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统编版静女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静女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词翻译,填空,翻译全诗,B A B C B D 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静女①
《诗经·邶(bèi)风》②
静女其姝(shū)③,俟(sì)④我于城隅(yú)⑤。爱⑥而不见(xiàn)⑦,搔首踟(chí)蹰(chú)⑧。
静女其娈(luán)⑨,贻(yí)⑩我彤(tóng)管⑪。彤管有炜(wěi)⑫,说(yuè)怿(yì)⑬女(rǔ)⑭美。
自牧⑮归(kuì)荑(tí)⑯,洵(xún)⑰美且异。匪(fēi)女(rǔ)⑱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我。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
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爱你的美丽。
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注释
①静女:文雅的姑娘。静:娴静。
②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③其姝(shū):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④俟(sì):等待,等候。
⑤城隅(yú):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⑥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⑦见(xiàn):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
⑧踟蹰(chí chú):双声连绵词,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⑨娈(luán):美好。
⑩贻(yí):赠送。
⑪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管,管萧,有人说是带有红色色泽的茅草根部。
⑫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⑬说怿(yuè yì):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⑭女(rǔ):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⑮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⑯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
⑰洵(xún):的确,确实。异:与众不同
⑱匪(fēi)女(rǔ):不是你(指荑草)。匪,通“非”。
通假字
爱(通“薆”,隐藏)而不见(通“现”,出现)
说(通“悦”,高兴)怿女(通“汝”,你)美
自牧归(通“馈”)荑
匪(通“非”)女(通“汝”,你)之为美
诗歌出处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这些诗被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做“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特点:多以四言为主;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唱、反复咏唱的特点。
整体赏析
此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内容依章分层,从约会、赠物、回忆三个方面抒写,逐层深入,层层透出静女的聪明善良、天真活泼的美好性格,句句表现出青年男子对静女的爱恋之情,字字流露出小伙子沉浸在无比幸福、满足的热恋之中。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这两章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
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语言浅显,形象生动,气氛欢快,情趣盎然。“爱而不见”,暗写少女活泼娇憨之态,“搔首踟蹰”,明塑男子心急如焚之状,描摹入神;“悦怿女美”,一语双关,富于感情色彩;“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情意缠绵,刻画心理细腻入微,道出人与物的关系,是从人与人的关系投射出来的真理。
总的说,此诗以人人所能之言,道人人难表之情,自然生动,一片天籁。李梦阳引王叔武语曰:“真诗乃在民间。”以此诗诠之,诚非虚论。后世唯民歌俗谣,遣词道情,尚能得其仿佛,求诸文人集中,传神之作,不可多得。
同步练习
一、实词翻译
1. 静女其姝 静女: 其姝:
2. 俟我于城隅 俟: 城隅:
3. 搔首踟蹰 踟蹰:
4. 静女其娈 娈:
5. 贻我彤管 贻:
6. 彤管有炜 彤管: 炜:
7. 说怿女美 说怿:
8. 自牧归荑 牧: 荑:
9. 洵美且异 洵: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爱而不见;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
(2)说怿女美;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
自牧归荑;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
(4)匪女之为美;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
二、翻译全诗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译: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译:
(3)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译:
(4)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译:
(5)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译:
(6)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
四、填空: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最早称“_________”,“ _________”代时被称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歌词______篇,从内容上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三大类。
(2)《诗经》的形势以_________言为主,多数为_________用韵,在章法上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诗经》是我国诗歌_________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与“爱而不见”主语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俟我于城隅 B、搔首踟蹰 C、自牧归荑 D、美人之贻
(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这两句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 )
A、重章叠句 B、夸张 C、对比 D、对偶
(3)“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这几句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
A、反复、比喻 B、顶真、回环 C、顶真、对比D、比喻、回环
(4)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接着又说“匪女以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下列哪一个成语可概括反映男子的心理?( )
A、红豆相思 B、情窦初开 C、爱屋及乌 D、一见钟情
(5)下列对“静女其姝”中的“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代词,指“静女” B、形容词词头,可译为“多么”
C、助词,指“的” D、代词,要译为“她的”
(6)对“爱而不见”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句中的“而”是转折连词,可译为“却”。
B、这句诗可译为:“静女”为了表达对男的爱意,故意隐藏起来。
C、静女之所以不出现,是因为男子来迟了,心中不高兴。
D、刻画了“静女”的活泼、机灵和浪漫的形象。
(7)对“搔首踟蹰”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写男子非常着急不安的心理。
B、反映了男子对“静女”的深情和迷恋。
C、写男子不理解、不耐烦地心理。
D、反映了男子憨厚纯朴,忠贞善良的性格。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3、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4、选出对《静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6、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E.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7、根据文本,回答以下问题。
《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有何风格特点?
(2)你认为女主角“爱而不见”有哪些原因?这样写有何表述效果?
(3)诗中“静女”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男子禁不住“搔首踟蹰”,这反映男子什么心理? 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诗中的静女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请简要分析彤管在作品中的作用。
《静女》诗具有活泼风趣的情调、含蓄蕴藉的风格,请从诗中任选两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
1.静女:文雅的姑娘。 其姝: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俟:等待,等候。城隅: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踟蹰: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娈:美好。
5. 贻:赠送。 .
6. 彤管:红色的管萧。管,有人说是茅草。 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说怿女美 说怿: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荑:初生的茅草。
9. 洵:的确,确实。
二、
1.爱而不见 爱:通“薆”隐藏,遮掩。 见: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
2.说怿女美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女:通“汝“,你。
3.自牧归荑 归:通“馈”,赠送。 .
4.匪女之为美 匪:通“非”。 女:通“汝“,你。
三、翻译全诗
(1)译:美丽姑娘真可爱, 她约我到城头来。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译:故意躲藏逗人找, 惹我挠头又徘徊。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3)译:美丽姑娘真好看, 送我一只小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译:彤管红红闪亮光, 让人越看越喜欢。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5)译:牧场归来送我荑, 荑草美得真出奇。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译:不是荑草真的美, 美人送我含爱意。
四、
1.诗 汉 305 风 雅 颂
2.四言 隔句 重章叠句 反复咏唱 现实主义
五、B A B C B D C
六、
1-5:DCBBC; 6:BE
7.(1)本诗是以男子口吻写的,生动逼真的描绘了一对民间男女约会时的情景,充满了愉快、幽默的情趣,富有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明朗纯朴的民歌风味。
(2)此题为开放式问题。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子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又迟到的内疚感。 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捉摸不透,也让读者捉摸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遐想。
(3)既表现男子心神不宁,也写出对静女的痴情迷恋。
(4)既加强了诗意的表达,又增强了抒情效果;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5)静女是一个美丽调皮的恋爱中的女子形象。
(6)彤管是爱情的信物,也衬托了女子的美好。
(7)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写男子如赴约会,恋人起初故意藏起来不见,惹得男子抓耳挠腮,这个情节活泼风趣,令人忍俊不禁。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从侧面写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恋之情,显得含蓄蕴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静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静女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反馈,师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静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检查预习情况,分析人物形象,归纳《静女》的艺术特点,拓展延伸,板书设计,课堂练习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