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7 条形统计图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第三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增加难度,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要求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可能多的信息,而且还能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课时安排】
1课时[来源:Zxxk.Com]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课件2)[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同学们,大街上车来车往,车好多啊?你知道都有什么车吗?单位时间内能过多少辆吗?来看看图中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20分钟统计的几种机动车数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 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统计表。想一想该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多媒体课件3)
这时候还能用1格代表1或2吗?
生1:好像那样需要画好多格,太麻烦了吧!
生2:我们可不可以让每个格多代表几辆车呢?代表几辆合适呢?
生3:这几个数据都是5的倍数,我觉得代表5辆比较合适。
师:这位同学想的很好,因为它们都是5的倍数,所以每格代表5比较合适。同学们就按照这个把统计图在书上画出来吧!
生在书上画统计图,教师巡视。
课件出示画好的条形统计图。
2.思考:
师:什么情况下用1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呢?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师:对,刚才的同学实际已经回答出这个问题了,当所给出的数据不大,并且都是5的倍数时用1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
生独自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在书上画出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3.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多媒体课件4)
教师出示完成后的统计图,并出示问题。
师:观察完成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统计结果是这样,每个代表几辆合适?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汇报总结:这几个数据都比较大,而且都是10的倍数,所以每格代表10辆车比较合适。
教师总结出示答案。
4.小结。[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师:每1格代表多少是由统计的数据大小决定的,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大;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四、巩固拓展
1. 下面是几种动物的平均寿命,请用条形统计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然后回答问题。(多媒体课件5、6)
种 类 | 狗 | 长颈鹿 | 大 象 | 河 马 |
平均寿命∕年 | 10 | 25 | 75 | 40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个别问题讲解。
2. 完成99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多媒体课件7)
六、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十九5、6、7。(多媒体课件8)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关键:确定1格表示几个单位。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通过将较大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用1格代表5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存在的意义。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7 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7 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四年级上册7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上册7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