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结晶现象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8334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4结晶现象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8334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4结晶现象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8334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7.4 结晶现象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7.4 结晶现象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7.4 结晶现象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2.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A. B.C. D.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解度相等B.时,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溶质质量分数升高C.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时,甲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5.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点对应的a、c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t2℃时,将3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75g溶液D.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分别降至t1℃,析出a最多7.除去混在白糖中的少量泥沙,需采取的正确操作是A.溶解、过滤、蒸发 B.溶解、加热、结晶C.溶解、蒸发、振荡 D.搅拌、溶解、称量8.水是生命之源,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可以净水 B.煮沸不能降低硬水的硬度C.活性炭能使海水淡化 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9.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10.下图是中考实验操作考查中,某些学生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不正确的是A.往试管里送入药品B.过滤C.加热固体D.试管口塞胶塞 A.A B.B C.C D.D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有固体析出C.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溶质更多D.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12.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玻璃棒,下列有关玻璃棒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B.过滤时,引流C.蒸发时,转移固体D.测酸碱度时,取用少量液体药品13.根据下表信息,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溶解度/g NaCl KCl NH4Cl KNO3 20 36.0 34.0 37.2 31.6 40 36.6 40.0 45.8 63.9 60 37.3 45.5 55.2110 A.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 36.0B.40℃时,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0%C.4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50gNH4Cl 充分溶解,溶液质量为 145.8gD.60℃时降温到 20℃时,KNO3和 KCl 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KNO31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时仍是饱和溶液B.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C.a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D.a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15.根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①和溶液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但均小于溶液③B.溶液③可能是饱和溶液C.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⑤的溶质质量分数D.溶液中溶剂质量:①=②=③=④=⑤1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过滤二、综合应用题17.NaCl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和母液(又叫苦卤)。下图为母液中最主要的四种盐(NaCl、KCl、MgCl2、MgSO4)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90℃时,四种盐中MgCl2的溶解度最大,则表示MgCl2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填“A”或“B”)此时饱和MgCl2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请写出计算表达式即可)②四种盐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2)60℃时,若母液中的NaCl、KCl、MgCl2、MgSO4都已达到饱和,为了获得较纯净的MgSO4晶体,可采用的最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3)工业上常通过加入碱溶液与母液中的Mg2+反应来制取Mg(OH)2沉淀。为了探究获得较高Mg2+沉淀率的反应条件,进行下列对比实验(每组实验取250mL母液)实验序号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in反应pH值Mg2+的沉淀率/%a40601090.1b40601292.7c40901293.6d50601296.4e509012X ①本实验研究了哪些因素对Mg2+的沉淀率的影响_______②实验a和b对比,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③表格中x的数值可能为__________(填字母)。A 95.8 B 92.1 C 97.2 D 93.118.某实验小组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催化剂)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并分离提纯实验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操作流程如下,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忽略实验过程中的损耗)∶(1)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步骤二中操作X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烧杯、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操作Y的名称是_________。(3)实验前所加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克。(4)试计算该实验小组所取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19.根据下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为__________℃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___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3)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_。(4)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A.甲、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质量:甲=丙C.溶液的质量:甲>丙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20.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①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②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③若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药品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图___________;写出实验室以图B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④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是图E或图_____________,选择E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下图收集装置中也可于收集氧气的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⑤某同学制取氧气后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流程如下图操作m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操作n的名称是_________,操作m、n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操作m中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得到0.3 mol氧气,求所需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 ______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21.“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请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I.如图A、B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变化示意图,C图为电解水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微观角度分析可得图A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______发生改变,分析图B可知,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2)图C是小明同学探究水的组成实验,实验结束后_______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若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6mL,则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_____mL。(3)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II.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4)步骤①中固体具有_______作用,②中超滤膜可起到过滤不溶性杂质的作用,实验室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5)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22.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①为了测定水的组成,进行如下探究:甲方案:电解水时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b管内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检验a管内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生成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 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使电解水反应容易进行,而氢氧化钠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若水电解装置中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产生了16g氧气,管内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由 2.7%变为3.0%。试计算Ⅰ.参加反应的水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Ⅱ.电解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g。乙方案:该方案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②下表是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KNO313.320.932.045.864.085.5110.0138.0169.0202.0246.0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7.838.439.039.8 Ⅰ. 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___。Ⅱ. 在40℃时,将40gKNO3溶解在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若升温至60℃,形成的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Ⅲ.根据表中数据,找出60.0g水能够溶解66.0g KNO3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Ⅳ. 固体KNO3中混有少量NaCl,欲提纯KNO3所需的实验步骤为________。Ⅴ.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下图为不同温度下,某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图中P1与P2表示气压,则P1与P2的关系是________。A P1>P2 B P1=P2 C P1<P2 D 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1.D2.D3.D4.C5.C6.A7.A8.A9.C10.C11.A12.C13.C14.C15.C16.C17. A NaCl 升高温度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值 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相同时,反应pH值越大,Mg2+的沉淀率越大 C18.(1)2KClO32KCl+3O2↑(2) 漏斗 引流 蒸发(3)3.0(4)解:设该实验小组所取氯酸钾的质量为x。x=9.8g答:该实验小组所取氯酸钾的质量为9.8g。19.(1)t2(2)乙(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4)D20. 铁架台 水槽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 D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 ① 过滤 蒸发结晶 玻璃棒 引流 解:设所需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x=0.2 mol答:所需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2 mol。21.(1) 分子之间的间隔 原子(2) 甲 8(3) (4) 吸附 漏斗 引流(5)+6##+6价22. 有大量气泡,液面下降 氢气或H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尖嘴导管处,余烬木条复燃 V(H2):V (O2)=2:1 (合理得分) 质量守恒定律 1 mol 180g 用化合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 2H2+O22H2O 剧烈燃烧,产生蓝色(淡蓝色)火焰,集气瓶内壁有水珠 不能,因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会带有大量水分。(前后对应正确,给分) 氯化钠或NaCl 82 不饱和 4/9或44.4% t≥60℃ 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洗涤)、烘干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7.4 结晶现象课后复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7.4 结晶现象同步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4 结晶现象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