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题
展开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物质的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2019.蓬街私立九上月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发光、发热现象
B.有气体放出
C.有颜色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放光发热、颜色、气体的生成,但是这些现象能够说明变化的发生,但是却无法说明该反应的本质,即到底属于哪一类的变化,而新物质的生成,证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故答案为:D
2.[2019.台州外国语九上期中]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发光发热
【答案】B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产生沉淀、气体,产生沉淀、气体,颜色改变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最终判断的依据,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海水晒盐过程中有食盐析出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由气体变为淡蓝色固体属于物理变化等,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B.
3.[2018.台州附中期末]用来判断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固体逐渐减少
B.有气泡产生
C.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所得液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产生沉淀、气体,产生沉淀、气体,颜色改变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最终判断的依据,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ABD描述的是现象,不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C
4.[2019九上慈溪月考]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上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状态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答案】D
【解析】在化学中,“新物质”并不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而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A、B、C错误,而D正确。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都需要一定条件才能发生
D.蜡烛燃烧的本质特征是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解析】A.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错误;
B.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凝固放热,错误;
C.化学变化不一定都需要一定条件才能发生,错误;
D.蜡烛燃烧的本质特征是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正确;故选D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答案】A
【解析】①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说法正确;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错误;
③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燃料对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正确;④可燃物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有可能爆炸,错误;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是吸收热量,错误;故选A.
7.下列是镁带燃烧过程中伴随的一些现象,其中能作为“镁带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镁带消失 ③放出大量的热 ④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④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产生新物质是其基本特征,因此镁带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就是产生新物质氧化镁,其现象为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故选D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答案】C
【解析】蜡烛燃烧、氢气制盐酸、氢氧化钠制叶脉书签的过程中都产生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而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9.[2019.新河九上月考]在化学变化中除生成新物质外,还常伴随一些现象发生,从①放热②发光③状态变化④颜色变化⑤形状改变⑥生成沉淀⑦生成气体中选择,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有(填序号) .
【答案】①②④⑥⑦
【解析】①放热很多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能放出热量,所以放热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②很多的物质在燃烧时发出一定的光,所以通过发光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③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很多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溶液中有颜色的变化,例如铁与盐酸反应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所以颜色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⑤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⑥生成沉淀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了,属于化学变化;⑦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有气体生成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①②④⑥⑦.
10.[2019.厦门模拟]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⑧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
(1)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
(2)化学性质有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4)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5)用途有
【答案】①②③④⑤ ⑥ ⑧ ⑨ ⑦
【解析】(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这些都是酒精的物理性质,故填①②③④⑤;
(2)酒精易燃烧是酒精的化学性质,故填⑥;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⑧;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酒精在灯芯上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故⑨;
(5)酒精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属于酒精的用途,故填⑦。
二、提升训练
1.[2019.九上昌图月考]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强光
B.放出大量热
C.有发光发热现象
D.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答案】D
【解析】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D
2.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 白玉做床,金做马 B.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C
【解析】A.“白玉为床,金做马”的过程中,"玉"和“金”的形状发生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隐含的是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中,“冰”和“雪”的形成只是水的状态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野火烧不尽,春分吹又生”中,野草燃烧能生成和二氧化碳和灰烬,生成了新物质,是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风雨声”由物体振动产生,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选C。
3、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超细粉末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颗粒大小即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B
4.[湖北竞赛] 家用铜器表面常出现绿色物质,进行下列处理:①用砂纸打磨后表面出现光亮的红色;②浸泡在食醋中,表面也会慢慢出现红色;③在酒精灯上灼烧,表面变黑;④经③处理后又放在食醋中浸泡,表面又出现红色。其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用砂纸打磨后表现出现光亮的紫红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浸泡在食醋中,表面也会慢慢出现紫红色,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在酒精灯上灼烧,表面变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经③处理后在放在食醋中浸泡,表面又出现紫红色,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5.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 a B.转化 c 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 c 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转化 b 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有几种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其中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故甲纯净物;纯净物根据组成的元素种类分为单质和化台物,其中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A.转化a是将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空气属混台物,氧气属纯净物,分离液态空气就是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转化b是化合物生成单质,一定属化学变化,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故化合物转化为单质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可能是物理变化,如分离液态空气属物理变化,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19.萧山月考]下列水的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各是哪些?(请用序号表示)
水水蒸气水氢气和氧气水蒸气水
物理变化是 ,化学变化是 。
【答案】物理变化是(1)(2)(5) 化学变化是(3)(4)
【解析】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产生新物质是其基本特征。
因此化学变化是(3)(4)物理变化是(1)(2)(5)
7.[2019.黄岩期末]某地曾发生了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 亚硝酸钠(NaNO2) | 氯化钠(NaCl) |
水溶性 | 易溶于水,在15 ℃时溶解度为81.5 g | 易溶于水,在15 ℃时溶解度为35.8 g |
熔点 | 271 ℃ | 801 ℃ |
沸点 | 320 ℃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 1413 ℃ |
跟稀盐酸作用 |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NO2 | 不反应 |
(1)根据上表信息,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一条化学性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两种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方法、现象及结论:
方法一:
方法二:
【答案】(1)易溶于水
熔点271°C
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2)分别取少量固体,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的是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是食盐;
分别取少量亚硝酸钠和食盐,加热至320°C以上,放出有臭味的气体的为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的为食盐
【解析】(1)水溶性、熔点271°C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热稳定性差、能和盐酸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2)区分食盐和亚硝酸钠两种固体的一种化学方法是: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生成红棕色的气体就是亚硝酸钠.如果没有生成红棕色气体就是食盐或(分别取少量亚硝酸钠和食盐,加热至320°C以上,放出有臭味的气体的为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的为食盐.
8.“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常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根据你对化学变化的理解,仿照例子填写下表:
【答案】溶液变成血红色
有黄色沉淀生成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解析】(1)硫氰化钾是铁离子(Fe2+)的常用指示剂,加入后产性血红色絮状络合物;故填溶液变成血红色;
(2)无色透明的硝酸铅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钾和黄色沉淀二碘化铅;故填有黄色沉淀生成;
(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实验内容填: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汲;实验现象填: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9.[2019.泉州模拟]高铁酸钾(K2FeO4)是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是高铁列车车厢里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摄氏度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
(2)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是:
(3)高铁酸钾的用途 ;保存高铁酸钾时应注意
(4)制备高铁酸钠的反应原理之一是:Fe2O3+3NaNO3+4NaOH=2Na2FeO4+3NaNO2+2X,则X化学式为
上述物质中没有出现的化合物种类是 (选填“氧化物”、或“酸”、或“碱”、或“盐”);
(5)某品牌的空气净化剂含有过氧化钠(Na2O2),它可以使车厢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钠和氧气,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1)紫色、结晶粉末; (2)具有氧化性;受热易分解; (3)自来水消毒和凝聚剂;避免高温; (4)H2O;酸;(5)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1)高铁酸钾是一种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属于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故填:紫色、结晶粉末;
(2)由它的氧化性超过了高锰酸钾,可知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有:具有氧化性;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所以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有受热易分解。
(3)根据题中信息“它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质净化剂”可知,它可用于自来水消毒和凝聚剂,故填:自来水消毒和凝聚剂;因为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某金属氧化物与氧气,所以保存高铁酸钾时应注意避免高温,故填:避免高温。
(4)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NaNO3+4NaOH=2Na2FeO4+3NaNO2+2X,反应前铁、氧、钠、氮、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16、7、3、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氧、钠、氮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14、7、3、0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上述物质中没有出现的化合物种类是酸;
(5)过氧化钠与车厢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变化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变化优秀测试题,共3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变化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变化精品综合训练题,共5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变化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物质的变化课后复习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