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 (2017)一年级下册1 水的特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大象版 (2017)一年级下册1 水的特征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提升,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水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2、科学探究:能按计划进行探究,体会研究计划的重要性。3、科学态度:人人参与,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教学重点:能按顺序对水进行观察,认识和感受研究计划的作用。教学准备:4个无色透明的瓶子,分别装上水、牛奶、葡萄糖水、白醋,并标上编号。(瓶子里所装的物质必须是干净可尝的)教学过程:一、 故事引入师:大家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过。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新版的“乌鸦喝水”,保证你没听过。故事开始了:一年夏天,天热极了,好久没有下雨了。小河、池塘的水都干了。一只乌鸦口渴极了,到处找水喝。它找呀找呀,咦,它发现了4个瓶子,并且里面都装有液体。这下,可把它给高兴坏了。孩子们,小乌鸦能随意去喝瓶子里的东西吗?生:不能,怕有毒。师:你非常有安全意识。是的,因为我们不了解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别看它是个矿泉水瓶子。可是,里面装得不一定是水,只是和水很像。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在这4瓶液体中,只有1瓶是安全的水,那你知道哪1瓶是水吗? 生猜测。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想法呀,各不相同。只猜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有一个准确的、科学的方法来判断。那么,1、3、4号液体非常像。到底哪瓶才是水呢?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真相。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的特征。(板书课题)二、 探究新知1、 制定计划师:水我们不陌生。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观察水?生1:水是没有气味的,可以闻闻有没有气味。生2:看看它透明不透明。生3:我们还可以用眼睛看水的颜色。生4:可以尝味道。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一会儿,我们就按照“先看—再闻—最后尝”的顺序来观察水。其实,我们在观察任何物体时,都要有一定的顺序,才会保证观察得更全面、更准确。师:在观察的时候,要先用谁?再用什么?最后呢?方法、顺序都记清了吗?师引导生说观察顺序。2、观察师:来,进行观察第一步“看”。水有没有颜色?水是透明的吗?一人一个烧杯进行观察,看完后把水放在盒子里。好,现在开始吧!生动手观察师:谁来说说,自己用眼睛看的发现?生:水是没有颜色,水是透明的。师:请这样说,用眼睛看发现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看看谁能很好的说完整?生试着说完整师:接着,趁热打铁,进行观察第二步“闻”。水有没有味道?师示范扇闻法,生动手闻。师:谁来说说,自己用鼻子闻的发现?指名生说。生:用鼻子闻水没有气味。师:最后,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了?生:尝。师讲解尝的方法,并进行安全教育。生动手尝味道。师:通过用舌头尝,我发现水有没有味道?生说发现。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水是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这就是水的特征。以后,要是再观察别的物体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顺序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师:现在,谁来告诉小乌鸦水是什么样的物质?来,我们一起来告诉它。小乌鸦记清楚了,它决定用同学们的方法,来对比水的特征找出到底哪一瓶是水?三、 事实证据师:现在老师,要给每一组发4瓶液体,我们要小组合作,来找找哪瓶是水?动手之前,先来看活动要求。出示活动要求,师读:1、四人小组,按照观察顺序来判断。2、注意分工、合作,边观察边记录,填好记录表。3、注意实验安全。实验结束后,请整理好实验用品。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师:好,观察时间到。表扬这一组的孩子,实验台已经收拾好了。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的观察过程和判断结果?生上台演示观察过程。师:所以,最后的结论是,1号装的是水,因为它符合水的特征。大家和他的结论一样吗?恭喜大家,答案正确,同学们真能干,掌声送给自己吧!小乌鸦也成功地找出了水,解决了喝水问题。四、拓展提升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通过感官认识了水的特征,又利用水的特征判断出了水。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你还想了解水的哪些知识?生畅所欲言师:对了,不要忘了最最重要的事,不明物品千万不能品尝。五、板书设计: 水的特征 看 没有颜色 透明 闻 没有气味 尝 没有味道 附 : 观察记录表 ① ② ③ ④没有颜色√ × √ √透明 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一年级下册1 水的特征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2 找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一年级下册3 多变的月亮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