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变换与语言运用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句子的变换与语言运用 课件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共41页。
一、句子的变换 二、情境化语言运用三、修辞运用四、对联拟写
1.(2015江西)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 语文学习要注重打好基础,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牢,房子肯定盖不高。A.房子能盖得高吗? B.房子能盖不高吗?C.房子应该盖不高。 D.房子是否盖得高?
【解析】A项转换成陈述句就是:房子不能盖得高。所表达的意思和画线句语气最相近。B项转换成陈述句就是:房子能盖得高。所表达的意思和画线句相反。C项是陈述句,所表达的意思和画线句相近,但语气和画线句有差别,一个是“肯定”,一个是“应该”。D项是疑问句,句中有疑问,但没有做出否定或肯定的回答,所以表达的意思和画线句有较大的差别。
句子的变换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 此考点以选择题为主,一般考查的题型有以下两种: ①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改变的一项或与原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什么? ②下列的句子中与其他三项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哪个?
①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②在同义句式中进行,变换后不可改变原意; ③注意语言通顺,层次合理,逻辑正确。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 祈使句和疑问句的变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长句和短句的变换
(1)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A.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①将肯定句当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 ②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 问语气词; 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1 原句: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健儿把五块金牌全部收入囊中。 改句:难道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健儿没有把五块金牌全部收入囊中。
(1)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B.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岂”等去掉; 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例1 原句:难道我们能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吗? 改句:我们不能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
(2)祈使句与疑问句的变换 A.祈使句改为疑问句 ①去掉表示祈求命令的动词; ②要在谓语中心词前面加上“能不能”“可不可以”之类的词语向对方发问; ③将祈使句末尾的句号、感叹号改成问号。
例1 原句:请你把那本书带过来。 改句:你可不可以把那本书带过来?
(2)祈使句与疑问句的变换 B.疑问句改为祈使句 ①把谓语中心词前的“能不能”“可不可以”之类的词语去掉; ②加上表示祈求命令的动词; ③将句末的问号改成改成感叹号或句号。
例1 原句:能不能走近一点,看看这美丽的色彩? 改句:请走近一点,看看这美丽的色彩。
(3)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A.肯定句变否定句 ①先找出谓语的反义词; ②然后再否定这个反义词。 以“否定词+原词的反义词“的格式改写。
例1 原句:马上毕业了,同学们非常珍惜时间。 改句:马上毕业了,同学们不再浪费时间。
(3)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B.肯定句变双重否定句 ①把肯定句中的肯定词(“必须、一定”等)改为“不得不”“不能不”“非······不可”“不敢不”“无非”等; ②如果肯定句中有“人们都”这样的词就用“没有一个人不”代替。
例1 原句:马上毕业了,同学们非常珍惜时间。 改句:马上毕业了,同学们不得不珍惜时间。
例2 原句:袁隆平院士逝世,人们都悲痛不已。 改句:袁隆平院士逝世,没有一个人不悲痛不已。
(4)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A.主动变被动 ①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组成部分。。 ②主动者和被动者换位,“把”字和“被”字互换。 ③在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④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随意改变。
例1 原句:母亲把小桥修好了。 改句:小桥被母亲修好了。
(5)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A.长句变短句 (1)分析长句的结构,找出句子主干。 (2)将句子中复杂的修饰部分分解成符合要求的短句,主语相同,用代词代替。 (3)可增删个别词语或调整; (4)检查变换后的句意是否和原句一致,语意是否连贯。 (1)找出主干句。 (2)把其他句子的内容作为主干句的修辞成分。 (3)安排好各个修饰成分的层次顺序,使其通顺合理。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必将绘就更加壮美的画卷。
①中国从历史深处走来; ②中国古老而又年轻; ③中国必将绘就更加壮美的画卷。
请把以上几个短句改成一个完整的长句。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都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B.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不都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吗?C.谁能否认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都不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吗?D.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的思想流派都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的。
【解析】C项是反问句。“谁能否认”意为不能否认,即认同。句子的意思是“孔子、墨子都不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的。
2.下列句子的句式变换,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句是( )A.原句:我们会超过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改句:难道我们还不如前人,创造不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吗?B.原句:人,只能和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 改句:人要么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么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C.原句: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改句: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根本没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D.原句: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改句: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是因为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
【解析】B项的原句是并列关系复句。而改句为选择关系复句,表示要从中选择任意一种,意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3.下列与划线句子表意最接近的一项是( ) 环境因素对食物味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烹调可以作为一种技艺掌握,而且有不同的风格、流派和味道,也让人对食物的味道产生见仁见智之感。A.环境因素对食物味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吗?B.环境因素对食物味道的影响难道不是多方面的吗?C.环境因素难道会从多方面影响食物味道吗?D.环境因素对多种食物的味道产生影响。
【解析】A项是疑问句,对“环境因素对食物味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持怀疑态度;C项是反问句,持否定态度;D项表意发生改变,原句强调环境因素的多方面影响,而不是对多种食物的影响。B项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1.(2021江西)某班围绕“交友之道”展开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中偏离议题的的一项是( )A. 甲:我认为交友要讲原则。管宁割席断交的故事就体现了管宁的交友原则。B. 乙:我认为交友须谨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的言行会对我们产生影响。C. 丙:我认为交友要真诚。诚信是传统美德,是立身之本。经商之魂,为政之要。D. 丁:我认为交友应重志趣。伯牙与子期志趣相投,结为至交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详解】“经商之魂,为政之要”与交友无关,因而,偏离议题。故选C。
情境化语言运用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根据情境中的对象、场合等情况的需要,需要使语言得到最为得体合适的表达。 此考点以选择题为主,一般考查的题型有以下三种: ①下列句子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哪个? ②下列语言最得体的或不得体的是哪一项? ③情境对话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一项?
1、看清对象,把握分寸
中考常考的对象为学生与老师、孩子与家长、老板(店员)与顾客、同学朋友、公共场所或生活场景中接触到的陌生人等。注意以下四点:(1)称呼得体:①不能用不尊重人的称呼;②对长辈要用尊称。(2)注意文明用语:①不能用侮辱性话语;②不能言含讽刺。(3)注意礼貌用语:①诚恳谦敬,态度平和;②文明、简洁、明确; (4)注意有些话语在生活中使用时,因说话人之间的亲疏关系看似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存在不得体之处。
根据语境给出的场合,比如生活场合、学习场合,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角色的不同,说与角色相符的话。在常设语境中,如劝阻、拒绝、询问、安慰、鼓励等,语言要礼貌、委婉、得体,同时交代清楚相关的时间、地点目的等。
2、注意场合,明确目的
3、明确情感,分清褒贬
看语境中情感是褒还是贬,是需要劝阻还是需要表扬,根据情感倾向选择合适的选项。同时注意句子中的敬辞和谦辞的区分,明确谦辞用于自己,敬辞用于对方。
1.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感受和客观效果看,用得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A.粗口成脏,话脏嘴贱——寄说话粗鲁者
B.让一让心畅路畅,抢一抢心堵路堵——寄驾车者C.带走您的垃圾,留下您的品格——清洁寄语D.先下后上能下能上,一哄而上难上难下——乘车寄语
【解析】A句“话脏嘴贱”有侮辱人的意思,让人看了不舒服,不够得体,其他选项有节奏有韵律,读来朗朗上口,听来和谐悦耳,也便于记忆。
2.下列几句话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B.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C.我知道您设计的产品获得优质奖,您家父已经把这消息告诉了我。D.令爱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解析】A项指自家父亲,应称“家父”;C项指对方父亲,应称“令尊”,这一句是该用敬辞的却又用了谦辞;D项指自家女儿,应称“小女”。
3.某班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展开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A.甲:我认为晋朝祖荻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闻鸡起舞”就是最好的例证。B.乙:我认为范仲淹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他“断齑(jī) 画粥”“如此者三年”,最终成为北宋著名文学家。C.丙:我认为岳飞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岳母刺字”警示岳飞一生“精忠报国”。D.我认为车胤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车胤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最终成为知名学者。
【解析】“精忠报国”是岳飞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对儿子的告诫,这一例子不能证明岳飞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获悉小白同学的读书展示入选学习强国地方学习平台,班主任老师发去信息:“祝贺你,望继续努力,再创佳绩!”小白回复:A.“谢谢老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B.“谢谢老师!我定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C.“谢谢老师!我定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楼’。”D.“谢谢老师!‘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解析】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指的是要有忧患意识;B“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与“再创佳绩”表达的意思不照应;D“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表现的是诗人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与语境不符。
例1.(2021·湖南娄底·中考)下列各句中,对修辞使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通感)B.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排比)C. 哪一种办法更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面两种办法都“窝了工”。(反问)D. 一提到孙犁,人们就仿佛看到白洋淀“那一望无际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比喻)
【解析】B.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C.运用的是设问,不是“反问”;D.“仿佛看到”是想象,不是比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并在附录中明确列出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实际上在考试中很少单独对修辞手法进行考查,常融合到其他题型和试题中,以考查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本讲将着重讲解在“基础积累(积累运用)”“语言表达”这两个版块中所涉及的常见修辞及其考查点。
1.(2019吉林)下列句子与例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在遥远的大海上,那里海水蔚蓝得像最美丽的矢车菊,清澈得像最纯洁的水晶。(安徒生《海的女儿》)A.一丝苍白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牡丹,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张抗抗散文》)B.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C.阿拉尔海上的岛屿,就像平底锅里的煎饼一样,平平地排在水面上,岛屿的边岸低得几乎看不见了,岛上什
么生物也没有。(拉夫列尼约夫《第四十一》)D.“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乡下人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 (《柯灵散文》)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析能力。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C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2. (2017江西)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 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C. 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D. 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 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解析】B项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C项属于比拟中的“拟物”,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D项“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三个句式相同,属于排比。
3. (2017巴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B.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C.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D.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
【解析】B项没有用比喻。
(1)思想内容的内在对应;(2)句式结构的外在对应;(3)词性的一一对应。
第一步,分析上联规定的主题。第二步,根据主题确定下联的内容。第三步,分析上联的词性、句式。第四步,根据上联的词性、句式确定下联相应的对字、对词。
3、拟写对联的原则-----“仄起平落”“仄起平收”
一种写诗或写对联的格式,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声为“上声”,四声为“去声”。 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声包括“上声”“去声”。 对联的上联一般是仄声结尾,即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一般是平声结尾,即现代汉语中的一二声字。
1.(2020浙江杭州)班级开展主题为“我爱家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写对联,宣传家乡】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雨奇千岛洗青螺 B.松排山岭万重翠C.一轮红日染朝霞 D.碧波千顷浮翠岛
【解析】 本题考查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仄起平收。根据“仄起平收”原则,可以排除B、D选项。根据“词性相同”原则,“晴好”对“雨奇”,“一湖”对“千岛”,“照明镜”对“洗青螺”,对仗工整,故答案选A。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语言基础与运用——词性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词性,词类的辨别,考考你,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短语和句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初中知识板块,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步骤,划分句子成分的示例,成分残缺示例,成分残缺辨识方法,成分赘余示例,成分赘余辨识方法,语序不当示例,语序不当辨识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二句子衔接连贯课件,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