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8519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当遇到常见的传染病时,会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等,养成良好的 卫生习惯。
懂得要积极正确的和传染病人相处,要关心、帮助传染病人。
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与这本书的其它章节没有太密切的联系,但是通过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知道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流行,使学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第三节人体免疫打下一定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认识常见的几种传
染病。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所以我用几种常见的病原体的图片代替观察蛔虫卵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什么是病原体。本节的难点是病原体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患过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蛔虫病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多种禽流感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对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相结合,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列举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引导学生尝试性分类,从而引出传染病这一课。
(2)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尝试说出几种常见但不同类传染病的病因,引导学生完成对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概念、传染病特点的学习。
(3)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通过对两段资料地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两种传染病传播的共同点,即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通过活动“糖果大传递”引导学生理解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因此对传染病的预防可以切断任何一个环节,即理解控制传染病的三个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认识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学生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对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认识。并请学生代表分享答案,师生共同总结。
(6)知识反馈
通过课堂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7)总结提升
请学生写下本节课的收获,自我剖析,巩固提升。
(8)板书设计
预防传染病
概念:病原体、人→人、动物→人
传染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措施: 控制 切断 保护
认识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认识几种常见传染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设计,共4页。
初中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第2节 预防传染病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教学重,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