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音乐四上 第三课“告别”与“惊愕” 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6/128317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艺版音乐四上 第三课“告别”与“惊愕” 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6/128317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艺版音乐四上 第三课“告别”与“惊愕” 教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6/128317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艺版四年级上册“告别”与“惊愕”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湘艺版四年级上册“告别”与“惊愕”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了解听音乐的要求,认识音乐家海顿,完整欣赏《惊愕》交响曲,找出题,为主题力度排序,认识力度术语,用动作表现4次主题的力度,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告别”与“惊愕”》
主备人
罗宏坤
参备人
本课教材分析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这部交响曲创作于1791年。传说当时伦敦的贵族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他们来听海顿的音乐会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所谓的高雅品味,在那里附庸风雅,每当乐队演奏时他们就打瞌睡。海顿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写了这部交响曲。
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听众十分轻视这种催眠似的音乐,觉得和海顿以往的作品没什么区别。贵族们又在昏昏欲睡,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将打盹的贵族狠狠地吓了一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乐曲演奏完了,贵族们 出了丑,海顿很快活,傻了眼的贵族被惊醒之后,也哈哈大笑。此后人们就把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柔板-活泼的、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从一段如歌的柔板开始,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分别奏出,然后渐弱。主部主题是舞曲般的音型和匈牙利吉卜赛的曲调,由小提琴奏出。副部主题并不具备旋律性,只是弦乐上的节奏音型。发展部非常简练。整个乐章的性格是妩媚优雅而不深刻。
第二乐章:行板,这是海顿交响曲中最受欢迎的乐章之一。主题用最单纯的民歌风格,听起来像一首童谣,小提琴轻柔地奏出,然后声音更轻地重复一遍,乐队突然爆发出一个响亮的和弦,让人猛地惊醒,这就是“惊愕”。这一乐章的曲式是主题和四段变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很快的快板)。小步舞曲的速度极快,嬉戏幽默的性格使它完全不像宫廷式的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终曲(很快的快板),回旋奏鸣曲式。海顿喜欢把回旋曲的华丽活泼与奏鸣曲的复杂变化结合在一起。乐章以两个展翅飞翔、散发着活力的主题为基础,进行速度很迅猛。对于海顿时代的提琴演奏技术,这个乐章的难度很大,即使现在也不容易。
《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
这部交响曲创作于1772年。1766年,海顿任职的艾斯特哈齐府乐团的主人尼古拉斯公爵在一个可以俯瞰诺吉托拉湖全景的风光明媚的地区,修建了一座豪华壮丽的宫殿,主人将它命名为“艾斯特哈齐堡”。宫内规定,管弦乐团的团员和杂役们都不许携带家属进入。该曲创作的当年正值禁令执行特别严格,多数团员全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得住在宫殿里,见不到家人。海顿在乐团里一直是最有威望的团长,所以团员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能想办法改善目前这种不便的生活。海顿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构思了一部交响曲,在乐曲的最后,请参加演奏的乐团成员在演奏完毕以后,一个个收拾乐器,吹熄谱架上的蜡烛退场,只留下极少数的人孤单地继续演奏,借此表现出乐团成员们的心情。就这样,海顿写成了“告别交响曲”,调号也选择了代表孤寂的升f小调。据说,当本曲首次在公爵面前演奏时,尼古拉斯终于领悟了其中的寓意。翌日,他马上传令让全体人员放假回家。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升f小调,四三拍子,奏鸣曲式。以突然出现的全乐队合奏,以及分解和弦急速下降的第一主题开始。乐句单纯,但能给人极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慢板,A大调,八三拍子。这一节奏徐缓的乐章亦为奏鸣曲式。弦乐器静静地演奏出主题旋律,显得沉静而安详。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升F大调(有六个升记号,在当时可以说极为少见)。全乐章在情调上,属于节奏稍快而较复杂的段落,其中段以三度重叠的两支法国号奏出,但音乐并不因此而显得粗野,依旧典雅庄重,是这个时期海顿最完美的小步舞曲之一。
第四乐章,急板,升f小调,二二拍子,奏鸣曲式。终乐章分成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交响曲通常的终乐章形式,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第二部分为慢板,八三拍子,这是最后附加的部分,体现出曲名“告别”的含义。不久,第一双簧管与E调的第二法国号结束演奏。初演时,还特别依照海顿的指示,将谱架上的蜡烛吹熄,演奏家们纷纷抱着乐器逐次退场。最后的十四小节,由两把继续演奏着的第一小提琴,在安静而孤寂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大约创作于1762年,为《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来又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管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吉他曲等。该曲色彩明朗,轻快的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使之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表现了无忧无虑的意境。在展开过程中的旋律进行,时而出现极其自然的大跳音程,使曲调更富于生气。
这部作品是一首典型的器乐小夜曲,整个四重奏也因此而有“小夜曲四重奏”的称号。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担任,用弦乐四重奏形式演出时,由第一小提琴加上弱音器奏出的主旋律流畅而亲切,充满了欢快的情绪。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用拨弦奏法模仿情歌式小夜曲用吉他伴奏的音响效果。用小提琴独奏形式演出时,则由钢琴奏出相似的伴奏音型,保持了原曲的特点。
该作品特有的小夜曲格调,表现在第一小提琴演奏抒情的曲调,像人声在歌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拨弦伴奏,模仿着曼陀林的声音。这首曲子用奏鸣曲式写成。奏鸣曲式是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器乐套曲中第一乐章常用的曲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呈现出两个互相对比的主题,叫呈示部。两个主题中间有个起桥梁作用的段落,叫连接部。第二个主题的后面有一个补充性质的段落,叫结束部。奏鸣曲式的第二部分是发展呈示部各个段落的音乐成分的部分,叫展开部。展开部在结构上和调性上都是不稳定的。奏鸣曲式的第三部分是重复呈示部的部分,叫再现部。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呈示部中分别出现在主调和属调上的两个主题,到了再现部,就都在主调上出现,从而获得了调性的统一。本作品作为小型的奏鸣曲式,其规模接近于二段式。第一部分是呈示部,第二部分是非常短小的展开部和缩短了的再现部,所以展开部和再现部加起来,成为一个和呈示部保持平衡的部分。
本课学情分析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抽象音乐形象化。采用听音乐说感受绘形象的方法,然后在音乐情境表演中,以比较通俗和快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海顿和他的作品。
本课教学
目标
1.能简要说出音乐家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2.能认真听赏《惊愕》和《告别》,初步感受交响乐丰富的表现力,熟悉音乐主题,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能参与音乐活动,了解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能认真听赏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初步感受室内乐的独特魅力。能哼唱并记住音乐主题,乐于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并体验音乐描绘的意境。
难点:
熟知主题旋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方法
引导、欣赏、提问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钢琴、相关海顿的音乐素材,生:提前感知音乐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听赏《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
课时目标
1.能认真听赏《惊愕》和《告别》,初步感受交响乐丰富的表现力,熟悉音乐主题,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
2.能参与音乐活动,了解力度和力度术语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通过演唱、表现、体验等音乐活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
教 学 过 程
个人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课前:师生问好,强调纪律。
一、谈话引入,了解听音乐的要求
(一)随音乐律动
师:请合着音乐的节拍跟老师一块动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随音乐一起律动)
(二)谈话引入
师:如果你准备去参加一场音乐会,想想在听音乐会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谈听音乐会时候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以听音乐会为题的谈话中让学生了解听音乐的要求和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聆听音乐!
二、聆听音乐片段一,揭示课题《触摸力度》,认识力度、力度记号
(一)初听音乐片段一,揭示课题
(二)复听音乐片段一,认识力度记号
1.从感性认识力度记号
师:随着音乐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或者线条把音乐力度的变化记录下来
(师生随音乐片段一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音乐中力度的变化)
生:生谈感受
2.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力度记号
强用f来表示,弱用p来表示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片段一,学生初次感性的聆听;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
三、认识音乐家海顿、了解音乐创作背景
故事背景:这位音乐家就是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奥地利著名音乐家海顿。那是1791年,海顿最后一次到伦敦去演出。能来听音乐会的都是一些王公贵族们,可他们根本听不懂音乐,音乐仿佛就成了他们的催眠曲。在一阵轻快而柔和的音乐声中,这些王公贵族们就很快睡着了。向来幽默的海顿于是就想出了一条妙计。突然!台上乐队爆发式地奏出了一个极强的声音,把他们都惊醒了,然后音乐又回到了轻快而柔和的旋律中。后来,这首乐曲就被人们称为《惊愕》交响曲。
【设计意图】认识音乐家海顿,以幽默方式让学生轻松了解解海顿《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
四、完整欣赏《惊愕》交响曲,找出题、用不同力度演唱主题
(一)完整欣赏乐曲,找主题、初次演唱主题
1.完整欣赏,找主题
2.演唱主题曲谱
3.演唱评价
(二)用强和弱的力度演唱主题
1.用强的力度演唱主题
2.加入歌词用弱的力度表现
3.用两种力度完整表现主题
【设计意图】整体欣赏乐曲,找主题,并用两种力度演唱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演唱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力度。
五、为主题力度排序,认识力度术语。
(一)为主题力度排序
1.聆听4次主题,了解力度具有相对性
2.为PP---P---f----ff主题力度排序
3.分组展示并评价
(二)认识力度术语
1.从学生排列的力度卡片拓展认识渐强、渐弱
2.认识力度术语
【设计意图】聆听4次主题的力度变化,为主题的力度变化排序,在聆听和参与排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力度,认识力度术语。
六、用动作表现4次主题的力度
【设计意图】学生将所学音乐知识进行运用,通过肢体来表现力度,进一步检验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情况。
学习《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交响曲》
1.播放《告别交响曲》选段,全班同学闭眼聆听。
师:你们有没有听出乐曲中乐师一个个离开的情境?为什么?
2 .请同学们交流。
师:没错,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乐曲的主题。 3、哼唱主题。
4.画旋律线: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演唱表现(学生反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演唱时逐渐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七、小结
生随音乐律动
生:谈听音乐会时候的要求
生:认识力度记号
生:认识音乐家海顿、了解音乐创作背景
生完整欣赏自评
生:认识力度术语
生听赏《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交响曲》离开的情境
作业布置
1.完成书上17到18页音乐家小档案。
2.熟记学过的力度记号。
板
书
设
计
听赏《惊愕》和《告别》
1.音乐小知识:力度记号 2.海顿简介 3.交响曲
教学
反思
优点:
缺憾:
改进: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听赏《小夜曲》
课时目标
1.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2.通过让学生自主搜索音乐家海顿,是学生了解并记住音乐家海顿。
3. 欣赏乐曲,体会《小夜曲》的音乐情绪。
教 学 过 程
个人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活 动 预 设
(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
课前:师生问好,强调纪律。
一、新课教学
师:上节课,我们听了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两个有趣的故事,还欣赏了两段有意思的乐段。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海顿这个音乐家,请同学们分组整理一下你们组搜集的海顿的资料,等下请同学说一说海顿的故事。
1.请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请同学们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老师总结
师总结: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有“交响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
二、欣赏《小夜曲》
师:刚才我们说了海顿不仅是“交响乐之父”,而且还是“弦乐四重奏 之父”。海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而且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著名的《小夜曲》。请你们听完后猜一猜,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1.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
弦乐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西洋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 小夜曲:小夜曲来源与游呤诗人夜晚唱的一种爱情歌曲,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由少数管弦乐器演奏的管弦乐套曲。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优美的旋律吧,请你说一说对这首乐曲的感觉。
4.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交流对音乐的感觉。
师:是不是带了一种夜晚的宁静与轻柔在里面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5.用“lu”模唱主旋律。
6.跟乐曲一起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然后试一试用竖笛轻轻吹奏音乐主题
三、总结
师:海顿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的成就与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希望你们也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长大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成就:海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它确定了交响曲的形式规范和交响乐队的编制基础,为交响曲成为最高的音乐艺术铺平了道路,被称为“交响曲之父”。交响曲有成交响乐,是大型乐曲体裁,是西洋乐队演奏的管弦乐套曲。
生:进一步了解音乐家海顿
生:回答问题
生:了解弦乐四重奏
生:模唱旋律
生小结
作业布置
1.熟记学过的弦乐四重奏主要乐器。
板
书
设
计
听赏《小夜曲》
1.演奏形式:弦乐四重奏 2.情绪
教学
反思
优点:
缺憾:
改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下册第三课小提琴优质课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下册春晓获奖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复习练唱歌曲,指导演唱歌曲,歌曲处理,音乐活动表演,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音乐四年级上册茉莉花教案,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谈话,讲述新学期的要求, 习惯养成训练,分组选拔,安全教育,卫生习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