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专题练3-压强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专题练3-压强,共28页。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专题练3-压强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0•上海)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 )
A.p甲可能小于p乙 B.p甲可能大于p乙
C.p甲一定小于p乙 D.p甲 一定大于p乙
2.(2022•长宁区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将其分别切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面,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甲和F乙、压强为p甲和p乙,则(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3.(2022•奉贤区一模)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现将它们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下列选项中可能成立的是( )
A.剩余部分的底面积S甲′=S乙′
B.剩余部分的体积V甲′=V乙′
C.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Δp甲<Δp乙
D.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ΔF甲<ΔF乙
4.(2021•上海模拟)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的高度和质量均相等。下列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乙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P甲>P乙 B.ρ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P乙
5.(2021•黄浦区模拟)如图所示,把一个透明玻璃缸用隔板隔开,一边装海水,一边装淡水,图中液体的压强最大的是(ρ水=1g/cm3,ρ海水=1.1g/cm3)( )
A.a B.b C.c D.d
6.(2021•杨浦区三模)如图所示,盛有水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容器甲中抽出部分水、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乙,使容器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若容器甲中剩余的水和乙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体积分别为V甲、V乙,则( )
A.m甲>m乙,V甲>V乙 B.m甲>m乙,V甲<V乙
C.m甲<m乙,V甲<V乙 D.m甲<m乙,V甲>V乙
7.(2021•徐汇区模拟)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如图所示,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和质量均相等。下列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甲、乙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乙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p甲>p乙 B.ρ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p乙
8.(2021•金山区二模)如图所示,薄壁柱形容器A和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S和S,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甲液面的高度为2h。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液体,使得剩余液体的液面高度均为h,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原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 )
A.p甲一定大于p乙 B.p甲一定等于p乙
C.p甲一定小于p乙 D.p甲可能小于p乙
9.(2021•长宁区二模)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它们切去的质量为△m甲和△m乙、剩余的质量为m甲′和m乙′,则( )
A.△m甲一定小于△m乙,m甲′一定小于m乙′
B.△m甲可能小于△m乙,m甲′一定小于m乙′
C.△m甲一定小于△m乙,m甲′可能小于m乙′
D.△m甲可能小于△m乙,m甲′可能小于m乙′
10.(2021•崇明区二模)如图(1)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甲>F乙,为使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在甲、乙上方中央分别叠放圆柱体A、B,如图(2)所示。则A、B的质量mA、mB和A对甲的压强pA、B对乙的压强pB的关系是( )
A.mA<mB,pA>pB B.mA<mB,pA<pB
C.mA>mB,pA>pB D.mA>mB,pA<pB
11.(2021•闵行区二模)实心均匀柱体甲、圆台乙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高度相同、底面积S甲>S乙,如图所示。若在甲、乙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将切下部分竖放在对方剩余部分正上方后,甲、乙上方受到的压强p甲′<p乙′。则截去前甲、乙对地的压力F甲、F乙,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12.(2021•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A和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SA=SB),甲物体浸没在水中并沉底,乙物体放在B上,且V甲>V乙。现将甲、乙两物体位置互换后,乙在水中也沉底。若甲、乙两物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为△p水、B物体对水平桌面压强的变化量△p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ρ甲>ρ乙,△p水一定大于△p桌
B.若ρ甲>ρ乙,△p水可能等于△p桌
C.若ρ甲<ρ乙,△p水一定大于△p桌
D.若ρ甲<ρ乙,△p水可能等于△p桌
13.(2021•静安区二模)水平地面上置有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乙(S甲<S乙),两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现将金属块丙浸没于甲中的液体后,如图所示,两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将丙从甲中取出并浸没于乙中的液体(不计液体损失),则关于两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量△F甲、△F乙,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一定小于△F乙 B.△F甲可能等于△F乙
C.△F甲可能大于△F乙 D.△F甲一定等于△F乙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4.(2022•长宁区一模)水的密度为1×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 ;将盛有200毫升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中央,向杯内再倒入300毫升的水,则烧杯内水的密度 ,烧杯对桌面的压强 (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5.(2021•嘉定区二模)小明乘坐高铁时发现,在离站台边缘1米左右的地方有一条白色安全线,如图(a)所示。在列车即将进站的时间里,站台工作人员反复提示:“请乘客们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为什么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呢?通过网络他了解到这与气体流动时的压强有关。
①为了探究气体流动时压强大小的特点,小明将两纸片靠拢,纸片下端自然下垂,如图(b)所示。然后他向两纸片间慢速吹气,实验现象如图(c)所示,接着他快速吹气,实验现象如图(d)所示。
分析比较图(b)、(c)、(d)的实验现象可知:气体流动时,气体的压强会 ,并且气体的流速越快,气体的压强 。
②请结合上述内容,解释“列车进站时,为什么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 。
16.(2021•宝山区二模)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利用图(a)所示装置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选填“托里拆利”或“帕斯卡”)。而关于图(a)现象的成因,十七世纪有两种观点。观点一:玻璃管上方充满了由液体蒸发成的气体,玻璃管上方的气体越多,液面下降也就越多。观点二:玻璃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的,大气压强恰能支撑住一定高度的液柱。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将两根长12米、规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别装满水和酒精,倒置在相应液体槽中,如图(b)所示。已知酒精的密度比水小,且酒精比水易变成气体。若观点一正确,应出现图(c)中图 的现象;若观点二正确,应出现图(c)中图 的现象(后两空均选填“甲”、“乙”或“丙”)。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2021•上海模拟)某物理小组在“研究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水及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Δp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取了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若干小球放入水中(水深大于小球直径,且水不溢出),如图所示,测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水及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Δp容,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ρ球(×103千克/米3)
0.2
0.6
0.8
1.0
1.2
1.4
Δp水(帕)
98
294
392
490
490
490
Δp容(帕)
98
294
392
490
588
686
①分析实验序号1、2、3中的数据,可知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小球处于 (选填“漂浮”、“悬浮”或“下沉”)状态;
②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4与5与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浸入水中体积相同的小球,当ρ球与ρ水的大小满足 关系时,Δp水与ρ球无关;
③分析比较表中Δp容与ρ球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浸入水中的小球,当小球体积相同时, ;
④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1、2、3、4中Δp水与Δp容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知:体积相同的小球浸入水中, 。
⑤若其它器材不变,换用体积相同,密度为2.0×103千克/米3小球做进一步实验探究,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实验结论,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水= ,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Δp容= 。
18.(2021•浦东新区二模)某小组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的规律以后,用如图所示口小底大的圆台形容器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他们在容器中倒入深度为h的水,用传感器测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容。实验时,他们每次抽出深度均为△h的水,记录p水和p容的值,并计算了每次压强变化量△p水和△p容,把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h/米
p水/帕
p容/帕
△p水/帕
△p容/帕
1
0.50
4900.0
3333.0
2
0.45
4410.0
3154.0
490.0
179.0
3
0.4
3920.0
2949.5
490.0
204.5
4
0.34
3430.0
2717.8
490.0
231.7
5
0.30
2940.0
2457.2
490.0
260.6
6
0.25
2450.0
2166.0
490.0
291.2
7
0.20
1960.0
1842.5
490.0
323.5
①分析比较表中p容和h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口小底大的圆台形容器中, 。
②分析比较表中 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口小底大的圆台形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成正比。
③分析比较表中△p水和h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口小底大的圆台形容器中,每次抽出深度均为△h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p水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④分析比较表中△p容和h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口小底大的圆台形容器中, 。
⑤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p水和p容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p水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小于p容。
⑥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p水和△p容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p水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小于△p容。
四.计算题(共11小题)
19.(2022•长宁区一模)如图所示,先将薄壁轻质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足够高,其底面积为1.5×10﹣2米2,再将质量为2千克、高度为0.2米、底面积为0.5×10﹣2米2的圆柱体乙置于甲中,然后向甲中倒入0.1米深的水。求:
①圆柱体的密度ρ;
②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和压强p容;
④继续向甲中倒入4×10﹣3米3的水,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20.(2022•奉贤区一模)如图所示,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2×10﹣2米2的平底水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桶内装有体积为5×10﹣3米3的水,水深为0.2米,求:
(1)桶内水的质量m水。
(2)水对桶底的压强p水。
(3)水桶对地面的压强p桶。
21.(2021•徐汇区二模)如图所示,盛有水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足够高,它们的底部用一根轻质细软管连通。已知甲、乙容器底面积分别为S1、S2(S1<S2),水的深度为0.1米。
①若水的质量为4千克,求水的体积V水。
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现将一实心小球A放入甲或乙容器中,小球静止后沉底且浸没,发现甲、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量相等。判断小球放入的容器并说明理由,同时求出小球的密度ρA(用S1、S2、ρ水等字母表示)。
22.(2021•长宁区二模)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面上,容器足够高,底面积为2×10﹣2米2。甲容器内盛有0.25米深的水,乙容器内盛有2.4千克的某种液体。
①求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水。
②求甲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③现将一体积为1×10﹣3米3的圆柱体竖直轻放入甲或乙容器中,使两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请写出放入的容器并说明理由,求出圆柱体的密度ρ。
23.(2021•崇明区二模)如图所示,物体甲的质量为3千克,体积为5×10﹣3米3,放入一个盛有水深为0.5米、底面积为2×10﹣2米2的柱形容器乙中(水不溢出)。
(1)求该物体的密度。
(2)求水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未放入物体甲时)。
(3)放入物体甲后,求水对容器乙底部压强增加量△p。
24.(2021•静安区二模)水平地面上置有一个质量为1千克、底面积为1×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内盛有质量为5千克的水。(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求:
①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
②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容。
③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25.(2021•奉贤区二模)如图所示,足够高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上,其底面积为2.5×10﹣2米2,并装有深为0.1米的水,另有质量为3千克高为0.2米的圆柱体乙,其底面积为1×10﹣2米2。
求:
①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p水。
②圆柱体乙的密度ρ乙。
③现将圆柱体乙放入容器甲中,并向容器甲内继续加入体积为2×10﹣3米3的水,求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的变化量△p容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p水的比值。
26.(2021•杨浦区二模)如图所示,将盛有水的薄壁柱形容器甲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的高度为5h。
①若水的体积为1×10﹣3米3,求水的质量m水。
②求距离水面0.1米深处的压强p水。
③若水的体积为3V,深度为3h。现有两个柱形物体A、B,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
物块
密度
体积
A
5ρ水
1.5V
B
1.5ρ水
3V
请选择其中一个,将其竖直放入容器甲中(物体均能浸没在水中),使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增加量△p最大。请写出选择的物体并说明理由,求出△p最大。(用字母表示)
27.(2021•黄浦区二模)如图所示,竖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方体,三条棱长分别为0.2米、0.1米、0.05米,密度为2×103千克/米3。
①求该长方体的质量m。
②求该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③为了使该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490帕,拟采取的方法有:将长方体平放或侧放后,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一定质量△m。若要使切去的质量△m较小,请说明采取的放置方法及理由,并求出△m的较小值。
28.(2021•金山区校级模拟)将实心均匀圆柱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1960帕和1176帕,已知圆柱体A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
①求圆柱体A的高度hA;
②若圆柱体A、B的底面积、高度关系如表所示:
(a)求圆柱体B的密度ρB;
(b)现将圆柱体A沿水平方向截取一定高度叠放在圆柱体B的中央,则A、B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A和△pB,求△pA与△pB的比值。
圆柱体
底面积
高度
A
S
5h
B
3S
3h
29.(2021•徐汇区模拟)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0﹣2米2、高为0.4米长方体甲(ρ甲=2×103千克/米3)和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足够高,内盛有0.1米深的水。
(1)求甲的质量m甲。
(2)求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3)现沿水平方向将长方体甲截取一定的厚度,并将截取部分竖直放入乙容器中,使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且长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请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30.(2021•嘉定区二模)为了研究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H、底面积S均不同的圆柱体A和B先后放入同一柱形容器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设法使圆柱体逐步浸入水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圆柱体A
H为0.4米
S为0.03米2
实验
序号
h
(米)
p
(帕)
圆柱体B
H为0.3米
S为0.05米2
实验
序号
h
(米)
p
(帕)
1
0
7000
8
0
7000
2
0.10
7150
9
0.06
7150
3
0.20
7300
10
0.12
7300
4
0.30
7450
11
0.18
7450
5
0.40
7600
12
0.24
7600
6
0.50
7600
13
0.30
7750
7
0.60
7600
14
0.40
7750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H时,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6、7或13、14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 。
③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9、3与10、4与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不同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
2022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专题练3-压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解答】解:正方体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FS=GS=mgS=ρVgS=ρgSℎS=ρgh;
所以有p甲=ρ甲gh甲,p乙=ρ乙gh乙
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为h甲′,h乙′,
因为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则有p甲′=ρ甲gh甲′=p乙′=ρ乙gh乙′,
由图可知h甲′<h乙′,
所以有ρ甲>ρ乙
切去的体积相同,则有△V=S甲△h甲=S乙△h乙
因为S甲<S乙,所以得△h甲>△h乙
则切去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为△p甲=ρ甲g△h甲
乙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为△p乙=ρ乙g△h乙
所以△p甲>△p乙
则有p甲=p甲′+△p甲,p乙=p乙′+△p乙,
因为p甲′=p乙′,△p甲>△p乙,
所以p甲>p乙,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解答】解:地面上放置的正方体物体,地面受到的压强:p=FS=GS=mgS=ρVgS=ρSgℎS=ρgh,
因为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则p=ρ甲gh甲=ρ乙gh乙,
由图知h甲>h乙,
所以ρ甲<ρ乙;
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ΔV后,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
切去部分的重力G甲<G乙,
当将剩余部分叠放在对方上面时,甲压力变大、乙压力变小,
根据p=FS知,甲的压强变大,乙的压强变小,
因为原来压强相等,
所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甲>p乙;
已知S甲>S乙,
所以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F甲>F乙。
故选:C。
3.【解答】解:
若沿竖直方向分别在两个正方体右侧截去一部分,由于竖切后仍然是长方体固体,而且竖切后固体的密度不变,高度不变,则压强不变,所以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Δp甲=Δp乙=0,故C错误;
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
因为p甲>p乙,所以根据F=pS可知:剩余部分的底面积S甲′<S乙′,故A错误;
由图可知,h甲>h乙,根据V=Sh可知,剩余部分的体积可能相等,故B正确;
因为p甲>p乙,S甲>S乙,所以由F=pS可知,两物体原来对水平面的压力:F甲>F乙;
因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所以由ΔF=F﹣F′可知,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ΔF甲>ΔF乙,故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1)由图可知,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剩余部分体积V甲>V乙;又已知剩余部分质量m甲=m乙;根据密度公式ρ=mV知,ρ甲<ρ乙;
(2)设正方体甲、乙边长分别为L甲,L乙;
剩余部分均为长方体,且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
根据m=ρV和长方体体积公式可得:m甲=ρ甲L甲2h剩=m乙=ρ乙L乙2h剩;
则可得ρ甲gL甲2=ρ乙gL乙2﹣﹣﹣﹣﹣﹣﹣﹣﹣﹣﹣①;
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对地面的压强p=FS=GS=mgS=ρVgS=ρgSℎS=ρgh,
所以,切去前甲、乙对地面压强分别为:p甲=ρ甲gL甲,p乙=ρ乙gL乙;
由图知L甲>L乙,即L乙L甲<1﹣﹣﹣﹣﹣﹣﹣﹣﹣﹣﹣②
由①可得 ρ甲gL甲ρ乙gL乙=L乙L甲<1,所以ρ甲gL甲<ρ乙gL乙;即p甲<p乙;
故选:D。
5.【解答】解: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根据p=ρgh知,a和b液体的密度相同,b的深度大,故pa<pb,同理可得pd<pc;
b和c的深度相同,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密度大,所以pb>pc;所以图中液体的压强最大的是b。
故选:B。
6.【解答】解:盛有水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p=ρgh可得:ρ水gh水=ρ乙gh乙,
由图可知h水<h乙,S甲<S乙,则ρ水>ρ乙,由F=pS可得F甲<F乙,
现分别从容器甲中抽出部分水、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乙,使容器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甲对地面的压力仍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力,即F甲′<F乙′,
剩余部分的压力即剩余部分的重力,根据G=mg可得m甲<m乙,因ρ水>ρ乙,由V=mρ可得V甲<V乙。
故选:C。
7.【解答】解:(1)由图可知,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剩余部分体积V甲<V乙;
又已知剩余部分质量m甲=m乙;
根据密度公式ρ=mV知,ρ甲>ρ乙;
(2)设正方体甲、乙边长分别为L甲,L乙;
剩余部分均为长方体,且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
根据m=ρV和长方体体积公式可得:m甲=ρ甲L甲2h剩=m乙=ρ乙L乙2h剩;
则可得ρ甲gL甲2=ρ乙gL乙2﹣﹣﹣﹣﹣﹣﹣﹣﹣﹣﹣①;
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对地面的压强p=FS=GS=mgS=ρVgS=ρgSℎS=ρgh,
所以,切去前甲、乙对地面压强分别为:p甲=ρ甲gL甲,p乙=ρ乙gL乙;
由图知L乙>L甲,即 L乙L甲>1﹣﹣﹣﹣﹣﹣﹣﹣﹣﹣﹣②
由①可得 ρ甲gL甲ρ乙gL乙=L乙L甲>1,
所以ρ甲gL甲>ρ乙gL乙;
即p甲>p乙;
故选:C。
8.【解答】解:已知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且S甲=2S乙,根据p=FS知p甲剩=12p乙剩,又因为剩余液体的液面高度均为h,根据p=ρgh知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12;
由图甲乙知原来甲的高度小于乙高度的2倍,根据p=ρgh知p甲一定小于p乙,故C 正确。
故选:C。
9.【解答】解:由于正方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F=G,
根据p=FS=GS=mgS=ρVgS=ρSLgS=ρgL,
由于甲乙正方体对水平地面产生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
则p甲=ρ甲gL甲,p乙=ρ乙gL乙,由图可知,L甲<L乙,则有ρ甲>ρ乙;
截取相同的高度h,即截取的质量为:
△m甲=ρ甲L2甲h,△m乙=ρ乙L2乙h,其中ρ甲L甲=ρ乙L乙,因为L甲<L乙,所以△m甲<△m乙;
剩余的甲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甲′=ρ甲g(L甲﹣h)=p甲﹣ρ甲gh;
剩余的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乙′=ρ乙g(L乙﹣h)=p乙﹣ρ乙gh;
由于ρ甲>ρ乙,即ρ甲gh>ρ乙gh;
所以p甲﹣ρ甲gh<p乙﹣ρ乙gh,即p甲′<p乙′;
因为L甲<L乙,所以L甲2<L乙2,
根据F=pS知甲乙剩余的压力F甲′<F乙′;
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所以G甲′<G乙′;
由G=mg知m甲′<m乙′,故A正确。
故选:A。
10.【解答】解:从图中可知,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即S甲<S乙,因F甲>F乙,
根据p=FS可知甲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p乙,
为使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可知甲乙对地面压力的增加量△F甲<△F乙,
即GA<GB,根据G=mg可知mA<mB;
根据甲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甲>p乙可知,为使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p甲<△p乙,
且△p甲=FAS甲=GAS甲=pA,△p乙=FBS乙=GBS乙=pB,
故pA<pB。
故选:B。
11.【解答】根据本题中对两个物体的几何特性描述,明显有甲物体体积大于乙物体的体积,即V甲>V乙
由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切割相同体积竖放在对方,由几何直观可知,两个压强对应的受力面积是一样的,都是切割下的圆台的底面积,由已知条件p甲′=ρ乙VgS<p乙′=ρ甲VgS得到ρ甲>ρ乙,V甲>V乙,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甲对地的压力大于乙对地的压力
物体甲是圆柱体,根据公式p=FS=mgS=ρsℎgS=ρgℎ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等高的由乙材料制作而成的圆柱体,而等高乙材料制作而成的圆柱体体积大于相对应的圆台,所以圆柱体的质量大于圆台的质量,圆柱体重力大于圆台重力,对地面的压力也就大于圆台,等受力面积的情况下,等底等高的圆柱对地面压强大于圆台,最终关系是甲物体压强大于等高的乙材料柱体压强,乙材料柱体压强又大于乙圆台的压强,即p甲>p乙柱体>p乙
故选:A。
12.【解答】解:
AB、若ρ甲>ρ乙,且V甲>V乙,则根据G=mg=ρVg可知G甲>G乙,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p水=ρ水g△h=ρ水gV甲−V乙SA=ρ水gV甲−ρ水gV乙SA;
B物体对水平桌面压强的变化量△p桌=G甲−G乙SB=ρ甲V甲g−ρ乙V乙gSB;
已知SA=SB。
则△p水﹣△p桌=ρ水gV甲−ρ水gV乙−ρ甲V甲g+ρ乙V乙gSA=V乙g(ρ乙−ρ水)−V甲g(ρ甲−ρ水)SA−−−−−−−①
若ρ甲>ρ乙,则ρ乙﹣ρ水<ρ甲﹣ρ水,而V乙<V甲,则①式结果一定小于零,△p水小于△p桌,因此A、B错误;
CD、若ρ甲<ρ乙,且V甲>V乙,则根据G=mg=ρVg可知无法比较G甲、G乙的大小关系,
则ρ乙﹣ρ水>ρ甲﹣ρ水,而V乙<V甲,则①式结果可能大小、小于或者等于零,即△p水可能等于、大小或小于△p桌,因此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由图中信息可知,金属块丙放入容器甲中时,两种液体的深度关系是h甲>h乙,
而此时两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由p=ρgh可知,则:ρ甲h甲=ρ乙h乙,
则:ρ甲<ρ乙,
设容器内液体的体积为V,金属块丙的体积为V',
由p=FS可知,当把金属块丙从容器甲中取出放入乙中后,两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压力的变化量△F=△pS=ρg△hS=ρgV',
即:△F甲=ρ甲gV',△F乙=ρ乙gV',
则:△F甲<△F乙。
故选:A。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4.【解答】解:水的密度为1×103千克/米3,单位读作 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当向杯内再倒入300毫升的水后,水的状态和物质种类不变,所以水的密度不变;
水的质量增大,则重力增大,对桌面的压力增大,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p=FS知,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故答案为:千克每立方米;不变;变大。
15.【解答】解:①a图,没吹气时,两纸片内外侧气体流速相同,压强相等,纸片自然下垂;
当向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说明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c图比b图气体流速更快,纸片靠拢得更近,说明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故a、b 或a、c知 气体流动时,压强会变小。
②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
故答案为:①变小;越小;
②若站在安全线以内,当列车进站时,其周围的空气随列车一起运动,流动速度变快,压强变小,而人身后的空气流速较小,压强较大,形成向车身方向的压强差,会把人推向列车,发生危险。
16.【解答】解:
(1)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一根玻璃管测出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即760mm;
(2)根据观点一知:管内部分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气压越大,液面下降越多;酒比水易变成气体,管中气体多,气压大,液柱低,应出现图C中甲图的现象;
根据观点二知: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大气压支撑起液柱,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p=ρgh知,大气压一定,密度小的酒精,液柱高,应出现图C中丙图的现象。
故答案为:托里拆利;甲;丙。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解答】解:①实验序号1、2、3中的数据,小球的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小球放在水中都会在水中漂浮。
②分析实验4、5、6,当ρ球≥ρ水时,小球沉入水底,Δp水与ρ球无关。
③由实验数据知,浸入水中体积相同的小球,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Δp容与ρ球的比值是0.49N•m/kg,故Δp容跟ρ球成正比。
④由实验序号1、2、3、4数据知,浸入水中的小球,当小球体积相同时,当ρ球≤ρ水时,Δp水=Δp容。
⑤当小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小球浸没在水中,由于小球的体积相同,小球的密度变大,水的深度增加量不变,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不变,故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Δp水=490Pa。
浸入水中体积相同的小球,容器底对水平面压强增加量跟小球的密度成正比,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Δp容与ρ球的比值是0.49N•m/kg,所以当小球的密度是2.0×103千克/米3时,故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增加量是980Pa。
故答案为:①漂浮;②ρ球≥ρ水;③Δp容跟ρ球成正比;④当ρ球≤ρ水时,Δp水=Δp容;⑤490Pa;980Pa。
18.【解答】解:①分析比较表中p容和h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口小底大的圆台形容器中,随着容器中倒入水深度h的增加,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容也增加;
②要得出“口小底大的圆台形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成正比”需要分析比较表中p水和h的变化;
③分析比较表中△p水和h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知,每次抽出深度均为△h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p水不变,即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口小底大的圆台形容器中,每次抽出深度均为△h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p水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无关;
④分析比较表中△p容和h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口小底大的圆台形容器中,每次抽出深度均为△h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越小,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p容越大;
⑤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p水和p容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知随着水深度的减小,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容的差越小,当小到一定程度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可能小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容;
⑥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p水和△p容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随着水的减少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p水不变,但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容逐渐变大,由表格数据知水的深度变化0.2m,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容变会增加323.5Pa﹣204.5Pa=119Pa,所以深度由0.2m减小到0时,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容变会增加大约119Pa,即变为323.5Pa+119Pa=442.5Pa<490Pa,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的变化量△p水 不可能小于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容。
故答案为:①随着容器中倒入水深度h的增加,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容也增加;②p水和h;③无关;④每次抽出深度均为△h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越小,容器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p容越大;⑤可能;⑥不可能。
四.计算题(共11小题)
19.【解答】解:①圆柱体的体积V乙=h乙S乙=0.2×0.5×10﹣2m2=1×10﹣3m3,
圆柱体的密度ρ=m乙V乙=2kg1×10−3m3=2×103kg/m3;
②甲中水的深度h水=0.1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ρ水gh水=1.0×103kg/m3×10N/kg×0.1m=1×103Pa;
③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V总﹣V乙′=S甲h水﹣h水S乙=1.5×10﹣2m2×0.1m﹣0.1m×0.5×10﹣2m2=1×10﹣3m3,
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103kg/m3×1×10﹣3m3=1kg,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总=m总g=(2kg+1g)×10N/kg=30N,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容=FS甲=30N1.5×10−2m2=2×103Pa;
④继续向甲中倒入4×10﹣3m3的水,
则水的总体积V水′=V水+V倒=1×10﹣3m3+4×10﹣3m3=5×10﹣3m3,
假设乙未完全浸没水中,则水的深度h水′=V水'S甲−S乙=5×10−3m31.5×10−2m2−0.5×10−2m2=0.5m>h乙,
故乙完全没入水中,则水的深度h水″=V水'+V乙S甲=5×10−3m3+1×10−3m31.5×10−2m2=0.4m,
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ρ水gh水″=1.0×103kg/m3×10N/kg×0.4m=4×103Pa。
答:①圆柱体的密度ρ为2×103kg/m3;
②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为1×103Pa;
③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和压强p容为2×103Pa;
④继续向甲中倒入4×10﹣3米3的水,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为4×103Pa。
20.【解答】解:(1)由ρ=mV得:水的质量为:
m水=ρ水V水=1.0×103kg/m3×5×10﹣3m3=5kg;
(2)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
p水=ρ水gh水=1×103kg/m3×10N/kg×0.2m=2000Pa;
(3)水桶和水的总重力:
G总=m总g=(1kg+5kg)×10N/kg=60N,
水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受到水桶的压力大小:
F=G=60N;
水桶对地面的压强:
p桶=FS=60N2×10−2m2=3×103Pa。
答:(1)桶内水的质量m水为5kg;
(2)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为2000Pa;
(3)水桶对地面的压强p桶为3×103Pa。
21.【解答】解:①由ρ=mV可得,水的体积:
V水=m水ρ水=4kg1.0×103kg/m3=4×10﹣3m3;
②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水=ρ水gh水=1.0×103kg/m3×9.8N/kg×0.1m=980Pa;
③因甲、乙的底部用一根轻质细软管连通形成连通器,
所以,甲、乙容器中水面始终相平,实心小球A放入容器中两边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相同,
又因S1<S2,
所以,由F=pS可知,甲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增加量小,
因甲、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量相等,
所以,由△F容=△F水+F压可知,小球必须对甲容器底有压力,即小球放入甲容器,
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甲、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量相等,
所以,△F甲容=△F乙容=GA2,
设实心小球A的体积为VA,则水面上升的高度:△h=VAS1+S2,
水对乙容器底压强的增加量:△p水=ρ水g△h=ρ水gVAS1+S2,
水对乙容器底压力的增加量:△F水=△p水S2=ρ水gVAS1+S2S2,
实心小球A的重力:GA=mAg=ρAVAg,
由△F乙容=GA2可得,ρ水gVAS1+S2S2=12ρAVAg,
则ρA=2ρ水S2S1+S2。
答:①若水的质量为4千克,则水的体积V水为4×10﹣3m3;
②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为980Pa;
③小球放入甲容器,理由:甲、乙的底部用一根轻质细软管连通形成连通器,则水静止时甲、乙容器中水面始终相平,实心小球A放入容器中两边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相同,根据F=pS结合S1<S2可知,甲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增加量小,要使甲、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量相等,小球必须对甲容器底有压力;小球的密度ρA为2ρ水S2S1+S2。
22.【解答】解:①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水=ρ水gh水=1×103kg/m3×9.8N/kg×0.25m=2450Pa;
②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为:
V水=Sh=2×10﹣2m2×0.25m=0.005m3,
水的质量为:
m水=ρ水V水=1×103kg/m3×0.005m3=5kg;
③放入乙容器;
因为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总重力相等,即总质量相等;甲总质量5千克,乙总质量2.4千克,故放入乙容器;
ρ=mV=m水−m乙V=5kg−2.4kg1×10−3m3=2.6×103kg/m3。
答:①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2450Pa;
②甲容器中水的质量为5kg;
③放入乙容器;
因为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总重力相等,即总质量相等;甲总质量5千克,乙总质量2.4千克,故放入乙容器;圆柱体的密度2.6×103kg/m3。
23.【解答】解:(1)该物体的密度ρ甲=mV=3kg5×10−3m3=0.6×103kg/m3;
(2)水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p=ρ水gh=1×103kg/m3×9.8N/kg×0.5m=4900pa;
(3)ρ甲<ρ水,放入物体甲后,甲漂浮,此时甲的浮力F浮=G甲=mg=3kg×9.8N/kg=29.4N,
放入物体甲后,水对容器乙底部压力增加量△F=F浮=29.4N,
水对容器乙底部压强增加量△p=△FS=29.4N2×10−2m2=1470Pa。
答:(1)该物体的密度为0.6×103kg/m3。
(2)水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4900pa。
(3)放入物体甲后,水对容器乙底部压强增加量△p为1470Pa。
24.【解答】解:(1)由ρ=mV可得水的体积:
V=mρ水=5kg1.0×103kg/m3=5×10﹣3m3,
(2)水和容器的总重力:
G总=m总g=(1kg+5kg)×10N/kg=60N,
容器对地面压力:
F=G总=60N,
容器对地面压强:
p容=FS=60N1×10−2m2=6×103Pa,
(3)水深h=VS=5×10−3m31×10−2m2=0.5m,
水对容器底压强:
p水=ρ水gh=1.0×103kg/m3×10N/kg×0.5m=5×103Pa。
答:①容器中水的体积为5×10﹣3m3;
②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6×103Pa;
③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5×103Pa。
25.【解答】解:①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
p水=ρ水gh=1.0×103kg/m3×9.8N/kg×0.1m=980Pa;
②圆柱体乙的体积为:V=Sh=1×10﹣2m2×0.2m=2×10﹣3m3,
圆柱体乙的密度为:ρ乙=mV=3kg2×10−3m3=1.5×103kg/m3;
③乙物体恰好浸没时容器中的水和物体的总体积为:V0=S容h=2.5×10﹣2m2×0.2m=5×10﹣3m3,
乙物体恰好浸没时容器中的水的体积为:V0'=V0﹣V=5×10﹣3m3﹣2×10﹣3m3=3×10﹣3m3,
乙物体恰好浸没时容器中的水的质量:m0=ρ水V0=1.0×103kg/m3×3×10﹣3m3=3kg,
容器中原来水的质量:m′=ρ水V′=ρ水S容h′=1.0×103kg/m3×2.5×10﹣2m2×0.1m=2.5kg,
容器中所加水的质量为:m=ρ水V水=1.0×103kg/m3×2×10﹣3m3=2kg,
容器中现在水的质量为2.5kg+2kg=4.5kg<3kg,所以乙物体会浸没,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的变化量:△p容=△FS容=mg+m乙gS容=2kg×g+3kg×gS容=5kg×9.8N/kg2.5×10−2m2=1960pa,
容器中水的体积变化量:△V=V乙+V水=2×10﹣3m3+2×10﹣3m3=4×10﹣3m3,
容器中水的深度变化量:△h=△VS容=4×10−3m32.5×10−2m2=0.16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p水=ρ水g△h=1.0×103kg/m3×9.8N/kg×0.16m=1568pa,
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的变化量△p容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p水的比值为:△p容:△p水=1960pa:1568pa=5:4。
答:①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p水为980Pa;
②圆柱体乙的密度ρ乙为1.5×103kg/m3;
③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的变化量△p容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p水的比值为5:4。
26.【解答】解:①由ρ=mV可得,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1×10﹣3m3=1kg;
②距离水面0.1米深处的压强:
p水=ρ水gh水=1.0×103kg/m3×9.8N/kg×0.1m=980Pa;
③由题意可知,水的体积为3V,深度为3h,则容器甲的底面积:
S=V水'ℎ水'=3V3ℎ=Vℎ,
若选物块A,容器甲中水面的高度:
h1=V水'+VAS=3V+1.5VVℎ=4.5h<5h,此时水未溢出,
若选物块B,容器甲中水面的高度:
h2=V水'+VBS=3V+3VVℎ=6h>5h,此时水有溢出,
所以,物体B竖直放入容器甲中时水面上升的高度最大,使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增加量最大,
则△p最大=ρ水g△h=ρ水g(h容﹣h水′)=ρ水g(5h﹣3h)=2ρ水gh。
答:①若水的体积为1×10﹣3米3,则水的质量为1kg;
②距离水面0.1米深处的压强为980Pa;
③应选择物体B,使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增加量最大,原因是物体B放入容器甲中后,容器甲内水深度的变化量最大,△p最大的大小为2ρ水gh。
27.【解答】解:①该长方体的体积:
V=abh=0.2m×0.1m×0.05m=1×10﹣3m3,
由ρ=mV可得,该长方体的质量:
m=ρV=2×103kg/m3×1×10﹣3m3=2kg;
②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该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FS=GS=mgS=ρVgS=ρabℎgab=ρgh=2×103kg/m3×9.8N/kg×0.2m=3920Pa;
③由题意可知,要使该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490Pa,且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一定质量△m较小,
由p=FS=GS=mgS可知,应使长方体对水平地面产生压强的受力面积最大,即将长方体平放,
此时长方体剩余部分的重力即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G′=F′=p′S=p′ab=490Pa×0.2m×0.1m=9.8N,
长方体剩余部分的质量:
m′=G'g=9.8N9.8N/kg=1kg,
则△m=m﹣m′=2kg﹣1kg=1kg。
答:①该长方体的质量为2kg;
②该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920Pa;
③要使该长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490帕,将长方体平放后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的质量△m最小,
原因是:由p=FS=GS=mgS可知,长方体对水平地面产生压强的受力面积越大,切去的质量△m较小,其△m的较小值为1kg。
28.【解答】解:①A是圆柱体,则根据p=ρhg可得:
圆柱体A的高度hA=pAρAg=1960Pa2×103kg/m3×9.8N/kg=0.1m;
②(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hB=3h,hA=5h,
则:hB=35hA=35×0.1m=0.06m,
B是圆柱体,根据p=ρhg可得:
圆柱体B的密度ρB=pBgℎB=1176Pa9.8N/kg×0.06m=2×103kg/m3。
(b)将圆柱体A沿水平方向截取一定高度,则A对水平地面压力减小,则压强的变化量为:
△pA=GA截SA,
当截取的A叠放在圆柱体B的中央时,B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变化量等于截取的A的重力,
则B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pB=GA截SB,
则△pA与△pB的比值为:
△pA△pB=GA截SAGB截SB=SBSA=3SS=31。
答:①圆柱体A的高度hA为0.1m;
②(a)圆柱体B的密度ρB为2×103kg/m3;
(b)△pA与△pB的比值为3:1。
29.【解答】解:
(1)由ρ=mV得甲的质量:
m甲=ρ甲V甲=2×103kg/m3×1×10﹣2m2×0.4m=8kg;
(2)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p水=ρgh=1×103kg/m3×9.8N/kg×0.1m=980Pa;
(3)当切割部分恰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最小。
设水面最终深度为h′,则:
S乙h′=V水+△V甲,
S乙h′=V水+S甲h′,
2×10﹣2m2×h′=2×10﹣2m2×0.1m+1×10﹣2m2×h′,
解得:h′=0.2m,
△V甲=2×10﹣2m2×(0.2m﹣0.1m)=2×10﹣3m3,
△h甲=△V甲S甲=2×10−3m31×10−2m2=0.2m,
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
△p甲=ρg△h=2×103kg/m3×9.8N/kg×0.2m=3920Pa。
答:(1)甲的质量为8kg。
(2)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980Pa。
(3)甲对地面的压强减少量为3920Pa。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30.【解答】解:①根据结论,对于圆柱体A,h<H的数据分别为1、2、3、4,对于圆柱体B,h<H的数据分别为8、9、10、11、1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或8、9、10、11、12的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H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随圆柱体下表面到水底的距离h的增大而增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6、7或13与14数据中p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H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不随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的变化而变化;
③由实验序号2与9或3与10或4与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两圆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h不同而p相同,
序号3中,SA=0.03m2,A的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A=0.20m,
圆柱体A浸入水中的体积:VA浸=SAhA=0.03m2×0.20m=0.006m3;
序号10中,SB=0.05m2,B的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B=0.12m,
圆柱体B浸入水中的体积:VB浸=SBhB=0.05m2×0.12m=0.006m3;
比较可知,VA浸=VB浸,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相等;
同理,计算实验序号4与11中两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也可以得到:当两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相等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相等。
由题意可知:SA=0.03m2,SB=0.05m2,已知hA=0.3m,
由上面的规律可知,当SAhA=SBhB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相等时。
故答案为:①1、2、3、4或8、9、10、11、1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随圆柱体下表面到水底的距离h的增大而增大;②当h≥H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不随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的变化而变化;③h<H时,圆柱体的底面积S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的乘积相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8 压强-中考物理专练(江苏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8压强原卷版docx、专题08压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云南省中考物理专题练4-压强,共20页。
这是一份2022年广西中考物理专题练4-压强,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