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
展开
2022年上学期中考模拟练习
八年级生物★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用基因组成是Aa的青州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 的青州蜜桃砧木上,所结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 )
A.25% B.50% C.75% D.100%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题意可知用基因组成是Aa的青州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 的青州蜜桃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了果实的果肉和接穗的一样,即Aa型。因此,所结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100%。
故选:D。
【点评】嫁接是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无遗传物质的改变。
2.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C.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可能相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差异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分析】本题考查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知识。可结合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故不符合题意。
B、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还没有得到准确的实验证实。故符合题意。
C、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可能相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差异。故不符合题意。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化石是研究进化的主要证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3.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雌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
B.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
C.鸟卵的结构中,卵黄将来发育成雏鸟
D.用无性生殖的方法繁殖可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
【分析】1、扦插和嫁接属于无性繁殖。
2、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
3、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4、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解答】解:A、雌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卵细胞而不是受精卵,A错误。
B、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鸟卵的结构中,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卵黄为其发育提供营养物质,C错误。
D、无性繁殖的后代不会发生变异,可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无性繁殖的特点、昆虫的发育类型、鸟卵的结构、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特点。
4.下列有关植物生殖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嫁接,是人工营养繁殖
B.②是组织培养,植物繁殖的速度很快
C.③中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胚芽
D.①②是无性生殖,③是有性生殖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知识,识图作答。
【解答】解:A、①是嫁接,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可见嫁接属于人工营养繁殖,是无性繁殖。正确。
B、②是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组织培养的繁殖速度很快。属于无性繁殖。正确。
C、③中种子萌发最先长出的是胚根,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错误。
D、有性生殖是有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靠种子来繁殖等;而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如植物的嫁接、扦插、组织培养等。正确。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以及常见的繁殖方式,并理解其原理。
5.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 )
A.44+XY和22+X B.44+XY和22+X、22+Y
C.44+XY和X、Y D.22+XY和X、Y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正常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解答时可以从染色体的概念和性染色体的组成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是22对+XY;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22条+X或22条+Y。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看清题目问的是染色体组成而不是性染色体组成。
6.在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中,用黑围棋子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白围棋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下列关于实验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共需30枚白围棋子,10枚黑围棋子
B.从纸盒中抓取棋子时应当做到随机性
C.每次取完棋子并记录后,需要将棋子放回去,摇匀后再取
D.每个小组模拟实验得到的数据都能说明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
【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
【解答】解:A、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将10枚黑围棋子和10枚白围棋子装入甲纸盒中,再将20枚白围棋子放入乙纸盒中”,因此实验中甲纸盒中的白色围棋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精子,乙纸盒中的白色围棋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A正确;
B、因为是随机取得,表示精子卵细胞随机结合,数据更合理,所以从纸盒里拿棋子时不能挑选,B正确;
C、每完成1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棋子再放回袋子,否则就会使实验失去逼真性。目的是排除人为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正确;
D.由于实验是随机的,并不是每个小组的比例正好是1:1,也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现象,但所有的小组平均起来,会接近1:1这种情况的。就像有的家庭生的孩子全是女孩,而有的家庭生的孩子全是男孩,但所有的家庭综合起来,男女的比例会接近1:1的,D错误。
故选:D。
【点评】熟记人的性别遗传的概念是解题关键。决定人的性别取决于男性的性染色体,若男性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发育为女孩;若男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发育为男孩。
7.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转基因工程原理进行的是( )
A.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超级水稻
B.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C.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南瓜
D.通过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牛
【分析】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解答】解:A、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不同水稻的基因不同,通过有性生殖过程进行自然的随机的基因重组,然后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形成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不属于基因工程,A不符合题意;
B、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属于基因工程,B符合题意;
C、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南瓜,属于改变生物的基因进行育种,C不符合题意;
D、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太空牛,属于无性生殖技术,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以及应用。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8.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多个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果皮基因型及种子中胚的基因型分别是( )
A.红色,dd,Dd 或 DD B.黄色,dd,Dd 或 dd
C.红色,Dd,Dd 或 dd D.黄色,Dd,DD 或 dd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则红色番茄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果皮黄色番茄的基因组成是dd。
(3)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可知,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只有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
【解答】解: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果皮的颜色是由母株的基因决定,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所以“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多个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果皮基因型分别是黄色、dd。
“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多个柱头上”,形成种子胚的遗传图解如图:
,
从遗传图解看出,种子中胚的基因型是Dd或dd。 所以“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多个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果皮基因型及种子中胚的基因型分别是黄色,dd,Dd或dd。
故选:B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果皮或种皮的基因并没有发生改变。
9.在下列疾病中,都不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
A.色盲、白化病、天花、佝偻病
B.流感、天花、霍乱、糖尿病
C.流感、白化病、霍乱、肺结核
D.色盲、白化病、佝偻病、坏血病
【分析】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解答】解:A、色盲属于遗传病,白化病属于遗传病,天花属于传染病,人体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不属于传染病。故该选项错误
B、梅毒、霍乱、天花属于传染病,糖尿病属于慢性病、现代文明病。故该选项错误
C、流感、肺结核、霍乱都属于传染病,能相互传播。白化病属于遗传病,故该选项错误。
D、色盲、白化病属于遗传病,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人体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不是传染病。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概念以及常见的传染病的例子.
10.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A. B.
C. D.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当人体注射疫苗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解答】解:在注射疫苗时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抗体数量为0;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数量才开始增多;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抗体消灭抗原,导致抗原数量开始减少。因此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C。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和抗体的特点以及二者的数量变化。
11.下面属于鸟类特有特征的是( )
①体表有羽毛
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
③体温恒定
④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⑤前肢覆羽成翼
⑥善于飞行。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⑤⑥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心脏四腔,用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有发达的神经系统,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的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等。据此作答。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鸟类的主要特征,其中有的是其它动物也具有的特点,如④通过产卵繁殖后代、③体温恒定、⑥善于飞行等。两栖动物、爬行类等也是卵生,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哺乳动物中蝙蝠会飞行。其中鸟类所特有的特征是①体表被覆羽毛,⑤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②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能为鸟类的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可见C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了解鸟类特有的特点,结合题意即可答题。
1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实质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C.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尽相同,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人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解答】解:A、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A错误;
B、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B正确;
C、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尽相同,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C正确;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D正确。
故选:A。
【点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能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13.下列面对突发情况而采取的处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
A.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的病人,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B.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救助溺水病人时,首先要使其呼吸道通畅
C.受伤时若出现喷射状出血,要用止血带压迫伤口的远心端进行止血
D.遇到煤气中毒的患者,首先要把人带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再进行抢救
【分析】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
【解答】解:A、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帮助其服药或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搬运送往医院抢救,A正确。
B、对溺水者先要清除他口鼻内的污物,再进行人工呼吸,B正确;
C、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伤出血时成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故应在近心端用止血带或指压法止血,C错误;
D、煤气中毒是因为空气中缺氧,一氧化碳的含量高,大量的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造成人体组织缺氧,应该迅速将煤气中毒者移至空气清新的通风处,使其呼吸新鲜空气,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14.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③的主要组成成分是①和②
B.③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
C.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③的数量均为46
D.人的体细胞中①、③及基因三者的数目相同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观图可知:①是DNA、②是蛋白质、③是染色体,解答即可。
【解答】解:A、③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①DNA和②蛋白质,A正确;
B、基因是①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B错误;
C、正常人的体细胞中,③染色体的数量为46条,生殖细胞中由23条染色体,C错误;
D、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故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数目是不同的,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基因、DNA三者之间的关系。
15.题图为某夫妻体细胞中染色体上一对基因(Aa)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A和a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
B.夫妻双方都表现出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
C.该夫妻的子女表现显性性状的概率为
D.该夫妻子女基因组成(基因型)有3种可能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此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在子代出现的性状的是显性性状。
【解答】解:A、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基因A和a控制的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据图可见:夫妻双方的基因是Aa,都表现出基因A所控制的显性性状,B正确;
C、父母控制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一个显性一个隐性。假设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遗传图解如图:从图解中可以看出该夫妻的子女表现显性性状的概率为3/4,C错误;
D、从图解中可以看出该夫妻子女基因组成:AA、Aa、aa三种,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B.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
C.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
D.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解:ABD、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BD正确;
C、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C不正确。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7.下列关于生物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C.农田中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农田生态系统
D.某食物链甲→乙→丙→丁中,若因某种原因丙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乙会大量增加,丁会大量减少
【分析】(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A、在寒冷海域中生活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有利于保温,防止热量散失,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A正确;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正确;
C、动物、植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须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错误;
D、食物链:甲→乙→丙→丁中,若因某种原因导致丙大量减少,乙缺少天敌,则短时间内乙会大量增加,而丁缺少食物会大量减少,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8.下面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进行的部分操作步骤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只能通过[①]调节亮度
B.欲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应选图乙中的[②]
C.图丙所示的操作是滴加生理盐水
D.图丁的结构[⑥]为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壁
【分析】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七吸。图甲中①反光镜、图乙中的②低倍物镜,③高倍目镜,图丙是染色,图丁中,④细胞质、⑤细胞核、⑥细胞膜。
【解答】解:A、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暗,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A错误;
B、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故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图乙中的②低倍物镜,B正确;
C、图丙所示的操作是染色,用的是稀碘液,C错误;
D、图丁的结构⑥是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外,还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点评】只要熟练地显微镜的结构特点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步骤,此类题就不难解决。
19.“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了草原的壮美风光。下列有关草和羊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草和羊的结构层次都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B.草的导管、筛管和羊的血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C.草和羊的细胞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草和羊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草是植物,羊是动物,它们的结构层次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解答】解:A、草是植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羊属于动物,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A错误;
B、草的导管、筛管属于输导组织,但羊的血管不属于输导组织,B错误;
C、草和羊的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正确;
D、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即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的知识点较多,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20.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主要原因是( )
A.果树的传粉受影响 B.果树的蒸腾作用受影响
C.果树的光合作用受影响 D.果树的呼吸作用受影响
【分析】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果树大多是虫媒花,虫媒传粉因阴雨天气,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传粉不足,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以克服因条件不足而使传粉得不到保证的缺陷,以达到预期的产量。一朵花必须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完成后才能结出果实,风力不足或昆虫缺乏,作物得不到充足数量的花粉就会导致减产。
【解答】解: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因此“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主要原因是传粉不足。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形成果实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
21.为优化年龄结构我国将逐步实施三胎生育政策,下列关于人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叫怀孕
B.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
C.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来源于卵黄
D.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分析】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
【解答】解:A、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着床,即怀孕,A错误;
B、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B正确。
C、胚胎发育初期的营养来源于卵黄,C正确;
D、妊娠到38周左右时,有独立存活能力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D正确。
故选:A。
【点评】人体的生殖和发育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与之相关问题同学们一定要掌握。
22.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开始消化的场所是胃
B.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C.肝脏分泌的胆汁能消化蛋白质
D.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大肠
【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肝脏﹣﹣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胃腺﹣﹣胃蛋白酶、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各段消化道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口腔能够初步消化淀粉、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
【解答】解:A、淀粉开始消化的场所是口腔,A错误;
B、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B正确;
C、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C错误;
D、小肠是食物吸收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关键。
23.下面对人呼吸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C.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D.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出肺
【分析】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叫做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解答】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C正确。
故选:C。
【点评】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压力差,从而实现了肺的通气。
24.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
B.肾小球可滤过血浆中所有物质
C.肾小囊中的原尿里含有葡萄糖
D.肾小管长而弯曲有利于重吸收
【分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解答】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C正确;
D、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其重吸收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肾单位结构和功能。
25.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安全行车的重要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的瞳孔将变小
B.要看清近处的信号标志需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C.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D.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解答】解:A、光线由亮变暗,瞳孔扩大,光线由暗变亮,瞳孔缩小,因此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大而不是变小,A错误。
B、当我们刚看了近处的物体再看远处物体时,为了使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则眼睛的晶状体变薄,并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弱,如果晶状体的调节后还看不清远处物体时,此时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要通过晶状体来调节。因此要看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的曲度变大,B正确。
C、由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可知,形成信号图象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C错误。
D、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D错误。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6.如图是某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1、2)、两条橡皮筋(3、4)和一颗螺丝(5)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1][2]相当于两块骨
B.若[5]表示肘关节,则该模型模拟的是屈肘动作
C.人在完成屈肘动作时,图中[3][4]处于收缩状态
D.人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引骨绕着关节来完成运动
【分析】图中1和2相当于骨、5是关节、3肱三头肌、4肱二头肌、5关节,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结叫骨连结。
【解答】解:A、图中[1]、[2]相当于两块骨,A正确。
B、若[5]表示肘关节,则该模型模拟的是屈肘动作,B正确。
C、此过程表示屈肘动作,屈肘时,4肱二头肌收缩,3肱三头肌舒张,C错误。
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D正确。
故选:C。
【点评】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谈“菌”色变,一提到细菌和真菌人们往往只想到它们的害处。但很多细菌和真菌是对人类有益的。以下哪些选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
①酵母菌制作馒头
②经处理过的细菌制作疫苗治疗疾病
③白僵菌治理虫害
④甲烷菌合成清洁能源
⑤霉菌制作霉豆腐
⑥真菌引起棉花枯萎病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④⑤⑥
【分析】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
【解答】解:①蒸馒头时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遇热膨胀,使馒头暄软多孔,对人类有益,①正确;
②人类利用病毒制作疫苗,预防疾病,②错误;
③白僵菌治理虫害,对人类有益,③正确;
④甲烷菌合成清洁能源,对人类有益,④正确;
⑤霉菌制作霉豆腐,对人类有益,⑤正确;
⑥有的真菌寄生在棉花的体内,使之患棉花枯萎病,对人类有害,⑥错误。
故选:B。
【点评】熟记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28.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有的变异可遗传,有的变异不可遗传。下列人们在生产中培育新品种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在相邻两块田中,人工施肥、除虫的田比不施肥除虫的田产量高
B.用高产易倒伏小麦和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
C.普通甜椒种子经太空漫游后播种,再选育为果大、产量高的太空椒
D.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的甜菜幼苗,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含糖量提高
【分析】(1)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2)按照变异的原因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在相邻两块田中,人工施肥、除虫的田比不施肥除虫的田产量高,是环境影响产生的不遗传的变异;A符合题意
B、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后代得到高产抗倒伏小麦,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普通辣椒经过卫星搭载后改变了体内的基因,这种变异会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性变异;C不符合题意
D、用化学药品处理使染色体加倍的甜菜,比普通甜菜含糖量更高,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
29.“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图,相关分析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
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C.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
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甲氧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只有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变异,A错误;
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B正确;
C、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C正确;
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D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考试热点,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与解答形式,有一定综合性。
30.2020年初以来,世界多地先后爆发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是一种高致病性的遗传病
B.勤洗手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没有预防效果
C.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D.对确诊病例进行强制医学隔离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A、“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错误。
B、勤洗手对“新冠肺炎”的传染有预防效果,属于切断传播途径,错误。
C、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错误。
D、对确诊病例进行强制医学隔离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特点、预防措施。
二.解答题(共4小题)
31.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们戴口罩已是常态,新冠疫苗的接种如火如荼。请根据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图(图一)和肺部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二)回答:
(1)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危害人体呼吸系统中的 A (填“图一”中的字母代号)。
(2)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来传播,当患者咳嗽的时候,“图一”中“B” 膈肌 (填结构名称)处于 舒张 状态。
(3)严重的新冠患者往往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肺泡里充斥着炎性分泌物(黏液),而难以完成 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过程,所以患者血液中的“b”的浓度低。
(4)接种新冠疫苗成为预防新冠的有效措施,新冠疫苗对于人体来说属于 抗原 (填“抗原”或“抗体”)。
(5)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健康人佩戴口罩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图一中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A是肺,B是膈肌;图二表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解答即可。
【解答】解:(1)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危害人体呼吸系统中的A肺。
(2)由图可知B为膈肌,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和容积增大,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来传播,当患者咳嗽的时候,“图一”中“B”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3)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肌肉疲劳,当呼吸肌收缩时,其肺部扩张不足,氧气难以入肺,会影响的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从而导致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所以患者血液中的“b”的浓度低。
(4)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属于抗原,给健康人接种疫苗,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
(5)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某位同学得了流感,医生建议他居家休息,出入医院等公共场合需要佩戴口罩,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A;
(2)膈肌;舒张;
(3)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抗原;
(5)切断传播途径。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传染病以及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点。
32.牛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D、d)控制,公牛和母牛的基因组成与性状表现如表一,不同杂交组合以及杂交多次的结果如表二,请根据两个表格提供的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表一:不同性别牛角的基因组成与性状表现
基因组成
公牛的性状表现
母牛的性状表现
DD
有角
有角
Dd
有角
无角
dd
无角
无角
表二:不同杂交组合以及杂交结果
杂交组合
亲本杂交类型
子代公牛
子代母牛
一
甲:有角(公牛)×乙:无角(母牛)
全有角
全为无角
二
丙:有角(公牛)×丁:无角(母牛)
有角:无角=3:1
有角:无角=1:3
(1)已知不同性别牛角的基因组成与性状表现关系如表一,现有一头有角母牛生了一头无角,小牛,则这头小牛的性别为 雌性 ,基因组成为 Dd 。
(2)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中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为 DD ,无角母牛的基因组成为 dd 。
(3)对组合二多次杂交后,子代母牛有角与无角的比例为1:3,请用遗传图解说明其原因。
(4)为尽快确定一头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农场技术员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请予以补充完整。
①让该有角公牛与一头有角母牛交配,产生子代。
②统计子代中母牛牛角的情况,可判断该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
结果预测:
a.若 子代母牛全为有角 ,则该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为DD。
b.若 子代母牛既有有角又有无角 ,则该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为Dd。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解答】解:(1)已知牛角的基因组成与性状表现的关系如表中所示,现有一头有角母牛生了一头无角小牛,从表格中可知有角母牛的基因组成是DD,如果这头小牛的性别为雄性其基因组成应该是dd,d一定来源于有角母牛(DD),显然不可能;若这头小牛的性别为雌性,基因组成可能是Dd或dd,基因组成为dd的不可能,因为有角母牛DD不能提供;若无角小牛的基因组成是Dd,D来源于有角母牛,d来源于有角公牛(Dd),因此,无角小牛的性别是雌性,基因组成是Dd.
(2)从表格一中可知有角雄牛的基因组成是DD,无角雌牛的基因组成是dd;
(3)若用D和d表示牛角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对组合二多次杂交后,有角雄性的基因组成是Dd,无角雌性的基因组成是Dd,子代雌性出现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3的原因,遗传图解如下:
(4)据表可见:有角公牛的基因是DD或Dd。为尽快确定一头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让该有角公牛与多头有角母牛DD交配,产生大量子代。统计子代中母牛角的情况,可判断该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
a、有角公牛与多头有角母牛DD交配,若后代母牛全有角,则有角公牛的基因是DD遗传图解如下:
b、有角公牛与多头有角母牛DD交配,若后代母牛有的有角,有的无角,则有角公牛的基因是Dd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1)母牛;Dd;
(2)DD;dd;
(3)遗传图解见图:
(4)a:子代母牛全为有角;
b:子代母牛既有有角又有无角。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3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如图1)于2021年5月22日与世长辞,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甘于平凡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团队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海水稻,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如图3是图2中海水稻叶片局部放大示意图,A、B、C分别表示发生在海水稻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C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光合作用 。通过C过程,海水稻能将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变成贮存能量的 有机物 ,并且释放 氧气 。
(2)海水稻完成图3中的C过程所需的水分,主要通过根尖的 成熟 区吸收,再经 导管 (填“导管”或“筛管”)运送到叶等器官。进入海水稻体内的大部分水会通过图3中所示的 B (填字母)过程散失到环境中。
(3)图3中的A过程主要发生在海水稻细胞的 线粒体 (填细胞内的结构名称)内,该过程对海水稻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4)在迪拜的沙漠里长出的海水稻,最高亩产达到了520公斤。将同样的海水稻种植在其它沿海滩涂,亩产量往往会发生变化,影响海水稻产量的环境因素有 光照、温度 等。
【分析】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图3中,A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表示呼吸作用;B释放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表示光合作用。
【解答】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所以,图3中C表示光合作用。
(2)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其中绝大部分通过图3中B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
(3)呼吸作用是指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A表示呼吸作用;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海水稻细胞的线粒体内,呼吸作用的意义是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在迪拜的沙漠里长出的海水稻,最高亩产达到了520公斤。将同样的海水稻种植在其它沿海滩涂,亩产量往往会发生变化,所以海水稻的产量也受环境的影响,如光照、温度等。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有机物;氧气;
(2)成熟;导管;
(3)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光照、温度。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和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3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系统,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A系统中过程①所获得的氧气主要是由血液中的 红细胞 运输。
(2)B系统中有一种营养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参与消化该物质的部位有 口腔、小肠 。
(3)C系统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在 毛细血管 。当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 白细胞 含量会增加。
(4)D系统中通过⑤的作用产生的液体与血浆在组成物质上的最大区别是该液体中没有 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手臂肌内细胞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的过程中,可能会经过a上腔静脉,b下腔静脉,c入球小动脉,d出球小动脉,e肾静脉,f左心房,g右心房,h肾小球,i肾小囊,j肾小管等部位,也有可能不经过过其中的某些部位。请将废物经过的部位,按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 agfchij 。
【分析】观图可知: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循环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④是肾小管、⑤是肾小球和肾小囊,解答即可。
【解答】解:(1)A呼吸系统中过程①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所获得的氧气主要是红细胞运输的。
(2)糖类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糖类初步消化在口腔,终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参与消化的两种消化液是肠液和胰液。
(3)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代谢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走。所以,C循环系统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在全身的毛细血管。在人体的血细胞中,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当人体出现炎症的时候,白细胞的数目就会急剧增多,来吞噬病菌。
(4)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在D泌尿系统中,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通过⑤的作用产生的液体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手臂肌内细胞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的过程中,可能会经过a上腔静脉到达g右心房、右心室,再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到达f左心房、左心室,经主动脉、肾动脉、c入球小动脉、h肾小球、i肾小囊,j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红细胞。
(2)口腔、小肠。
(3)毛细血管;白细胞。
(4)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agfchij。
【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有关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
32,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生物中考模拟试题(一): 这是一份32,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生物中考模拟试题(一),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生物中考模拟试题(一):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生物中考模拟试题(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生物中考模拟试题(一):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生物中考模拟试题(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