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湘教版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湘教版第二节 南亚教学设计,共3页。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国家和主要城市。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重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提出问题: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南亚。(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教师提示从位置、地形、资源、宗教四方面谈)
导入新课:
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兴趣。
教授新课:
㈠南亚次大陆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
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
1.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2.北回归线穿过中部。指出南亚的范围: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3.印度次大陆。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
4.主要国家、城市:
㈡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利用书上练习,讲授解题思路与技巧。
㈢河流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简图中绘出大体位置、形状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国家。
作业:《导学测评》相关内容。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南亚的地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山脉和印度洋之间,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有8个国家和地区。也了解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分三季:热、雨、凉,经常发生旱灾和水灾。
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练习读图能力,通过地图掌握你所需要的地理知识。本节课可以多加入一点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图获得地理知识。
第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了解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人口和经济。
教学重点:了解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请同学说说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导入新课:
从《西游记》中我们看到唐僧取经的天竺气候是怎样的?
讲述新课:
㈣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
根据地图册第8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通过板书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以“玄奘取经”和“印度的牛”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提高兴趣⑸宗教与社会
1.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一亿
2.南亚8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最发达 电脑软件占据重要地位
3.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
作业:《导学测评》相关内容。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了解南亚是人口密集区和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课后,大家要通过多看地图多练习来增加我的知识面。
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对亚洲南亚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己进行总结的能力。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思考、讲。多加练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南亚第2课时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南亚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第二节 南亚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