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多种多样的区域课件PPT 课件 24 次下载
- 问题研究:塞舌尔的发展模式可以复制吗课件PPT 课件 21 次下载
- 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件PPT 课件 22 次下载
- 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PPT 课件 27 次下载
-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PPT 课件 26 次下载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优秀ppt课件
展开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2、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3、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差异性与区域关联。4、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浙江青田县稻田养鱼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最早是由农民利用溪水灌溉稻田鱼在稻田里自然生长,经过长期驯化而形成的天然稻鱼共生系统。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田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目录一、区域整体性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要素(1)分类①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②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2)表现: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韩国的河回村位于洛东江一处曲流的凸岸,背倚青山,面向河流。村落中的房屋没有固定的朝向,主要是因为村民信奉五行,房屋主人按照个人生辰和周边自然环境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选择房屋的朝向。2012 年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思考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文化、建筑、农业等要素;2.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与文化、建筑等要素有关。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直接或间接。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如捕鱼、采矿、风能发电。间接影响: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浙江省青田县在稻田里养鱼,鱼食昆虫、杂草、鱼粪肥田;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有机物等,形成良性循环的稻田共生系统
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节水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并制定了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或农业得以发展。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区域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阿曼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自古以来,阿曼人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人工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法拉吉。
法拉吉主要依靠重力,把山泉水、地下水引到村落中,其中有的水渠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为了公平、合理利用珍贵的水资源,人们还遵循一套严格的用水制度——最初露出地表的渠水用于食用,接下来的一段渠水用于沐浴,再下去的一段渠水用于洗衣、洗器皿等,最后一段渠水用于灌溉果园和农田。这套用水制度至今还在执行。 据统计,阿曼全国曾有4500多法多条法拉吉,由于老化和地下水位太低,目前仍可有效使用的有3000多条。阿曼的法拉吉密如蛛网,每条长3——5千米,总长度达上万千米,每年输送9亿立方米的水,占全国水消费量的70%。 2006年,法拉吉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知识拓展】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和交通快速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主要表现:地理位置差异, 自然条件差异, 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文化习俗差异等。
2.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
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移,属于自然要素的区域流动。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域贸易、文化交流等属于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
在浙江省青田县,随着有机稻和鱼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青田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可能把青田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从而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
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的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各自的进一步发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发展要求——必须因地制宜①依据自身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②考虑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调整人类活动2.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①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②分析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区域要素存在显著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位于30°N—33°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4°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虽然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东边有山脉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江三角洲以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为主,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水稻土和黑土都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但黑土肥力更高。
松嫩平原的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而且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而松嫩平原则有较丰富的石油资源。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要素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
受各区域要素综合作用的直接影响,两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呈现不同的特点。
长江三角洲的水热条件良好,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水热条件相对较差,历史上主要发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生长期也较短;
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主要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在此基础上,受区域关联的影响,两个区域的工业生产也有明显的不同。
松嫩平原则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松嫩平原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人文要素差异
活动 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化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我国南北方民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面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居民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 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 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房槽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列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筑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1.该示意图体现了( )A.区域差异性 B.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性C.区域的相对稳定性 D.区域整体性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
2.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读下图,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完成3-5题。3.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①水源 ②资金 ③能源 ④技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方向在区间调配的是( )①劳动力 ②矿产 ③电子产品 ④工业制成品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5.甲、乙两区域的这种联系,最能说明区域具有哪种特征(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层次性
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2.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 D.人均耕地面积大3.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380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教学课件ppt</a>,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区域的整体性,自然要素,1相互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区域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完整版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完整版教学ppt课件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获奖课件ppt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区域整体性,二区域整体性表现,案例探究2,案例探究3,案例探究4,三区域关联的影响,生活方式,区域发展方向,案例探究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