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12 化学平衡图像-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8733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易错12 化学平衡图像-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8733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易错12 化学平衡图像-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8733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易错12 化学平衡图像-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
展开这是一份易错12 化学平衡图像-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共19页。
易错12 化学平衡图像
【易错分析】
图像和图表分析能力是高中化学重点考查的能力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和图表题属于高频考点,要求能够分析图像、图表,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答题。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题有如下几种类型:分析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由图像判断反应特征(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判断热效应或气体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变化关系)、由反应和图像判断图像中坐标或曲线的物理意义、由反应和图像判断符合图像变化的外界条件、由反应判断图像正误等。
【错题纠正】
例题1、合成氨工业涉及固体燃料的气化,需要研究CO2与CO之间的转化。为了弄清其规律,让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碳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 2CO(g) ΔH,测得压强、温度对CO、CO2的平衡组成的影响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p1、p2、p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欲提高C与CO2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2)900 ℃、1.013 MPa时,1 mol CO2与足量碳反应达平衡后容器的体积为V,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解析】(1)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CO的含量降低,根据图像可知,在温度相等时p1对应的CO含量最高,则p1、p2、p3的大小关系是p1
C(s)+CO(g) 2CO(g)
起始量(mol) 1 0
转化量(mol) x 2x
平衡量(mol) 1-x 2x
因此=0.8,解得x=,
则CO2的转化率为66.7%,反应的平衡常数K==。
【答案】(1)p1
①A、B、C三点中NO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填“A”“B”或“C”)点。
②计算C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以CO作还原剂与磷石膏反应,不同反应温度下可得到不同的产物。向盛有CaSO4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反应体系起始总压强为0.1a MPa,不同温度下反应后所得固体成分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在低于800 ℃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1 150 ℃下,反应CaSO4+COCaO+CO2+SO2达到平衡时,c平衡(SO2)=8.0×10-5 mol·L-1,CO的转化率为80%,则c初始(CO)=________ mol·L-1,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忽略副反应)。
【解析】(1)①增大压强,平衡左移,NO2的转化率减小,所以A点NO2的转化率最高。
②设C点时NO2的浓度为c mol·L-1,则CO2的浓度也为c mol·L-1
2NO2(g)+2C(s) N2(g) + 2CO2(g)
c mol·L-1 c mol·L-1 c mol·L-1
p(NO2)=20 MPa×=8 MPa
p(N2)=20 MPa×=4 MPa
p(CO2)=20 MPa×=8 MPa
Kp===4。
(2)在低于800 ℃时,固体产物为CaS,所以此时反应方程式为CaSO4+4COCaS+4CO2
c初始(CO)==1.0×10-4 mol·L-1
CaSO4+COCaO+CO2 + SO2
平衡(mol·L-1)2.0×10-5 8.0×10-5 8.0×10-5
平衡时总压强:0.1a MPa×
=0.18a MPa
p(CO2)=p(SO2)=0.18a MPa×=0.08a MPa
p(CO)=0.18a MPa×=0.02a MPa
Kp===0.32a。
答案:(1)①A ②4 (2)CaSO4+4COCaS+4CO2 1.0×10-4 0.32a
【知识清单】
1.解题思路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是高考常考题型,一般考查速率(浓度)—时间图像、含量(转化率)—时间—温度(压强)图像、恒温线(或恒压线)图像等。图像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解题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将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图像,然后进行解决。
看图像
一看轴(即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三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
想规律
看清图像后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作判断
通过对比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2.分析方法
认清坐标系,弄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有关原理相结合;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注意渐变和突变,分清正、逆反应,从而判断反应特点;注意终点,例如在浓度时间图像上,一定要看清终点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结合有关原理进行推理判断;先拐先平数值大,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像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曲线对应的温度高、浓度大或压强大;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3.解题策略
从“断点”着手,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即出现“断点”。根据“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从“拐点”入手,同一可逆反应,若反应条件不同,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也可能不同,反映到图像出现“拐点”的时间也就有差异。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判断出温度的高低、压强或浓度的大小及是否使用催化剂;从曲线的变化趋势着手,对于速率-温度(或压强)图像,由于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或压强逐渐增大,反应速率会逐渐增大,因此图像上出现的是平滑的递增曲线,注意温度或压强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一致的,即要增大都增大,要减小都减小,反映到图像上,就是v(正)、v(逆)两条曲线的走势大致相同。
【变式练习】
1. 温度为T℃,向体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活性炭和1mol NO2,发生反应:2C(s)+2NO2(g)⇌N2(g)+2CO2(g)反应相同时间,测得各容器中NO2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B.图中c点所示条件下,v(正)>v(逆)
C.向a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比原平衡大
D.容器内的压强:Pa:Pb<6:7
2. (1)①已知反应A(g)+B(g)2D(g),若在起始时c(A)=a mol• L−1, c(B)=2amol• L−1,则该反应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②在298K时,反应A(g)2B(g)的 KP=0.1132kPa,当分压为 p(A)=p(B)=1kPa时,反应速率υ正______υ逆(填 “ <” “ =” 或 “ >” )。
③温度为 T时,某理想气体反应 A(g)+B(g)C(g)+M(g),其平衡常数 K为0.25,若以 A∶B =1∶1发生反应,则 A的理论转化率为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富勒烯 C60和 C180可近似看作“ 完美的” 球体,富勒烯的生成时间很快,典型的是毫秒级,在所有的合成技术中得到的 C60的量比 C180的量大得多。已知两个转化反应:反应物3C60 ,反应物C180,则势能(活化能)与反应进程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3)甲醇脱氢和甲醇氧化都可以制取甲醛,但是O2氧化法不可避免地会深度氧化成CO。脱氢法和氧化法涉及的三个化学反应的 lgK随温度 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写出图中曲线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曲线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曲线②对应的化学反应是____(填“ 放热” 或“ 吸热” )反应。
【易错通关】
1.反应为CO(g)+2H2(g)CH3OH(g) ΔH<0。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CO和2 mol H2通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当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温度或压强)时,CH3OH的体积分数φ(CH3OH)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①平衡时,M点CH3OH的体积分数为10%,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X轴上a点的数值比b点________(填“大”或“小”)。某同学认为上图中Y轴表示温度,你认为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2NO(g)+2CO(g)N2(g)+2CO2(g),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CO。在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CO)=0.1 mol,n(NO)=0.2 mol,n(N2)=a mol,且平衡时混合气体压强为初始气体压强的0.8。
①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若保持温度及容器容积不变,平衡后在此基础上再向容器中充入2a mol 的N2、0.2 mol的NO,平衡将__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②在t2时刻,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可能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
3.以石灰石为原料通过系列反应将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 (s)+CO (g)CaO(s)+SO2 (g)+CO2 (g)ΔH1=+218.4 kJ·mol-1(反应Ⅰ)
CaSO4(s)+4CO(g)CaS(s)+4CO2(g)ΔH2=-175.6 kJ·mol-1(反应Ⅱ)
(1)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 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反应Ⅰ的K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表达式表示)。
(2)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小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如下图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3)如图为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CO初始体积百分数与平衡时固体产物中CaS质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则降低该反应体系中产生的SO2生成量的措施有________。
A.向该反应体系中投入生石灰 B.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
C.降低CO的初始体积百分数 D.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4.①将一定量的CO2(g)和CH4(g)通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CH4(g)2CO(g)+2H2(g)。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催化剂(Ⅰ、Ⅱ)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体系中CO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在a点与b点对应的反应条件下,反应继续进行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a (填“>”、“<”或“=”)Kb;c点CO含量高于b点的原因是 。
②为了探究反应CO2(g)+CH4(g)2CO(g)+2H2(g)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起始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H4与CO2,使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0 mol·L-1。平衡时,根据相关数据绘制出两条反应速率-浓度关系曲线:v正-c(CH4)和v逆-c(CO)。
则与曲线v正-c(CH4)相对应的是上图中曲线 (填“甲”或“乙”);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某一时刻降低温度,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平衡常数减小,则此时曲线甲对应的平衡点可能为 (填字母,下同),曲线乙对应的平衡点可能为 。
5.SO2经过净化后与空气混合进行催化氧化后制取硫酸或者硫酸铵,其中SO2发生催化氧化的反应为2SO2(g) +O2(g)2SO3(g)。若在T1 ℃、0.1 MPa条件下,往一密闭容器通入SO2和O2[其中n(SO2)∶n(O2)=2∶1],测得容器内总压强与反应时间如右上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②图中A点时,SO2的转化率为 。
③计算SO2催化氧化反应在图中B点的压强平衡常数K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④若在T2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测得压强的变化曲线如上图所示,则T1 (填“>”、“<”或“=”)T2;其中C点的正反应速率vC(正)与A点的逆反应速率vA(逆)的大小关系为vC(正) (填“>”、“<”或“=”)vA(逆)。
6.已知:H2S (g) =H2(g)+l/2S2(g),在恒温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H2S分解实验。以H2S起始浓度均为cmol/L,测定H2S的转化率,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985℃时平衡常数K=0.04,则起始浓度c= ______mol/L。
7.NOx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包含NO2 和NO,有人提出用活性炭对NOx进行吸附,发生反应如下:
反应a:C(s)+2NO(g)N2(g)+CO2(g) △H=-34.0kJ/mol
反应b:2C(s)+2NO2(g)N2(g)+2CO2(g) △H=-64.2kJ/mol
(1)对于反应a,在T1℃时,借助传感器测得反应在不同时间点上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时间
0
10
20
30
40
50
NO
1.00
0.58
0.40
0.40
0.48
0.48
N2
0
0.21
0.30
0.30
0.36
0.36
①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当升高反应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通入一定量的NO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2)某实验室模拟反应b,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和一定量的NO2气体,维持温度为T2℃,如图为不同压强下反应b经过相同时间NO2的转化率随着压强变化的示意图。
请从动力学角度分析,1050 kPa 前,反应b 中NO2转化率随着压强增大而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_;在1100 kPa时,N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Kp);在T2℃、1.1×106Pa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计算表达式表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 体积分数。
8.用合成气生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 ΔH2,在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200 ℃时n(H2)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t/min
0
1
3
5
n(H2)/mol
8.0
5.4
4.0
4.0
①ΔH2 (填“>”“<”或“=”)0。
②写出两条可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CO转化率的措施: 。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温度越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
b.达平衡后再充入稀有气体,CO的转化率提高
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图中压强:p1
⑤2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向上述200 ℃达到平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再加入2 mol CO、4 mol H2、2 mol CH3OH,保持温度不变,则化学平衡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9.“硫化物沉淀法”镍的回收率不高,处理后废水中的镍含量难以达标。“铁脱络-化学沉淀法”可达到预期效果,该法将镍转化为Ni(OH)2固体进而回收镍。工艺流程如下:
“脱络”(指镍元素由络合物NiR2转化成游离的Ni2+)过程中,R—与中间产物·OH(羟基自由基)反应生成难以与Ni2+络合的·R(有机物自由基),但·OH也能与H2O2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Fe2+ + H2O2Fe3+ + OH- + —OH i
R- +—OHOH-+ —R ii
H2O2 +2—OHO2↑ + 2H2O iii
实验测得“脱络”过程中H2O2的加入量对溶液中镍去除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加入Fe2+和H2O2能够实现“脱络”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分析图中曲线,可推断过氧化氢的最佳加入量为_________ g·L-1;低于或高于这个值,废水处理效果都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10.(1)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2H2(g)CH3OH(g) △H1=-90.7kJ.mol-l,将1molCO和2molH2混合,测得不同时刻的反应前后压强关系如下:
时间(min)
5
10
15
20
25
30
压强比(P前/P后)
1:0.98
1:0.90
1:0.80
1:0.70
1:0.70
1:0.70
则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二甲醚的反应为2CO2(g)+6H2(g)
CH3OCH3(g)+3H2O(g) ,已知在某压强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n(H2)/n(CO2)]时,C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从图中可得出三条主要规律:
①增大投料比,CO2的转化率增大;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4)反应CO(g)+H2O(g)CO2(g)+H2(g) △H2=-41.2kJ.mol-l的v-t图像如图1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增大容器体积使压强减小,则其v-t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1>a2 ②a1
A.①③⑦⑧ B.①③⑤⑧ C.②④⑦⑨ D.①③⑦⑩
11.(1)CH4氧化器中发生的主反应:
i.CH4(g)+Fe3O4(s)CO(g)+2H2(g)+3FeO(s)
ii.CH4(g)+4Fe3O4(s)CO2(g)+2H2O(g)+12FeO(s)
850℃时,压强和部分气体体积分数、固相各组分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
①随着压强的增大,反应i的平衡常数K值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结合图像,分析H2O的体积分数变化的原因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将一定量的FeO和CO2 置于CO2 还原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的主反应:
CO2(g) +3FeO(s)Fe3O4(s) +CO(g) △H2,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得不同温度下最终反应体系中CO、CO2体积分数如下表。
温度t/℃
100
170
200
300
400
500
CO2 体积分数
0.67
0.67
0.75
0.82
0.9
0.92
CO体积分数
0.33
0.33
0.25
0.18
0.1
0.08
①△H2_____0(填“>”或“<”)。
②若在150 ℃时进行上述转化,理论转化率α(FeO)=______。
③在上述反应体系中,一定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标号)。
A.体系的压强不变 B.CO2 的 物质的量不变
C.CO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 D.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④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CO2 还原器温度设置在170 ℃的原因_________。
12.碳的化合物的转换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特别是CO2的低碳转型对抵御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密闭容器中以不同的氢碳比n(H2)n(CO2)充入H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CO2(g)+6H2(g)C2H4(g)+4H2O(g) △H,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氢碳比①________②,Q点v(正) ___v(逆),该反应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②若起始时,CO2、H2 的浓度分别为0.5mol·L-1、l mol·L-1,则P点对应温度的平衡常数的值为_____。P点对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Q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填“>”、“<”或“=”)
参考答案
【变式练习】
1. B【解析】由反应 可知容器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反应往正方向移动,NO2的转化率提高,由图像可知,相同时间,a,b为已达到平衡点,c还未达到平衡,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和等效平衡进行分析。
A.a点时反应达到平衡,NO2转化率为40%,则
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故A错误;
B.图中c点还未达到平衡,反应往正方向进行,v(正)>v(逆),故B正确;
C.向a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等效于加压,平衡逆移,转化率降低,C错误;
D.由A可知a点时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为1.2mol;b点时反应三段式为
则b点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为1.4mol,由于V1<V2,则Pa:Pb>6:7,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2. (1)①C ②< ③33.3 (2)B(3)2HCHO(g)+O2(g)=2CO(g)+2H2O(g) CH3OH(g)=HCHO(g)+H2(g) 放热
【解析】(1)①已知反应A(g)+B(g)2D(g),根据化学反应速率跟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可知,A、B减少的量相等,同时生成2倍的D,故曲线C符号该反应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答案为:C;
②在298K时,当分压为 p(A)=p(B)=1kPa时,反应A(g)2B(g)的Qp=(1kPa)2÷1kPa=1kPa>K,则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正
平衡常数,,A的转化率为33.3%;
(2)富勒烯的生成时间很快,典型的是毫秒级,在所有的合成技术中得到的C60的量比C180的量大得多,这句话的完整理解是“单位时间内生成C60的量多——速率快”,即活化能小得多,同时生成物能量不会一样B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
(3)甲醇脱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OH(g)=== HCHO(g)+H2(g),属于分解反应,吸热,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增大,则曲线③表示的是甲醇脱氢反应,反应②表示的是甲醇氧化制取甲醛,由图像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K减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已知O2氧化法不可避免地会深度氧化成CO,则反应①是2HCHO(g)+O2(g)===2CO(g)+2H2O(g)。
1. ①25% ②小 随着Y值的增大,c(CH3OH)减小,平衡CO(g)+2H2(g)CH3OH(g)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Y为温度
【解析】①设反应中消耗xmolCO,由题意建立如下三段式:
由M点CH3OH的体积分数为10%可得关系式:×100%=10%,解得x=0.25,则α(CO)=×100%=25%;②该反应为气态物质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φ(CH3OH)增大,升高温度,φ(CH3OH)减小,则由图可知,x轴代表压强,Y轴表示温度。
2. ①270 向右 ②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增大压强
【解析】设N2的生成量为amol, 由题意建立如下列出“三段式”:
由平衡时混合气体压强为初始气体压强的0.8得关系式:0.2+0.1+a+2a=0.8(2a+0.2+2a+0.1),解得:a=0.3。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70。平衡后在此基础上再向容器中充入2a mol的N2、0.2 mol的NO时,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化学计量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右移动。②根据图像知,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也可增大压强。
3.(1)(2)B(3)AB
【解析】(1)C由题意可知,平衡常数等于气体生成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浓度幂之积除以气体反应物一氧化碳浓度幂之积,所以反应Ⅰ的Kp=。(2)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则A、D错误;反应Ⅰ的速率(v1)小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反应Ⅱ的活化能较小,则C错误、B正确。(3)投入生石灰,生石灰与二氧化硫反应,SO2生成量减小,正确;较低的反应温度,反应Ⅰ逆向进行,SO2生成量减小,正确;由图象可知,减小CO的初始体积百分数,减小CaS的质量分数,增大二氧化硫的排放,错误;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利于二氧化硫的减少,错误。答案选AB。
4. ①= c点与b点反应均未达到平衡,但c点温度高于b点,反应速率更快,相同时间内生成CO的量更多,所以c点CO的含量更高 ②乙 E B
【解析】①a,b两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等。②起始时投入CH4和CO2,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CH4)递减,v逆(CO)递增(从零开始),所以曲线甲表示v逆-c(CO),曲线乙表示v正-c(CH4);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新平衡的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逆向移动,CH4的浓度变大(B点),CO的浓度变小(E点)。
5. ①c2(SO3)c2(SO2)·c(O2) ②45% ③24 300 (MPa)-1④< >
【解析】②设SO2、O2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2a mol、a mol,转化物质的量为2x mol、x mol。
2SO2(g) +O2(g)2SO3(g)
起始/mol: 2a a 0
转化/mol: 2x x 2x
平衡/mol: 2a-2x a-x 2x
(2a-2x)+(a-x)+2x2a+a=0.0850.1,解得x=0.45a
转化率=2x2a×100%=45%
③ 2SO2(g) +O2(g)2SO3(g)
起始/mol: 2a a 0
转化/mol: 2x x 2x
平衡/mol: 2a-2x a-x 2x
(2a-2x)+(a-x)+2x2a+a=0.070.1,解得x=0.9a
Kp=(0.07 MPa×1.8a0.2a+0.1a+1.8a)2(0.07 MPa×0.2a0.2a+0.1a+1.8a)2×(0.07MPa×0.1a0.2a+0.1a+1.8a)=24 300(MPa)-1
④先达到平衡的反应速率快,则温度高,T1
6. 增大 0.018
【解析】据图可知:温度升高,H2S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985℃时,H2S的平衡转化率为40%,起始浓度H2S的浓度为c mol/L,则平衡时c(H2S)=0.6c mol/L,c(H2)=0.4c mol/L,c(S2)=0.2c mol/L,则K=0.04=,解得c=0.018。
7. (1)0.042mol/(L·min) 减小 bc(2)1050kPa前反应未达平衡状态,随着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NO转化率提高 50%(3)(0.412)2×0.212(0.61.2)2×1.1×106Pa或(13)2×1614×1.1×106Pa
【解析】(1) ①由表格数据可知,0~10min内,c(NO)=(1.0—0.58)mol/L,则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1.0-0.58mol/L10min=0.042mol/(L·min)。反应a是放热反应,升高反应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② a.30min后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平衡不移动,NO浓度不变,错误;b.30min后通入一定量的NO,平衡正向移动,NO和氮气浓度均增大,正确;c.30min后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NO和氮气浓度均增大,正确; d.30min后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平衡不移动,NO浓度不变,错误。故选bc。(2)由题给图示可知1050kPa前反应未达平衡状态,随着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NO2消耗量增大,NO2转化率提高;在1100 kPa时,NO2的转化率为40%,假设开始加入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1mol,依据题意建立如下三段式:
2C(s)+2NO2(g)N2(g)+2CO2(g)
起始量(mol) 1 0 0
变化量(mol) 0.4 0.2 0.4
平衡量(mol) 0.6 0.2 0.4
由三段式数据可得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为0.60.6+0.2+0.4=50%。
(3)在T2℃、1.1×106Pa时,各物质的平衡分压分别为:p(NO2)=×1.1×106Pa,p(N2)=×1.1×106Pa,p(CO2)=×1.1×106Pa,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0.41.2)2×0.21.2(0.61.2)2×1.1×106Pa或(13)2×1614×1.1×106Pa。
8. ①< ②增大H2浓度或增大压强 ③cd ④115(或0.067) ⑤6.25 正向
【解析】①由图可知,温度越高,C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反应逆向进行,可推断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2<0。②既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又能使平衡右移的方法有增大H2浓度、增大压强等。③反应放热,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a项错误;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b项错误;c、d两项都正确。④由题给数据可得,0~3 min内△n(H2)=(8.0—4.0)mol =4mol,则v(CH3OH)= 12 v(H2)=4mol10L×3min×12=0.067 mol·L-1·min-1。⑤3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c(H2)= 0.4mol/L,c(CO)= 0.2mol/L,c(H2)= 0.2mol/L,则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20.2×0.42=6.25;向达到平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再加入2 mol CO、4 mol H2、2 mol CH3OH,容器中c(H2)= 0.8mol/L,c(CO)= 0.4mol/L,c(H2)= 0.4mol/L,则浓度熵Q=1.56<K,则平衡正向移动。
9. NiR2在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NiR2 (aq) Ni2+(aq) +2R-(aq)。Fe2+和H2O2通过反应i和反应ii将R—转化成难以与Ni2+络合的·R, 使c(R-)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实现“脱络” 0.45 低于此数值,反应i生成的·OH过少,不足以使R—充分转化成·R;高于此数值,H2O2多,但反应i生成的·OH能与H2O2发生反应iii,使H2O2转化成O2和H2O,同样不能使R—充分转化成·R
【解析】①络合物NiR2在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NiR2 (aq) Ni2+(aq) +2R-(aq)。Fe2+与H2O2反应生成—OH,—OH与R—反应转化为难以与Ni2+络合的—R, 使溶液中c(R-)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实现“脱络”;②根据图中曲线,过氧化氢的加入量为0.45g·L-1时,溶液中镍去除率最高;若低于此数值,H2O2的量过少,反应i生成的—OH的过少,不足以使R-充分转化成—R,废水处理效果都下降;若高于此数值,H2O2的量过多,反应i生成的—OH与H2O2反应生成O2和H2O,生成的—OH的量减少,使R-充分转化成—R,废水处理效果都下降。
10. (1)45%(2)②升高温度,CO2的转化率降低③温度越低,增大投料比使CO2的转化率增大的越显著(3)D
【解析】(1)由题给数据可知,反应20min时达到平衡,设平衡时CH3OH物质的量为x,由题意建立如下三段式:
CO(g)+2H2(g)CH3OH(g)
n(起)1mol 2mol 0
△n x 2x x
n(平)(1—x)(2—2x) x
因=,由平衡前后压强比为1:0.70可得关系式:3:(3—2x)=1:0.70,解得x=0.45,则CO的转化率为45%;(2)由图示可知,当温度一定时,投料比越大,CO2的转化率增大;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投料比一定时,升高温度,CO2的转化率越小;对比两条曲线变化可知,温度越低,增大投料比使CO2的转化率增大的越显著;(3)增大容器体积,反应物和生物的浓度减小,则a1>a2 、b1>b2 ;压强减小,平衡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长,则t1
【解析】(1)化学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故改变压强,K值不变;由题给图像可知,H2O的体积分数变大的同时H2的体积分数在减小,Fe3O4与H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O和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3O4+H23FeO+H2O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CO2的体积分数变大,CO的体积分数变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而温度升高,平衡朝吸热方向移动,说明逆向是吸热的,那么正向是放热的,即ΔH2<0;由图表可以看出温度从100℃上升到170℃,CO2和CO的体积分数都没变,说明这个区域内虽然温度变化,但是平衡没有移动,理论上已经全部转化了,所以理论值是100%;反应CO2(g)+3FeO(s)Fe3O4(s)+ CO (g)是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压强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A错误;由第②问可以看出温度从100℃上升到170℃,已经完全转化了,此时CO2和CO的体积分数都没变,但是此时不算平衡状态,所以B和D错误;只有C是根据化学平衡的定义描述的,即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0,故C正确,答案为C。温度选择170℃的原因是因为温度过高,CO2的转化率会变低,而从速率的角度分析,温度过低又会使反应速率变慢,则应选择一个合适的温度。
12. :①> > 小于②512 =
【解析】①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温度下,曲线①的C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曲线②的,则说明氢碳比①>②,由于Q点在平衡线的下方,即该点时反应还未到达平衡,因此Q点时的v(正) >v(逆),温度越高,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小,则说明该反应的正向是放热反应,故ΔH<0;②若起始时,CO2、H2 的浓度分别为0.5mol·L-1、l mol·L-1,根据题意建立如下三段式:
2CO2(g) + 6H2(g)C2H4(g)+ 4H2O(g)
起始量/ mol·L-1 0.5 1 0 0
转化量/ mol·L-1 0.5×50% 0.75 0.125 0.5
平衡量/ mol·L-1 0.25 0.25 0.125 0.5
由三段式所得数据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 c(C2H4)∙c4(H2O)c2(CO2)∙c6(H2) =512,因为P和Q对应的温度相同,故平衡常数相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易错类型1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3大易错点)-2024年高考化学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易错类型1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3大易错点教师版docx、易错类型1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3大易错点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易错32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共15页。
这是一份易错28 晶胞的结构与性质-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