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句,四句,六句,八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由欣喜到忧伤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诵读,借助联想、想象和意象分析等方法,把握诗歌高洁清幽意境,明确诗歌主旨。
(2)联系其他诗歌,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时代特点理解诗中传递出来的情感,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体悟“悬想”,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教材分析
《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因此,它十分重要。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通过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并且能够初步地运用。荷花这一意象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熟悉的,其象征含义学生能较容易理解。这首诗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悬想这一独特的手法,同时强化意象分析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钟嵘《诗品》中曾提到:“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2.文学常识积累
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3.诵读、释义
(1)请学生朗读,提示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2)检查字词理解
请一学生读“采之欲遗谁”句,正音,“遗”读“wèi”。“遗”的意思:赠送。
远道:犹言“远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3)学生齐读译文,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4.逐句解读鉴赏诗歌, 师生交流,讨论。
(1)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提问:a.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b.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c.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对眼前美景充满爱恋。
(2)鉴赏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提问: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写独自思念(板书)爱人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3)鉴赏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提问:“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迷茫痛苦到极点。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对写法”的“悬想”方式: “对写法”又谓之“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简单的说,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单想家,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
(4)鉴赏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心而离居”是他无尽哀愁的根源,是他终日忧伤(板书)以至老的根本原因!
5.学生再次轻读课文,回顾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爱恋——思念——迷茫——忧伤
6.思考:
问题1.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问题2.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和美好祝愿。
问题3.《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人,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问题4.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爱人之间因分离而思念忧伤的思想感情。
7. 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古人有赠送花草的习俗,无论男女。或表示留恋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或表示爱慕之情,《诗经邶风静女》中有“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西周曲》(《荷塘月色》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双关。采来“莲子”送给思念的人。
本诗抒情主人公如果理解为女子,那么“还顾”句可以理解为女子对远在外地的丈夫的想象。想象丈夫在远方也与我一样,想念着我,这样就更增添了诗歌的忧伤之情。忧伤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而且丈夫也一样。这实际上是诗歌的跳跃性,视角发生了变化。古人多用悬想这种手法,如李清照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是想象丈夫在外地想念我的名句。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本来是自己想念妻子,却想象妻子在远地思念我。如果理解为男子,也合情合理。
总之,这首诗把思念之情写得惊心动魄,写得绵长幽深,让人品之不尽,嚼之不厌。难怪前人评价《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
8.小结诗歌鉴赏方法与步骤
(一)读顺畅,通大意。
(二)找意象,品意境。
(三)找诗眼,抓主旨。
(四)依景情,析手法。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2.预习《短歌行》。
板书设计
涉江采芙蓉
1、2句:涉江郊游 采摘芙蓉
3、4句:人在远方 心愿难遂
5、6句:回望故乡 长路漫漫
7、8句:天各一方 忧伤难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习过程,六句的“还顾”,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考融合,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