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欣赏 阿拉木汗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欣赏 阿拉木汗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导入,欣赏《阿拉木汗》——民乐合奏,民乐听赏,课堂小结,下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欣赏《阿拉木汗》
教材分析:
《阿拉木汗》是一首流传很广的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是一个维吾尔族姑娘的名字。歌曲原是一首流传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王洛宾于20世纪40年代初,收集并改编了这首歌曲。歌曲的旋律具有歌唱性、节奏富于舞蹈性,歌曲以十六分音符、欢快跳跃的旋律唱出阿拉木汗的美丽和可爱。教材中呈现的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曲谱中加入打击乐器要求学生能为乐曲伴奏。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教学方法上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打击乐器具有易于学习、携带方便等特点,可以帮助孩子记忆音乐、掌握节奏,加上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欣赏民乐合奏《阿拉木汗》,能感受并说出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能随音乐做动作,体会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对音乐进行记忆,并随音乐哼唱性格热情的旋律。
3、能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并通过各种途径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难点:能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教学方法:
教法:运用综合教学形式,把音乐与表演、舞蹈、演奏等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电教手段,采用听赏法、情境激趣教学法、合作练习法、听唱法、创编表演法等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启发想象、提问、组织讨论等多种方式,感受乐曲情绪,掌握歌乐曲节奏、音准,表现维吾尔族歌乐曲欢快、热烈的情感。
学法:引导学生用听、说、看、体验、练习、想象、表演、打击乐伴奏等多种方式学习。能哼唱乐曲,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交互式电子白板 打击乐器 钢琴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1、老师表演舞蹈《阿拉木汗》,学生学跳动作或拍节奏,感受音乐的情绪,创设热情欢快的学习氛围。
2、谈一谈: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3、随音乐听唱。感受歌曲节奏特点歌曲情绪。
4、教师小结:这首歌曲是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出示图片)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器乐版的《阿拉木汗》,听一听,它和歌唱版的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二、欣赏《阿拉木汗》——民乐合奏
(一)初听乐曲。
1、听一听,说一说: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有哪些?
2、教师简单介绍“女子十二乐坊”及演奏的乐器。学生了解
演奏乐器(二胡、笛子、古筝、琵琶、扬琴)和演奏形式(民乐合奏)。
3、播放“女子十二乐坊”合奏视频。听听这几种乐器在演奏时是如何分配的?学习听赏并记忆乐器的演奏顺序。谈谈民乐合奏带来怎样的感受。
(二)学唱主题旋律。
1、节奏练习。听录音,用“bang”来模唱主题。(边模唱边拍击四四拍的强弱。)
2、用画旋律线的方法学唱主题,用观察对比法分析旋律的特点。
3、用接唱、教唱方法练习掌握旋律
4、跟琴完整演唱乐曲的旋律。
4、把部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承担一种乐器,随音乐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演唱,感受并表现乐曲。
(四)打击乐器演奏
1、老师示范打击乐器的演奏姿势、节奏。指导学生练习演奏。
2、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承担响板和铃鼓的演奏,教师指挥。
3、师生一起合作演奏;采用多种形式表现乐曲。
三、民乐听赏
听赏其他民族音乐,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
四、课堂小结
1、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2、希望大家喜欢热爱民族音乐,让民族之花绽放。
五、下课:
播放乐曲《阿拉木汗》,学生有序地离开教室。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欣赏《阿拉木汗》教学设计
学校:宝湖实验小学
执教:张 玉 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人教版欣赏 阿拉木汗教案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第六单元 五十六朵花欣赏 阿拉木汗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音乐三年级下册欣赏 阿拉木汗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引趣,新课导入,讲授新课,引出欣赏,拓展,讨论比较独唱,小结下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