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机械运动》课件(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机械运动》课件(含答案),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过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点2运动的描述★,教材重点图片,重点难点突破,六年真题全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辨一辨►1.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的任何一个“0”都可以省略.( )2.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
2.误差(1)概念:⑫ 测量值 与被测物体的⑬ 真实值 之间总会有些差异,这种差异叫做误差.(2)误差与错误
想一想►四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了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如下:8.85cm、8.87cm、8.86cm、8.52cm.结合测量数据,思考以下问题:(1)前三次测量数据有略微差距的原因是什么?(2)最后一次测量数据与前三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的原因是什么?测量过程中出现了操作错误,或是读数错误造成的.(3)计算铅笔的长度是多少?铅笔的长度L=
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条件、测量环境、测量人等因素的限制,由测量误差造成的.
考点3 速度及其测量★
类型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及读数2.读取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1)步骤:(2)数值:物体长度=末端刻度-起始刻度.
【例1】 [2017·哈尔滨中考]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 量程 、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在哪里.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 1.70 cm.
【思路点拨】读数时,首先要看量程、分度值及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对应1.70cm,所以被测木块的长度为1.70cm.
变式运用►1.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 cm,则金属丝的直径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 次测量误差较小.
图中线圈左边缘对应刻度值是10.00cm,右边缘对应刻度值是15.10cm,总长度为15.10cm-10.00cm=5.10cm.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取平均得到的金属丝直径,第二次的线圈匝数较多,测量误差小一些.
类型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思路点拨】加油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的位置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与加油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战机是静止的;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
【例2】 [2017·郴州中考]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 D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变式运用►2.[2016·杭州中考]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A错误;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故B正确;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C错误;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错误.
类型3 物体的运动路程(速度)-时间图象利用图象法描述物体的运动:图象能够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地表示出来,具有直观、简明的优点,为解决物理问题提供了思考的依据.1.路程(s)—时间(t)图象(如图甲)图象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直线的倾斜度大,则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2.速度(v)—时间(t)图象(如图乙、丙)乙图象是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象不是一条水平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3.解答图象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
【例3】[2016·潍坊中考改编]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B )
①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②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③甲、乙两车若反向运动,经过5s可能相遇④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思路点拨】本题以图象作为载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判断过程可分为两步:(1)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以及对应的单位;(2)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各物理量隐含的条件和物理规律.从图甲中可知,小车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 ,由图乙可知,小车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2m/s;由图可知,甲车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由于甲、乙两小车的位置不确定,所以两车若反向运动,经过5s有可能相遇.
变式运用►3.[2016·新泰一模]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D 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甲的速度 故A错误;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因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
重点实验聚焦实验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及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程段,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不同 .所以讲平均速度或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强调的是物体在哪一段 时间 内或哪一段 路程 中的平均速度.【命题点全梳理】1.实验原理:2.测量器材:刻度尺和停表.3.在实验中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的原因:不让小车滑得太快,方便测量时间.4.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小车通过斜面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后半段路程s2=s/2;通过后半段的时间t2=t-t1;再利用计算得出。
5.保证时间测量的有效性:实验前,要反复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并进行几次“试测量”,最后才正式测量.6.在斜面的底端放金属片的作用:①便于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②便于测量时间.7.小车在下滑过程中的运动形式: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或加速直线运动.
【例1】[2015·乌鲁木齐中考]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停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间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大 (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大 (选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0.25 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7 组小车从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思路点拨】(1)斜面的倾角较小,小车滑动的速度就较慢,则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较长,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2)小车沿斜面滑下时,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路程越长,平均速度越大.斜面的倾角越大,所用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大.(3)小车运动的路程s=2×15.0cm=30cm,则速度v= (4)120cm中有8个车长,减去最后一个车长,有7组.
命题挖掘►(5)图中AB段的路程sAB= 40.0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25 cm/s.(6)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小 .(7)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不正确 ,理由是 因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时,后半段从一开始就有一定的速度,而将小车从中间位置开始释放,后半段一开始的速度为零 .
1.[2014·泰安中考]图中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 cm.
命题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查的重点是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题型以选择题或填空题为主.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4.8cm和4.9cm之间,估读为4.85cm,所以物体的长度L=4.85cm-2.00cm=2.85cm.
2.[2015·泰安中考]如图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1.8cm和1.9cm之间,估读为1.84cm,物体的长度L=1.84cm.
3.[2015·泰安中考]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门框的高度约为2m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C.人正常体温约为26.5℃D.泰山山顶的大气压约为2×105Pa
4.[2017·泰安中考]以下对物理现象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一册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10NB.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C.泰安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D.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7s
B 一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g,故重力约为2N,故A错误;课桌的高度接近1m,约75cm(0.75m),故B正确;泰安夏天最高气温约为40℃,达不到60℃,故C错误;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15s,故D错误.
命题点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2016·泰安中考]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上升的电梯C.商场内的收银员 D.货架上的商品
B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地面、商场内的收银员、货架上的商品为参照物时,乘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乘客是运动的,而以电梯为参照物时,乘客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乘客是静止的.
猜押预测►1.[2015·自贡中考]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人亡的原因是( )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 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鸟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所以鸟与飞机相撞会引起事故.
命题点3 物体的运动路程(速度)-时间图象 考查重点是路程—时间图象及速度—时间图象的解读,解题关键是理解机械运动的图象问题及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题型以选择题或填空题为主.
6.[2014·泰安中考]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D 从图象可以看出,A的起点坐标为(3,0),所以A是从O点且在计时3s后开始运动,B的起点坐标为(0,5),所以B是从距O点5m处计时开始运动的,则①错,②对;3s以后,A的速度为5m/s,B的速度为1m/s,到第5s末,二者距O点的距离都是10m,且它们都沿同一直线向东运动,所以二者相遇,所以③是正确的;5s内A的平均速度为2m/s,B的平均速度为1m/s,所以④错.综上所述,本题选D.
猜押预测2[2017·济宁中考]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命题点4 平均速度考查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测定物体的运动速度;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
7.[2013·泰安中考]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课时练习课件 机械运动(含答案),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要点考点聚焦,选作为标准,相对的,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匀速直线运动,课前热身,平均速度,4ms,图4-2-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机械运动,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考点梳理,~10,分度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min,5min,考点3误差与错误,平均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机械运动,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长度的测量,分度值,10cm,常见长度的估测,物体尺度排序,4×103,4×1012,4×10-6,4×10-12,5×1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