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第1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 同步教案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8375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第1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 同步教案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8375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第1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 同步教案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8375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3 溶液浓稀的表示第1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3 溶液浓稀的表示第1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1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投影仪;试管、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硫酸铜、水、氯化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学生:喜欢。老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图片)老师:这是死海里的景像,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盐分多,浓度大。老师:说得好!学完这节课中知识,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板书]7.3溶液浓稀的表示二、推进新课[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活动探究](投影展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1mL水的质量大致为1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g、1.5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学生活动][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学生活动][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思考]对氯化钠溶液而言,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我们通常采用什么办法比较溶液的浓稀呢?[学生发言]1.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浓稀。2.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教师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上述活动中涉及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哪类计算。[学生思考总结][板书]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1.配制一定量的某一组成的溶液,求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过渡]请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下述问题。[投影]例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食盐溶液去选种。现要配制8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为多少?[讨论]1.溶质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的关系。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小结板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板演例题解析过程,其他学生提出异议。教师最后强调做题格式)解析:由于100%=1,故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式可写成:据此,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设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x,可得x=15%×80kg=12kg。水的质量=80kg-12kg=68kg。答:配制8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12kg和水68kg。[讨论]教材P206“讨论与交流”[投影]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用表格形式对比如下:[设问]如何将上述计算类型作以归纳?[讨论][小结板书]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讨论回答]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投影]例2 配制铅蓄电池用的28%硫酸溶液460g,问需要98%的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已知98%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讨论]溶液稀释前后,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变化?[学生回答]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的总质量发生变化,溶剂的质量发生了变化,而稀释前后溶液里的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学生活动](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并提出异议)解析:设需要98%浓硫酸的质量为x,则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原则列得460g×28%=x×98%根据所给密度,可以求出与此相应的浓硫酸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答:配置28%硫酸溶液460g,需要98%浓硫酸71.4cm3。[小结板书]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涉及到体积时: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课堂练习]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下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与同桌交换练习。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学生进行设计并交换完成。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好,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同学的批改后,发现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超出了我的想像,看来,同学们这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三、典例剖析例 将60g 20%的食盐溶液和30g 5%的食盐溶液相混合,求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本题是混合溶液的计算,解这类题应抓住: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混合前浓、稀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总和。m浓:混合前浓溶液的质量c浓%:混合前浓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m稀:混合前稀溶液的质量c稀%:混合前稀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m混:混合后溶液的质量c混%:混合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m浓×c浓%+m稀×c稀%=m混×c混%根据上式列出方程,可求c混%。解:混合溶液的质量m混=60g+30g=90g根据m浓×c浓%+m稀×c稀%=m混×c混%得 =15%答:混合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四、课堂检测五、课堂小结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闭上眼睛,开始思考、回忆)[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两种简单的计算。板书设计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1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1.配制一定量的某一组成的溶液,求所需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涉及到体积时: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反思本课题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主要特色如下:①以“死海”的真实情景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②在几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中,有“嫁与春风不用媒”的效果;③在小结时,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让学过的知识如电影般在大脑回放,着实收到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效果,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④在设计反馈练习时,教师的安排更是另辟蹊径,让学生的理解和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科粤版7.3 溶液浓稀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粤版7.3 溶液浓稀的表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3 溶液浓稀的表示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