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8677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8677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8677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知, O2和O3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一.选择题1.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2.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3.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B.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C.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D.“纳米车”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4.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冾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5.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简单方法是( )A.闻气味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C.测量密度 D.观察颜色6.下列是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四个反应,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C+O2CO2②2C+O22CO③CO2+H2O=H2CO3④6CO2+6H2OC6H12O6+6O2A.在一定条件下,CO2和O2可以相互转化B.反应物相同时,生成物一定相同C.上述反应均为化合反应D.上述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7.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A.水蒸气 B.CO C.CH4 D.CO28.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B.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C.实验结束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然后一直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D.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10.已知:NaHCO3+HCl═NaCl+CO2↑+H2O,甲中盛放的溶液是足量的。如图所示,在乙瓶中放入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在A处缓缓地持续通入气体X,当关闭Ⅰ阀,打开Ⅱ阀后,乙瓶中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当打开Ⅰ阀,关闭Ⅱ阀后,乙瓶中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的二氧化碳,则甲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氢氧化钠溶液B.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则甲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浓硫酸溶液C.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多个实验合为一体,对比性强D.若气体X为干燥的二氧化碳,则甲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水11.下列制取、收集、验满、检验CO2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 B.收集 C.验满 D.检验12.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13.碳及含碳物质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Y可以是稀盐酸B.X可以是酒精C.反应①一定是木炭燃烧得到CO2D.反应②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14.据《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18属于有机物 B.C18环状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隙C.C18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 D.C18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15.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二.非选择题16.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1)请写出另一组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___________。(2)石墨具有优良的___________,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为:,该反应中SiO2发生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17.已知A、B、C、D、E、F六种物质间有如下的转变关系(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其中A、B、C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为化合物,D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氧化物,F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1)B的化学式为 ;(2)D+E→F的化学方程式为 。18.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1)分类角度:CO2属于______(填字母)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2)性质角度: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CO2。据此推测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3)变化角度: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现象是______。(4)应用角度:我国科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图中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______。19.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1)“碳”排放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______和天然气。②下列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a.停止使用化石燃料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c.鼓励民众公交出行d.生活垃圾集中焚烧(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①绿色植物通过______吸收CO2。②风化的岩石如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碳”捕捉。利用NaOH捕捉CO2,得到高纯度CO2的流程如图。转化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aO和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4)“碳”利用。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合成C2H6O,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______。20.根据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_____。(2)实验室制取O2的反应原理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你选择的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3)实验室制取 CO2的反应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得的CO2中通常含有少量的HCl和水蒸气,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正确的装置链接顺序是______(填字母),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21.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图(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并填写相应的空格。(1)实验过程如下: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并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④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CO2,先点燃_____(填A或B)处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且_____;⑤点燃另一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_____现象时,说明CO具有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⑥关闭止水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C中的现象为_____。(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_____(填“是”或“否”),说明理由:_____。(3)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2.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仪器和装置制取气体并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请回答:(1)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要停止反应,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铜网不能换为铁丝网,原因是_______。(2)进行装置B的实验未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3)装置C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4)一般物质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装置D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5)装置E中滴入2滴NaOH溶液后观察到U形管左侧液面比右侧高,原因是_______。23.某同学为探究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气体产物中,既可能有一氧化碳,又可能有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C中玻璃管里的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说明原气体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3)通过观察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验证原气体产物中一氧化碳的存在,则装置B中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A.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 B.浓硫酸 C.水(4)写出尾气处理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24.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知识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理论上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实验序号1m(C):m(CuO)实验后A处试管中固体颜色C处导管口的现象11:8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尾气燃烧21:9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尾气燃烧31:10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尾气不燃烧41:11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_____51:12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尾气不燃烧61:13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尾气不燃烧【交流讨论】(1)推测实验4中“C处导管口的现象”是 。(2)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1:10~1:12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_____(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3)检验实验6反应后A处试管中黑色固体物质,可滴加的试剂是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思评价】分析发现,实验5中m(C):m(CuO)比值与理论值不符,实验后却无黑色固体残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中过量的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_____(写一个即可)。25.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装置A来制取氧气,但装置A有明显错误,请你指出错误 ,若按该装置操作的后果是 。(3)实验室常用装置B来制取氧气,收集装置选 。实验选用装置B或装置C还可以制取CO2,其反应药品是 ,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一个突出优点是 。(4)为测定某地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的纯度,向20g该大理石中加入10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气体与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克。②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答案】C2.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答案】C3.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B.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C.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D.“纳米车”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答案】B4.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冾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答案】D5.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简单方法是( )A.闻气味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C.测量密度 D.观察颜色【答案】B6.下列是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四个反应,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C+O2CO2②2C+O22CO③CO2+H2O=H2CO3④6CO2+6H2OC6H12O6+6O2A.在一定条件下,CO2和O2可以相互转化B.反应物相同时,生成物一定相同C.上述反应均为化合反应D.上述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答案】A7.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A.水蒸气 B.CO C.CH4 D.CO2【答案】B8.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B.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C.实验结束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然后一直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D.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答案】A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 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答案】B10.已知:NaHCO3+HCl═NaCl+CO2↑+H2O,甲中盛放的溶液是足量的。如图所示,在乙瓶中放入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在A处缓缓地持续通入气体X,当关闭Ⅰ阀,打开Ⅱ阀后,乙瓶中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当打开Ⅰ阀,关闭Ⅱ阀后,乙瓶中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的二氧化碳,则甲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氢氧化钠溶液B.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则甲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浓硫酸溶液C.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多个实验合为一体,对比性强D.若气体X为干燥的二氧化碳,则甲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水【答案】D11.下列制取、收集、验满、检验CO2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 B.收集C.验满 D.检验【答案】D12.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答案】B13.碳及含碳物质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Y可以是稀盐酸B.X可以是酒精C.反应①一定是木炭燃烧得到CO2D.反应②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答案】C14.据《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18属于有机物 B.C18环状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隙C.C18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 D.C18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答案】D15.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答案】C二.非选择题16.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1)请写出另一组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___________。(2)石墨具有优良的___________,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为:,该反应中SiO2发生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答案】 (1). O2和O3 (2). 导电性 (3). 还原 17.已知A、B、C、D、E、F六种物质间有如下的转变关系(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其中A、B、C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为化合物,D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氧化物,F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1)B的化学式为 ;(2)D+E→F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O2 (2)CO2+H2O=H2CO318.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1)分类角度:CO2属于______(填字母)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2)性质角度: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CO2。据此推测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3)变化角度: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现象是______。(4)应用角度:我国科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图中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______。【答案】(1)BC(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紫色石蕊变红(4)1∶319.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零排放”。(1)“碳”排放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______和天然气。②下列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a.停止使用化石燃料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c.鼓励民众公交出行d.生活垃圾集中焚烧(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①绿色植物通过______吸收CO2。②风化的岩石如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碳”捕捉。利用NaOH捕捉CO2,得到高纯度CO2的流程如图。转化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aO和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4)“碳”利用。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合成C2H6O,参加反应的CO2和H2的质量比为______。【答案】(1) 石油 bc (2) 光合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 (3)NaOH(4)22:320.根据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_____。(2)实验室制取O2的反应原理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你选择的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3)实验室制取 CO2的反应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得的CO2中通常含有少量的HCl和水蒸气,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正确的装置链接顺序是______(填字母),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答案】长颈漏斗 A BFEC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1.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图(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并填写相应的空格。(1)实验过程如下: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并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④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CO2,先点燃_____(填A或B)处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且_____;⑤点燃另一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_____现象时,说明CO具有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⑥关闭止水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C中的现象为_____。(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_____(填“是”或“否”),说明理由:_____。(3)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答案】A 变浑浊 红色 还原 D中的石灰水进入C中; 否 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C+CO22CO、CuO+COCu+CO2 22.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仪器和装置制取气体并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请回答:(1)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要停止反应,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铜网不能换为铁丝网,原因是_______。(2)进行装置B的实验未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3)装置C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4)一般物质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装置D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5)装置E中滴入2滴NaOH溶液后观察到U形管左侧液面比右侧高,原因是_______。【答案】(1)抽动粗铜丝使铜网与稀盐酸分离 CaCO3+2HCl=CaCl2+H2O+CO2↑ 铁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2)二氧化碳中混有HCl气体(3)a比d先变红,b和c不变红(4)隔绝氧气 (5)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23.某同学为探究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气体产物中,既可能有一氧化碳,又可能有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C中玻璃管里的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说明原气体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3)通过观察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验证原气体产物中一氧化碳的存在,则装置B中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A.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 B.浓硫酸 C.水(4)写出尾气处理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答案】(1)检验原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2)(3)A;(4)将尾气点燃(或进行收集等)24.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知识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理论上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实验序号1m(C):m(CuO)实验后A处试管中固体颜色C处导管口的现象11:8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尾气燃烧21:9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尾气燃烧31:10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尾气不燃烧41:11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_____51:12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尾气不燃烧61:13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尾气不燃烧【交流讨论】(1)推测实验4中“C处导管口的现象”是 。(2)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1:10~1:12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_____(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3)检验实验6反应后A处试管中黑色固体物质,可滴加的试剂是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思评价】分析发现,实验5中m(C):m(CuO)比值与理论值不符,实验后却无黑色固体残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中过量的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_____(写一个即可)。【答案】【知识回忆】3:40;(1).不燃烧; (2).CO;(3).稀盐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反思与评价】 C+CO22CO25.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装置A来制取氧气,但装置A有明显错误,请你指出错误 ,若按该装置操作的后果是 。(3)实验室常用装置B来制取氧气,收集装置选 。实验选用装置B或装置C还可以制取CO2,其反应药品是 ,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一个突出优点是 。(4)为测定某地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的纯度,向20g该大理石中加入10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气体与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克。②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答案】(1)试管锥形瓶(2)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3)E/F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①4.4②解:设该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20g×x 4.4g x=50%答:该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二轮复习题 课时2 碳和碳的氧化物,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练习专题02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详解)(教师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碳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