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检查预习,诵读诗歌,整体感知,重点赏析,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2.诵读并改写诗歌,学习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首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
以为杜甫写的颁奖词导入:
他是漂泊的浮萍,自烟云中走来,细数着大唐的繁华和颓废,以血泪撰写辛酸人生。
他如暮年苍鹰,从离乱中退去,看尽了人民的疾苦与哀伤,一腔怒火锻造出不朽的诗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豪情万丈的呼喊,“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他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青丝转白发,心未冷,梦已碎,国家天下在心头,历史的洪流汹涌,他璀璨的光芒不变,且行且吟,永恒的脚印,烙印在后人心中!
二、检查预习
1、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作品简介
2、三吏三别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及作品简介
3、《登高》背景介绍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
安史之乱之后,地方军阀们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诗歌,互相品评,抓住诗眼,明确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感伤
2、指导朗读:读出凄凉的心境---宜慢,读出抑扬顿挫之美---节奏感。
首联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
颔联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可重读、适当延长、有余韵;“萧萧”“滚滚”要拉长声音,再现木叶和江水的形象,表现诗人不尽的愁绪哀思。
颈联是全诗的高潮,要提高声调,读得悲愤。重读“悲”“常”,描绘长年飘泊之苦;重读“病”“独”,刻画老病孤愁,以加重悲苦情绪。基调沉重,宜缓缓读出。
尾联含无限凄凉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3.齐读诗歌
4、聆听范读,把握作者感情。
四、重点赏析
思考:本诗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提示:可从画面美和情感美两方面考虑。
首联两句出现六个意象,好像六个特写镜头,仰视俯察,绘形绘色,绘声绘动,勾勒出一幅严秋肃临天下的生动图画。特别要注意“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诗人寓情于景,萧条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猿的啼声暗示着诗人的悲苦。
颔联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从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浩茫而纷乱的思绪。
前四句诗最突出的特点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颈联“悲秋”二字下得沉痛,点醒了景物描写,由眼前景到心中情,使人感到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就像无边的木叶和不尽的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尾联将“悲秋”之意进一步深化。白发日多,可见艰难潦倒之苦;浊酒新停,更难排遣悲愁。登台结果只是惹恨添愁,“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小结:全诗哀景写哀,哀景蕴蓄哀情,哀景引发哀情,哀景烘托哀情。
五、作业
再次诵读诗歌,体味作者壮志难酬,贫困潦倒,忧国忧民的感情。
网络流行的杜甫很忙的图片,对社会的影响是消极还是积极,写出自己的看法。
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的学习,高二学生基本上对诗歌鉴赏中的一些要素有所认识,譬如说诗歌鉴赏中的意象、意境;对诗歌鉴赏的方法也略知一二,但是很难自己应用于实践。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诗歌鉴赏。基于以上的情况,我的教学设想如下:以《登高》为例,实践诗歌鉴赏的步骤。遵循读诗——品诗——悟诗的基本框架,以诵读为主来感受杜甫律诗的抑扬顿挫之美,以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再现诗中的景色描写,从而知人论世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领悟诗中蕴含的抑郁孤独之感和忧国忧民之情。当然,情感是相对抽象的事物,如何去领会很关键。我将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诗句身临其境的感知作者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知人论世了解杜甫其人,解读其诗。
效果分析
本节课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让学生了解了景、境、情的关系。
学生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同时,还要理解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这也是本课的关键。
学生能积极配合,再尽快背下来会更好。
教材分析
《登高》这首诗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本单元主题是“深邃的人生体悟”,主要鉴赏庄子的《逍遥游》和三首唐代诗歌。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唐诗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的学习,高二学生基本上对诗歌鉴赏中的一些要素有所认识,譬如说诗歌鉴赏中的意象、意境;对诗歌鉴赏的方法也略知一二,但是很难自己应用于实践。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诗歌鉴赏。基于以上的情况,我的教学设想如下:以《登高》为例,实践诗歌鉴赏的步骤。遵循读诗——品诗——悟诗的基本框架,以诵读为主来感受杜甫律诗的抑扬顿挫之美,以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再现诗中的景色描写,从而知人论世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领悟诗中蕴含的抑郁孤独之感和忧国忧民之情。当然,情感是相对抽象的事物,如何去领会很关键。我将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诗句身临其境的感知作者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知人论世了解杜甫其人,解读其诗。
评测练习
1、杜甫《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解析D横(空间)纵(时间))
2、选择诗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用散文话的语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
课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积极,还要继续保持啊!
课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2、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同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这也是本诗的关键。
课堂观察评价记录表条站内私信查看私信个系统信息查看消息
学校
东平县
第一中学
班级
高二(1)
学科
高中语文
讲课人
课题
登高
时间
形式
观课、评课、研讨、交流
主持人
李新峰
参与人
郭利赵雪霞史金芊李大鹏唐守荣李启斗王国明赵仰岭王玲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建议与评论
备注
导入
为杜甫写颁奖词
齐读
以优美的语言走近了伟大的诗人
确立学习目标
引入并呈示学习目标
全班读出学习目标
先定位再学习,方向明确。
检查预习
初读诗歌
播放范读
自由朗读
营造诗歌学习氛围,以读带动赏析。
整体感知
提出思考问题
发言
师把诗歌知识补充给学生,学生迅速记忆。
学生小组合作
鉴赏诗歌
发言交流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交流环节,学生的发言不积极,需再鼓舞他们。
提升性鉴赏
从作者的经历和已学诗歌引导学生深入鉴赏本诗
生随师做深入鉴赏分析
学生的参与积极
总结
有感情地朗读
整体把握诗歌感情
到此,学生对本诗已有了深入的解读,那么,背诵便不再困难。
小组评议
综合意见
以诵读为主来感受杜甫律诗的抑扬顿挫之美,以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再现诗中的景色描写,从而知人论世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领悟诗中蕴含的抑郁孤独之感和忧国忧民之情。
本人反馈意见
虚心并认真接受意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翻译,意象,意境,艺术,情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分析意象,体会情感,合作探究,体悟形象,探究归纳,体味悲秋,课堂小结,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及方法,教学活动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