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沧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沧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沧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沧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沧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2沧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沧州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细菌门)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绿藻和螺旋藻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绿藻和螺旋藻大量繁殖会导致水华
C. 绿藻和螺旋藻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
D. 绿藻和螺旋藻都含有叶绿体,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绿藻属于原核生物,螺旋藻属于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绿藻属于原核生物,螺旋藻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A、绿藻和螺旋藻都是细胞生物,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螺旋藻和绿藻等大量繁殖会形成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B正确;
C、绿藻和螺旋藻都是细胞生物,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C正确;
D、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2. 细胞内有多种元素参与构建细胞的结构和合成相关物质。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S、K、Zn、Mg属于大量元素
B. 细胞内的所有物质都含有C
C. Fe参与组成人体的血红蛋白和胃蛋白酶
D. 微量元素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其作用一般不可替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G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
【详解】A、Zn属于微量元素,A错误;
B、细胞内的有机物中含有C,无机物水不含有碳元素,B错误;
C、Fe参与组成人体的血红蛋白,但不参与组成胃蛋白酶,C错误;
D、微量元素只是由于代表其在细胞中含量少,并不表示起的作用微不足道,它们的作用一般不可替代,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关于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细胞中良好的溶剂
B.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C. 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时,植株抗旱性降低
D. 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较少,因此其作用不如蛋白质重要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2、无机盐的功能: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详解】A、自由水是细胞中的良好溶剂而结合水不是,A错误;
B、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正确;
C、细胞内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时,植株抗旱性增强,C错误;
D、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虽然较少,但是它和蛋白质有各自的重要作用,D错误。
故选B。
4.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冠病毒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B. 原核细胞的核酸中只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
C. DNA与RNA中的碱基完全不同
D. 一般情况下,细胞中DNA为双链结构,RNA为单链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1、核酸的组成元素:C、H、O、N、P。
2、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3、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4、核酸的功能:(1)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存在细胞质,A错误;
B、原核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B错误;
C、DNA中的碱基是A、G、C、T,RNA中的碱基是A、G、C、U,两者碱基不完全相同,C错误;
D、DNA多为双链结构,RNA多为单链结构,D正确。
故选D。
5. 某些细胞合成的蛋白质是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叫作分泌蛋白。下列有关分泌蛋白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泌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B. 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单层膜的内质网
C. 组成人体分泌蛋白的某些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
D. 合成分泌蛋白的氨其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羧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功能,所以分泌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A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组成人体分泌蛋白的某些必需氨基酸在人体细胞中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C正确;
D、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因此合成分泌蛋白的氨其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羧基,D正确。
故选B。
6. 某同学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后,欲对下列细胞器进行总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③⑤可对肽链进行加工形成分泌蛋白
B. 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③⑤
C. 小麦根尖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①②③④⑤
D. 动物细胞含有,而高等植物细胞不含有的细胞器是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是线粒体、②是叶绿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核糖体、⑤是内质网、⑥是中心体。
【详解】A、③高尔基体和⑤内质网对肽链进行加工形成分泌蛋白,A正确;
B、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③高尔基体和⑤内质网,B正确;
C、小麦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和中心体,所以小麦根尖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①③④⑤,C错误;
D、动物细胞含有,而高等植物细胞不含有的细胞器是⑥中心体,D正确。
故选C。
7. 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状态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可能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 据图不能判断这些细胞是否会继续失水
C. 图中现象表明细胞壁的伸缩性没有原生质层伸缩性大
D. 植物细胞处于高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会出现如图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如图细胞有大液泡,而洋葱根尖分生区没有大液泡,所以如图细胞不可能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A错误;
B、如图的细胞可能正在失水、也可能正在吸水或动态平衡,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壁的伸缩性没有原生质层伸缩性大,C正确;
D、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现象,D正确。
故选A。
8.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和ATP都可以在体外发挥作用
B. 酶具有高效性,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C. 少数酶的元素组成和ATP的元素组成相同
D. 细胞质基质分解葡萄糖且生成ATP的过程均有酶的催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详解】A、酶和ATP都可以在体内或体外发挥作用,A正确;
B、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B错误;
C、少数酶是RNA,RNA和ATP的元素组成均为C、H、O、N、P,C正确;
D、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该过程会产生少量的ATP,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
故选B。
9. 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图所示(实线表示酒精的生成量,虚线表示CO2的生成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
B. 在氧浓度为a时,用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占总量的1/3
C. 在氧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是2∶1
D. 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能够将酒精彻底氧化分解,释放CO2和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是6moL,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6moL,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是15-6=9moL,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3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5moL。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3moL葡萄糖,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在氧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3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5moL,因此用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占总量的1.5/(1.5+3)=1/3,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在氧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3moL,则产生3×2=6分子ATP,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5moL,则产生1.5×38=57分子ATP,可知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能量的比不是2∶1,C错误;
D、在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时,酵母菌不能将酒精彻底氧化分解,释放CO2和能量,D错误。
故选B。
10.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纸层析结束后滤纸条上色素带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研磨时加入CaCO3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B. 在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画线3次
C. 层析后滤纸条上色素带①的颜色为橙黄色
D. 层析后滤纸条上的色素带④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详解】A、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可以让研磨更充分,A错误;
B、在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待干后再画线,B错误;
C、①胡萝卜素,为橙黄色,C正确;
D、④为叶绿素b,溶解度最低,D错误。
故选C。
11. 如下图为苹果叶肉细胞内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B. 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无光条件下能持续正常进行
C. 过程③产生的ATP不可用于过程②合成糖类
D. 过程③会产生CO2,且可被光合作用利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③表示呼吸作用,④表示ATP的水解。
【详解】A、过程①表示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光能会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正确;
B、过程②表示暗反应,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NADPH和ATP,故无光条件下暗反应不能能持续正常进行,B错误;
C、过程②合成糖类所需的ATP来自于光反应,过程③产生的ATP不可用于过程②合成糖类,C正确;
D、过程③呼吸作用会产生CO2,且可被光合作用利用合成有机物,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有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的繁殖
B. 水果应储存在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宜的环境中
C. 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用绿色塑料薄膜覆盖大棚
D. 施用农家肥可为农作物提供更多的CO2和无机盐离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和环境因素(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
【详解】A、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创造有氧的环境,抑制厌氧菌的繁殖,A正确;
B、水果应储存在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宜的环境中,该条件下呼吸强度较低,B正确;
C、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用无色塑料薄膜覆盖大棚,C错误;
D、施用农家肥可为农作物提供更多的CO2和无机盐离子,提高产量,D正确。
故选C。
13. 如下图表示某细胞的细胞周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甲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 I时期的细胞体积不会增大
C. II时期在不同生物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一样长
D. I时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乙→甲表示分裂间期,甲→乙表示分裂期。
【详解】A、细胞周期先分裂间期,后分裂期,乙→乙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
B、I分裂间期的细胞体积会有所增大,B错误;
C、II分裂期在不同生物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有所不同,C错误;
D、I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4. 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中的“饴”是麦芽糖,“酥”是油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饴”和“酥”均是能源物质,糖尿病人可多食用“小饼”
B. “小饼”中麦芽糖是一种常见的二糖,需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C. 相同质量的麦芽糖和油脂彻底氧化分解,麦芽糖释放的能量更多
D. 用苏丹染液检测“小饼”中的脂肪时,脂肪被染成橘黄色
【答案】AC
【解析】
【分析】1、生物组织中有机物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H元素含量多,O元素含量少,故脂肪耗氧多,产生能量多,糖类物质比脂肪耗氧少,产生能量少。
【详解】A、“饴”和“酥”均是含有糖的能源物质,但糖尿病人不能多食用“小饼”,A错误;
B、“小饼”中麦芽糖是一种常见的二糖,不能被直接吸收,需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B正确;
C、相同质量的麦芽糖和油脂彻底氧化分解,油脂释放的能量更多,C错误;
D、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D正确。
故选AC。
15. 如图为细胞核、染色体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②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核膜可与高尔基体膜直接相连,有助于物质运输
C. ①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能通过①进入细胞质中
D.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缩短变粗为染色体有助于平均分配遗传物质
【答案】CD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图中的②是核仁,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也没有核仁,A错误;
B、核膜不与高尔基体直接相连,B错误;
C、图中的①是核孔,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细胞核中的DNA不会离开细胞核,C正确;
D、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丝状的染色质会缩短变粗变为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这有助于平均分配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CD。
16. 如图为Na+、K+跨膜运输示意图,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代表某种可协助运输Na+、K+的转运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Na+进入该细胞不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B. K+转运蛋白转运K+时,其自身构象不会发生改变
C. 运输Na+的转运蛋白不能运输K+,说明转运蛋白具有特异性
D. K+进入细胞与Na+出细胞的方式均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内的Na+逆浓度出细胞,细胞外K+泵逆浓度进入细胞内,说明Na+出细胞、K+进入细胞均为主动运输。
【详解】A、Na+进入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A正确;
B、K+转运蛋白转运K+时,其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B错误;
C、运输Na+的转运蛋白不能运输K+,说明转运蛋白具有特异性,C正确;
D、K+进入细胞的方式与Na+出细胞的方式均可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ACD。
17.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中,制作的临时装片应保持有水状态
C. 以酵母菌为材料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依据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
D.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通过解离可使细胞分离开来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似,但浓度有所不同,故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能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
B、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中,制作的临时装片应保持有水状态,保持细胞活性,B正确;
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以酵母菌为材料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依据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C正确;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通过解离可使细胞分离开来,解离后需要进行漂洗再染色,D正确。
故选BCD
18. 如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阶段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细胞,数字表示细胞的某个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表示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B. 细胞d中与唾液淀粉酶合成相关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C. 进入③过程的细胞代谢减慢,随后出现凋亡小体
D. 细胞a→细胞b→细胞c、d、e→衰老、凋亡,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BC
【解析】
【分析】1、由图可知,①表示进行有丝分裂完成细胞增殖,②表示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
2、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全能性是以形成个体为标志。
【详解】A、过程①表示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从而增加细胞的数量,A正确;
B、细胞d是肠上皮细胞,不合成唾液淀粉酶,故肠上皮细胞中与唾液淀粉酶合成相关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B正确;
C、由图可知,进入③过程的细胞衰老,代谢减慢,随后出现凋亡小体,发生凋亡,C正确;
D、全能性的终点是完整的个体,细胞a→细胞b→细胞c、d、e→衰老、凋亡,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
19.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为细胞提供约95%的所需能量。如图是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结构,M、N表示反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M表示___________,是在___________中进行的。这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后,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其产物___________(写出物质名称)会进入线粒体。
(2)线粒体具有___________膜,图中②向内延伸折叠成___________,该结构具有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3)在线粒体②上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的原料是____________,该阶段产生的能量与其他两个阶段相比___________(填“最多”“最少”或“一样多”)。
【答案】(1) ①. 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或呼吸作用第一阶段) ②. 细胞质基质 ③. 丙酮酸和[H]
(2) ①. 双层 ②. 嵴 ③. 增大线粒体内膜面积,为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
(3) ①. 三 ②. [H]和O2 ③. 最多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图中①是线粒体外膜、②是线粒体内膜、③是线粒体基质;M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N是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A是丙酮酸、B是[H]、C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M过程将葡萄糖分解,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或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H],进入线粒体继续进行细胞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
【小问2详解】
线粒体有两层膜,其中②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附着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相关的酶。
【小问3详解】
②是线粒体内膜,在线粒体内膜上以[H]和O2为原料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此阶段是有氧呼吸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粒体的结构及细胞呼吸,学生能够熟记线粒体结构和细胞呼吸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 图1所示为A、B、C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甲、乙两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A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B的转运蛋白可分为___________两种类型;影响细胞物质C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答两点)。
(2)若图1为人成熟红细胞膜,则图中___________的运输方式可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图1中三种物质的转运方式中,与图2曲线甲相符的是物质___________;与图2曲线乙相符的是物质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自由扩散 ②.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③. 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
(2)物质B(3) ①. A ②. C ③. 曲线乙表示的运输物质能从低浓度的细胞外运输到高浓度的细胞内,为主动运输;物质C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且消耗能量,也为主动运输
【解析】
【分析】分析图1:A物质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B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分析图2:方式甲,物质的跨膜运输与浓度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乙,物质的跨膜运输可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
图1中AA物质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B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C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所以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影响主动运输。
【小问2详解】
人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即与图中B物质的运输方式相同。
【小问3详解】
分析图2,物质的跨膜运输自由扩散运输,即物质A的运输方式与图2所示曲线相符。曲线乙表示的运输物质能从低浓度的细胞外运输到高浓度的细胞内,为主动运输;物质C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且消耗能量,也为主动运输,所以图2曲线乙相符的是物质C。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1. 回答下列与酶有关的问题:
(1)酶是____________产生的具有___________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2)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中,按如下表序号对应的顺序对两支试管进行相应操作。
步骤
项目
试管1
试管2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
2
注入蔗糖溶液
-
2mL
3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2mL
2mL
4
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2mL
2mL
实验现象
?
?
①要证明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而不能水解蔗糖,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是:试管1:____________,试管2:______________。由此可说明淀粉酶具有____________性。
②步骤4中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斐林试剂换为碘液,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活细胞 ②. 催化 ③. 蛋白质
(2) ①. 出现砖红色沉淀 ②.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或呈蓝色) ③. 专一 ④. 不能 ⑤. 蔗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均不能与碘液发生相应的颜色反应,无法得知试管2中的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
2、本实验探究酶的专一性,淀粉酶专一性水解淀粉,对蔗糖不起作用。
【小问1详解】
酶是活细胞产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催化作用原理是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小问2详解】
①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所以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若试管1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被水解,试管2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没有被水解,由此说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②蔗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均不能与碘液发生相应的颜色反应,若利用碘液进行验证,则无法得知试管2中的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所以不能将斐林试剂换为碘液。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相关实验,对酶的专一性及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实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 将两株长势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给予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每隔10min用CO2测量仪测量一次玻璃罩内的CO2含量,得到如下表的实验结果(假定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回答下列问题:
记录时间(min)
0
10
20
30
40
植物甲(mg·L-1)
150
99
58
58
58
植物乙(mg·L-1)
150
83
43
43
43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
(2)在0~20min内,植物幼苗甲和乙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逐渐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20min以后,影响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3)若把甲、乙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其他条件不变,则___________(填“植物甲”或“植物乙”)存活的时间更长,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植物种类和时间 ②. 净光合速率(或装置中CO2的减少量)
(2) ①. 变慢 ②. 0~20min内两容器中CO2含量每10min减少的量变小 ③. CO2浓度
(3) ①. 植物乙 ②. 植物乙能利用更低浓度的CO2
【解析】
【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时间延长,甲和乙所处的玻璃罩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均先减少,后不变。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和时间,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或装置中CO2的减少量)。
【小问2详解】
在0~20min内,植物幼苗甲和乙两容器中CO2含量每10min减少的量变小,说明净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变慢。20min以后,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是影响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小问3详解】
根据玻璃罩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可知,植物乙能够利用更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浓度,故推测,若把甲、乙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其他条件不变,则植物乙存活的时间更长。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再进行分析和解答。
23. 下图甲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种动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判断,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图甲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__期,该细胞前一时期的特点为___________。
(2)图甲细胞②处于图乙的___________段。图乙ab段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经过该过程后,染色体的数量___________(填“加倍”“不变”或“减半”)。
(3)有丝分裂过程中,动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具有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4 ②. 中 ③. 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2) ①. de(ce) ②. DNA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③. 不变
(3)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分隔成两部分;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解析】
【分析】甲图中:①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②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中:ab段表示DNA的复制,bc段含有染色单体,cd段会发生着丝点的分离。
【小问1详解】
根据甲图可知,该动物有丝分裂的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甲细胞着丝点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前一个时期是前期,前期会发生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小问2详解】
甲图的②会发生着丝点的分离,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图乙的de段。图乙ab段由于DNA的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
【小问3详解】
动植物细胞在分裂的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分隔成两部分;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分裂的图像和曲线图中各个区段的含义,再进行分析和解答。
2022衢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衢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自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自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蚌埠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蚌埠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蚌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