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预测11 种群和群落-【临门一脚】2022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过关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预测11 种群和群落-【临门一脚】2022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doc
    • 解析
      预测11 种群和群落-【临门一脚】2022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doc
    预测11 种群和群落-【临门一脚】2022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第1页
    预测11 种群和群落-【临门一脚】2022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第2页
    预测11 种群和群落-【临门一脚】2022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第3页
    预测11 种群和群落-【临门一脚】2022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第1页
    预测11 种群和群落-【临门一脚】2022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第2页
    预测11 种群和群落-【临门一脚】2022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预测11 种群和群落-【临门一脚】2022年高考生物三轮冲刺过关

    展开

    预测11  种群和群落概率预测☆☆☆☆☆题型预测选择题☆☆☆简答题☆☆☆考向预测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结构和演替,注意语言的表述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等 2022年备考时应注意:要构建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数量模型及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利用比较法记准记牢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1. 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分析2. 两种种群增长曲线分析(1)曲线分析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增长模型前提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无迁入、迁出现实状态:食物、空间有限;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有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增长率和增长速率K值有无KK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因而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图示如右)(2)K值和K/2的应用对有害动物的控制:降低其生存条件(如做好粮食储存,饲养天敌等),从而降低其K值。另外,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预防或猎杀。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改善养殖条件(饲料及养殖空间等),以提高其K值;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捕捞或出栏,捕捞或出栏后的种群数量应为K/2,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另外,捕捞或出栏的个体不能是年幼个体,以保持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 常用的生态调查方法(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群落丰富度的调查方法考点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4. 巧辨几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如图1(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2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3)竞争曲线——有两种表现形式,如图3①“你死我活”(a),两物种竞争力差别较大,最终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②“此消彼长”(b),两物种竞争力相当,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5. 群落的空间结构(1)(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6.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冰川泥和湖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预测的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自然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然演替是不可逆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1.①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没有性别分化的生物种群不具有性别比例特征,封闭的海岛上的生物种群不具有迁入()率特征。2.垂直分布垂直结构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而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配置情况。3.①在种群水平上调查和研究的问题有:种群的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等)、种群的数量变化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等。在群落水平上调查和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优势种等)、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和演替。在生态系统水平上调查和研究的问题有: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12020新课标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答案】A【解析】【分析】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详解】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正确;
    C、一些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C正确;
    D、土壤小动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可以参与碳循环,D正确。
    故选A22020新课标II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演替。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处形成三角洲的过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入海口的海水环境,最先形成的群落应是以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河水(淡水)的不断冲刷,此处环境中水中的盐浓度会逐渐下降,植物群落便逐渐演替为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由于河水中带有泥沙,三角洲处的陆地面积也会有一定的增大,因此会逐渐演替为草甸植物群落,则演替顺序为②①③A正确。故选A …… 12022河南模拟)图表示山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及种群密度 Bcd时间内,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Cbc时间段内,该山羊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图中d点时的山羊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解答】解: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Bcd时间内,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小于1,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B错误;Cbc时间段内,该山羊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D、图中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等于1,山羊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故选:D22022四川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B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C.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型增长 D.即使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是变化的【解答】解:A、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可以直接影响种群密度,A错误;B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生物的竞争关系,B错误;C、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受空间和天敌的影响,鼠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C错误;D、即使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是变化的,环境变化,自然选择的作用,生物也会变化,D正确。故选:D32022吉林模拟)如图为某种生物学效应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对该曲线所反映的生物学过程或特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在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若该曲线表示池塘水体中某重金属污染物随时间的含量变化,表明池塘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若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一器官所起作用的关系,那么bc段表示起抑制作用D.若XY分别表示某种环境中的两个不同的生物种群,那么该曲线显示XY为竞争关系【解答】解:A、若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在ac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零,说明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正确;B、若该曲线表示池塘水体中某重金属污染物随时间的含量变化,则某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表明池塘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C、若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一器官所起作用的关系,则bc段表示仍然起促进作用,只不过是促进作用越来越弱,C错误;D、若XY分别表示某种环境中的两个不同的生物种群,则该曲线表示X种群的数量一直增加,Y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故两者是竞争关系,D正确。故选:C42022河南模拟)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     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     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     (填S1S2).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     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     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     利用率.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     %,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     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     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     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解答】解:(1)选取样地时应随机取样.收获全部植物,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由于S2群落生物量普遍低于S1,所以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S2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次生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这有利于提高光能的利用率.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为10.9+6.5+1.619,原始林群落的总生物量为55.0+36.2+3.89519÷95×100%20%,所以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20%,原因是由于山体滑坡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土壤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故答案为:1)随机  植被类型    S22)次生   丰富度(或多样性   光能320    恢复力4)土壤  土壤微生物52022云南一模)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     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     .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是大豆,因此大豆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b点以后,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而且食物增加,所以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3)曲线I、曲线分别根据每隔100m和每隔200m设桩,很显然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大.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控制鼠害有利于大豆生存,其目的是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到更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故答案为:1)大豆 捕食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更大 能量流动62022陕西模拟)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C).请分析回答:1)调查某种鱼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2)图AB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3)在t3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型.4t4时期后,种群数量     ,其主要原因是     5)若在t4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因为此时     【解答】解:(1)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志重捕法,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2)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刚开始食物、空间充裕,种群数量增长,但由于食物、空间有限,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最终保持相对稳定,所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曲线,即B图.3t3时种群增长率减少,但种群数量增加,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4t4时,种群增长率为0,所以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是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5)由于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所以此时捕捞有利于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故答案为:1)标注重捕法2B3)不再增加   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4)增长5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或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