评价体系》 、《考试指南》、《省级考试说明》
二、研究高考试题的新情景
2018年物理试题评析1.遵循考试大纲,聚焦主干内容2.凸显学科特点,强化关键能力3.突出基础性,引导学生夯实基础4.增强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9年物理试题评析1.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突出基础性2.发挥物理学科特点,加强对体育和劳动精神的引导3.加强情境化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4.突出图像的呈现方式,考查信息加工能力5.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2020年物理试题评析1.贴近教材和教学实际,突出考查学科基础2.增强情景的时代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2.1联系科技发展,体现物理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2.2联系体育运动,促进运动中的物理观念2.3联系生产活动,体现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精心设计试题形式,加强关键能力的考查3.1加强对信息获取与整理能力的考查3.2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3.3凸显对运用物理学术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3.4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国家考试中心评高考试题
国家考试中心评2021年全国卷物理试题
2021年高考物理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强化基础性考查,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灵活性,深化关键能力考查,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教学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现象,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一、强化基础性考查,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和教材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2021年高考物理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进一步丰富基础性考查的内涵,拓展考查的方式方法。物理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性内容,是学生形成和深化物理观念的重要途径。 2021年高考物理依据课程标准,贴近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创设典型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引导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加强对基础内容的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和深化。
二、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加强学以致用 高考物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设计与生产实践、体育运动、科技前沿等方面紧密联系的实际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注重学以致用,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三、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培养关键能力 高考物理通过丰富试题的呈现形式、设置新颖的问题角度等方式,增强试题的灵活性,考查学生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引导学生培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提高人才选拔质量。
命题人: 大学教师, 着眼于选拔人才。高考题: 不出怪题、 偏题, 不回避“必考点” , 在情境、 命题角度、方法、 题型、 设问方式上下功夫。命题惯例: “注重和大学知识的衔接” , “源于教材大纲, 高于教材大纲” , 体现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反押题”贯穿命题始终为防止出现“押中题”,高考命题组会对高考教辅和网上押题信息进行排查筛选,防止所出题目出现重复,所以市面上售卖的所谓高考押题必中之类鬼话就不要相信啦。命题依据: 《高中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校人才选拔。题库命题: 稳定的风格
生活类: 2012年拖把、2013年公路转弯、2016年游泳池、2019年帆船 2021年汽车减速带、汽车碰撞安全气囊自然现象: 2014年行星冲日 、2015年泥石流、2018年烟花弹爆炸体育类: 2010年北京奥运会博尔特短跑 2014年极限跳伞、2020年荡秋千、2015年乒乓球 2017年乒乓球发球机、2019年运动员扣篮科技类: 2009年利用“引力反常”探寻石油区域位臵和石油储量 2013年航母舰载机着舰、2015年卫星变轨、嫦娥三号登月 2016年质谱仪、同步卫星无线电通信 2017年模型火箭、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 ”、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太空飞船 2019年长征九号火箭、热等静压 2020年运-20重型运输机、管道高频焊机、CT扫描 2021年“天问一号”探测器、黑洞
1.关注积累生活实践问题情境素材
关键条件解读:小车通过第30个减速带后,在相邻减速带间的平均速度均相同。这就意味着小车在刚好通过第30个至第50个减速带时的速度相同,这就是此题的突破口。另外在计算下滑距离以及机械能损失时到底有多少个间距d.小车过减速带的运动让人联想到小车通过光电门情景。
高考物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设计与生产实践、体育运动、科技前沿等方面紧密联系的实际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注重学以致用,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备考策略: 精选情境化试题,注重模型建构讲解,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审题、 说题, 体验构建模型的过程,逐步提升学生构建模型能力。
2、基于变式角度分析“学习探索问题情境试题”
1991年湖南、云南、海南卷
2021年高考适应性考试河北卷
赏析:电磁感应中单棒+导轨模型,细看类似于双棒模型,其实也就是就是板块模型。难点在每个阶段两者运动情况的分析,有很强的综合性。
赏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已知电场强度方向(并不是直接给出,而是需要推理),粒子沿同一方向以不同的速率进入电场,以多大的速率进入,粒子出电场后,动能增量最大,设置动量变化量大小为mv0,这样的关键条件,有点像磁场中的粒子源问题中的缩放圆问题。此题设问角度新颖,很好的考查学生多种关键能力。
考查带电粒子在组合场的运动,粒子先经过电偏转再磁偏转,两场的组合方式新颖,同时还考查粒子源中的的缩放圆问题,设置了关键条件,比如“恰好从P点射入磁场”、“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与挡板MN的最近距离”以及运动过程中粒子未与挡板碰撞,考查多种关键能力,后面数学处理要求较高。
以专题为主攻目标,深化理解主干知识,注重知识的横向对比和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学科思想,熟练解题方法,实现知识成网、方法成套。对知识体系、基本题型、基本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考点内容题型化、典型例题方法化、重要方法步骤化。
第二轮复习:专题归纳 整合提升
三、探讨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1.基于变式的试题分类汇编,促进二轮复习目标的达成2.制定详细的考点目标,准确找出知识、方法漏洞3.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微专题,精准解决薄弱点4. 参考考试大纲,突出核心考点的复习, 依托课本,复习非核心考点5.引导学生将试题(特别是选择题)价值发挥到最大6.基于试题研究的备考策略7.继续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8.引导学生动手多角度织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基于变式的试题分类汇编,促进二轮复习目标的达成
高中物理试题千千万,在互联网时代,全国物理教师一起教研与相互分享,每一届遇到的题目非常多,那么哪些试题是学生需要的?作为教师要提前甄别,不能让学生去筛选。 2018年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张天乐和张子祺做经验分享时谈到,他们把学校对面书店上的资料都做完了。话音刚落,学弟学妹们惊呼不已。然而他并不是每个题都做,他在找“新题”做,在做变式题。考上北京大学的张子祺谈到,三轮复习期间,数学老师时不时发几套卷子下来,他明白老师并不是想让他们全部都做,可能老师觉得觉得试卷中有些题不错。于是张子祺联合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做,每个人做一部分,然后把他们认为值得做的题目找出来,最后交换着做。这一番话,深深的促动我,每一届高三结束时,我总计划着整理试题,可最后不了了之。经过一轮后,从高一开始教学,备课时往往又开始重新找题,浪费时间效率低。
网上有很多试题分类的资料,像以前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高中物理模型分类汇编、高中物理模型、思维方法专题汇编等等,我主要按考点、模型、题型、物理思想和方法进行分类整理,简单来说就是给试题贴个标签,一旦我需要用的时候,我能立马找到它。每一个微专题中,前面为各种变式的题目,后面有少量同种类型试题。 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好题及时收集,没有电子版(Wrd版)也不要紧,网上有很多软件可以将图片转成wrd格式,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我一般用QQ中的图片转文字功能,转换效果还不错。图片可以用扫描全能王或者口袋扫描仪扫描,效果都不错。二轮复习期间会有大量的模拟题,我们要从中选取适合学生的题目,往往由于不能及时弄到Wrd版而不方便编辑,用这个方法很好解决了试题收集的困难。其实这个试题收集整理工作应该是常态化的。题目收集多了,也就炼就出火眼金睛。
试题汇编思路与试题收集方法
基于变式的试题分类汇编
基于变式的试题分类汇编部分展示
29.板块运动的图像描述
12.两不同线圈进入磁场产热比较
8.晾衣架中绳子拉力变化
2.制定详细的考点目标,准确找出知识、方法漏洞
3.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微专题,精准解决薄弱点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2019年)
4.参考考试大纲,突出核心考点的复习,依托课本,复习非核心考点
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3、力的合成和分解4、共点力的平衡5、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6、运动的合成和分解7、抛体运动8、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9、功和功率10、动能和动能定理1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2、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3、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4、环绕速度15、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6、库仑定律17、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18、电势差19、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2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21、欧姆定律22、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3、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24、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25、洛伦兹力公式2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27、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8、楞次定律29、理想变压器
依托课本,复习非核心考点
考试大纲中的Ⅰ级考点,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往往被弱化,高考命题专家往往能找到我们备考的薄弱点。
2017年江苏卷布朗运动图像
2014年福建卷考查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形状
2017年新课标Ⅰ卷考查分布速率分布图像的含义
2016年江苏卷给出不同的温度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像,两状态温度高低通过P-V图像判断
2021年河北卷给出不同的温度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像,两状态温度高低通过气缸模型来判断
5.引导学生将试题(特别是选择题)价值发挥到最大
学生做选择题特别喜欢用排除法,不管时平时练习还是考试,做完后只关心错的,做对的则认为自己做懂了。做完之后没有反思和整理,然后赶着去做其它题目。考前复习时,开始做题,所谓找找“题感”。 只有掌握扎实的知识与方法,排除法才高效准确。倘若每次只能排除一个或两个选项,最后做对与否就靠猜了。限时做题的时候,我们以做对为目标,但做完后,我们应该小题大做,把每一个选项研究清楚。 我们可以将平时训练题中单选和多选不标出。还可以将某次训练学生做对的题中选项、题干稍作改动后隔几天再来检测学生,这样让学生养成小题大做的习惯。平常的选择题大多有很强的综合性,小题大做可以对知识和方法不断强化巩固。
高考试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试题变式角度(方法),每年高考结束,全国物理教师及教研员开始研究高考题,在高考题基础上的各种变式喷涌而出。 平常教师们在命题的时候也是挖空心思的搞创新搞试题变式,高考题、各种联合体命制的试题、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各种教研群中探讨的疑难问题等等都是我们命题的资源。在这种环境下,高考命题专家们年年都能创新,年年都能找到我们复习备考的短板。 老师们经常用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等这种复习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处理变式的能力。
6.基于试题研究的备考策略
一题多解,让学生在发散中整合知识
一题多问,充分挖掘试题价值
一题多变,让学生在变式中明晰差异
变式题组:晾衣架中绳子张力
通过这个变式题组,进行多题归一,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一类问题的实质和分析方法。
题组考查:绳子的拉力到底由什么决定?绳子上的张力是否相等?这挂钩两侧绳子夹角由什么决定?挂钩两侧身子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否相等?衣服(悬挂物)若受到水平方向的恒定风力,又是什么情况?
多题一解,让学生在规律中掌握通法
图像法处理板块运动问题
此题可以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或者根据动量和能量来求解,显然这两种思路有点复杂。我们可以通过v-t图像很直观的判断出铁块能够停在木板B上,以及铁块运动时间长短。
解答题答题要求:布局诗歌化,公式序号化。1.不要写变形公式,要写原始表达式,写原始表达式时不要带入数据;2.要分步列式子,不要写连等式,联立原始表达式求解过程可以不写;3.写方程时,必须与题目所给的具体物理情景相结合,不能只写出一般表达式; 比如题中有两种不同粒子做圆周运动时,应该写出 而不能写成4.使用各种字母要规范。题目给出半径用R表示,书写时不能用r,题目中给出的长度用L表示,书写时不能用l表示、还有字母q与数字9要区别,上下标、多个物理量下标要有规律性等等;5.解答过程中引入的字母含义要假设交代;6.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对××(对象:单个物体还是多个物体)、在××过程,根据××原理得。
7.继续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
构建知识网络,可大可小,三年的学习中,这个方法一直在用,目的是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归类汇总。教师引导即可,不必统一模板,只要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了,就是最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三张网:专题知识网、知识体系网、物理思维(思想)与方法)网二轮复习专题一般分为:专题一:力和运动;专题二:动量和能量;专题三:电场与磁场;专题四:电磁感应与电路;
8.引导学生动手多角度织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专题五:实验;专题六:热光原;专题七:物理模型
重力、弹力、摩擦力 (动、静)万有引力、库伦力、电场力、洛伦兹力、安培力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天上、地上、地下)
赤道上自转物体、同步、近地卫星相关参量比较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向心力与实际所受合力的关系
角度2:按知识体系织网
角度3:按物理思想(思维)与方法织网
引导学生回顾:高中物理都用过哪些思维?在哪些具体问题中体现?高中物理核心思维图像思维、模型思维、极值思维、假设思维、隔离整体思维、守恒思维、等效思维、对称思维、临界思维、逆向思维等等
(1)利用图象本身的数学特征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解决物理问题;(2)为明确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作出物理图象来解决问题,通常我们遇到的图象问题可以分为图象的选择、描绘、变换、分析和计算问题等 概括起来,高考对图象题的要求是:会看、会画、会比较、会推导判定
在解答物理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对有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所组成的比较复杂的系统进行分析和解答的问题确定研究对象是解此类题的关键。对系统内的物体隔离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隔离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整体法。
通常的思维方向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由因到果的途径进行,但某些问题用正向思维进行思考会遇到困难,此时可有意识地改变思考问题的顺序,沿着与正向思维相反的方向进行,这种方法称为逆向思维法
以已有的经验和已知的事实为基础,对求知事实或现象的原因作推测性或假定性的说明,然后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推理。
数学中求极值的方法很多,物理极值问题中常用的极值法有:三角函数极值法、二次函数极值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法、对勾函数等。
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常存在着某些不变的关系或不变的量。在讨论一个物理变化过程时,对其中的各个量或量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寻找到整个过程中或过程发生前后存在着的不变关系或不变的量,则成为研究这一变化过程的关键,这就是物理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思维方法——守恒法。
由于物质世界存在某些对称性,使得物理学也具有相应的对称性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
等效法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其实质是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条件下,将实际的、复杂的情境或过程变换为简单的、易于研究和处理的情境或过程。
临界状态是指物体从一种运动状态(或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运动状态(或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它既具有前一种运动状态(或物理现象)的特点,又具有后一种运动状态(或物理现象)的特点,起着承前启后的转折作用。临界状态是物理问题中常遇到的一种情况,以临界状态的规律为突破口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临界思维法。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是物理知识的一种直观表现。模型思维法是利用类比、抽象、简化、理想化等手段,出物理过程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把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从而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
质点、点电荷、试探电荷、点光源、轻质物体(轻绳、轻杆、弹簧、轻木板)、光滑(斜面、水平面、杆、圆弧等)、理想(电表、理想变压器、电源、气体)、单摆、弹簧振子、(电场、磁场、光)线、等势面、匀强(电、磁)场、其它各种常见电场与磁场、平行玻璃砖、薄透镜等。
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振动、简谐波、气体(等温、等压、等容、绝热)变化、共振、弹性碰撞、爆炸、反冲等等。
等效电源、等效电路、有效值 、力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波的叠加原理)等、验证动量守恒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时用电流场模拟替代电场、等效替代法测电阻、半偏法测 内阻、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中用沙和沙桶重力代替拉力等(近似法)、测多匝线圈求直径、测50次全振动求周期等、油膜法测分子直径。(间接测量、微小放大、平均值法)重心、等效重力场、等效重力加速度、等效摆长、化曲为直(平抛、类平抛、化变力功为恒力功、化曲线导体切割为直线导体、化曲线图像为直线图像)。
质点与点电荷、卢瑟福原子模型与行星绕太阳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电场与磁场、电场与重力场、平抛与类平抛、机械波与电磁波等。
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形变演示(墨水瓶、桌面)、温度计、扭称实验、机械电表、测多匝线圈求直径、测50次全振动求周期、选计数点处理纸、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运动过程对称、有关电磁场、光路可逆、成像、法拉第认为电和磁是一种和谐的对称现象等。
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确定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等。
变力做功、位移公式推导、变化电流电荷量的计算等
斜抛与平抛、将匀减速看做反向的匀加速,如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理想实验、自由落体的研究 、 测电动势和内电阻求短路电流等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关系、探究向心力的大小、探究影响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因素、验证欧姆定律、验证电阻定律、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推导气态方程、双缝干涉实验等 。
整理法与隔离法处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静态和动态平衡)、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
这些方法主要用在选择题上,利用量纲可以检查结果的正确性,可以研究某几个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图像法处理板块运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图像法处理极值问题
假设法判断弹力有无、假设法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板块模型中用假设法判断是否发生相对运动
利用相对运动处理追击相遇问题:直线追击、天体运动、直线追曲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背景下202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备考策略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2部分 二、实验题解题策略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策略,实验题解题策略,盘和砝码,答案见解析图,实物图如图所示,TbTaT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审题策略研究》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审题的本质是什么,高中物理审题策略研究,嘴到最高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