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学目标】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认同排尿意义。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展开式网络知识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排泄的主要方式是排尿,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那么尿液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回顾: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师: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尿是在哪儿形成的?
生:回答
提出问题思考:结合前面学习的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想想肾小囊中的液体来自哪里?
一、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师:肾小囊中的液体来自肾小球,请大家分析资料讨论血液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肾小囊中的液体来自肾小球。肾小球像筛子一样有过滤的作用。
师:肾小球有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师: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L,但排出的尿液只有1.5L。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分析资料,讨论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生:肾小囊可以将原尿里面的一些物质重新吸收。
师:原尿中的葡萄糖属于糖类,可以给人体供能,所以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另外还有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也被重新收入,最后进入毛细血管。剩余下的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流向肾盂。
师打开尿的形成动画,给学生观看,给学生以直观认识。
二、尿的排出
师:人的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说,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
生:因为膀胱可以储存尿液。
师:膀胱的容量是一定的,当膀胱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壁的神经受到尿液的压迫刺激,就会感觉到尿意,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师:尿液由肾脏产生到排出体外要经过哪些途径?
生:由肾脏到肾盂到输尿管到膀胱到尿道。
三、泌尿系统的卫生
师:人体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无机盐等只有溶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因此我们每天必须饮用适量的水,使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女性尿道较短,附近有肛门和阴道等器官,易感染病菌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因此要注意清洁卫生。
四、思考: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什么道理?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
【板书设计】
尿的形成与排出
一、尿的形成:
1.肾小球(滤过作用)→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肾小囊(重吸收作用)→尿液(不含血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
二、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三、泌尿系统的卫生
适量饮水,及时排尿,注意清洁卫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学习组织,过程,组内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