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训练题 填空题 选择题 压轴大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训练题: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 题型12《表格实验分析型》(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训练题: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 题型12《表格实验分析型》(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下列实验结论或推论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型十二 表格实验分析型
1.(湖南省高考冲刺预测卷)下列实验现象正确且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目的 |
A | 向待测液中滴加盐酸和稀硝酸 | 产生白色沉淀 | 检验待测液中是否含有Ag+ |
B | 将含有少量CO2的CO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 | 淡黄色粉末变白 | 除去CO2,提纯CO |
C | 在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 产生浅黄色沉淀 | 证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 |
D | 在Ag2S浊液中滴加NaCl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比较Ag2S和AgCl的溶解度大小 |
答案 C
解析 白色沉淀也可能是硅酸,不一定含有银离子,A错误;CO2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引入了新杂质,B错误;氯气和硫化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和氯化钠,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的强,C正确;只要溶液中c(Ag+)·c(Cl-)>Ksp(AgCl)即可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据此比较二者的溶解度大小,D错误。
2.(湖北省武昌区高三5月调研考试)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 说明该钾盐是K2CO3 |
B | 将FeCl2溶液加热蒸发 | 制备FeCl2晶体 |
C |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得到蓝色溶液 | 蔗糖水解的产物没有还原性 |
D |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
答案 D
解析 A项,该钾盐也可能是KHCO3;B项,FeCl2水解产生Fe(OH)2,Fe(OH)2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所以将FeCl2溶液加热蒸发不能制备FeCl2晶体;C项,稀硫酸将氢氧化铜中和为硫酸铜,所以不能说明蔗糖水解的产物没有还原性;D项,溶度积Fe(OH)3>Mg(OH)2,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FeCl3转化为Fe(OH)3,过滤除去Fe(OH)3,即可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3.(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
B | 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氢硫酸 | 产生黑色沉淀 | 酸性:H2S>H2SO4 |
C | 向KSCN和酸性FeCl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氧化性:H2O2>Fe3+ |
D | 向5 mL 0.2 mol·L-1 NaOH溶液中滴几滴0.1 mol·L-1 MgCl2溶液,再滴加饱和FeCl2溶液 | 产生的白色沉淀 转化成红褐色 | 溶解度: Fe(OH)3<Mg(OH)2 |
答案 C
解析 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硫酸钙等,故A错误;向CuSO4溶液中滴加氢硫酸,产生黑色沉淀,是因为生成的硫化铜不能溶于稀硫酸,不是因为酸性H2S>H2SO4,故B错误;向KSCN和酸性FeCl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过氧化氢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溶液变红色,说明氧化性:H2O2>Fe3+,故C正确;向5 mL 0.2 mol·L-1 NaOH溶液中滴几滴0.1 mol·L-1 MgCl2溶液,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再滴加饱和FeCl2溶液,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不能证明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溶解度的大小,故D错误。
4.(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列实验结论或推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相应实验现象 | 结论或推论 |
A | 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 | 水层几乎呈无色 | 苯与溴发生了反应 |
B | 一小粒金属钠投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 | 反应结束前一段时间,钠浮在乙醇表面 | 密度:乙醇大于钠 |
C | 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 a中溶液变蓝,b中产生黄色沉淀 | KI3 溶液中存在:II2+ I- |
D | 分别向含Mn2+的草酸溶液X和不含Mn2+的草酸溶液Y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高锰酸钾溶液在溶液X中褪色较快 | Mn2+也能还原高锰酸钾 |
答案 C
解析 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后,水层几乎呈无色是因为大部分的溴被苯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了,苯与溴没有发生反应,A不正确;一小粒金属钠投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应结束前一段时间,钠浮在乙醇表面,是因为钠表面有很多小气泡,从而使乙醇对钠产生的浮力变大了而上浮于液面,不能由此比较钠与乙醇的密度大小,B不正确;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a中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有I2分子存在,b中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I-存在,所以KI3 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II2+ I-,C正确;分别向含Mn2+的草酸溶液X和不含Mn2+的草酸溶液Y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在溶液X中褪色较快,说明Mn2+可以催化草酸还原高锰酸钾的反应,D不正确。
5.(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最后一卷)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用铂丝沾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证明该溶液中存在Na+,不含K+ |
B | 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Na2SiO3溶液中 | Na2SiO3溶液变浑浊 | C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i元素 |
C | 将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加热,产生的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 | 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 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不同于烷烃的气体,且该气体具有还原性 |
D | 向某溶液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SO或者Ag+ |
答案 C
解析 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不能排除钾离子,A错误;盐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且生成的CO2中含有氯化氢,不能据此说明C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i元素,B错误;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石蜡油分解产生了具有还原性且不同于烷烃的烃,C正确;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溶液中也可能存在亚硫酸根,D错误。
6.(桂林市桂林中学高三5月全程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 前者pH比后者大 | 非金属性:S>C |
B |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不能确定原溶液中含NH |
C | 将HI溶液与CCl4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加入 Fe(NO3)3溶液,振荡,静置 | 下层液体显紫红色 | 氧化性:Fe3+> I2 |
D | 将淀粉溶液与少量稀硫酸混合加热,然后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 | 无砖红色沉淀 | 淀粉未发生水解 |
答案 B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要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Na2SO3中硫不是最高价,故A错误;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可能是浓度太稀,不能确定原溶液中含NH,故B正确;将HI溶液与CCl4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加入 Fe(NO3)3溶液,振荡,静置,溶液中能将I-氧化的可能是HNO3,也可能是Fe3+,无法确定谁将I― 氧化,故C错误;加入稀硫酸后淀粉水解,在检验水解产物时要先加入NaOH使溶液呈碱性,否则Cu (OH )2会被多余的稀硫酸中和,达不到检验的效果,故D错误。
7.(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 Fe(OH)3 | 向2 mL 1 mol·L-1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 mol·L-1 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 mol·L-1 FeCl3 |
B | 比较氯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 | 将盐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
C | 验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有氯气生成 | 以铁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并将阳极生成的气体通入淀粉KI溶液 |
D | 比较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 |
答案 D
解析 反应中氢氧化钠过量,加入氯化铁一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不能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 Fe(OH)3,A错误;盐酸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B错误;铁作阳极,铁失去电子,得不到氯气,C错误;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根据放电顺序可以判断金属性强弱,D正确。
8.(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考试)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所选玻璃仪器 |
A | 除去KNO3中少量的NaCl |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 |
B | 海带提碘 | 将海带剪碎,加蒸馏水浸泡,取滤液加稀硫酸和H2O2 | 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漏斗 |
C | 测定待测溶液中Fe2+的浓度 | 量取20.00 mL的待测液,用0.1 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 | 锥形瓶、碱式滴定管、量筒 |
D | 配制500 mL 0.2 mol·L-1 CuSO4溶液 | 将称量好的25.0 g CuSO4·5H2O 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 摇匀 | 烧杯、玻璃棒、量筒、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
答案 D
解析 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结晶后过滤需要漏斗,缺少必要的仪器,A错误;海带需要灼烧,缺少坩埚,B错误;应该用酸式滴定管,C错误;称量后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胶头滴管、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可完成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实验,D正确。
9.(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 | 溶液颜色变浅 | SO2有漂白性 |
B | 向稀硝酸与铜片反应后的试管中(铜片剩余)加入稀硫酸 | 铜片完全溶解 | 稀硫酸体现强氧化性 |
C | 向FeCl2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无变化,再通入少量Cl2 | 溶液变红 | Cl2将Fe2+氧化为Fe3+ |
D | 向锌与稀硫酸的体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 | 产生气泡速率加快 | Cu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
答案 C
解析 SO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加入稀硫酸后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继续氧化单质铜,稀硫酸与铜不反应,B错误;氯气具有氧化性,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铁离子与KSCN溶液反应显红色,C正确;锌置换出铜,构成锌铜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硫酸铜不是催化剂,D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训练题: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 题型11《电化学分析判断型》(含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训练题: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 题型10《流程选择分析型》(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训练题:选择题热点题型特训 题型06《“位、构、性”分析型》(含答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