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共6页。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
以往教学中,一般在本节第一课时主要具体落实上述课标1,对于课标2就放在了后续长江和黄河的案例教学中。这样的传统安排存在的弊端主要是,长江和黄河的案例教学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会很顺利地开展,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过程完备。这就凸显第一课时的教学少了许多的“人情味”,很容易形成一堂河流水文知识的理论课。所以本课时教学设计考虑到这一点,将课标2中河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浅层次迁移到了本节课中,让学生在学习长江和黄河两个案例前,就对河流有了“敬畏之心”。
教材分析
在前两节关于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基础上,教材根据知识层次的递进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深入,安排了河流的内容。从人地关系思想上看,本节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河流和人类的关系,并且探索河流的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内容选择上看,本节教材在了解我国河流概括的基础上,重点讲述长江、黄河,“点面结合”得当。
教材提示本节重点是归纳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及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对于本学期,特别是刚学过的地形和气候印象深刻,对于本节课的教学不会掣肘。
学习能力分析:基于教师本人注重读图能力培养的教学,学生在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后,基本具备了能够准确说明地图的专题、读取地图关键点和值的能力,对于多地理要素的联系分析能力仍然较弱,能够得出部分结论,但无法整理成思路,完整表达出来,需要教师继续引导强化。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在地图上找到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
运用地图、资料学会归纳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关系;
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学会用水文特征来描述河流;
深刻体会河流之于人类的意义,正确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关系(重点)。
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学会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重、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对话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引入:
结合本章第一节所学的中国的地形,引发学生联系山的雄奇伟岸,对比河流的灵动、隽永,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主观感受,利于提升本节课关于河流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师生共同对本节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进行概览,增强学生对本节整体知识的把握。
教师屏幕展示清明上河图部分画幅,提问学生画中河流对当时百姓生产活动起了怎样的作用。
(由于本节核心知识在于河流分布和河流水文特征的认识,在后续提升情感价值观时为了不至过于突兀而没有铺垫,选择将河流之于人类的价值分为“古往”和“今来”两个部分,通过“古往”也更容易让学生代入对河流的情感,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实施。)
教师提问河流在过去对人类其他的价值,经过简单头脑风暴后,进行总结。
过渡:
说明河流在过去与人类的联系,提示学生更要知道河流所在的地理位置。
河流定位:
提示学生关注任务单的第一个部分,找出所给顺序的河流,并用荧光笔在教材后附页的中国地形图中进行标注,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关注河流的汇入的大洋。一定时间后找学生代表对该任务进行归纳。
过渡:
通过提问所有的河流是否都汇入海洋,引出内流河的概念。
屏幕给出常见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图形化表示,学生讨论归类后明确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区别。同时教师对我国能排在世界前十的长河进行展示,通过数据展示,学生直观意识到我国大江大河的数量之多和流域面积之广。
此处引导学生讨论流域的概念,结合教师给出的流域示意图,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理解流域。教师启发学生联系外流河的流域和内流河的流域,进而给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含义。进而对比外流区与内流区在我国的分布、面积及水量。
(采用图片处理的方式,对常用的教学地图进行透明处理,形成图层叠加的效果,帮助学生达到平时不易做到的多地理要素联合分析。)
要素分析:
提示学生根据任务单中提示的四幅地图,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位置进行联系,同时引导学生用标准的地理语言对结论进行表达。
分四个小组分地图来读图获取信息,最后两个小组进行总结。
过渡:
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课时要学习的黄河与长江,启发学生去寻找可以形成黄河和长江对比的特征。教师对学生头脑风暴的想法进行归类,一般主要有两类,一是以长度、流域面积为主的水系特征,另一类是流量、结冰期、含沙量的水文特征。此处教师需要说明水文特征中“文”的内涵,体现研究河流变化运动的规律就是水文研究是主要问题,一如天文和人文。
水文分析:
通过对水文特征常见形容的词汇和单位的匹配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主要水文特征的含义。教师启发学生去对比秦岭-淮河以南、以北的河流在主要水文特征是差异。
此处只选取了流量、汛期、结冰期,对于含沙量计划安排在黄河的案例教学中进行进一步学习,对于流量、汛期和结冰期,三个水文特征只做基础影响因素的分析,如夏季风降水的影响、冬季风低温的影响等,其他不作过深入的分析。
过渡:
教师说明如今人类对河流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河流的价值和意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面貌和更深刻的时代内涵。
人类与河流:
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讲授河流的新时达价值和意义,突出河流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河流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以所在黑龙江水系数据为例,佐证河流亟待整治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如何能够与河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让河流因为人类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将会在剩下学习长江和黄河时,所要深度反思的命题。
观看央视新闻频道国情特别节目《江山如此多娇——江河篇》,两分钟的视频里,风景集优美、壮阔于一体,航拍视角独特,解说声声入耳,是本环节的核心亮点。
(“今来”的部分留在最后提升本节课的情怀,同时为下一节长江的案例教学打好了基础。)
(预留时间询问学生本节课的疑惑,同时布置安排完成本节学习任务单。)
板书设计
河流
河流定位
要素分析
水文分析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学生认识水平从知道到联系再到推断分析,贯穿河流与人类的关系,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落实。不足之处在于,部分问题教师启发学生不到位、给学生思考时间略少,留给小组合作讨论的机会不多。再教设计时,需要加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读图分析的能力,落实地理语言的规范描述,同时细化任务单的表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优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黄河,赞美黄河,医治黄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获奖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学生活动,合作探究,材料讨论,学生自学:京杭运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