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专题10 变异与育种-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变异与育种-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199页。
12. (2021届广西北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均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 杂交育种的优点之是能产生新基因,创造出新变异类型
C. 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且后代性状稳定较快
D. 低温诱导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此过程中存在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一般由环境因素导致),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
【详解】A、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A错误;
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
C、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且后代性状稳定快,C正确;
D、植物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非同源染色体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选C。
28. (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基因a、a′仅有图③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4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①②④
B. 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 ④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 ①②都表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4种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A错误;③中的变异是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缺失或重复,C正确;图①属于交叉互换,图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互换,属于易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29. (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是一种抑癌基因,杂合子(Rr)仍具有抑癌功能。杂合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旦体细胞的杂合性丢失,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就会失去抑癌的功能而导致恶性转化。下图为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杂合性丢失的可能机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1是由减数分裂导致含R的染色体移到另一个细胞中所形成的半合子(r)
B. 2可能是由分裂时染色体分离不正常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C. 1、2、3、4的变异都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出来
D. 1、2、3、4的变异有的对身体有利,有的对身体不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视网膜母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1是有丝分裂导致含R的染色体移到另一个细胞中所形成的半合子(r),A错误;
B、2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不正常而导致的,B正确;
C、4属于基因突变,显微镜下观察不到,1、3的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出来,C错误;
D、 据题干可知,图中无论哪种变异都会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对身体都是有害的,D错误。
故选B。
30. (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下列有关生物变异、育种、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基因型为 DdTt 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得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均能得到纯合子,也可获得无子果实
D.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大多数生物的形成一般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生物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进化,通过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详解】A、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可以获得DDTT,DDtt,ddTT,ddtt的纯合子,自交后代也均为纯合子,A正确;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正确;
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不一定能得到纯合子,如Aa植株染色体组加倍后为AAaa,仍是杂合子,C错误;
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D正确。
故选C。
10. (2021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11月)一条染色体的基因顺序为ABCDEFG,另一条染色体的基因顺序为KLMNOPQRST,在DE和PQ中间断裂之后发生相互易位,可能的产物是( )
①ABCDQRST ②ABCDKLMNOP ③KLMNOPEFG ④EFGQRST ⑤ABCDPONMLK ⑥TSRQEFG
A. ①③ B. ①③或②④
C. ①③或⑤⑥ D. ①③或②④或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在DE之间断裂后产生ABCD和EFG两条染色体,KLMNOPQRST在PQ之间断裂后产生KLMNOP和QRST两条染色体,乙为过程可能产生ABCDKLMNOP和TSRQEFG和ABCDQRST和KLMNOPEFG、ABCDKLMNOP和EFGQRST三种情况。
【详解】根据分析,产生①③和⑤⑥和②④三种情况产物,ABC错误,故选D。
17. (河南省郑州商丘市名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染色体变异
B. 某性染色体为XXY的患者,其一条性染色体有可能来自于祖母
C. 倒位后染色体和DNA长度不变,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D. 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和环境中的亚硝胺均可能引起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真核生物细胞都有染色体,无论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染色体变异,A正确;
B、基因型XXY的患者,其中一条X染色体有可能来自父亲,因此可能来自于祖母,B正确;
C、染色体结构变异往往造成严重后果,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错误;
D、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可引起基因突变,环境中的亚硝胺也可引起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C。
18. (河南省郑州商丘市名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图是萝卜—甘蓝植株的育种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萝卜和甘蓝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 F1不育与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关
C. F2的细胞中有36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D. 萝卜—甘蓝植株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详解】A、图示表明,萝卜和甘蓝杂交后代不可育,说明两种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F1植株不育,原因是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B正确;
C、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F2的细胞中有36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异源多倍体),C错误;
D、萝卜—甘蓝植株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B。
19. (河南省郑州商丘市名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普通棉花均为白色,粉红色棉花在生产中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下图为育种专家利用白色棉培育岀出粉红色棉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1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结果
B. 基因重组导致F2出现性状分离
C. F2全部植株自交,F3中粉红色棉植株的比例约为1/3
D.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大量的粉红色棉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辐射育种为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经处理后,导致一条染色体上的片段缺失,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详解】A、分析题图信息可知,经辐射处理后,棉花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F2出现性状分离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而是等位基因分离和精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
C、F2中可育植株及比例为1/3bb和2/3b0,F2自交,F3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6bb、2/6b0、1/600(不育),故粉红色棉植株的比例约为1/3,C正确;
D、利用茎、芽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大量的粉红色棉,D正确。
故选B。
25. (河南省郑州商丘市名师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科学家用航天器搭载数千种生物进行太空遨游,开启了植物育种新模式,培育出太空椒、太空黄瓜等一系列农作物新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进行农作物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诱变因子诱导生物发生可遗传变异,这些变异类型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___。
(2)太空育种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航天器上搭载的通常是萌发的种子而不是干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太空育种获得基因型为Bb的大豆植株,连续自交3代后,B的基因频率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青椒是二倍体植株,取青椒植株不同部位的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可观察到某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已知普通青椒的果实肉薄且不抗病,基因型为ddtt,而现有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的基因型为DdTt。若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纯合的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育种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微重力、X射线、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 (2). 基因突变 (3). 染色体变异 (4). 产生新基因、变异多、变异幅度大 (5). 萌发的种子细胞有丝分裂旺盛,DNA复制过程中更容易诱发突变 (6). 50%、43.75% (7). 1或2或4 (8). 种植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DdTt),取其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二倍体植株,挑选出果实肉厚且抗病的植株即为符合要求的纯合品种
【解析】
【分析】
诱变育种:(1)概念: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2)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3)原理:人工诱发基因突变。(4)优缺点: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导致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材料。
【详解】(1)科学家进行农作物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中的微重力、X射线、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等诱变因子诱导生物发生可遗传变异,其变异类型可能属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2)太空育种能改良性状,具有产生新基因、变异多、变异幅度大的优点;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解旋时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因此,航天器上搭载的通常是萌发的种子而不是干种子,因为萌发的种子细胞有丝分裂旺盛,DNA复制过程中更容易诱发突变。
(3)若太空育种获得基因型为Bb的大豆植株,连续自交3代后,则理论上该种群的第3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1/23=1/8,BB的基因型频率=bb的基因型频率=(1-1/8)÷2=7/16,则B的基因频率=7/16+1/8÷2=1/2,故B的基因频率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43.75%。
(4)青椒是二倍体植株,取青椒植株不同部位的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到的细胞可能有处于减数分裂第一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则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为1或2或4;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若要在最短时间内利用基因型DdTt的个体培育出纯合的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DDTT,育种思路是:种植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DdTt),取其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二倍体植株,挑选出果实肉厚且抗病的植株即为符合要求的纯合品种。
【点睛】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解答时注意结合题干,准确答题。
7. (金太阳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下列有关二倍体水稻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定比单倍体育种耗费的时间长
B. 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就应丢弃
C. 进行单倍体育种时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 转基因育种与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
【详解】A、杂交育种的目的不同.所需时间差异很大。若是为了获得杂合子以利用杂种优势,则杂交育种比单倍体育种耗费的时间短,若是为了获得隐性纯合子.则杂交育种比单倍体育种所用的时间长,A错误;
B、若发生了隐性突变.诱变所得植株不出现预期性状,让其自交,子代中会出现预期性状,B错误;
C、进行单倍体育种时.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单倍体幼苗,C错误;
D、转基因育种和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都是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8. (金太阳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某自花传粉植物(2n)花色红色(H)对白色(h)为显性,用其进行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若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5:1,则雌雄配子数目不同
B. 若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3:1,则各基因型的受精卵的存活率相同
C. 若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2:1,则可能是显性纯合子死亡所致
D. 若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则可能是含H基因的花粉死亡所致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植物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且受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正常情况下,杂合子Hh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HH:Hh:hh=1:2:1,红花:白花=3:1。
【详解】A、若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5:1,则可能是含h基因的卵细胞或花粉50%死亡所致,A错误;
B、若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3;1,说明各基因型的受精卵的存活率相同,B正确;
C、若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2:1,则可能是显性纯合子(HH)死亡所致,C正确;
D、若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则可能是含H基因的卵细胞或花粉死亡所致,D正确。
故选A。
11.(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图甲、图乙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二倍体生物一次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丙为染色体7的放大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减数分裂只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而没有发生自由组合
B. 图甲为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图乙表示精细胞,基因型为AB
C. 该减数分裂基因B、b一定是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分离
D. 甲中有2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2个染色体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乙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表示精细胞。
【详解】A、由图乙可知该减数分裂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自由组合,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甲为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再结合1和3号、5号和7号染色体的颜色及图乙中的A基因和B基因可知,图甲不含A基因,但含有一个B基因,因此甲的基因型为aaBb,图乙表示精细胞,由图可知基因型为AB,B正确;
C、由于发生交叉互换,该减数分裂基因B、b也会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发生分离,C错误;
D、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1个染色体组,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1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B。
26. (湘豫名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下列有关变异、育种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中个体基因型频率改变将导致生物进化
B. 杂交育种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 诱变育种选育的高产小麦和普通小麦属不同物种
D. 多倍体育种的核心技术是花药(花粉)离体培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详解】A、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将导致生物进化,A错误;
B、杂交育种一般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养出新品种,故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诱变育种选育的高产小麦和普通小麦属同一物种,C错误;
D、单倍体育种的核心技术是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B。
3.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重组
C. 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是定向的,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基因型均为Bb的豌豆种群,自交后代中出现了BB的个体,该豌豆种群发生了进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考查对变异类型和进化实质的理解。明确基因重组类型、进化实质和决定进化方向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可以含有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组,A正确;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也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基因突变和人工诱变都是不定向的,C错误;
D、基因型均为Bb的豌豆种群,自交后代中出现了BB的个体,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错误。
故选A。
10.(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偶然出现的XXY个体为雌性可育。果蝇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母本
父本
F1表现型及数量
实验①
aaXBXB
AAXbY
长翅红眼雌920只
长翅红眼雄927只
实验②
AAXbXb
aaXBY
长翅红眼雌930只,长翅白眼雄926只,长翅白眼雌1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作为常见的遗传实验材料,其优点是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理论上预期实验①的F2基因型共有_________种,其雌性个体中表现残翅白眼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_。
(3)实验②F1中出现了1只例外的白眼雌蝇,若只考虑B/b基因,请分析:
①若该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该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②若该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该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它产生的配子可能有_____。
【答案】 (1). 果蝇具有培养周期短;易饲养;染色体数少,便于观察;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子代数量多等优点 (2). 12 (3). 0 (4). XbXb (5). XbXb Y (6). XbXb、Y、Xb、XbY
【解析】
【分析】
实验①中,亲本aaXBXB×AAXbY,子代中雌蝇为AaXBXb(长翅红眼),雄蝇为AaXBY(长翅红眼),且比例接近1∶1。实验②中,亲本AAXbXb×aaXBY,理论上子代中雌蝇为AaXBXb(长翅红眼),雄蝇为AaXbY(长翅白眼),且比例接近1∶1,而实验中出现了长翅白眼雌性,其基因型可能为AaXbXb,原因是X染色体上B基因突变为b;其基因型也可能为AaXbXbY,原因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条X染色体未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b基因的两条X染色单体移向细胞同一极。
【详解】(1)果蝇具有培养周期短,易饲养;染色体数少,便于观察;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子代数量多等优点,因此常作为遗传实验材料。
(2)实验①中F1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二者杂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3×4=12种;残翅白眼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而F1中雄性果蝇无法提供Xb,因此F2中不可能出现XbXb,所以F2雌性个体中表现残翅白眼性状的概率为0。
(3)实验②中,亲本AAXbXb×aaXBY,理论上子代中雌蝇为AaXBXb(长翅红眼),雄蝇为AaXbY(长翅白眼),而实验中却出现了1只例外的白眼雌蝇,若只考虑B/b基因,则有以下两种可能:
①该白眼雌性果蝇基因型可能为XbXb,是由XBXb基因突变而来,即X染色体上B基因突变为b;
②根据题意,果蝇中偶然出现的XXY个体为雌性可育,因此该白眼雌性果蝇基因型可能为XbXbY,原因可能是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条X染色体未分离,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b基因的两条X染色单体移向细胞同一极。XbXbY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产生的配子可能有XbXb、Y、Xb、XbY。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对减数分裂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表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9(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细胞分裂过程中,一端的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断裂后向两级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图所示。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裂前期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B. 分裂中期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C. 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则其子细胞基因型可能为AAa
D. 该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着丝点断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因此该结构出现在分裂后期,A错误;
B、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中期应该是着丝点排列在赤道面上,B错误;
C、该结构的出现不影响染色体数目,但会影响染色体的结构,从而影响基因型,故C正确;
D、由于在“染色体桥”的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影响染色体的结构,因此该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点睛】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22. 蓝色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蓝色素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中,从而实现蓝色花的培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蓝色素基因在供体和受体细胞中表达产物可能不同
B. 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从基因文库中筛选蓝色素基因
C. 可通过花色是否改变判断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D. 蓝色素基因可通过农杆菌转化法转移至所有植物细胞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详解】A、该蓝色素基因在供体和受体细胞中表达产物可能不同,A正确;
B、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检测蓝色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从基因文库中筛选蓝色素基因,B正确;
C、转基因植株如果表现出蓝色,则目的基因成功表达;如果未表现出蓝色,则没有成功表达,C正确;
D、农杆菌一般只能侵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D错误。
故选D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18. 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内部碱基替换引起的遗传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突变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
B. 该突变属于形态突变
C. 推算该遗传病后代再发风险率需先确定其遗传方式
D. 该致病基因是有害基因,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1、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状蔗糖多→水分保留少。b、囊性纤维病: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功能异常。
2、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a、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皱粒。b、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
【详解】A、该突变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
B、该突变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推算该遗传病后代再发风险率需先确定其遗传方式,C正确;
D、该致病基因是基因突变而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C。
(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月考(期中)生物试题)13. 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
B. 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
C. 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
D. 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治疗就是用正常基因矫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目的基因被导入到靶细胞内,他们或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成为宿主遗传物质的一部分,或不与染色体整合而位于染色体外,但都能在细胞中得以表达,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2、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对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应用各种先进的检测手段,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如胎儿有无畸形,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测胎儿的生化检查项目和基因等,对胎儿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做出诊断,为胎儿宫内治疗及选择性流产创造条件。
【详解】A、癌症产生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故可以通过检测cfDNA中相关基因来进行癌症的筛查,A正确;
B、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该基因并不能正常表达,不可用于治疗遗传病,B错误;
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胚胎细胞或母体胎盘细胞脱落后破碎形成,C正确;
D、提取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因其含有胎儿的遗传物质,故可通过DNA测序技术检测其是否含有某种致病基因,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D正确。
故选B。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衔接班))3. 下列有关水稻(2n= 24)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稻基因组计划只需研究12条染色体
B. 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米粒变大、变多
C. 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新物种三倍体水稻
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穂、米粒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稻是雌雄同体的植株,因此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12条染色体上碱基序列,A正确;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适当处理,染色体加倍,可得到四倍体水稻,多倍体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但米粒的多少与其无关,B错误;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三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不可育不是一个新物种,C错误;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没有米粒,D错误。
故选A。
(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25. 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
A. 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
B. 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
C. 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
D. 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
基因自由组合同样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减数分裂过程,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河北省邢台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17. 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 1~8 表 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 和 7 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易位
B. 5 和 7 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分离,5 和 6 都在减数第二分裂分离
C. 1 和 2 互为等位基因,2 和 3 互为非等位基因
D. 由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不一定只有 2 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其中1和2、3和4、5和6、7和8都应该是相同基因。
【详解】A.6和7交叉互换是同源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发生交换,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如果6和7发生了交叉互换,则5和7的分离就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B错误;
C.1和2是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是同一种基因,不是等位基因,C错误。
D.如果精原细胞发生交叉互换或者基因突变,则可能产生4种配子,D正确
故选D。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作物育种技术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工选择的作物新品种不一定是适应环境的
B. 对三倍体无子西瓜进行组培获得的子代植株不能表现无子性状
C. 要快速获得纯合子,可选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D. 我国科学家通过诱变育种成功培育出“黑农五号”大豆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人工选择的作物新品种是按人的意愿进行的,所以不一定是适应环境的,A正确;B. 三倍体无子西瓜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对三倍体无子西瓜进行组培获得的子代植株能表现无子性状,B错误;
C、单倍体育种能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能迅速获得纯合体,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所以要快速获得纯合子,可选用单倍体育种法,C正确;
D、我国科学家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出“黑农五号”优良品种,这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B。
(2021届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B. 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C. 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
D. 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缺失端粒的染色体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形成“染色体桥”结构,当两个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则可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根据以上信息答题。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故可以在有丝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A正确;
B、出现“染色体桥”后,在两个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可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
C、“染色体桥”现象使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转接,不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片段,C错误;
D、若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出现“染色体桥”后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时,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转接到了另一条姐妹染色体上,则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染色体桥”现象,考查染色体的变异,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及原理,并结合题图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0. 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55~58
位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
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
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P—K—K—P—…
能
0
突变型
…—P—R—K—P—…
不能
100
注:P一脯氨酸;K一赖氨酸;R一精氨酸
A. 突变型的产生是枯草杆菌的基因发生碱基对缺失或增添的结果
B. 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的结合,抑制了枯草杆菌细胞的转录功能
C. 突变型的产生表明枯草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D. 突变型枯草杆菌与野生型枯草杆菌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可知,野生型的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为−P−K−K−P−,而突变型的氨基酸序列为−P−R−K−P−,即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改变,该突变是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引起的。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突变是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引起的,A错误;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
C、突变型的产生表明枯草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正确;
D、突变型枯草杆菌与野生型枯草杆菌仍属于同一个物种,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了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突变的定义、特征等,能够根据表格信息确定突变型的抗性,识记核糖体上发生的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1. 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科研工作者发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B和豇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AaBD植株自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F1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 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 若F1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
D. 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1/16,则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已知B、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如果短果枝基因A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自交,子代中短果枝(A_)∶长果枝(aa)=3∶1,抗虫(BD_)∶不抗虫=3∶1,因此F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短果枝抗虫∶长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不抗虫=9∶3∶3∶1,A正确;
B、如果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D∶a=1∶1,其自交所得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B正确;
C、如果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D∶A=1∶1,其自交所得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D∶AA∶aaBBDD=2∶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C正确;
D、由于B、D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则不会产生基因型为AB、AD、aB、aD的四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如果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则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会随着这条染色体一起遗传。据此以题意“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为切入点,依据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知识并围绕如下图所示的基因A和a与BD在染色体上的可能的三种位置情况,明辨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再依据雌性配子的随机结合,推知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进而确定表现型及其比例并与各选项进行对比分析。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2. 月季花有红花、白花等多种品种,一株原本只开红花的月季植株现在却开出了一朵白花。下列与该变异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变异可能来源于白花植株传粉后的基因重组
B. 该变异可能来源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红花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C. 该变异可能是红花基因控制合成的酶的种类发生改变所致
D. 该变异的直接原因可能是花瓣细胞液中的色素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一株原本只开红花的月季植株现在却开出了一朵白花,花瓣细胞是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其变异不涉及减数分裂,故不涉及基因重组,A错误。
故选A。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4. 下列有关二倍体水稻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定比单倍体育种耗费的时间长
B. 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就应丢弃
C. 进行单倍体育种时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 转基因育种与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
【详解】A、杂交育种的目的不同.所需时间差异很大。若是为了获得杂合子以利用杂种优势,则杂交育种比单倍体育种耗费的时间短,若是为了获得隐性纯合子.则杂交育种比单倍体育种所用的时间长,A错误;
B、若发生了隐性突变.诱变所得植株不出现预期性状,让其自交,子代中会出现预期性状,B错误;
C、进行单倍体育种时.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单倍体幼苗,C错误;
D、转基因育种和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都是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0. 下列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DNA复制时一定要解旋,DNA解旋时不一定是在复制
B. 基因突变基因结构一定发生改变,但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C. 遗传病患者一定含致病基因,含致病基因者不一定是遗传病患者
D. 正常生物体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单倍体生物不一定没有等位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1、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2、所谓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3、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详解】DNA复制时一定要解旋,但DNA解旋时不一定是在复制,因转录时也需要解旋,A正确;基因突变基因结构一定发生改变,但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B正确;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含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正常生物体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故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一个单倍体基因组的DNA中不一定有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DNA的复制、遗传病的类型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1. 现有基因型ttrr与TTRR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倍体育种可获得TTrr,其育种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
B. 将ttrr人工诱变可获得ttRr,其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重组
C. 杂交育种可获得TTrr,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多倍体育种获得的TTttRRrr,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亲本ttrr与TTRR杂交产生F1,将F1的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从中可筛选出TTrr的植株,此过程为单倍体育种,所用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
B.将ttrr人工诱变可获得ttRr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
C.杂交育种可获得TTrr,其原理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基因重组,C错误;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TTttRRrr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D正确;
故选D。
【点睛】考查生物变异和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用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易错点是:1.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后期;2.染色体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也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5. 我国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培育成了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流程如下图所示)。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纯合二倍体
B. 丙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与乙形成配子时7E随机分配有关
C. 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2E的植株戊约占1/4
D. 该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培育新物种的过程,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进行联会,才能使得最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可能在遗传中随机分配,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分析育种过程是本题的突破点。
【详解】A、普通小麦共有六个染色体组,长穗偃麦草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因此F1中共含有4个染色体组,①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导致纺锤体无法合成,从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甲中含有8个染色体组,因此是获得纯种的异源八倍体,A错误;
B、丙是由普通小麦和乙杂交而来,普通小麦所产生的配子,含有21W三个染色体组,而乙在产生配子时,42W可以正常联会并减半,但7E会联会紊乱,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随机分配,B正确;
C、丁产生的配子有两种,分别是21W+1E或21W,因此自交后会产生42W、42W+1E、42W+1E、42W+2E,其中含有2E的占1/4,C正确;
D、过程①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余为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A。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0. 下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
B. 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都是香蕉,不存在生殖隔离
C. 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可以直接获得栽培品种香蕉
D. 栽培品种香蕉可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含有11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指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依照该生物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定,人为的对其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分析题图的染色体核型,可知栽培品种为三倍体,野生祖先种为二倍体。
【详解】A、栽培品种的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两者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A正确;
B、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不能杂交产生后代,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B错误;
C、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四倍体,不能直接获得三倍体栽培品种香蕉,C错误;
D、栽培品种香蕉为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D错误。
故选A。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不定项)17. 如图为某种多倍体的培育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杂种植株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细胞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C. 图示中多倍体的形成中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
D. 图示中杂种植株的形成说明物种a和物种b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题图分析,物种a和物种b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两物种的配子两两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杂种植物。杂种植株不育,利用多倍体育种,使得杂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出可育的多倍体。
【详解】A、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可知,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杂种植株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但杂种细胞中可能含同源染色体,物种a、b可能为近缘物种,B错误;
C、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时经过对杂种植株染色体加倍处理获得多倍体,显然图中多倍体的形成过程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
D、物种 a和物种b为两个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杂种植株的形成不能说明物种a和物种b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BD。
(山东省济南莱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6. 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B. I、II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
C. 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间期时间较长
D.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基因a和基因b可发生交叉互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4.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
【详解】A、基因突变的普遍性是指在自然界中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图中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的是基因突变的随机性,A错误;
B、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I、II是无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I、II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
C、在细胞间期,会进行DNA的复制,双链会打开,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新链,合成的过程中易因复制错误而发生基因突变,C错误;
D、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而b、c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能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B。
(山东省济南莱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不定项)19.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该菌株的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B. 单倍体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但植株细胞中可存在同源染色体
C. 三倍体西瓜基本无籽,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已改变,故属于染色体变异
D. 遗传病在家族每代人中均出现,若只在一代人中出现则不属于遗传病
【答案】AD
【解析】
分析】
遗传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可遗传变异不一定能遗传,如:癌症)分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不可遗传变异:一般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环境若导致遗物质改变也可能遗传)。
【详解】A、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即由于碱基对增添、缺少或替换而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A错误;
B、单倍体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遗传物质是正常植株的一半,但植株细胞中可存在同源染色体,如八倍体的小黑麦,其配子发育而来的植株为单倍体,该单倍体细胞中就含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三倍体西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基本上没有正常配子,所以西瓜中基本无籽,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来的1.5倍,故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显性遗传病可能在家族每代人中均出现,只在一代人中出现,也可能是遗传病,可能是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生殖细胞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引起,D错误。
故选AD。
【点睛】该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在育种中的应用、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遗传特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0.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指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相互交换,仅有染色体片段位置的改变,没有片段的增减。这种易位造成了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内部搬家”。就一个细胞而言,染色体的总数未变,所含基因也未增减,所以平衡易位携带者通常不会出现异常表型,外貌、智力和发育等通常都是正常的,常被称为平衡易位携带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平衡易位包括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B. 平衡易位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子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50%
C. 平衡易位携带者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测发现
D. 平衡易位不会引发染色体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指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相互交换,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染色体片段的增减,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使得染色体上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详解】A、染色体平衡易位产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平衡易位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子代多数都是异常的,B错误;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平衡易位,C正确;
D、平衡易位会引发染色体DNA碱基序列的改变,D错误。
故选C。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13. 亚硝酸可使胞嘧啶脱氨基变成尿嘧啶,从而引起碱基替换,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一次复制的两个子代DNA均发生碱基对替换
B. 子代DNA再复制后会出现T-A碱基对
C. 两个子代DNA转录得到的RNA不同
D. 图中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不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亚硝酸能使DNA分子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即一条链上的碱基C替换为碱基U,而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没有发生改变,则复制一次后的两个子DNA中,该位置的碱基对分别为U-A、G-C,第二次复制后,该位置开始出现碱基对T-A。
【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亚硝酸能使一条链的碱基替换,而另一条链不受影响,故第一次复制的两个子代DNA只有一个发生碱基对替换,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一条链上的碱基C替换为碱基U,而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没有发生改变,则复制一次后的两个子DNA中,该位置的碱基对分别为U-A、G-C,第二次复制后,该位置开始出现碱基对T-A,B正确;
C、由于复制一次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的碱基序列不同,所以转录后生成的RNA不同,C正确;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尽管碱基对发生替换,两个子代DNA表达的蛋白质可能相同,D正确。
故选A。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25. 天然彩色棉是一种在棉花吐絮时纤维就具有天然色彩的新型纺织原料,因其在纺织过程中减少印染工序,符合人类提出的“绿色革命”理念,减少了环境污染而广受欢迎。下图是育种专家利用普通棉花培育彩棉新品种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过程1利用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实践发现,该过程获得深红棉的概率不足1%,原因是_______。
(2)过程2发生的变异称为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天然彩色棉的色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请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角度对该过程引发棉花颜色改变的原因作出合理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粉红棉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深受棉农喜爱。粉红棉不能自交留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设计一育种方案,帮助棉农年年制种(写出简要思路即可)。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突变 (2).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 (3).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片段缺失) (4). 基因b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b片段的缺失导致该酶的合成减少,使棉纤维中红色素减少,颜色变浅 (5). 粉红棉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6). 利用粉红棉自交,选取子代深红棉和白色棉,部分自交留种;部分杂交获得粉红棉种子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过程1中,有X射线照射处理,为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过程2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1条染色体上的片段部分缺失,b基因缺失,为粉红棉M;2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均缺失,获得白色棉N。由于基因b缺失,导致性状发生改变,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可以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等。
【详解】(1)过程1利用的变异原理是基因突变,该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的特点,获得深红棉的概率很低。
(2)过程2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染色体片段部分缺失。天然彩色棉的色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是蛋白质类,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角度对该过程引发棉花颜色改变的原因可能是:基因b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b片段的缺失导致该酶的合成减少,使棉纤维中红色素减少,颜色变浅。
(3)粉红棉M会产生不含b基因的配子,自交后的子代会出现白色棉,即粉红棉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可以利用粉红棉自交,选取子代深红棉和白色棉,部分自交留种;部分杂交获得粉红棉种子,达到年年制种的目的。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关键能从过程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021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生物试题)10. 豌豆子叶颜色受5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Y(黄色)和y(绿色)控制。现有杂合豌豆植株甲,其5号染色体的组成如图1所示,以植株甲为父本与染色体正常的绿色子叶豌豆杂交,后代中发现一株黄色子叶豌豆植株乙,其5号染色体组成如图2所示。已知当花粉不含正常5号染色体时不能参与受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植株甲中,Y基因位于发生片段缺失的异常染色体上
B. 植株乙中,既有染色体数目变异也有染色体结构变异
C. 若植株甲自交,则后代中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
D. 植株乙的形成是母本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变异的配子写法按照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去写。
【详解】A、由图2可知,植株甲中,Y基因位于发生片段缺失的异常染色体上,A正确;
B、图2中5号染色体既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又多了一条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正确;
C、植株甲做母本时,产生Y:y=1:1配子,做父本时,只有y的配子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后代中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C正确;
D、甲做父本,正常感病植株乙的基因型是yy,乙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y,产生的一株后代的基因型如图2,含有y的正常染色体来自乙,则含有Y的正常染色体和含有y的异常染色体来自甲,说明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发生分离,D错误。
故选D。
(2021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生物试题)11. 1973年,有位进化生物学家针对物种进化提出了红皇后假说: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竞争压力,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驱动进化的动力。所以,物种之间的进化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皇后假说认为即使无机环境没有改变,生物也会进化
B. 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 一个生物种群的进化一定会促使其它生物种群发生进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产生新物种。
【详解】A、根据题目,红皇后假说认为一个物种的进化是另外一个物质导致的,可能不来自于无机环境,A正确;
B、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除了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还有物种之间的互助等,C错误;
D、若该种群的进化未改变其与其他种群的关系,也没有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竞争压力,可能不会促使其他种群发生进化,D错误。
故选A。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研究人员在小鼠群体中筛选到一种脊柱弯曲的突变体,均表现为雌性。将任意一只脊柱弯曲的雌鼠与脊柱正常的野生型雄鼠杂交,F1中表现型及比例均为1/3脊柱弯曲雌鼠、1/3脊柱正常雌鼠和1/3脊柱正常雄鼠。以下推测错误的是( )
A. 脊柱弯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 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纯合致死
C. F1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脊柱弯曲个体占1/4
D. 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该脊柱弯曲的突变只出现在雌鼠中,说明其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故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A、任意一只脊柱弯曲的雌鼠与脊柱正常的野生型雄鼠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均为脊柱弯曲的雌鼠:脊柱正常的雌鼠:脊柱正常的雄鼠=1:1:1,说明脊柱弯曲的雌鼠为杂合子,脊柱弯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A正确;
B、任意一只脊柱弯曲的雌鼠与脊柱正常的野生型雄鼠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均为脊柱弯曲的雌鼠:脊柱正常的雌鼠:脊柱正常的雄鼠=1:1:1,说明脊柱弯曲的雌鼠为杂合子,脊柱弯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且脊柱弯曲的雄鼠致死,B正确;
C、假设该致病基因用B来表示,由题可知,该雌鼠基因型为XBXb与XbY杂交,F1雌鼠为XBXb、XbXb;雄鼠XBY致死,只有XbY,因此F1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脊柱弯曲个体占1/7,C 错误;
D、该脊柱弯曲的突变只出现在雌鼠中,说明其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故导致脊柱弯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
(青岛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 玫瑰有5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迄今已培育出2500多个品种。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翠雀花素所需的“黄酮类化合物3,5—氢氧化酶”的基因,因此蓝玫瑰被认为是不可能培育成功的。但科研人员将蓝三叶草中的蓝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这株玫瑰的花瓣中所含的色素为蓝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玫瑰花瓣细胞内含有4种碱基、8种核苷酸
B. 培育蓝玫瑰用到的工具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C. 蓝色素基因在所有玫瑰细胞中都能控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
D. “嫁接”了蓝色素基因的蓝玫瑰的遗传性状发生了定向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分子运输车”——载体。
【详解】A、蓝玫瑰花瓣细胞内含有DNA和RNA,因此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A错误;
B、培育蓝玫瑰的方法为基因工程,所需工具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B错误;
C、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所以蓝色素基因并不是在所有玫瑰细胞中都能控制合成蓝色翠雀花素,C错误;
D、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D正确。
故选D。
(青岛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3.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
B. 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 小麦新品种在进化过程中会导致基因的多样性发生改变
D. 人工选择能够改变小麦变异的方向和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掌握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尤其是四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等,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不同地区的环境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穿梭育种是将小麦在两个地区反复交替种植,然后进行选择和鉴定,最终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所以,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B正确;
C、穿梭育种培育小麦新品种的过程会导致基因的多样性发生改变,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人工选择不能改变变异的方向,D错误。
故选D。
(青岛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4.下列关于生物学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皱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段外来DNA,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 囊性纤维病是因为编码一个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造成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改变
C. 白化病患者的白化症状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白化基因携带者婚配的结果
D. 编码血红蛋白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异常基因后含有的碱基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控制生物形状的途径: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
【详解】A、插入外来 DNA 序列使淀粉分支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因此从一定程度上使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于该变异发生于基因的内部,因此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 错误;
B、基因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是互补配对的,其比值恒等于1,缺失碱基对不会改变基因中嘌呤和嘧啶的比值,B错误;
C、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造成酪氨酸酶不能合成,从而影响黑色素形成,但白化病患者也可能的是携带白化病基因的正常双亲,婚配出现隐性纯合结果,C正确;
D、基因突变是 DNA 分子上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造成 DNA 分子结构的改变,所以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的碱基数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D错误。
故选C。
(青岛二中分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5.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其他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
B. 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基因DNMT3被甲基化有关
C. 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D. 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没有改变,但可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甲基化是指DNA序列上特定的碱基在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催化作用下添加上甲基,虽然不改变DNA序列,但是导致相关基因转录沉默。DNA甲基化在细胞中普遍存在,对维持细胞的生长及代谢等是必需的。研究表明,工蜂大脑细胞中约600个基因被甲基化,而蜂王大脑细胞中的基因没有甲基化。如果某DNA片段被甲基化,那么包含该片段的基因功能就会被抑制。DNA的甲基化是由一种酶来控制的,如果让蜜蜂幼虫细胞中的这种酶失去作用,蜜蜂幼虫就会发育成蜂王,和喂它蜂王浆的效果是一样的。
【详解】A、从题目干中的图示可以看出,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A正确;
B、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说明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DNMT3基因其他区域是否甲基化有关,B错误;
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导致转录和翻译过程变化,使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性状,C正确;
D、从题目干中的图示可以看出,DNA甲基化并没有改变DNA内部的碱基排列顺序,未改变DNA片段的遗传信息,但可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青岛二中分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6.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甲醛处理孕鼠,一段时间后取胎鼠肝脏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微核(由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所产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甲醛(mg/kg)
微核率(%0)
畸变率(%0)
对照组
0
1.8
0.5
20
2.4
0.74
200
5.6
2.61
2000
9.0
3.33
A. 该数据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
B. 微核中的遗传信息不能完整传递给子代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异常
C. 染色体断裂导致不含着丝粒的片段丢失,这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D. 若染色体片段错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表格数据可推知,,实验自变量为甲醛浓度,因变量为微核率和畸变率。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可知随甲醛浓度升高,微核率和畸变率都随之升高,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数据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A正确;
B、微核是由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不能被纺锤丝牵引,在分裂末期核膜重建后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故遗传信息不能完整传递给子代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异常,B正确;
C、染色体断裂导致不含着丝粒的片段丢失,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错误;
D、若染色体片段错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D正确。
故选C。
【点睛】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其中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数目变异分为两类:一类是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青岛二中分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7.下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
B. 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都是香蕉,不存在生殖隔离
C. 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可以直接获得栽培品种香蕉
D. 栽培品种香蕉可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含有11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指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依照该生物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定,人为的对其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分析题图的染色体核型,可知栽培品种为三倍体,野生祖先种为二倍体。
【详解】A、栽培品种的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两者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A正确;
B、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不能杂交产生后代,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B错误;
C、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四倍体,不能直接获得三倍体栽培品种香蕉,C错误;
D、栽培品种香蕉为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D错误。
故选A。
(青岛市即墨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8.研究者观察到某一雄性哺乳动物(2n=24)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期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特殊的联会显现,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射体”,图中的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的标号。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体”的 4 条染色体随机的两两分离,并且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 10 个四分体
B. 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
C. 若不考虑致死,从染色体的组合(①-④组合)来看,该动物能产生 5种精子
D. 由于只有遗传信息完成的精子才能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1/3会能存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题图分析,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进行了联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A、由于该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24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可形成12个四分体,所以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10个四分体,A正确;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而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 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图中四条染色体共有6种分离方式,能产生①②、③④、①④、②③、①③、②④共6种精子,C错误;
D、结合C项可知,该联会过程会产生六种精子,而遗传信息不丢失的配子才成活,含①、③或②、④的配子可以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2/3会致死,即1/3存活,D正确。
故选C。
(青岛市即墨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9.多组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是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些过渡类型。经研究,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中碱基序列相同,但其上二核苷酸胞嘧啶(CpG)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 不同体色F1小鼠基因型相同
B. 基因的甲基化使Avy基因发生突变
C. Avy和a基因的遗传行为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D. 基因的甲基化可能阻止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基因型都为Avya,但小鼠毛色不同,关键原因是Avy中二核苷酸胞嘧啶(CpG)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所以会使小鼠的毛色出现差异。
【详解】A、甲基化影响Avy基因的表达,使小鼠的毛色出现差异,因此,基因型相同的F1小鼠(都是Avya)体色不同,A正确;
B、甲基化抑制Avy基因的表达,没有使Avy基因发生突变,B错误;
C、Avy和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C正确;
D、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启动子结合,所以,基因启动子部位的甲基化可能会阻止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D正确。
故选B。
(青岛市即墨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10. 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M=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l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可育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甲和乙有性杂交能产生后代,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B. F1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N+M,所以Fl不育
C. 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会产生可育的二倍体植株
D. 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物种概念、染色体变异等,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A、植物甲和乙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说明它们属于不同种生物,A错误;
B、由于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M=10)进行有性杂交,F1体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N+M,但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不能形成配子,所以Fl不育,B错误;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可使F1幼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C错误;
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异源四倍体,D正确。
故选D。
(青岛市胶南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某生物两对染色体发生变异和减数分裂时配对如下图所示,则减数分裂后含有哪种染色体的配子产生成活后代的可能性最大
A. ①和②、③和④ B. ①和③、②和④
C. ①和④、②和③ D. 各种组合的结果没有区别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两对染色体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即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易位。由于易位后有两条染色体的基因种类改变,还有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没有改变。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如果①和④组合、②和③组合,减数分裂后能产生染色体正常的配子,形成的后代能成活,故选C。
(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2.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实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 某生物染色体上某片段发生重复使基因表达水平升高,这属于有利变异
C.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的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D. 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考查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的理解。理解各种可遗传变异的实质,比较各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即可解答该题。
【详解】A、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实现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A正确;
B、某生物染色体上某片段发生重复使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对生物的生存不一定有利,B 错误;
C、二倍体的单倍体幼苗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C正确;
D、基因突变导致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一定会引起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B。
(青岛九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13.已知与人体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一对等位基因是HbA和HbS。只有纯合子(HbSHbS)患镰刀型贫血症,患者大多于幼年期死亡。只含一个致病基因的个体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致病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可以用显微镜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 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C. 基因HbA和HbS不可能存在于一个染色体组中
D. 非洲某流行疟疾的地区消灭疟疾后,HbS基因频率会上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表现为如下特点:普遍性: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性:对于一个基因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害少益性: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可逆性:基因突变可以自我回复(频率低)。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该致病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由于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故可以用显微镜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正确;
B、只含一个致癌基因的个体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说明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B正确;
C、基因HbA和HbS互为等位基因,即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而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这两个基因不会存在于一个染色体组中,C正确;
D、非洲某流行疟疾的地区消灭疟疾后,对HbAHbA的个体是有利的,HbAHbA的个体会增多,HbA基因频率会上升,HbS基因频率会下降,D错误。
故选D。
(青岛十七中2021届11月期中模块考试)14.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①中有四个染色体组
B. 细胞②表明曾发生过基因突变
C. 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 细胞④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有四对同源染色体,有四个染色体组;A正确;
B、细胞②中的同源染色体并没有联会,不含四分体;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有A、a基因,而其同源染色体上只要a基因,可见并没有发生基因重组,而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
C、细胞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③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正确;
D、④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11月联考)15.血浆脂蛋白是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浆中的脂-蛋白复合物,载脂蛋白B(apoB)是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其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人体中载脂蛋白B有apoB48和apoB100两种类型,apoB100在肝脏中合成, apoB48在小肠中合成。若apoB100的mRNA上某一特定位点的胞嘧啶变为尿嘧啶,导致CAA密码子被终止密码子UAA替换,最终编码产生apoB48。这样通过RNA编辑,就产生了两种不一样的蛋白质。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poB48基因是由apoB100基因中的碱基发生替换产生的
B. apoB48的相对分子量比apoB100的大
C. apoB48和apoB100的mRNA分别由不同的模板DNA链转录形成
D. RNA编辑增加了基因产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2、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A、apoB100基因是转录错误,而形成了apoB48,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apoB100的mRNA上某一特定位点的胞嘧啶变为尿嘧啶,导致CAA密码子被终止密码子UAA替换,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最终编码产生apoB48的肽链更短,因此apoB48的相对分子量比apoB100的小,B错误;
C、apoB100和apoB48是同一基因转录成的正常mRNA和异常mRNA控制合成的不同蛋白质,C错误;
D、图示机制导致人体内同一基因可以合成正常mRNA和异常mRNA,不同的mRNA可控制合成出不同蛋白质,增加了基因产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D正确。
故选D。
(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11月联考)16.豌豆花紫色(A)对白色(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与高茎豌豆的DNA相比,矮茎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使其不能合成相关的酶,导致豌豆茎不能长高,控制两种性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白色高茎豌豆和紫色矮茎豌豆两品种的纯合子,欲培育纯合的紫色高茎豌豆品种,其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明显加快育种进程,可采用图中①②③的育种方法
B. 图中过程③的操作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④中激光的作用是诱导基因突变
C. 从变异的角度看,矮茎豌豆的形成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D. 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过程①→⑤该豌豆种群发生了进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
2、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的数目
(3)特点:明显的缩短了育种的年限;获得的种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产生的后代性状不会发生分离。
【详解】A、单倍体育种能明显加快育种进程,可采用图中①②③的育种方法,A正确;
B、图中过程③的操作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④中激光的作用是诱导基因突变,B正确;
C、矮茎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从变异的角度看,矮茎豌豆的形成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错误;
D、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过程①→⑤中基因频率有发生改变,该豌豆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C。
(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校际联合考试)17. 某种动物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A控制黄色色素相关酶的合成,a控制黑色色素相关酶的合成。纯合黄色个体与纯合黑色个体杂交,子一代却表现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不同毛色。研究发现,在A基因中有一段碱基序列可发生甲基化修饰。未甲基化时,A基因正常表达,表现为黄色;甲基化后,A基因的表达就受到抑制。环境差异会导致甲基化程度不同,甲基化程度越高,体色就越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上述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 上述实例说明甲基化程度越高,A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
C. 上述实例说明A基因中的甲基化修饰会使A基因突变为a基因
D. 上述实例说明甲基化修饰可使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不同的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当基因型为Aa的小鼠的A基因没有甲基化时小鼠的体色为黄色,当这些位点甲基化后,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且程度越高,抑制越明显,小鼠的体色随着甲基化数目的增多由黄色到黑色过渡。
【详解】A、分析题干信息:A控制黄色色素相关酶的合成,a控制黑色色素相关酶的合成,故上述实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正确;
B、上述实例说明环境差异会导致甲基化程度不同,甲基化程度越高,A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B正确;
C、上述实例说明A基因中的甲基化修饰并未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故不会使A基因突变为a基因,C错误;
D、上述实例说明环境差异会导致甲基化程度不同,甲基化程度不同,个体性状不同,故推断甲基化修饰可使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不同的性状,D正确。
故选C。
(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校际联合考试)18.豌豆的子叶颜色受5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Y(黄色)和y(绿色)控制。现有杂合豌豆植株甲,其5号染色体的组成如图1所示,以植株甲为父本与染色体正常的绿色子叶豌豆杂交,后代中发现一株黄色子叶豌豆植株乙,其5号染色体组成如图2所示。已知当花粉不含正常5号染色体时不能参与受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植株甲中,Y基因位于发生片段缺失的异常染色体上
B. 植株乙中,既有染色体数目变异也有染色体结构变异
C. 若植株甲自交,则后代中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
D. 植株乙的形成是母本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变异的配子写法按照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去写。
【详解】A、由图2可知,植株甲中,Y基因位于发生片段缺失的异常染色体上,A正确;
B、图2中5号染色体既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又多了一条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正确;
C、植株甲做母本时,产生Y:y=1:1配子,做父本时,只有y的配子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后代中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C正确;
D、甲做父本,正常感病植株乙的基因型是yy,乙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y,产生的一株后代的基因型如图2,含有y的正常染色体来自乙,则含有Y的正常染色体和含有y的异常染色体来自甲,说明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发生分离,D错误。
故选D。
(山东省泰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9.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某细胞中无染色单体,且基因组成为AAXBXB,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若产生的精子AXB:aXB: AY:aY=l : 1:1: 1,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C.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相同,但 DNA数不同
D. 若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与该精子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为:AaXB、Y、Y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若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出现了异常,即含A基因和含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与该精子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为:AaXB、Y、Y。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若某细胞无染色单体,且基因组成为AAXBXB,说明该细胞着丝点已经分裂,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
B、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4个共2种精子,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aY=1:1;1:1,则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B错误;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都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DNA数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NA数的一半,C正确;
D、若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故与该精子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为:AaXB、Y、Y,D正确。
故选B。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0. 我国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培育成了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流程如下图所示)。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纯合二倍体
B. 丙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与乙形成配子时7E随机分配有关
C. 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2E的植株戊约占1/4
D. 该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培育新物种的过程,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进行联会,才能使得最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可能在遗传中随机分配,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分析育种过程是本题的突破点。
【详解】A、普通小麦共有六个染色体组,长穗偃麦草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因此F1中共含有4个染色体组,①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导致纺锤体无法合成,从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甲中含有8个染色体组,因此是获得纯种的异源八倍体,A错误;
B、丙是由普通小麦和乙杂交而来,普通小麦所产生的配子,含有21W三个染色体组,而乙在产生配子时,42W可以正常联会并减半,但7E会联会紊乱,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随机分配,B正确;
C、丁产生的配子有两种,分别是21W+1E或21W,因此自交后会产生42W、42W+1E、42W+1E、42W+2E,其中含有2E的占1/4,C正确;
D、过程①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余为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A。
21.
不定项选择题
(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生物体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部位可以进行配对联会,非等位基因部位不能配对。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分别出现下图①至④系列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均可以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③④只能表示染色体变异
B. ③为染色体片段的增加或缺失,④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加
C. ③④变化均可能导致细胞中基因数量的增加
D. ③所示变异类型只能在联会时发生,①②④则各阶段都可发生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①dF基因变为KL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②中基因e和基因G的位置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③中上面一条染色体多出一段或下面一条染色体少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或缺失);④多了一条染色体,称为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图中①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A错误;
B、③中上面一条染色体多出一段或下面一条染色体少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或缺失);④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个别染色体的增加,B正确;
C、③(可能表示重复)和④(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的变化均可能导致细胞中基因数量的增加,C正确;
D、图示变化均为染色体变异,①②各阶段都可发生,④发生于细胞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选BC。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2. 我国科学家通过敲除水稻基因组中3个控制减数分裂的基因和1个孤雌生殖相关基因获得了Fix植株,实现了“孤雌生殖”。如图为Fix植株的生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缺失不影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 Fix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C. 基因缺失导致雄配子染色体降解从而实现孤雌生殖
D. 基因缺失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从图中分析Fix植株的形成过程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了雌雄配子,而雄配子由于相关基因被敲除,染色体被降解,从而形成含有母本体细胞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该植株。
【详解】A、从图中看出,雌雄配子可以结合,所以基因缺失不影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A正确;
B、经过该方法获得的Fix植株与亲代相同,所以不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
C、从图中看出,雄配子中由于“敲除水稻基因组中3个控制减数分裂的基因和1个孤雌生殖相关基因”而发生了染色体降解,C正确;
D、基因缺失导致母本在发生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以基因缺失影响了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正确。
故选ACD。
3.
填空题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三系杂交稻是我国研究应用最早的杂交水稻,由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种水稻培育而成。不育系(代号A)的花粉不育,这种雄性不育由细胞质基因(ms)控制,自然界中水稻除极少数外,不存在修复这种不育性的核基因。保持系(代号B)能保持不育系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其细胞质基因(Ms)正常可育,能够自交结实。恢复系(代号R)含有能恢复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核基因——恢复基因(Rf),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三系杂交稻正常可育且具有杂种优势,即A×R→F1,因为F2的育性、农艺性状等会发生分离,所以F1种植后不再使用,需每年利用不育系育种。
(1)三系杂交中不育系的基因型可表示为ms(rfrf),保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恢复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在农田种植中,不育系与保持系间行种植并单行收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亲本组合杂交,能够使雄性不育系产生的子代全部恢复育性。
(3)在三系杂交育种中,选育恢复系非常关键。研究人员发现了几株性状优良且纯度高的水稻植株(代号D),但不能直接作为恢复系。若用基因导入的方法获得理想的恢复系,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_______
【答案】 (1). Ms(rfrf) (2). ms(RfRf)或Ms(RfRf) (3). 间行种植易于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单行收获可以分别获得不育系和保持系,以达到繁殖的目的 (4). ms(rfrf)×Ms(RfRf)或ms(rfrf)×ms(RfRf) (5). 实验思路:将恢复基因Rf导入不同的D中,然后分别与多株不育系植株混合种植并收获不育系种子,再种植统计育性恢复情况。预期结果:若不育系后代的育性均未恢复,则说明D中未成功导入Rf;若不育系后代的育性部分恢复,则说明D中成功导入了一个Rf;若不育系后代的育性完全恢复,则说明D中成功导入了一对Rf。子代育性完全恢复的D植株即为理想的恢复系。
【解析】
【分析】
1.由题干信息不育系 的花粉不育其含有ms,ms属于细胞质基因,但是其不含有恢复育性的核基因Rf,因此其基因为ms(rfrf);保持系能够保持不育系,其含有可育的Ms基因,因此为Ms(rfrf);恢复系含有能恢复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核基因恢复基因(Rf),其还能保持杂交优势,其一定为纯合子,因此其基因型为ms(RfRf)或Ms(RfRf)。
2.细胞质遗传又称为母系遗传,细胞质基因来自母本,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3.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1)由题可知,三系杂交中不育系的基因型可表示为ms(rfrf),保持系的基因型为Ms(rfrf),恢复系的基因型为Ms(RfRf)。在农田种植中,不育系与保持系间行种植并单行收获的原因是间行种植易于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单行收获可以分别获得不育系和保持系,以达到繁殖的目的。
(2)由题可知,核基因Rf能够恢复不育系的育性,因此选取基因型为ms(rfrf)×Ms(RfRf)或ms(rfrf)×ms(RfRf)的亲本组合杂交,能够使雄性不育系产生的子代全部恢复育性。
(3)由题可知,D不能恢复不育系的育性,说明其不含有Rf基因,需要利用基因工程导入该基因,其验思路:将恢复基因Rf导入不同的D中,然后分别与多株不育系植株混合种植并收获不育系种子,再种植统计育性恢复情况。预期结果:若不育系后代的育性均未恢复,则说明D中未成功导入Rf;若不育系后代的育性部分恢复,则说明D中成功导入了一个Rf;若不育系后代的育性完全恢复,则说明D中成功导入了一对Rf。子代育性完全恢复的D植株即为理想的恢复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质遗传和分离定律的应用,解答此题需要明确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的关系,并明确只有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同时不育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
(青岛二中分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2.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纯种灰身雄果蝇群体经60CO照射后可从中筛选出果蝇甲。果蝇甲产生的各种配子活性相同,且基因均能正常表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经60CO照射后果蝇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果蝇甲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_____种配子。
(2)F1中染色体正常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3)研究发现果蝇性别由X染色体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性指数)决定,性指数≥1时发育为雌性,性指数≤0.5发育为雄性,请推测性染色体是XYY、XXY的果蝇分别发育成_____。这种性染色体变异称为__________
【答案】 (1). 易位 (2). 4 (3). 1/4 (4). 雄性、雌性 (5). 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图中果蝇甲的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由射线照射引起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2、甲乙杂交得到F1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能根据表现型进行筛选,所以筛选②可不用光学显微镜。
【详解】(1)经60Co照射后,果蝇甲的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移到X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由于果蝇甲产生的各种配子活性相同,所以经减数分裂后,能产生BXB、BY、OXB和OY共4种配子。
(2)BOXBY与bbXX杂交得到的F1中,仅表现型为灰身雄果蝇的个体染色体形态正常,其基因型为BbXY,其所占的比例为1/2×1/2=1/4。
(3)由题意知,果蝇性别由X染色体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性指数)决定,性指数≥1时发育为雌性,性指数≤0.5发育为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个体性指数是1/2,为雄性,性染色体组型是XXY个体的性指数是1,表现为雌性;该变异是性染色体数目变化,称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青岛市即墨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3.转座子是基因组中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可以通过切割、重新整合等一系列过程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黑腹果蝇有P品系和M品系两大类,同品系之间的杂交子代是可育的。雌性P品系和雄性M品系杂交子代可育,雄性P品系和雌性M品系杂交子代不育。研究发现P品系的黑腹果蝇核DNA中有许多转座子,由于其大量存在于P品系中,因此P品系的转座子也称为P因子,P因子的结构如下图:
P因子两端的末端重复序列是P因子转移所必需的,中间的编码区可以编码转座酶,转座酶能切割下P因子,然后将其插入其他DNA分子中,造成DNA分子结构改变甚至断裂,从而引起细胞的生活力下降。转座酶的存在是P因子转移必需的。回答下列问题:
(1)转座子可在真核细胞染色体内部和染色体间转移,在细菌的拟核DNA、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由此可见,转座子引起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2)M品系中不存在P因子,P品系和M品系的正反交结果不同,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育子代的体细胞正常发育,生殖细胞发育不正常。而体细胞内没有P因子的转移,表达的转座酶分子量为66000,生殖细胞中表达的转座酶分子量是87000。分析两种细胞中转座酶的mRNA可知,体细胞中P因子的内含子3转录后未被剪切,其转录出的____________使翻译提前终止。
(4)现有标准的P品系果蝇和标准的M品系果蝇,要测定青岛地区的黑腹果蝇X是哪种类型,应该采取的杂交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判定X是P品系,而不是M品系。
(5)你认为P品系和M品系是同一物种吗?______________,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 (2). M品系卵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一种能激活P因子转座的物质,而P品系的卵细胞中不存在这种物质 (3). 终止密码 (4). 雄性P和雌性X杂交,雌性M和雄性X杂交 (5). 雄性P和雌性X杂交子代可育,雌性M和雄性X杂交子代不育 (6). 是 (7). 因为P品系和M品系能产生可育后代
【解析】
【分析】
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1)由于“转座子可在真核细胞染色体内部和染色体间转移,在细菌的拟核DNA、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因此转座子可造成染色体变异或基因重组;
(2)M品系的卵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一种能激活P因子转座的物质,而P品系的卵细胞中不存在这种物质。因此M品系中不存在P因子,P品系和M品系的正反交结果不同;
(3)体细胞内没有P因子的转移,表达的转座酶分子量为66000,生殖细胞中表达的转座酶分子量是87000,对两种细胞中转座酶的mRNA分析可知,体细胞中的内含子3转录后未被剪切,说明转录出的终止密码使翻译提前终止;
(4)要测定黑腹果蝇X是哪种类型,应该将雄性P和雌性X杂交,雌性M和雄性X杂交。若雄性P和雌性X杂交子代可育,雌性M和雄性X杂交子代不育,则可判定X是P品系,而不是M品系;
(5)因为P品系和M品系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P品系和M品系是同一物种。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生物变异的应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市胶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4.倒位是遗传研究中利用较多的变异类型。例如ClB品系果蝇可用于隐性突变的检测。ClB品系果蝇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X+)和一条含ClB区段的X染色体(XC1B), 其中C表示染色体上的倒位区,可抑制X染色体间交叉交换,增强了ClB区段的稳定性;l基因导致雄性果蝇胚胎致死;B为显性棒眼基因,正常眼由b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C区段的存在,表明该品系果蝇发生了_________变异。可推测,倒位通过影响___________过程抑制X染色体间交叉交换,使ClB区段稳定存在。
(2)自然状态下是否存在基因型为XC1BXC1B的果蝇,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3)ClB品系果蝇用于隐性突变的检测实例如下:正常眼的雄果蝇(X+Y)A经一定量射线辐射后,与ClB品系的雌果蝇(X+XC1B)杂交,再让F1的棒眼果蝇与某果蝇杂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隐性突变性状,以判断果蝇A的Ⅹ染色体是否发生隐性突变。请分析:
①利用射线处理正常眼个体的受精卵不一定能直接获得想要的突变个体,原因是__。
②F1的棒眼果蝇为____________(填“雄性”或“雌性”),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③观察后代是否出现隐性突变时应该选择___(填“雄性”或“雌性”)个体进行观察。
【答案】 (1). 染色体结构变异 (2). 同源染色体联会 (3). 不存在,含有l基因的雄果蝇胚胎致死,不可能产生的雄配子,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的雌性个体 (4).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 (5). 雌性 (6). 1/3 (7). 雄性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缺失某一片段)、重复(增加某一片段)、倒位(某一片段位置颠倒)、易位(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1)据题干信息可知:C表示染色体上的倒位区,故C区段的存在表明该品系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后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故倒位通过影响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抑制X染色体间交叉交换,使ClB区段稳定存在。
(2)据题干信息“l基因导致雄性果蝇胚胎致死”可知含有l基因的雄果蝇胚胎致死,不可能产生 XClB 的雄配子,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 XClBXClB 的雌性个体。
(3)①因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故利用射线处理正常眼个体的受精卵不一定能直接获得想要的突变个体。
②设正常眼的雄果蝇(X+Y)A经一定量射线辐射后,基因型变为X?Y,据题干信息可将杂交过程表示为P:X+XClB×X?Y→F1:雌性X?XClB、X?X+、雄性X+Y、XClBY(死亡),雌果蝇提供的XCIB配子与Y染色体结合,由于含有l基因,会导致雄果蝇胚胎致死,因此存在的棒眼个体一定为雌性;其所占比例为1/ 3 。
③P:X+XClB×X?Y→F1:雌性X?XClB、X?X+、雄性X+Y、XClBY(死亡),F1中雌果蝇为正常眼X?X+和棒眼X?XClB,正常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Y,由于ClB存在时,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故X?XClB不会交叉互换,X?X+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又由于杂交后代中雄果蝇染色体来源于F1(X?XClB)雌果蝇,而F1棒眼雌果蝇(X?XClB)中的X?的来自于亲本的被X射线照射过的雄果蝇,故隐性突变可以在子代雄性中显示出来。即观察后代是否出现隐性突变时应该选择雄性个体进行观察。
【点睛】本题需重点掌握染色体异常个体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相关知识,能利用分离定律解决遗传学的事例问题,并且题量大,需要考生认真分析。
(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11月联考)5.下图1为根据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数据绘制的数学模型。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多种物质的调节,其中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如果细胞中的DNA受损,会发生下图2所示的调节过程。
(1)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失活的CDK2-cyclinE将导致处于图1中AB段的细胞比例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研究发现,CDK2-cyclinE 参与中心体复制的起始调控,如果中心体复制异常或细胞未能协调好中心体复制和DNA复制的关系,将形成单极或多极纺锤体,进而驱使染色体异常分离。
①中心体由____________组成。简述细胞周期中,中心体的数量及行为变化: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资料分析,纺锤体形成异常可能引起_______变异。请从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角度,阐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精确分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3)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图3中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
①甲、乙、丙三种变异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
②甲、乙、丙三图所描述的时期为_______,对应图1中的____________段。
(4)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如果在前期Ⅰ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并将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受阻;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研究发现,用RNA酶处理可使SC结构破坏。在前期Ⅰ晚期,联会复合体解体消失。下列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__
A. SC的组成成分有蛋白质、DNA、RNA B.SC形成于减数分裂前期Ⅰ
C. SC可能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基因重组有关 D.减数分裂前期Ⅰ可能合成某些DNA
E.SC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 (1). 着丝粒(或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 (2). 下降 (3). 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4). 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倍增,进入分裂期后,两个中心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随着细胞分裂的完成,每个子代细胞中只含有一个中心体 (5). 染色体(数目)变异 (6). 染色质在分裂间期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分裂期螺旋缠绕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7).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重复、染色体片段的易位、基因重组 (8). 减数分裂前期Ⅰ(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9). BC (10). ABCD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1)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的数量是1或者2,CD段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变为1,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AB段表示S期,若CDK2-cyclinE失活,则AB段的细胞比例下降。
(2)①中心体是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倍增,进入分裂期后,两个中心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随着细胞分裂的完成,每个子代细胞中只含有一个中心体。
②纺锤体的作用是牵引着染色体往两级移动,若纺锤体形成异常则可引起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精确分离的原因有染色质在分裂间期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分裂期螺旋缠绕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3)①图甲中,两条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很明显图中“环形圈”是上面一条染色体多了一段,或下面一条染色体少了一段,因此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图乙中,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该种变异应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图丙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及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对应图1中的BC段。
(4)A、由题干信息“如果在前期Ⅰ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以及用RNA酶处理可使SC结构破坏”可知 SC的组成成分有蛋白质、DNA、RNA,A正确;
B、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如果在前期Ⅰ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由此可知SC形成于减数分裂前期Ⅰ,B正确;
C、SC不能形成会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以及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受阻,即SC可能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基因重组有关 ,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如果在前期Ⅰ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可知,减数分裂前期Ⅰ可能合成某些DNA,D正确;
E、SC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没有关联,E错误。
综上分析合理的有ABCD。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综合以及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基因重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
4.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如图为果蝇的染色体组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B. 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Ⅱ、Ⅲ、Ⅳ和X染色体之间能够随机组合
C. A基因和a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雄果蝇体内的所有细胞均含有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三对是常染色体,一对是性染色体,雌果蝇含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性染色体,而雄果蝇含有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性染色体。
【详解】A、在发生基因突变或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后,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也可能存在等位基因,A错误;
B、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可自由组合,所以Ⅱ、Ⅲ、Ⅳ和X染色体之间能够随机组合,B正确;
C、A基因和a基因一般分布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
D、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雄果蝇体内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5.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豌豆(闭花受粉)和玉米(雌雄同株异花,在某些基因型下有雌株、雄株之分)均为二倍体生物,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者具有相对性状易于区分、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等优点
B. 从操作流程方面考量,玉米杂交实验比豌豆更容易进行
C. 从交配方式看,在自然情况下,玉米可能比豌豆有更大的变异性
D. 豌豆不能用来研究伴性遗传,而玉米可以用来研究伴性遗传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母本未成熟时去雄→套袋→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套袋→统计。
2、豌豆作为遗传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2)豌豆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详解】A、两者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能缩短实验时间、相对性状易于区分、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统计更准确等优点,A正确;
B、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在进行杂交实验时不需要去雄,比豌豆更容易进行,B正确;
C、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是自交,玉米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是自由交配,所以在自然情况下,玉米可能比豌豆有更大的变异性,C正确;
D、豌豆是两性花,玉米是单性花,但两者都没有性染色体,因此豌豆和玉米都不能用来研究伴性遗传,D错误。
故选D。
6.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甲乙丙丁为某高等动物卵巢内的4个细胞,下图为这些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的数量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内可发生中心体的复制
B. 乙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 丙细胞内有2条X染色体
D. 丁细胞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及染色体组数都与正常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S期和G2期、前期、中期和末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组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组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丁中同源染色体数目与染色体组数目都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S期和G2期)、前期、中期和末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其中有丝分裂间期的S期和G2期发生中心体的复制,A正确;
B、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C错误;
D、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可能为初级卵母细胞,D错误。
故选A。
17. (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染色体变异
B. 某性染色体为XXY的患者,其一条性染色体有可能来自于祖母
C. 倒位后染色体和DNA长度不变,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D. 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和环境中的亚硝胺均可能引起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真核生物细胞都有染色体,无论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染色体变异,A正确;
B、基因型XXY的患者,其中一条X染色体有可能来自父亲,因此可能来自于祖母,B正确;
C、染色体结构变异往往造成严重后果,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错误;
D、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可引起基因突变,环境中的亚硝胺也可引起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C。
18.(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图是萝卜—甘蓝植株育种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萝卜和甘蓝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 F1的不育与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关
C. F2的细胞中有36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D. 萝卜—甘蓝植株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详解】A、图示表明,萝卜和甘蓝的杂交后代不可育,说明两种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F1植株不育,原因是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B正确;
C、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F2的细胞中有36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异源多倍体),C错误;
D、萝卜—甘蓝植株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B。
25. (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科学家用航天器搭载数千种生物进行太空遨游,开启了生物育种新模式,培育出太空椒、太空黄瓜等一系列农作物新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进行农作物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诱变因子诱导生物发生可遗传变异,这些变异类型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空育种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航天器上搭载的通常是萌发的种子而不是干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太空育种获得基因型为Bb的大豆植株,连续自交3代后,B的基因频率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
(4)青椒是二倍体植株,取青椒植株不同部位的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可观察到某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为____________(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已知普通青椒的果实肉薄且不抗病,基因型为ddtt,而现有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的基因型为DdTt。若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纯合的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育种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微重力、X射线、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 (2). 基因突变 (3). 染色体变异 (4). 产生新基因、变异多、变异幅度大 (5). 萌发的种子细胞有丝分裂旺盛,DNA复制过程中更容易诱发突变 (6). 50%、43.75% (7). 1或2或4 (8). 种植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DdTt),取其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二倍体植株,挑选出果实肉厚且抗病的植株即为符合要求的纯合品种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和低频性。
太空育种是诱变育种,利用失重、宇宙射线等手段诱发生物基因突变。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利用基因突变原理,可进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不能产生新物种。
【详解】(1)科学家进行农作物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中的微重力、X射线、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等诱变因子诱导生物发生可遗传变异,这些变异类型可能属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二者统称为突变。
(2)太空育种的优点表现为能提高突变的频率,因此表现为能产生新基因、变异类型多、变异的幅度大等;萌发的种子细胞有丝分裂旺盛,而在DNA复制过程中更容易诱发突变,因此航天器上搭载的通常是萌发的种子而不是干种子。
(3)若太空育种获得基因型为Bb的大豆植株,连续自交3代后,在没有选择的条件下,B的基因频率依然为50%,而此时bb基因型频率为[1-(1/2)3]÷2=43.75%。
(4)青椒是二倍体植株,取青椒植株不同部位的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可观察到某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目为1(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和配子中)或2(有丝分裂前 、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或4(有丝分裂后期)。已知普通青椒的果实肉薄且不抗病,基因型为ddtt,而现有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的基因型为DdTt。若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纯合的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由于要求在短期内获得纯合子,因此需要采用单倍体育种,其具体思路为种植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DdTt),取其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二倍体植株,挑选出果实肉厚且抗病的植株即为符合要求的纯合品种。
【点睛】熟知诱变育种的原理、优点和确定以及相关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合适的育种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单倍体育种的思路及其优点也是本题的考查点。
25. (黑龙江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据报道,墨西哥男孩Luis Mannel在10个月大的时候,体重达到60斤,相当于一名9岁男孩的体重,医生对他进行检查,认为他可能患有Prader-Willi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该病是由于15号染色体微缺失引起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引起此病的变异类型同猫叫综合征一样
B. 此病的致病基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C. 医生可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对此病进行初步诊断
D. 此病可能是由于母方或父方的第15号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引起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Prader-Willi综合征是由于15号染色体微缺失引起,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中染色体结构异常引起的。
【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引起此病的变异类型同猫叫综合征一样,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A正确;
B、此病由染色体微缺失引起的,不含致病基因,B错误;
C、染色体异常可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进行初步诊断,C正确;
D、此病可能是由于母方或父方的第15号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遗传给该男孩的,D正确。
故选B。
28. (黑龙江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 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
29. (黑龙江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作物育种是生物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方法手段也日益先进和多样化。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现在要将它转变为基因型为①AABB ②aB ③AaBBC ④AAaaBBBB的生物,可以采取的相关技术及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诱变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
B. 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 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
D. 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
基因工程育种原理:DNA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等。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
【详解】①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BB,采用的技术是杂交育种;
②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B,采用的技术是花药离体培养;
③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BBC,采用的技术是基因工程技术;
④将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转变为AAaaBBBB,采用的技术是多倍体育种。
综上分析①②③④依次采用的技术是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B正确。
故选B。
35. (黑龙江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是一种抑癌基因,杂合子(Rr)仍具有抑癌功能。杂合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旦体细胞的杂合性丢失,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就会失去抑癌的功能而导致恶性转化。下图为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杂合性丢失的可能机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1是由减数分裂导致含R的染色体移到另一个细胞中所形成的半合子(r)
B. 2可能是由分裂时染色体分离不正常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C. 1、2、3、4的变异都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出来
D. 1、2、3、4的变异有的对身体有利,有的对身体不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视网膜母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1是有丝分裂导致含R的染色体移到另一个细胞中所形成的半合子(r),A错误;
B、2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不正常而导致的,B正确;
C、4属于基因突变,显微镜下观察不到,1、3的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出来,C错误;
D、 据题干可知,图中无论哪种变异都会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对身体都是有害的,D错误。
故选B。
44. (黑龙江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现有味甘汁多、消暑解渴、稳定遗传的绿皮(G)、红瓤(R)、小籽(e)西瓜品种甲与白皮(g)、黄瓤(r)、大籽(E)西瓜品种乙,三对基因自由组合。请根据如图所示西瓜育种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①过程所用的试剂为____,得到的四倍体与乙杂交,其四倍体母本上所结西瓜的果皮基因型为____,其种皮的染色体组数____,通过②途径培育无籽西瓜的方法叫做______。
(2)通过③途径培育无籽西瓜时所用的试剂为______。方法______产生的无籽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填②或③)
(3)过程⑤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图中F1可以产生___种基因型的配子。F1逐代自交产生Fn的过程中,若不经过筛选淘汰,则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__,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秋水仙素 (2). GGGGRRRReeee (3). 4 (4). 多倍体育种 (5). 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 (6). ② (7). 基因重组 (8). 8 (9). 否 (10). 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育种的知识:
1、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2、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
3、多倍体育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1)图中①过程为诱导染色体组加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甲加倍得到四倍体基因型为GGGGRRRReeee为母本,四倍体母本上所结西瓜的果皮基因型取决于母本原有的基因型为GGGGRRRReeee,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叫多倍体育种。
(2)通过③途径培育无籽西瓜时所用的试剂为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生长素作用的结果遗传物质不变,不能遗传,而方法②多倍体育种改变了基因型,能遗传。
(3)过程⑤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甲为GGRRee,乙为ggrrEE,杂交得到F1为GgRrEe,能产生2×2×2=8种基因型的配子,F1逐代自交产生Fn的过程中,若不经过筛选淘汰,则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不发生进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要知道,1、杂交育种发生的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2、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3、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32.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人群中A遗传病和B遗传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已知A、B遗传病致病基因均不在Y染色体上)。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只患A遗传病的女儿和一个只患B遗传病的儿子,已知此家庭中丈夫体内不含B遗传病致病基因。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控制A遗传病和B遗传病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A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病的概率基本相等
C. 该对夫妇再生育一个儿子既患A遗传病又患B遗传病的概率为1/16
D. 患B遗传病儿子的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母或外祖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判断遗传病类型的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所以可判断A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为隐性遗传,且亲本只有一方携带致病基因,可判断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A、因为该对夫妇都正常,但生有一个只患A遗传病的女儿和一个只患B遗传病的儿子,所以这两种遗传病都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患A遗传病女儿的父亲正常,所以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因为该家庭中丈夫不含B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所以B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控制两种遗传病的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由于A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病的概率基本相等,B正确;
C、该对夫妇是A遗传病的携带者,所以它们再生育孩子患A遗传病的概率为1/4;该对夫妇的妻子是B遗传病的携带者,丈夫无致病基因,所以再生育一个儿子患B遗传病的概率是1/2,故这对夫妇生育一个儿子既患A遗传病又患B遗传病的概率为1/4×1/2=1/8,C错误;
D、该家庭中患B遗传病的儿子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而他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父或外祖母,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绘制遗传系谱图并能据此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33. (辽宁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单瓣花(a)显性。图示一变异品系,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如图所示),该变异不影响A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1/2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现将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 )
A. 2∶1 B. 1∶0 C. 1∶1 D. 3∶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的信息:如果A基因不缺失,图形中Aa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a=1∶1;根据信息“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该变异不影响A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1/2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该植物产生的雄配子为:1A∶2a,雌配子为:1A∶1a。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后代的雌雄配子情况为:雌配子1/2A,雌配子1/2a,雄配子1/3A,雄配子2/3a,所以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2∶1。故选A。
2.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图为某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染色体片段。下列变异实例与该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
A. 辐射诱变后利用卵色选育雄蚕 B. 果蝇的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
C. 利用5溴尿嘧啶诱变染色体 D. 用γ射线诱发籼稻种子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题图分析,图示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互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详解】A、辐射诱变后利用卵色选育雄蚕,其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易位,与图中的相符,A正确;
B、果蝇的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与图中的不符,B错误;
C、利用5溴尿嘧啶诱变会导致基因突变,与图中的不符,C错误;
D、用γ射线诱发籼稻种子变异,原理是基因突变,与图中的不符,D错误。
故选A。
6.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列有关HIV和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携带HIV病毒的人不一定是艾滋病患者
B. HIV是RNA病毒,其构成成分不止RNA和蛋白质
C. HIV是逆转录病毒,其携带DNA连接酶将遗传物质连接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D. 目前艾滋病仍无法治愈,但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帮助病毒携带者延缓发病进程,降低患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能逆转录形成病毒DNA并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上,并能随寄主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且不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大量的T淋巴细胞的死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相继严重缺陷,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
【详解】A、携带HIV病毒的人不一定是艾滋病患者,也可以是携带者,A正确;
B、HIV是RNA病毒,其构成成分不止RNA和蛋白质,B正确;
C、HIV是逆转录病毒,其携带逆转录酶将遗传物质逆转录形成DNA,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C错误;
D、目前艾滋病仍无法治愈,但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帮助病毒携带者延缓发病进程,降低患者死亡率,D正确。
故选C。
10.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育种工作人员利用四倍体马铃薯进行单倍体育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经济效益很低
B. 单倍体育种能排除显隐性干扰,提高效率
C. 花药离体培养是获得单倍体马铃薯植株的有效方法
D.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均为纯合马铃薯
【答案】AD
【解析】
【分析】
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的数目;
(3)特点:明显的缩短了育种的年限;获得的种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产生的后代性状不会发生分离。
【详解】A、四倍体马铃薯形成的单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育,A错误;
B、单倍体育种能排除显隐性干扰,提高效率,即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
C、花药离体培养是获得单倍体马铃薯植株的有效方法,C正确;
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不一定为纯合马铃薯,D错误。
故选AD。
14.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如图是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果蝇是雌性果蝇,若要制作其染色体核型图需要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制作
B. 此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
C. 该果蝇性原细胞减数分裂进行到后期Ⅱ时,染色体的组成为6+XX
D. 果蝇有些性状的遗传存在性别差异,控制这类性状的基因都位于Ⅰ这对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果蝇是常见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X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同,图所示果蝇为雄果蝇。
【详解】A、I这对染色体形态结构不同,是XY染色体,所以该果蝇是雄果蝇,且染色体核型不能直接观察到,A错误;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对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形成四个四分体,B正确;
C、M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6+XX或6+YY,C错误;
D、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称为伴性遗传,还有些性状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但却出现性别差异,D错误。
故选B。
15.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葛莱弗德氏综合征和特纳氏综合征均会导致性腺发育不全
B.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缺陷的人,不进食蚕豆就不会发病
C. 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羧化酶,导致不能生成苯丙氨酸而患病
D. 羊膜腔穿刺技术需使用离心技术,可用于检测能在羊水中反映出的羊水中的遗传代谢性疾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手段主要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优生措施: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等。
2.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
3.产前诊断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创伤性方法和非创伤性方法。前者主要包括羊膜腔穿刺,绒毛取样,脐血取样,胎儿镜和胚胎活检等;后者包括超声波检查,母体外周血清标志物测定和胎儿细胞检测等。
【详解】A、葛莱弗德氏综合征导致男性睾丸发育不全,特纳氏综合征导致女性性腺发育不全,A错误;
B、不进食蚕豆,就不会因为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而发病,B正确;
C、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羧化酶,导致不能代谢苯丙氨酸,转而生成对机体有害的苯丙酮酸,随尿液排岀而患病,C错误;
D、羊膜腔穿刺技术结合离心技术,可用于检测羊水中的遗传代谢性疾病,D正确。
故选C。
22.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а-地中海贫血是由于构成血红蛋白的а-珠蛋白链的合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引起的溶血性疾病。研究显示:16号染色体短臂上有2个а-珠蛋白基因,а-地中海贫血是由于а-珠蛋白基因缺失而导致的表现型改变,基因的缺失个数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基因缺失个数
临床症状
不缺少а-珠蛋白基因
正常人
缺少1个а-珠蛋白基因
静止型地中海贫血,无症状
缺少2个а-珠蛋白基因
标准型地中海贫血,轻度贫血
缺少3个а-珠蛋白基因
血红蛋白H病,溶血性贫血
缺少4个а-珠蛋白基因
严重型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多数流产
A. а-珠蛋白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畸变
B. 16号染色体属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染色体组型中和Y染色体同属于E组
C. 标准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细胞内的а-珠蛋白基因在基因座位有4种分布
D. 若一对夫妇均为标准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则其后代基因型可能有5种
【答案】BC
【解析】
【分析】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2、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详解】A、а-珠蛋白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畸变,A正确;
B、16号染色体属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染色体组型中属于E组,Y染色体属于G组,B错误;
C、标准型(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细胞内缺少2个a基因,2个a基因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或不同位置,故在16号染色体的座位有3种分布,C错误;
D、一对夫妻双方都是标准型(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当夫妻双方2个a基因分别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和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时,则其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有5种,D正确。
故选BC。
25.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将基因型Dd的水稻均分为4组,分别进行不同的遗传实验:第一组:连续自交;第二组:随机交配;第三组: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性状个体;第四组: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性状个体。若下图纵坐标表示各组子代的Dd基因型频率,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可以釆取特殊值代入结合选项排除法,也可以依据自交和随机交配特点,建立Fn的Dd规律第一组:连续自交Fn=1/2n;第二组:随机交配Fn=1/2;第三组: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形性状个体Fn=2/(2n+1);第四组: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形性状个体Fn=2/(n+2),
【详解】第一组连续自交,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第二组随机交配,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保持50%不变;第三组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F2Dd所占的比例应是40%;第四组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F2Dd所占的比例应是50%,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果实即为三倍体西瓜
B. 通过射线诱变处理可引起酵母菌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
C. 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为X染色体数目变异
D. 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引起的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即为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四倍体植株上所结西瓜的果皮、胚和胚乳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分别是4N、3N和5N,A错误;
B、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有染色体结构,因此,通过射线诱变处理会引起酵母菌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B正确;
C、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为染色体片段增加导致的,C错误;
D、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即为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
【点睛】
3.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羊膜腔穿刺法无法诊断苯丙酮尿症 B. 遗传病患者均含有异常的遗传物质
C. 遗传咨询可有效检测和治疗遗传病 D. 受精至着床前后致畸的潜在危险较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详解】A、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羊膜腔穿刺法可诊断苯丙酮尿症, A错误;
B、遗传病患者均含有异常的遗传物质,B正确;
C、遗传咨询可以为遗传病患者或遗传性异常性状表现者及其家属做出诊断,估计疾病或异常性状再度发生的可能性,但不能有效检测和治疗遗传病, C错误;
D、胎儿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致畸的潜在危险较大,D错误。
故选B。
25.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红绿色盲和蓝色盲是人类中存在的两种遗传病。某海岛正常居民中约有44%为蓝色盲基因携带者。下图为该岛一家族系谱图,6号不携带红绿色盲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5号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可追溯至7号
B. 11号和12号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1/12
C. 若16号与该岛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患蓝色盲的概率为11%
D. 若11号和12号生下一个红绿色盲的葛莱弗德氏综合征男孩,则一般是由于12号个体减数分裂异常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Ⅱ-3、Ⅱ-4表现正常,生有患蓝色盲的女儿,因此蓝色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Ⅱ-3、Ⅱ-4的基因型都是Aa,患病女儿Ⅲ-8的基因型是aa;人类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Ⅲ-10的基因型是aaXbY,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15号个体是患者,基因型是XbY,Xb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因此1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11号,而由于6号正常,所以11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7号,A正确;
B、11号个体是表现正常的女性,有一个患蓝色盲的弟弟,因此11号蓝色盲的基因型是AA∶Aa=1∶2,11号生有患红绿色盲的儿子,因此11号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因此11号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3AAXBXb或2/3AaXBXb;12号是蓝色盲患者的男性,基因型是aaXBY,11号与12号个体的后代中患蓝色盲的概率是aa=1/2×2/3=1/3,患红绿色盲男孩的概率是XbY=1/4,因此,生一个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为1/3×1/4=1/12,B正确;
C、16号个体含有蓝色盲基因,与该岛某表现型正常的男性(正常居民中约有44%为蓝色盲基因携带者)结婚,后代患蓝色盲的概率是1/4×44%=11%,C正确;
D、11号基因型是XBXb,12号基因型是XbY,生下了XbXbY的孩子,一般是母亲减数分裂异常,产生了XbXb的卵细胞,D错误。
故选D。
5.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遗传咨询是一项社会性的医学遗传学服务工作,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是( )
A. 病情诊断→染色体/生化测定→系谱分析→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提出防治措施
B. 病情诊断→系谱分析→染色体/生化测定→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提出防治措施
C. 染色体/生化测定→病情诊断→系谱分析→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提出防治措施
D. 染色体/生化测定→系谱分析→病情诊断→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是病情诊断→系谱分析→染色体/生化测定→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提出防治措施。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如图为根据某人细胞样本制作的染色体组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只含有1条X染色体
B. 图中含有23个四分体
C. 并非所有染色体都有一个缢缩的着丝粒
D.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唯一载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一般是以处于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表示。
【详解】A、据图分析,图示染色体组型中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说明为女性的染色体组型图,含有2条X染色体,A错误;
B、四分体出现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图示为染色体组型图,不含四分体,B错误;
C、图中所有染色体都有一个缢缩的着丝粒,C错误;
D、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DNA的唯一载体,D正确。
故选D。
10.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一条染色体基因顺序为ABCDEFG,另一条染色体的基因顺序为KLMNOPQRST,在DE和PQ中间断裂之后发生相互易位,可能的产物是( )
①ABCDQRST ②ABCDKLMNOP ③KLMNOPEFG ④EFGQRST ⑤ABCDPONMLK ⑥TSRQEFG
A. ①③ B. ①③或②④
C. ①③或⑤⑥ D. ①③或②④或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在DE之间断裂后产生ABCD和EFG两条染色体,KLMNOPQRST在PQ之间断裂后产生KLMNOP和QRST两条染色体,乙为过程可能产生ABCDKLMNOP和TSRQEFG和ABCDQRST和KLMNOPEFG、ABCDKLMNOP和EFGQRST三种情况。
【详解】根据分析,产生①③和⑤⑥和②④三种情况产物,ABC错误,故选D。
11..(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生物试题) 某种二倍体生物的X染色体上控制某一性状的复等位基因有5种,则在群体中决定这一性状的基因型的种类数最多为( )
A. 15种 B. 20种 C. 25种 D. 30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种二倍体生物的X染色体上控制某一性状的复等位基因有6种,每一条X染色体上可以有这5个复等位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可以分别求出雌性和雄性中的基因型种类,据此答题。
【详解】已知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有5个,为假设A、B、C、D和E,且只位于X染色体上。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雌性生物有15种基因型,即XAXA、XAXB、XAXC、XAXD、XAXE、XBXB、XBXC、XBXD、XBXE、XCXC、XCXD、XCXE、XDXD、XDXE、XEXE;雄性生物有5种基因型,即XAY、XBY、XCY、XDY、XEY,所以群体中共有的基因型种数15+5=20种。
故选B。
(湛江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7. 如果你是一位现代农业育种专家.请判断下列育种方案能达到育种目标的是( )
A. 欲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适合采用诱变育种
B. 欲集中双亲优良性状,适合采用杂交育种
C. 欲让原品系产生自然界没有的新性状,适合采用基因工程育种
D. 欲增大或加强原品系营养器官,适合采用单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育种方法
育种原理
优点
缺点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能产生新的基因型,操作简单
育种时间较长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能产生新基因,大幅度改良生物性状
具有很大盲目性,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育种周期短,能改良性状,提高产量
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性状,过程繁琐
单倍体育种
获得正常个体为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重组
打破物种界限,按照人类意愿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技术要求高,操作要求精细,有一定难度
【详解】A、据题意分析,欲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适合采用基因工程育种,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A错误;
B、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欲集中双亲优良性状,适合采用杂交育种,B正确;
C、欲让原品系产生自然界没有的新性状,适合采用诱变育种,C错误;
D、欲增大或加强原品系的营养器官,适合采用多倍体育种,D错误。
故选B。
(湛江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16. 在腐烂的水果周围常可看到飞舞的果蝇。果蝇的生长周期短,繁殖快,染色体数目较少且变异性状容易观察。是遗传学上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果蝇体内某一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改变,其控制的性状就随之改变
B. 果蝇某一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一个基因能突变为多种等位基因
C. 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果蝇染色体上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中的碱基序列
D. 若果蝇某条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会使其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主要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造成基因结构的改变导致的,一般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等特性,不定向性是指基因可以突变成多种等位基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分为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一般可以引起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的改变从而造成性状的改变。
【详解】A、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改变,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改变,A错误;
B、一个基因能突变为多种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B错误;
C、基因的碱基序列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C错误;
D、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易位、倒位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海淀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3. 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甲醛处理孕鼠,一段时间后取胎鼠肝脏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微核(由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所产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甲醛(mg/kg)
微核率(%0)
畸变率(%0)
对照组
0
1.8
0.5
20
2.4
0.74
200
5.6
2.61
2000
9.0
3.33
A. 该数据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
B. 微核中的遗传信息不能完整传递给子代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异常
C. 染色体断裂导致不含着丝粒的片段丢失,这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D. 若染色体片段错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表格数据可推知,,实验自变量为甲醛浓度,因变量为微核率和畸变率。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可知随甲醛浓度升高,微核率和畸变率都随之升高,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数据表明甲醛可促进胎鼠肝脏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A正确;
B、微核是由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不能被纺锤丝牵引,在分裂末期核膜重建后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故遗传信息不能完整传递给子代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异常,B正确;
C、染色体断裂导致不含着丝粒的片段丢失,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错误;
D、若染色体片段错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D正确。
故选C。
【点睛】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其中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数目变异分为两类:一类是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海淀区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4. 下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
B. 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都是香蕉,不存在生殖隔离
C. 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可以直接获得栽培品种香蕉
D. 栽培品种香蕉可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含有11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指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依照该生物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定,人为的对其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分析题图的染色体核型,可知栽培品种为三倍体,野生祖先种为二倍体。
【详解】A、栽培品种的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两者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A正确;
B、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不能杂交产生后代,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B错误;
C、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四倍体,不能直接获得三倍体栽培品种香蕉,C错误;
D、栽培品种香蕉为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D错误。
故选A。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10. 植物基因D控制某蛋白质的合成。研究发现,在基因D中插入某小段DNA序列后,该蛋白质的结构出现变化,植物的性状也发生改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变异改变了染色体中基因数目和次序
B. DNA序列的插入未改变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C. 基因均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D. 该变异导致种群基因库和生物进化方向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造成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一般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详解】A、据题意可知,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染色体中基因的数目和次序未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数目和次序发生变化,A错误;
B、该基因发生变异后仍能表达,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并未改变,只是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 B正确;
C、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C错误;
D、基因突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但不能导致生物进化的方向发生改变, D错误。
故选B。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11. 下图表示两种发生在生物体中的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病毒都只有①过程发生,没有②过程
B. 两种变异均发生了基因位置的改变
C. 两种变异中涉及的碱基对数目①比②少
D. 两者均可以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①是发生在DNA分子上的基因突变,其中一个G-C碱基对替换成为C-G碱基对,图②表示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染色体部分替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详解】A、图中①表示基因突变,②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因为①中为DNA双链,有些病毒为RNA,不能发生①过程,A错误;
B、①没有发生基因位置的改变,B错误;
C、①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改变,②是多个碱基对的改变,C正确;
D、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
故选C。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13.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太空诱变育种的热潮。太空育种一般要经过“诱变一自交—杂交”才能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纯合品种经诱变后代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
B. 自交的目的是获得单株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植株
C. 杂交的目的是获得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品种
D.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常见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重组,
组合优良性状
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破坏纺锤体的形成,
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诱导花粉直接发育,
再用秋水仙素
优
缺
点
方法简单,
可预见强,
但周期长
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
器官大,营养物质
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缩短育种年限,
但方法复杂,
成活率较低
例子
水稻的育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无子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详解】A、纯合品种经诱变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基因型,自交后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B、自交的可以通过选择和培育,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植株B正确;
C、杂交可以把多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获得优良品种,C正确;
D、杂交育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D错误。
故选D。
【点睛】识记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流程和优缺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18.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不能遗传,无子西瓜不可育但无子性状可遗传
B.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
C.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性状
D. 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若几代人中都出现过才是遗传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所以该性状不能遗传,而无子西瓜是多倍体育种形成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A正确;
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其体细胞中可能会存在同源染色体,如四倍体个体形成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含有同源染色体,故B错误;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运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而不是直接导入,故C错误;
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也有可能是遗传病,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也不一定是遗传病,故D错误。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20. 四倍体的巨蜂葡萄比较:四倍体葡萄更高产、优质,抗病。受到广泛推广已有取代二倍体葡萄的趋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倍体葡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四个染色休组
B. 四倍体葡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 确认葡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好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D. 将二倍体葡萄细胞低温诱导后置于显微镜下.可看到三倍体细胞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染色体数目变异,二倍体葡萄可以通过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四倍体葡萄,将二倍体葡萄和四倍体葡萄进行杂交,可以获得三倍体葡萄。
【详解】A、二倍体葡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四倍体葡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
D、将二倍体葡萄细胞低温诱导后置于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二倍体、四倍体细胞,但观察不到三倍体细胞,D错误。
故选ABD。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25. 蜀山黑鸡是二倍体生物:含78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黑鸡羽毛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黑鸡具有独特的营养、滋补、滋阴、补肾、添精、抗癌等独特药用功效和观赏价值。于是,科学家采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新品种限性班纹雌性黑鸡。产量和营养价值更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鸡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_条染色体。
(2)黑鸡的B基因可编码某种蛋白,转录时,刚转录出来的mRNA所含的碱基数大约是组成该蛋白的氨基酸数的90倍,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到结束约10秒钟,而实际上合成60个该蛋白只需要1分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变异黑鸡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__。由变异黑鸡培育出限性斑纹雌性黑鸡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图中的限性斑纹雌性黑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4)在生产中,可利用限性斑纹雌性黑鸡和无斑纹雄性黑鸡培育出可根据体色醉别幼鸡性别的后代。请用遗传图解和适当的文字,描述选育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9 (2). 刚转录出来的mRNA需要加工后才能翻译 (3). 一条mRNA上有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 (4). 染色体结构变异 (5). 杂交育种 (6). aaZWA (7).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变异黑鸡出现了一条II号染色体(包含A基因的片段)易位到了W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据图可知由“变异黑鸡”培育出“限性斑纹黑鸡”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
2、遗传图解要写出表现型、基因型、产生的配子类型和后代比例。
【详解】(1)由黑鸡是二倍体生物,含78条染色体,可以推测出黑鸡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39条染色体。
(2)真核细胞内,刚转录出来的mRNA需要经过加工,成熟后才能作为模板进行翻译,故刚转录出来的mRNA所含的碱基数可能是组成该蛋白的氨基酸数的90倍;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到结束约10秒钟,而实际上合成60个该蛋白只需要1分钟,其原因是一条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这样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3)II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移位到W染色体上,是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由“变异黑鸡”培育出“限性斑纹黑鸡”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由变异黑鸡与普通黑鸡2通过杂交育种方式获得。图中限性斑纹黑鸡的基因型为aaZWA。
(4)用限性斑纹雌性黑鸡和无斑纹雄性黑鸡培育出可根据体色醉别幼鸡性别的后代,遗传图解如下:
【点睛】本题以培育“限性斑纹雌性黑鸡”为背景,考查生物变异、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和从图示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
(2020-2021学年度大同一中高三年级第六次质量监测)11. 如图所示为某染色体上的若干基因,其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同一植物的各种细胞中,a、b、c因都一定会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
B. a、b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以自由组合
C. Ⅰ、Ⅱ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D.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改变。
2、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
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自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A、在同一植物的各种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b、c基因不一定都会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A错误;
B、a、b互为非等位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B错误;
C、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D正确。
故选D。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多组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中小鼠的体色表现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些过渡类型。经研究发现,F1中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碱基序列相同,但其上二核苷酸胞嘧啶(CpG)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 基因的甲基化使Avy基因发生突变
B. 小鼠体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C. 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F1小鼠体色的颜色就越浅
D. 基因的甲基化可能阻止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的基因型为Avya,但由于Avy基因中碱基序列中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不同程度地抑制Avy基因的表达,使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
【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的甲基化没有使Avy基因发生突变,A错误;
B、控制小鼠体色的基因Avy和a属于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B错误;
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F1小鼠体色的颜色就越深,C 错误;
D、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说明基因的甲基化可能阻止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从而抑制Avy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ABC。(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蜜蜂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倍数决定,雌性(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雄蜂为单倍体。蜂王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雄蜂通过假减数分裂(本质为有丝分裂)产生精子。某对亲代蜜蜂杂交得F1,F1蜂王与雄蜂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雌蜂的基因型为MmNn、Mmnn、mmNn、mmnn,雄蜂的基因型为MN、Mn、mN、mn。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代蜂王是纯合子 B. 亲代雄蜂的基因型为Mn
C. F1雌蜂可产生4种卵细胞 D. F1工蜂的基因型为MmNn
【答案】B
【解析】
【分析】
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因此F1雌蜂的基因型为MmNn,根据F2雌蜂的基因型可知F1雄蜂的基因型为mn,F1的雄蜂由亲本雌蜂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可知,亲本雌蜂的基因型为mmnn。
【详解】A、由分析知亲代雌蜂是纯合子,A正确;
B、F1雄蜂基因型为mn,亲本雄蜂基因型为MN,B错误;
C、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因此F1雌蜂的基因型为MmNn,可产生4种卵细胞,C正确;
D、F1工蜂的基因型为MmNn,D正确。
【点睛】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如图为豌豆某条染色体部分基因的排布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个基因序列,最短的序列包括2 000个碱基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①基因序列整体缺失,则最有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B. 如果在射线诱导下②与③发生了位置互换,则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C. ②序列中的某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但未引起性状的改变,也属于基因突变
D. 如果③序列中缺失了20个碱基对,则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详解】A、整个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的碱基缺失,A错误;
B、②③发生位置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不是基因重组,B错误;
C、基因中个别碱基发生了替换属于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性状不一定改变,C正确;
D、基因中碱基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C。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某生物基因组成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该生物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几种配子。下列关于这几种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子一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 配子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最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C. 配子三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原因可能是基因 b 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D. 配子四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 A 或 a 缺失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配子一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B、配子二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这属于染色体变异,B正确;
C、a和b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而配子三中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原因可能是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
D、配子四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A或a缺失,D错误。
故选ABC。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无法产生种子,都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B. 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
C.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D. 二倍体植株的花药经植物组织培养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的定义是指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变异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多倍体并不一定可育。
【详解】A、无籽西瓜属于三倍体,无子番茄是生长素类似物作用后促进子房发育,属于二倍体,因此无籽西瓜属于可遗传变异,A错误;
B、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若没有发生在基因内部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则没有造成基因突变,B正确;
C、多倍体植物有一些情况不育,例如三倍体联会紊乱,导致不育,C错误;
D、二倍体植株的花药经植物组织培养后得到的是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植株,不能稳定遗传,D错误。
故选B。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突变基因杂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种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细胞继续完成有丝分裂后,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
①正常基因纯合细胞
②突变基因杂合细胞
③突变基因纯合细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可知:染色体片段交换后,含有这种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都是杂合的,假设正常基因为A,突变基因为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杂合基因分离;在有丝分裂未期,两个A可同时进入到某一细胞中,两个a同时入另一个细胞中;也可以是两个子细胞中均是A和a。
【详解】假设正常基因为A,突变基因为a。染色体片段发生交叉互换后,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分别为A和a。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这样细胞中出现分别含有基因A、a、A、a的4条染色体,到有丝分裂末期,这些染色体平均分配,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①两个A同时进入到某一子细胞中,两个a同时进入另一个细胞中,②可以是A和a进到某一子细胞中,另一个子细胞中也是A和a。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江苏省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果蝇的体色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不含体色基因的个体无法发育。下图为果蝇培育和杂交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60Co照射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B. 根据体色和性别即可完成筛选②过程
C. F1中有一半果蝇含有异常染色体
D. F2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为2:1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形:图乙的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由射线照射引起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甲乙杂交得到F1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
【详解】A、60Co照射,乙细胞内在含B基因的常染色体与X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甲产生的配子为bX,乙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比例为BXB:BY:OXB:OY=1:1:1:1,则F1的基因型为BbXBX,BbXY,bOXBX,bOXY且比例为1:1:1:1,其中BbXBX,bOXBX和bOXY的个体染色体异常,雌性为显性性状,雄性为隐性性状,因此根据体色和性别即可完成筛选②过程,B正确;
C、F1的基因型为BbXBX,BbXY,bOXBX,bOXY且比例为1:1:1:1,其中基因型为BbXY的果蝇染色体正常,因此F1中有3/4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C错误;
D、F1中异常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BX或bOXBX,产生的配子有BXB、bXB、BX、bXB、OXB、bX、OX、bX,异常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bOXY,产生的配子有bX、bY、OX、OY,已知不含该等位基因的个体无法发育,所以F2中灰身果蝇:黑身果蝇的比例为20:(12-2)=2:1,D正确。
故选BD。
(江苏省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神经节苷脂沉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体内的一种酶完全没有活性,通常在4岁之前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该病的致病基因须通过患者在亲子代之间传递
C. 携带者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表达出相关有活性的酶
D. 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减少该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答案】AB
【解析】
【分析】
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详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
B、该病的致病基因可通过患者或携带者在亲子代之间传递,B错误;
C、携带者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表达出相关有活性的酶,C正确;
D、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减少该遗传病患儿的出生,D正确。
故选AB。
【点睛】
(江苏省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下图为育种工作者培育无籽西瓜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处理①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B. 乙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无同源染色体
C. 甲植株的基因型是DDdd,属于四倍体
D. 图中F1与甲植株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育种工作者培育无籽西瓜的流程图,图中F1的基因型为Dd;处理①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甲为DDdd,属于四倍体;乙为三倍体。
【详解】A、由于子一代可育,因此处理①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A正确;
B、乙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B错误;
C、甲植株的基因型是DDdd,属于四倍体,C正确;
D、图中F1的基因型为Dd,属于二倍体,而甲植株为四倍体,两者杂交形成的三倍体不育,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B。
(江苏省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 对一株玉米白化苗研究发现,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碱基序列,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无法合成叶绿素,该白化苗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
A. 染色体数目变异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详解】A、染色体数目变异是指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化或染色体组倍数性变化,A错误;
B、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根据题意可知,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 DNA,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所以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
C、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C错误;
D、基因重组是指减数分裂中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或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
(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生物试题)为获得果实较大、含糖量高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扦插栽培。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中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 “嵌合体”产生的原因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
C. “嵌合体”产生配子过程中,部分细胞染色体联会紊乱
D. “嵌合体”个体自交也可产生二倍体、三倍体的子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详解】A、由分析可知,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
B、细胞的分裂不同步是“嵌合体”产生的原因,B正确;
C、“嵌合体”是由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组成的,因此在产生配子过程中,细胞染色体联会不会紊乱,C错误;
D、“嵌合体”个体自交可能产生二倍体、三倍体的子代,四倍体子代也可能产生,D正确。
故选C。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的某遗传家系图,家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且I4无乙病基因。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均为1/400。
(1)根据系谱图可判断甲病为______遗传病,乙病最可能是______遗传病。
(2)若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异常配子可能来自______。
(3)若Ⅲ4与Ⅲ5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概率是______,只患乙病概率是______。
(4)Ⅱ1与Ⅳ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与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
(5)若Ⅱ1与人群中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 (2). 伴Y染色体 (3). 父方或母方 (4). 1/21 (5). 10/21 (6). 2/3 (7). 23/63 (8). 1/63
【解析】
【分析】
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
【详解】(1)I1和I2没有甲病,II4有甲病且为女孩,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3和I4的家系中男性都患乙病,乙病最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2)若Ⅳ2的性染色体正常为XY,多一条X,X可能来自父方或母方。
(3)Ⅲ4的基因型为aa。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均为1/400,故a=1/20,A=19/20,由于III5正常,可能为AA或Aa,Aa在正常人中的概率为38/399。Aa和aa结婚后代患甲病概率为:38/399与1/2相乘等于1/21,二者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是20/21。由于乙病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只有男性患病,男性占1/2,故只患乙病概率是20/21与1/2相乘等于10/21。
(4)因为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I1和I2的基因型均为Aa,则Ⅱ1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3,为Aa的概率为2/3,而Ⅳ3的基因型为Aa,因此Ⅱ1与Ⅳ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Ⅱ1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3,为Aa的概率为2/3,Ⅲ5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361/369,是Aa的概率是38/399,Ⅱ1与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361/369+2/3×38/399=23/63.
(5)由于乙病为伴Y遗传,因此Ⅱ1与人群中某正常男性结婚,后代只可能患甲病,Ⅱ1基因型为2/3Aa、1/3AA,正常男性为Aa概率为38/399,因此他们的子女患病的概率为2/3×38/399×1/4=1/63。
【点睛】本题是人类遗传病的综合题,难度较大,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遗传病的类型,才能正确解决下面的问题。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杂种优势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当中,但杂交种子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无法保持其杂种优势。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某杂交稻的四个内源基因,获得了可以发生无融合生殖的Fix植株。Fix 植株在营养生长阶段表现正常,但育性明显下降。通过检测,在其子代中得到了基因型与亲本完全一致的植株,表型也与Fix杂交稻高度相似。下图示Fix植株的生殖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除的基因中有影响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基因
B. 基因的缺失会导致雌雄配子不能识别和结合
C. 受精卵中来自雄配子的染色体因降解而消失
D. Fix 植株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保留杂种优势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的4个基因在实现无融合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是使减数分裂变成有丝分裂(“不出现基因重组、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受精后,父本来源的染色体消失。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某杂交稻的四个内源基因的Fix植株,其配子中所含的染色体组成与Fix植株体细胞相同,故敲除的基因中有影响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基因,A正确;
B、基因的缺失后两种配子仍能识别结合成受精卵,故不会导致雌雄配子不能识别和结合,B错误;
C、图中受精卵中含两个亲代的染色体,但子代中不含雄性亲本的染色体,故推测来自雄配子的染色体因降解而消失,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通过检测,在其子代中得到了基因型与亲本完全一致的植株,表型也与Fix杂交稻高度相似,故Fix 植株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保留杂种优势,D正确。
故选ACD。
【点睛】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栽培稻(2n=24)相对野生稻丢失了大量优异基因,如抗病、虫、杂草及抗逆基因等。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甲)8号染色体上有耐冷基因A,4号染色体上有抗稻飞虱基因B,而栽培稻(乙)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
基因型
AA
Aa
aa
BB
Bb
bb
个体数量
201
1009
798
520
1038
517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据表中数据分析,带有A基因的雄配子或雌配子成活率可能很低
B. 据表中数据分析,水稻耐冷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 F2淘汰不抗飞虱的个体后自交,则F3中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5
D. 对栽培稻乙的基因组测序,须测定12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答案】A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野生稻甲基因型为AABB,栽培稻乙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故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甲乙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子一代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
【详解】A、据表中数据分析,AA基因型的个体数量比理论值明显减少,可推知带有A基因的雄配子或雌配子成活率可能很低,A正确;
B、据表中数据分析,水稻耐冷性状的遗传不符合虽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是存在AA基因型个体存活率低的问题,但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F2淘汰不抗飞虱的个体后自交,则F2中抗飞虱的个体有BB:Bb=1:2,故F3中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3+2/3×1/4=1/2,C错误;
D、对栽培稻乙(2n=24)的基因组测序,须测定12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D正确。
故选AD。
(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玉米非糯性基因(B)对糯性基因(b)显性。如图为玉米培育的示意图,染色体缺失片段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但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雌配子可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是通过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个体
B. 甲与正常糯性玉米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相同
C. 若甲作母本,F1非糯性玉米中含有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占2/3
D. 若甲作父本,F2非糯性玉米细胞中异常染色体数目最多为2条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玉米非糯性基因(B)对糯性基因(b)是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因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若甲作母本,雌配子有B(缺失但可育)和b两种;因染色体缺失的雄配子不育,若甲作父本,只产生一种正常雄配子b。
【详解】A、甲用X射线处理,发生染色体缺失片段,所以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个体,A正确;
B、甲与正常糯性玉米进行正反交,若甲作母本为正交,后代雌配子有B(缺失但可育)和b两种,雄配子有b一种,后代有非糯性:糯性=1:1;若甲作父本为反交,后代雄配子有b一种(B不育),雌配子有b一种,故后代全为糯性,因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不同,B错误;
C、若甲作母本,雌配子有B(缺失但可育)和b两种,甲(Bb)与乙(Bb)杂交得到的F1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1/3BB(缺失)、1/3Bb(正常)和1/3Bb(缺失),所以含有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占2/3,C正确;
D、若甲作父本,染色体缺失的花粉B不可育,只产生一种正常雄配子b,甲(Bb)与乙(Bb)杂交得到的F1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Bb(正常),F1非糯性玉米植株随机传粉,F2非糯性玉米细胞中染色体全部正常,D错误。
故选AC。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
C. 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相同
D. 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均为纯合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示为联会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A错误;由于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则其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个体,B正确;该玉米产生的正常配子基因型为Aa和aa,同时还会产生异常配子,则自交形成的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可能不同,C错误;该植株花药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基因型为Aa和aa,加倍后的个体基因型为AAaa和aaaa,前者是杂合子,后者是纯合子,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根据联会判断发生的时期,理解单倍体育种中染色体加倍后不一定是纯合子,难度较大。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水稻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其杂种一代会出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科研人员为解决这一问题做了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自然条件下,筛选出水稻品种ZH11的雄性不育突变体(hms1)。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为亲本中的______(父本/母本),其应用优势是不必进行______操作,极大地减轻了人的工作量。
(2)若将野生型ZH11和突变体(hms1)杂交,F2中突变型占1/4,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3)为研究湿度与雄性不育突变体产生的关系,研究人员将野生型ZH11和突变体(hms1)分别在不同湿度条件下自交,结实率如图1,将野生型和突变体的花粉放置于高浓度溶液中做脱水实验,结果如图2:
由图1实验结果分析:突变体在______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
由图2实验结果推测:突变体的花粉可能在结构或化学组成方面存在缺陷,导致花粉______,产生雄性不育突变体。
(4)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的产生是由于HMS1基因插入了8个碱基对而发生基因突变,转变为hms1基因后,其转录出的mRNA,在翻译时______,使花粉细胞中催化脂肪酸链延伸的酶A分子量变小。特长链脂肪酸的缺少会影响花粉壁中含油层的形成。
(5)综上研究,阐述产生雄性不育突变体的可能机理。______
(6)结合以上材料,请设计对利用hms1保存突变体(hms1)的简要流程。______
【答案】 (1). 母本 (2). 去雄 (3). 基因的分离 (4). 低湿度(湿度小于55%) (5). 易脱水(保水能力差) (6). 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 (7). HMS1基因突变,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使花粉细胞中催化脂肪酸链延伸的酶A分子量变小,花粉保水能力差,导致突变体在低湿度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 (8). 在湿度大于75%条件下,使突变体S自交,收获种子,获得突变体(hms1)以备来年使用
【解析】
【分析】1、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而雄性不育的个体不需要去雄;一对等位基因的测交实验中,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2、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湿度、时间、水稻的品种,因变量是结实率、花粉脱水率。图1显示,野生型ZH11杂不同的湿度条件下都可育,而突变体(hms1)在湿度大于55%后也可育了;图2显示,将野生型和突变体的花粉放置于高浓度溶液中做脱水实验,随着时间的延长,野生型的花粉脱水率先增加后维持相对平衡,而突变体的花粉脱水率开始一直为0,一段时间后出现了逐渐增加的现象。
【详解】(1)雄性不育个体不能作为父本,只能作为母本,可以省去杂交育种过程中的去雄的操作步骤。
(2)让野生型ZH11(隐性纯合子)和突变体(hms1、杂合子)杂交,子二代中突变体占1/4=1/2×1/2,说明子一代突变体占1/2,进而说明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3)据图1分析可知,突变体在低湿度(湿度小于55%)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而湿度大于55%后也可育;结合图2分析,突变体雄性不育的花粉的脱水率几乎为0,说明突变体的花粉可能在结构或化学组成方面存在缺陷,导致花粉易脱水(保水能力差),产生雄性不育突变体。
(4)根据题意分析,基因通过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突变体产生的酶A分子(本质是蛋白质)量变小,说明翻译时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了。
(5)结合以上分析,产生雄性不育突变体的可能机理是:HMS1基因突变,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使花粉细胞中催化脂肪酸链延伸的酶A分子量变小,花粉保水能力差,导致突变体在低湿度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
(6)根据以上雄性不育突变体产生机理,保存突变体(hms1):在湿度大于75%条件下,使突变体S自交,收获种子,获得突变体(hms1)以备来年使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实质、杂种优势等知识点,明确雄性不育个体可以免去去雄的麻烦,能够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对数,并能够结合图形和题干信息分析实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为获得果实较大、含糖量高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扦插栽培。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中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 “嵌合体”产生的原因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
C. “嵌合体”产生配子过程中,部分细胞染色体联会紊乱
D. “嵌合体”个体自交也可产生二倍体、三倍体的子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详解】A、由分析可知,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
B、细胞的分裂不同步是“嵌合体”产生的原因,B正确;
C、“嵌合体”是由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组成的,因此在产生配子过程中,细胞染色体联会不会紊乱,C错误;
D、“嵌合体”个体自交可能产生二倍体、三倍体的子代,四倍体子代也可能产生,D正确。
故选C。
(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果蝇的性别及育性如右表所示。用白眼雌果蝇(XrXr)和红眼雄果蝇(XRY)进行杂交实验,发现每2000个子代个体中,总出现一个白眼雌蝇和一个红眼雄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对这种例外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性染色体组成
性别及育性
XX XXY
♀ 可育
XY XYY
♂ 可育
X
♂ 不育
XXX Y YY
胚胎期死亡
A. 亲代红眼雄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 亲代白眼雌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C. 亲代红眼雄蝇产生配子时X与Y染色体不分离
D. 亲代白眼雌蝇产生配子时两个X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用白眼雌果蝇(XrXr)和红眼雄果蝇(XRY)进行杂交实验,在正常性况下所得到的后代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性状表现为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表现型为白眼。但发现每2000个子代个体中,总出现一个白眼雌蝇和一个红眼雄蝇,说明后代中有的个体发生了变异。结合题干所给定的表格及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亲代红眼雄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即XR变为Xr那么后代中就会出现白眼雌果蝇,但再考虑基因突变的低频性,这种可能性不大,A错误;同理分析B选项也是错误的;亲代红眼雄蝇产生配子时X与Y染色体不分离,那么其配子为XRY和O,则后代的基因型为XRXrY和XrO,性状及性别表现分别为红眼雌性个体和白眼雄性个体,与事实矛盾,C错误;亲代白眼雌蝇产生配子时两个X染色体不分离,那么其配子为XrXr和O,则后代的基因型为XrXrY和XRO,性状及性别表现分别为白眼雌性个体和红眼雄性个体,与事实吻合,D正确;因此选D。
【点睛】在有些问题不是能够直接从题干中获得足够多的信息时,结合题干信息和选项逐项分析,采用排除法做题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姜堰中学、如东中学、沭阳如东中学2021届高三联考试题)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因此在___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_____。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
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___发育而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
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_______。
(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______;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答案】 (1). 10 (2). 减数 (3). 染色体组 (4). 卵细胞 (5). 紫粒亲本是杂合子 (6). aaRr/Aarr (7). 单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白色,基因型为ar;二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aRr;二者籽粒胚乳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aaRrr (8). 用G和H杂交,将所得F1为母本与S杂交;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
【解析】
【分析】
1、单倍体生物是由未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其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
2、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则紫色的基因型为A_R_,白色的基因型为A_rr、aaR_、aarr。
【详解】(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为20/2=10。单倍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染色体随机分配,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
(2)①由图可以看出,单倍体子代PCR结果与母本完全相同,说明单倍体的胚由母本的卵细胞发育而来。②A、a与R、r独立遗传,共同控制籽粒的颜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紫粒亲本是杂合子,两对等位基因各自相互分离后,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根据紫:白=3:5的性状分离比,紫粒占3/8,由“3/8=3/4×1/2”可推出亲本中紫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双杂合,白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单杂合+隐性基因,即aaRr/Aarr。③根据图中的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二倍体籽粒的颜色应为紫色,基因型为AaRr;单倍体籽粒由母本的配子发育而来,所以其基因型为ar。胚乳都是由一个精子(基因组成AR)和两个极核(基因组成都为ar)结合后发育而来,基因型为AaaRrr。
(3)按照(2)③中的方法,可将G和H杂交,得到F1,再以F1为母本授以突变体S的花粉,根据籽粒颜色挑出表现型为白色的单倍体,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最后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下图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①过程培育的植株A一般能保持原来玉米幼芽的基因型
B.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着丝点分裂使得植株B含四个染色体组
C. 植株C是由花粉离体培育而来的单倍体且基因型有4种
D. 获得幼苗1和2的过程可体现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AaBb)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芽尖细胞组织培养,所得植株A的基因型与亲本相同;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幼苗2为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其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植株B,若直接培育可得到单倍体植株C。
【详解】A、由于幼苗芽尖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通常情况下,植株A的基因型仍是AaBb,A正确;
B、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植株B含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
C、植株C发育起点为花药中的配子,属于单倍体,其基因型共有4种,分别为AB、Ab、aB、ab,C正确;
D、①表示芽尖细胞组织培养,②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分别体现了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ACD。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就应该丢弃
B.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
C. 由于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因此该无子性状的产生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 经杂交育种培育的高产矮杆水稻品种,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也不应丢弃,可作为育种材料留着备用,A错误;
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可能发生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虽然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但该无子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D、经杂交育种培育的高产矮杆水稻品种,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D正确。
故选D。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为指导遗传咨询,医生通过产前诊断技术从孕妇体内取得胎儿细胞进行检查分析,以此判断胎儿是否患遗传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借助染色体筛查技术,诊断胎儿是否患红绿色盲病
B. 体外培养胎儿细胞并分析染色体,诊断胎儿是否患先天性愚型病
C. 用光学显微镜检查胎儿细胞,可判断胎儿是否患有青少年型糖尿病
D. 对胎儿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数量分析,可判断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由染色体异常造成的遗传病,患者体内没有致病基因。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的体内不含致病基因;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有些遗传病可在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阶段才表现出来。
【详解】A、借助染色体筛查技术,只能诊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能诊断胎儿是否患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病,A错误;
B、先天性愚型病是染色体异常病,故体外培养胎儿细胞并分析染色体,能诊断胎儿是否患先天性愚型病,B正确;
C、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用光学显微镜检查胎儿细胞,不能判断胎儿是否患有青少年型糖尿病,C错误;
D、猫叫综合征是人体的5号染色体缺失一段引起的,通过对胎儿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数量分析,不能判断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D错误。
故选B。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联考)下图1表示利用某二倍体植物进行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或核DNA含量变化,图2表示各个阶段细胞分裂部分染色体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 I-V阶段中,表示染色体含量变化的是______,可以表示配子形成过程的是______,表示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含量加倍阶段的是 ______,可发生基因重组的阶段是 ______。(所有答案用罗马数字表示)
(2)获得单倍体的常用方法是______。图2中a细胞对应图1中字母______所表示的阶段;a、b细胞分别含______个染色体组,图2中d细胞可能存在于图1中字母______所表示的阶段。
【答案】 (1). III、IV、V (2). I、II (3). IV (4). I (5). 花药离体培养 (6). OP (7). 4、2 (8). EF、IJ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1表示利用某二倍体植物进行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或核DNA含量变化,其中A-G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量变化,H-L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变化,L-M代表秋水仙素作用使染色体加倍,M-R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量变化。图2中,a、b、c、d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减Ⅰ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图。
【详解】(1)据图1曲线分析可知,Ⅰ〜Ⅴ阶段中,表示染色体含量变化的是Ⅲ、Ⅳ、Ⅴ时期;表示配子形成过程的是Ⅰ、Ⅱ时期;表示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含量加倍阶段的是Ⅳ;发生基因重组的阶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Ⅰ阶段。
(2)花药离体培养是获得单倍体的常用方法;图2中a细胞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含4个染色体组,对应图1中字母OP所表示的阶段;b细胞表示减Ⅰ分裂中期,含2个染色体组;图2中d细胞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存在于图1中字母所表示的EF、IJ阶段。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及育种的相关知识,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和常见几种育种方式,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是答题的关键。
(2021届辽宁省朝阳市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12.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一定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B. 基因重组不会导致生物出现新的表现型
C. 染色体变异会导致性状发生改变
D. 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基因重组能实现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组合;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错误;
B、基因重组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会导致生物产生新的表现型,B错误;
C、染色体变异会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性状发生改变,C正确;
D、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纯合体植株,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C。
(2021届辽宁省朝阳市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13. 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内正在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方框内含有4种碱基、6种核苷酸
B. 图示过程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
C. ③沿着④移动的方向为从a到b
D. 图示过程涉及的核酸共有3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剧图分析①为DNA,④为RNA③为核糖体,②为多肽,图中为边转录边翻译过程。
【详解】A、图中有四种碱基,有三种脱氧核苷酸,三种核糖核苷酸,共六种核苷酸,A正确;
B、图示边转录边翻译,发生在原核细胞中,B错误;
C、从肽链的长短可判断③的移动方向是从b到a,从短肽到多肽,C错误;
D、图示过程所示的核酸共有四种,DNA、mRNA、tRNA、rRNA,D错误。
故选A。
(2021届辽宁省朝阳市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1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能使DNA序列发生变化,但不一定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B. 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C. 二倍体植物经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用于育种
D.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幼苗,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变化,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或是隐性突变等原因,不一定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A正确;
B、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
C、二倍体植物经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称为多倍体,在可用于育种,C正确;
D、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幼苗,进行加倍处理后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恢复育性,故可用于育种,D正确。
故选B。
(2021届辽宁省朝阳市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15. 某DNA上的B基因编码一条含76个氨基酸的肽链。若该基因发生缺失突变,使mRNA上减少了一个AUA碱基序列,表达的肽链含75个氨基酸。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在上述基因表达时,翻译过程最多涉及61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
B. 与原B基因相比,突变后的B基因热稳定性相对降低
C. B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的比例保持不变
D. 突变前后编码两条多肽链均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的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详解】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一共有61种,故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翻译过程最多涉及61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A正确;
B、mRNA与DNA配对,mRNA上的AUA对应该基因中减少的序列为TAT,AT碱基之间只有两个氢键,GC之间三个氢键,基因发生缺失突变后AT碱基比例下降,GC相对上升,氢键越多结构越稳定,热稳定性越高,B错误;
C、B基因突变后,使mRNA减少了一个AUA碱基序列,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因而参与基因复制的嘧啶核苷酸数量减少,但由于嘌呤和嘧啶配对,均为50%,突变前后此比例不会发生变化,故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C正确;
D、至少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故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多肽链均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D正确。
故选B。
(2021届辽宁省朝阳市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19.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个别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图所示。“染色体桥”可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到细胞两极。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B. 其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一定相同
C. “染色体桥”结构可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染色体桥
D. 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可能会出现2个相同基因
【答案】A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个别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因此该结构出现在后期,由于“染色体桥”可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到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发生结构的变异,出现染色体片段的缺失或者重复现象。
【详解】A. “染色体桥”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断裂,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正确;
B.出现“染色体桥”,可以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可能不同,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着丝点在后期分裂,所以分裂后期能观察到“染色体桥”,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者重复,因此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可能会出现2个相同基因,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通过“染色体桥”连接,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D正确。
故选AD。
(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10. 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W”)。W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期X染色体不分离。现就第一、二种可能进行讨论,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W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1)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果预测:
Ⅰ.若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引起的;
Ⅱ.若子代全是白眼,则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3)进一步实验表明,亲代雌果蝇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发生了图示变化,起始密码子为AUG。基因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___________ 变为___________。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__________(填“a”或“b”)链中。
【答案】 (1). 用W与多只白眼雌果蝇杂交,统计子代果蝇的眼色 (2). 子代中雌果蝇全是红眼 (3). GUC (4). UUC (5). b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理论上后代雄果蝇应全为XRY红眼,发现的这一只白眼雄果蝇基因型可能为以下几种情况:①基因型为XRY的红眼果蝇,在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控制眼睛颜色的红色色素未合成,导致白眼;②这只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rY,是由于母方XRXR在减数分裂中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含Xr的配子,并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③这只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rO,父方XrY产生的含Xr的配子,与母方减数分裂异常产生的无性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据此分析。
【详解】(1)为证明属于上述哪种原因导致白眼雄果蝇的出现,可以用W果蝇与多只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统计子代果蝇的眼色。
(2)由分析可知,第Ⅰ种情况,M应为XRY,XRY与XrXr杂交,子代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说明为环境引起的表现型改变;
第Ⅱ种情况,M应为XrY,XrY与XrXr杂交,子代全部是白眼,则说明为基因突变引起的表现型改变。
(3)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结合图示可知,b链为转录出mRNA的模板链,基因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则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GUC变为UU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减数分裂、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由题干信息准确分析异常个体出现的原因,依据减数分裂的异常情况推断异常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基因转录和翻译相关知识分析图示进行解答。
(北京四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学期期中考试)5.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也可以是基因非编码区碱基序列的改变
B. 基因突变前后,基因间的位置关系也会发生改变
C. 只要发生基因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就发生改变
D. 基因突变具有多害性,无法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原因: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3)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不定向性;③突变率很低;④多数有害。
【详解】A、基因非编码区碱基序列的改变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
B、基因突变前后,基因间的位置关系不变,B错误;
C、发生基因突变,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改变,例如AA突变为Aa,性状不变,C错误;
D、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A。
(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检)3. 生物体产生新的基因是由于 ( )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等位基因的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生物种类
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发生,具有普遍性
自然状态下,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遗传
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均可发生
产生结果
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型、新的性状。
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
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引起基因数目或顺序变化
镜检
光镜下无法检出,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
光镜下可检出
【详解】A、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 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能产生新基因,B正确;
C、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但不会产生新基因,C错误;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产生新的基因,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检)4. 人类的X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X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注:密码子GCC——丙氨酸):
CGG重复次数(n)
n GtD > gt
D. 该实例可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AB
【解析】
【分析】
由题可知,人类的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复等位基因的遗传病。
【详解】A、GPUT活性的测定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A正确;
B、杂合子一般不发病,患者均为纯合子,由于不知患者父母的表现型,因此患者的父母可为纯合子或杂合子,B正确;
C、这组复等位基因可组成6种基因型,Gt+对GtD为不完全显性,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可能为Gt+= GtD > gt,C错误;
D、该实例可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故选AB。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16.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 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 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细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 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出现皱粒豌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详解】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A错误;
B、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细菌是由于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了基因重组,B正确;
C、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出现皱粒豌豆是基因突变,C错误;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因为父母双亲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BD。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9月月考生物试题)17.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发生基因突变的生物必定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B. 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生物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
C.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遗传变异的变异包括:
①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②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③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有些生物无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A错误;
B、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生物一般是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该生物含有染色体,因此也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B正确;
C、基因突变能产生等位基因,只有基因突变才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C错误;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D错误。
故选B。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9月月考生物试题)18. 下图为某种多倍体的培育过程(杂种植株不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物种a和物种b存在着生殖隔离
B. 杂种植物细胞无同源染色体联会
C. 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D. 图示多倍体植株细胞中无成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物种a和物种b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两物种的配子两两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杂种植物。杂种植株不育,利用多倍体育种,使得杂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出可育的多倍体。
【详解】A、图示杂种植物不育,说明物种 a和物种b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由于杂种植物不育,说明杂种植物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也就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B正确;
C、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杂交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染色体加倍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正确;
D、图示多倍体植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加倍,因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9月月考生物试题)19.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女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男孩,若不考虑变异的发生,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
A. 夫妇双方均携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
B. 该遗传病的基因不一定只位于X染色体上
C. 他们再生患病男孩和患病女孩的儿率一定相等
D. 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详解】A、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该对夫妇一定都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则该对夫妇中只有妻子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A错误;
B、控制该病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
C、若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杂合子,父亲不患病,则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生患病女孩的概率为0,C错误;
D、致病基因可能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当夫妇都是杂合子,且Y染色体上含的是隐性基因(致病基因),可以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B。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9月月考生物试题)20. 用甲基磺酸乙酯处理水稻宽叶梗(KYJ)纯合品系,变获得窄叶突变体zy17品系。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导水稻发生基因突变,会导致同一个体中有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由此推测人工诱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如:A基因突变为a、B基因突变为b、c基因突变为C……。
(2)研究表明:宽叶和窄叶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窄叶为隐性性状。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验证这一结论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b基因与A、a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诱变宽叶粳(AABB)获得两种水稻突变体,下图为两种突变体水稻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据图推测,基因A和B的突变会导致减数分裂发生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提高突变频率 (2). 将纯合窄叶突变体zy17与纯合宽叶梗(KYJ)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 (3). F2中宽叶和窄叶的性状分离比为3∶1. (4). A基因突变导致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质无法分裂 (5). B基因突变导致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诱导基因突变,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基因突变会导致同一个体中有多个基因发生突变,说明人工诱变能够提高突变频率。
(2)如果宽叶和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实验方案:将纯合窄叶突变体zy17与纯合宽叶梗(KYJ)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
实验结果:F2中宽叶和窄叶的性状分离比为3∶1。
(3)从图中看出aaBB(A基因发生了突变)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但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细胞质无法分裂,导致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而AAbb突变体(B基因发生突变)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难点是(3)需要考生结合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图中变异类型。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21. 下列疾病中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
A. 多指 B. 猫叫综合征
C. 青少年型糖尿病 D. 葛莱弗德氏综合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多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
B、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
C、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C正确;
D、葛莱弗德氏综合征为性染色体异常的男性患者,表现为睾丸发育不全,D错误。
故选C。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22. 果蝇的一条常染色体正常的片段排列顺序为abc·defgh,中间黑点代表着丝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fgh,则该变异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
B. 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fgh,则该变异属于非整倍体变异
C. 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fghde,则该染色体上基因座位和基因数量未改变
D. 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pq,则该变异一定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
【详解】A、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fgh,缺失了e基因,则该变异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A错误;
B、整倍体变异,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减。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fgh,多了f基因,则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B错误;
C、基因座位又称座位,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fghde,则该染色体上基因座位和基因数量未改变,则发生了染色体的倒位,该变异会改变基因座位,C错误;
D、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pq,出现新基因pq,则该变异一定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易位,D正确。
故选D。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23. 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2n=4),其处于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假设分裂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B.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片段交换仅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非姐妹单体之间
C. 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子细胞基因型可能为AaB
D. 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均只有1条结构正常的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假设分裂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则该细胞中A和a的出现是交叉互换的结果。由于a所在染色体上还含有B,说明该细胞还发生过染色体变异。
【详解】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
B、a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含有B基因,说明染色体片段交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B错误;
C、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经DNA复制后基因型为AAaaBBBB,由于图示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B,所以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子细胞基因型可能为AaB,C正确;
D、该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一个含有1条结构正常的染色体,一个含有2条结构正常的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为指导遗传咨询,医生通过产前诊断技术从孕妇体内取得胎儿细胞进行检查分析,以此判断胎儿是否患遗传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借助染色体筛查技术,诊断胎儿是否患红绿色盲病
B. 体外培养胎儿细胞并分析染色体,诊断胎儿是否患先天性愚型病
C. 用光学显微镜检查胎儿细胞,可判断胎儿是否患有青少年型糖尿病
D. 对胎儿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数量分析,可判断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由染色体异常造成的遗传病,患者体内没有致病基因。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的体内不含致病基因;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有些遗传病可在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阶段才表现出来。
【详解】A、借助染色体筛查技术,只能诊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能诊断胎儿是否患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病,A错误;
B、先天性愚型病是染色体异常病,故体外培养胎儿细胞并分析染色体,能诊断胎儿是否患先天性愚型病,B正确;
C、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用光学显微镜检查胎儿细胞,不能判断胎儿是否患有青少年型糖尿病,C错误;
D、猫叫综合征是人体的5号染色体缺失一段引起的,通过对胎儿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数量分析,不能判断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D错误。
故选B。
(山东省济南市山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则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p2表示AA的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其中p是A基因的频率;q是a基因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 2pq + q2 = 1。(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且表现多代连续得病,且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且与性别无关。
【详解】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A错误;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B错误;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C错误;
D、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则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D。
(江苏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质量检测模拟生物试题)某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该生物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下图中的四种配子。关于这四种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配子一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 配子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最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C. 配子三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原因可能是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D. 配子四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时导致基因A或a缺失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配子一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配子二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这属于染色体变异,B正确;a和b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而配子三中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原因可能是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配子四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A或a缺失,D错误。
【点睛】基因重组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2021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上学期测评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及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基因碱基序列改变出现的新性状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B. 离体培养基因型为Db植株的花粉,产生的植株高度不育
C. 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肯定会表现出新的性状
D. 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通过诱变育种可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基因型,而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
【详解】A、序列发生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若此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A错误;
B、基因型为Db植株为单倍体植株,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更谈不上由其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是否可育,B错误;
C、基因重组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只可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但新的基因组合也不一定就表现出新的性状,如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但没有表现出新的性状,C错误:
D、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要培育出基因型AaBb的植物。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材料,通过诱发基因突变获得,D正确。
故选D。
10. (2021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仍留在子细胞的细胞质内成为微核,对微核进行染色和观察可以用来评价药物、放射线、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的遗传学损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龙胆紫染色剂对微核进行染色
B. 细胞内出现微核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C. 对大肠杆菌细胞进行射线处理后可以观察到微核
D. 植物叶肉细胞中微核可能出现在叶绿体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
【详解】A、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可以用龙胆紫染色剂对微核进行染色,A正确;
B、细胞内出现微核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B错误;
C、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观察不到微核,C错误;
D、叶绿体中有DNA但没有染色体,植物叶肉细胞中微核不可能出现在叶绿体中,D错误。
故选A。
11. (2021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生物试题)人们平常食用的西瓜是二倍体。在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然后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得到种子将这些种子种下去,就会长出三倍体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是秋水仙素常处理的部位,因为芽尖有丝分裂旺盛,有利于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 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得到的种子并非所有细胞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 三倍体植株开花时,需要二倍体父本提供花粉,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受精作用
D. 这种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每年都要制种,很麻烦,可以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诱导多倍体形成常用的方法有秋水仙素处理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二者作用原理相同,都是抑制分列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详解】A、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是秋水仙素常处理的部位,因为芽尖有丝分裂旺盛,有利于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正确;
B、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得到的种子并非所有细胞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比如种子的种皮来源于母本,含有四个染色体组,B正确;
C、三倍体植株开花时,需要二倍体父本提供花粉,主要是由于三倍体不可育,需要在花粉刺激下产生生长素,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C错误;
D、这种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每年都要制种,很麻烦,可以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或者在花蕾期对二倍体西瓜雌花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来解决这个问题,D正确。
故选C。
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以下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 )
A. 原发性高血压 B. 哮喘病
C. 血友病 D. 猫叫综合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A错误;
B、哮喘病是多基因遗传病,B错误;
C、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C正确;
D、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D错误。
故选C。
4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将人类致病基因所在位置分为四个区域:①区——XY染色体同源区段、②区——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③区——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④区——常染色体上。结合某家庭遗传系谱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区且为隐性基因,则个体3的Y染色体一定不含致病基因
B. 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区且为隐性基因,则致病基因的传递途径是4→6→7
C. 若致病基因位于③区,则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D. 若致病基因位于④区且为显性基因,则个体5与6再生一个患病男孩且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①区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Y染色体上在该区段含有等位基因,②区段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该区段上的基因只在雌性个体中存在等位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③区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④区段是常染色体上的区段,雌雄个体中均存在等位基因。
【详解】A、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区且为隐性基因(设为a),则个体7的基因型为XaYa,6的基因型为XAXa,个体3基因型可能为XAYA或XAYa或XaYA,A错误;
B、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区且为隐性基因(设为a),则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随X染色体传给女儿,且只能来自母亲,所以7的致病基因来自个体6,由于个体3(XAY)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个体6的致病基因来自个体4,B正确;
C、若致病基因位于③区,患者只有男性,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只有含有Y染色体才有致病基因,由于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含X的和含Y的各占1/2,所以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C错误;
D、若致病基因位于④区且为显性基因,则个体2、3、4和6的基因型均为aa,个体5的基因型为Aa,个体5与6再生一个患病男孩且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1/2×1=1/4,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遗传系谱图判定遗传方式及根据遗传方式计算相关概率计算的能力。
35.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
B. 基因突变是等位基因形成的根本原因
C.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 用显微镜检查不出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叫做基因突变。
【详解】A、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此时DNA双链打开,容易发生突变,A正确;
B、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B正确;
C、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正确;
D、用显微镜可以检测出一些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比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错误。
故选D。
36.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 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 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 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替换造成的蛋白质结构异常,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详解】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说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T-A碱基对被替换成A-T碱基对,替换后氢键数目不变,A错误;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正确;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正确;镰刀型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故选A。
37.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XQ酶缺乏症是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症,发病原因是WXQ基因发生突变,导致WXQ酶活性降低,引起人们患病。下图是该病(相关基因为A.a)的某个家系遗传系谱图(不考虑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可通过测定WXQ酶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
B. 推测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C. 系谱图中所有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基因型均相同
D. III-3与一表现正常的男性婚配,后代不会患该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Ⅱ-3、Ⅱ-4表现正常,生出了患病的女儿Ⅲ-2,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Ⅱ-3、Ⅱ-4的基因型均为Aa ,Ⅲ-2的基因型为aa。
【详解】A、该病为WXQ酶缺乏症,进而表现为WXQ酶活性降低,因此,可通过测定WXQ酶的活性进行初步诊断,A正确;
B、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无性别差异,B错误;
C、系谱图中Ⅰ-2、Ⅱ-3、Ⅲ-3的 基因型均为Aa,而Ⅱ-1、Ⅱ-6的基因型未必是Aa,C错误;
D、III-3的基因型为Aa,与一表现正常的男性(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婚配,后代可能会患该病,D错误。
故选A。
38.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茎豌豆Dd自交产生矮茎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 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结的西瓜无子
C.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的种子可获得纯合植株
D. 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体变异类型有:
五种育种方法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常用方式
①选育纯种: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②选育杂种:杂交→杂交种
①物理:紫外线、X或γ射线,微重力、激光等处理、再筛选
②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处理,再选择
花药离体培养,然后再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转基因(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内,培育新品种
育种程序
优点
①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
②操作简便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且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②所得品种为纯合子
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
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缺点
①育种时间长
②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有很大盲目性)
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只适用于植物,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应用
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高产青霉菌
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快速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转基因“向日葵豆”、转基因抗虫棉
【详解】A、高茎豌豆Dd自交产生矮茎是由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是有种子的,种子有三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它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B错误;
C、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错误;
D、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D。
39.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下图为普通小麦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一、杂种二产生的种子以恢复其可育性
B. 由于二粒小麦可育,故一粒小麦与山羊草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C. 该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
D. 杂种一、杂种二不育,二粒小麦、普通小麦可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B、D表示三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一粒小麦(AA)×山羊草(BB)→AB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形成二粒小麦(AABB);野生二粒小麦(AABB)×另外一种节节草(DD)→ABD,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形成普通小麦(AABBDD)。
【详解】A、杂种一、杂种二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种子,因此①②过程只能用低温诱导或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一、杂种二的幼苗以恢复其可育性,A错误;
B、二粒小麦可育,是由于①过程诱导染色体加倍,一粒小麦与山羊草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C、该育种方法利用的遗传学原理主要是染色体变异,C错误;
D、杂种一、杂种二不育,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通过自交能产生种子,都是可育的,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同时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45.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海水稻”与野生“海水稻”相比,除具有较高的耐盐碱性一能够用稀释的海水灌溉,还具有产量高、抗倒伏的优点。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高产抗倒伏的“海水稻”操作最简便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还具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稻耐盐碱与不耐盐碱是一对相对性状,两株不耐盐碱植株无论正交、反交,F1总有1/2耐盐碱,让F1中耐盐碱植株自交,F2中有约361株耐盐碱植株,279株不耐盐碱植株,试解释其遗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上述解释,请写出亲本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对基因用A/a表示,两对基因用A/a,B/b表示,依次类推)。
(3)“海水稻”并不能直接用海水灌溉,因其体内不存在抗海水中高浓度盐碱的基因,于是有科学家提出将海带中的抗盐碱基因(H)导入水稻中,若将两个H基因导人到水稻染色体上,两个H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有__________种情况,此时获得的植株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并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杂交育种 (2). 能够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 (3). 耐盐碱性状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且有两种显性基因时才表现出耐盐碱性 (4). Aabb× aaBB或aaBb× AAbb (5). 3 (6). 发生了,因为有新的基因导入,必然导致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解析】
【分析】
1、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种群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详解】(1)培育海水稻操作最简便的方法是杂交育种,该方法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
(2)水稻耐盐碱与不耐盐碱是一对相对性状,若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耐盐碱杂交子代出现耐盐碱,说明耐盐碱是隐性性状,自一代不耐盐碱:耐盐碱=3:1,子代有1/2耐盐碱,说明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是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子一代耐盐碱杂交,F2中耐盐碱:不耐盐碱≈9:7, 耐盐碱性状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且有两种显性基因时才表现出耐盐碱性,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
(3)基因H导入后与染色体之间有: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②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③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三种情况,导入H基因后,因为新基因的导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发生了进化。
【点睛】本题以海水稻为调节,考察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比例的变式应用,考察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较大,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23. (内蒙古自治区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大联考生物试题)下列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 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 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变异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染色体数目异常两大类型。
2、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分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例如,果蝇缺刻翅的形成。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例如,果蝇棒状眼的形成。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变异。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例如,夜来香经常发生这种变异。
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种:①个别染色体的增减; ②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详解】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数目增多,基因种类不增多,A错误;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不会导致新基因的产生,产生新基因的变异是基因突变,B错误;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数目的变化,并未产生新的基因,C错误;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下列疾病中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
A. 多指 B. 猫叫综合征
C. 青少年型糖尿病 D. 葛莱弗德氏综合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多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
B、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
C、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C正确;
D、葛莱弗德氏综合征为性染色体异常的男性患者,表现为睾丸发育不全,D错误。
故选C。
19.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果蝇的一条常染色体正常的片段排列顺序为abc·defgh,中间黑点代表着丝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fgh,则该变异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
B. 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fgh,则该变异属于非整倍体变异
C. 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fghde,则该染色体上基因座位和基因数量未改变
D. 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pq,则该变异一定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
【详解】A、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fgh,缺失了e基因,则该变异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A错误;
B、整倍体变异,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减。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fgh,多了f基因,则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B错误;
C、基因座位又称座位,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fghde,则该染色体上基因座位和基因数量未改变,则发生了染色体的倒位,该变异会改变基因座位,C错误;
D、若异常染色体结构为abc·defpq,出现新基因pq,则该变异一定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易位,D正确。
故选D。
8. (广东省 2021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基因突变
B. 基因中发生碱基对替换,生物性状仍可以保持不变
C.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比较基因突变前后差异
D. 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错误;
B、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基因中发生碱基对替换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B正确;
C、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替换或缺失,属于基因内部的变化,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故选B。
23.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下列关于“21三体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父方或母方减数分裂异常都可能导致该病
B. 病因可能是一个卵细胞与两个精子结合
C. 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才能导致该病
D. 该病患者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
【答案】A
【解析】
【详解】精子或卵细胞中21号染色体多一条都会导致受精作用后形成21三体的受精卵,所以异常细胞既可来自父方也可来自母方,A正确;如果卵细胞和两个精子结合,就不仅仅是21号染色体多一条了,B错误;不管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有可能导致21号染色体多一条,C错误;理论上该患者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表现正常的夫妇(XBX_×XBY)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XbXbY),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则该男孩是由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中两条含有基因b的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即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着丝点分裂,所以D图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5.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下列关于人群中白化病发病率的调查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调查前收集相关的遗传学知识
B. 对患者家系成员进行随机调查
C. 先调查白化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再计算发病率
D. 白化病发病率=(患者人数+携带者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发病率调查前需有相关的遗传学知识做基础,故A正确。调查时应对群体随机调查,故B错误。基因频率是依据发病情况和基因型得出的,故C错误。白化病发病率就是患者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调查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26.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下列关于人类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可以传递给子代
B. Y染色体基因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C. 染色体数目变异不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
D. 母亲的线粒体突变基因只传递给女儿
【答案】A
【解析】
【详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细胞核基因,都可以传递给子代,A正确;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B错误;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因此染色体数目变异会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C错误;母亲的线粒体突变基因既可传递给女儿,也可传递给儿子,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及母系遗传的特点,细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母亲中的细胞质基因发生突变,该突变基因会随卵细胞遗传给后代,儿子和女儿可能都含有该突变基因。
27.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下列育种目标与采取的育种方式相匹配的是( )
选项
育种目标
育种方式
A
集中亲本优良性状
诱变育种
B
将不同物种的性状结合在一起
单倍体育种
C
产生出新的性
杂交育种
D
使营养器官增大
多倍体育种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杂交育种能集中亲本的优良性状,A错误;
B、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错误;
C、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性状,C错误;
D、多倍体育种可培育出多倍体,而多倍体的营养器官较大,D正确。
故选D。
31.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图表示某染色体发生断裂后错误连接的过程,其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该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属于( )
A. 缺失 B. 重复 C. 倒位 D. 易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都是单个染色体上片段的增加、减少和片段交换等。识记每种变异发生的原理和结果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变化,可以得知原染色体基因的顺序为m、n、p、q,变异后基因的排列顺序变为q、n、p、m,应该是发生了同一条染色体上两个不同的片段之间发生交换的现象,属于染色体倒位,C正确。
故选C。
38.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列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
A. 苯丙酮尿症 B. 先天性心脏病
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 21﹣三体综合征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
B、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正确;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单基因遗传病,C错误;
D、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点睛】
39.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有A+(灰色)、AY(黄色)、a(黑色)等。它们是染色体上某一位置的基因突变成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
A. 普遍性 B. 可逆性 C. 不定向性 D. 随机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
【详解】A+(灰色)、AY(黄色)、a(黑色),它们是染色体上某一位置的基因突变成的复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正确,故选C。
40.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能发生基因重组
B. 受精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也是基因重组
C. 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所以它不会发生基因重组现象
D. 基因重组能够使子代基因型发生改变,不利于种群适应自然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Ⅰ后期)。②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减Ⅰ前期)。③转基因(DNA重组技术)。
(3)意义: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的结果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
B、哺乳动物不同基因型的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肠杆菌等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但也会发生基因重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发生的R型向S型菌的转化,C错误;
D、基因重组能够使子代基因型多样化,有利于适应变化的外界环境,D错误。
故选A。
【点睛】
15.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我国科学家以豫麦57号小麦为材料,通过辐射诱变和太空搭载培育出了具有抗逆性和广适性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的黑胚率显著降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麦新品种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辐射诱导下基因发生了定向突变
B. 一般来说。需处理大量材料才可能获得黑胚率显著降低的突变体
C. 辐射诱变和太空栽培可能诱导小麦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D. 后续通过逐代自交的方法筛选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胚率低的新品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诱变育种:
(1)概念: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
(2)方法: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
(3)原理:人工诱发基因突变;
(4)优缺点: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
(5)实例: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详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因此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B正确;
C、辐射诱变和太空栽培主要诱导小麦发生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正确;
D、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比例,D正确。
故选A。
16.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驯化是指经过人工栽培和选择,使外来野生植物变成适应本地环境的具有经济效益或观赏价值的本地植物的过程。籽粒多而大的小米就是由籽粒少而小的野生狗尾草循环驯化而来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驯化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狗尾草的基因型
B. 驯化过程中异地环境刺激使狗尾草发生了突变
C. 人工选择和培育使狗尾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驯化的小米引种到新环境后定能表现出籽粒多而大的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狗尾巴草的表现型,A错误;
B、突变是不定向的,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异地环境刺激不一定导致突变,人工选择和培育是定向的,人工选择和培育选择籽多而大植株,使籽粒多而大的基因得以保留,使狗尾草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错误;
C、人工驯化会使狗尾巴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
D、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但环境及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基因的表达,因此驯化的小米引种到新环境中不一定能表现出籽粒多而大的性状,D错误。
故选C。
7.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教学测试)在正常男性的染色体组型图中,全部染色体分为7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共有7个染色体组 B. 染色体共有24种形态
C. X染色体和Y染色体属于同一组 D. 染色体组型分析可用于亲子鉴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正常人的染色体数目为2n=46,44条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
【详解】A、正常男性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
B、正常男性的常染色体有44条,22种形态,另外两条性染色体X和Y,是两种形态,B正确;
C、X染色体和Y染色体属于不同组,C错误;
D、亲子鉴定需对DNA进行测序,D错误。
故选B。
9.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教学测试)下列育种过程中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无关的是( )
A. 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
B. 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品系玉米
C. 通过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可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
D. 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等过程,可培育出八倍体小黑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包括: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与题意不符,A错误;
B、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品系玉米,该过程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无关,与题意相符,B正确;
C、通过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可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该过程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与题意不符,C错误;
D、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等过程培育出八倍体小黑麦利用了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该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B。
【点睛】
12.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教学测试)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不同个体酶活性范围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不同个体
患者
携带者(表现正常)
正常人
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活性相对值
0~6
9~30
25~40
A. 通过染色体分析无法确定胎儿是否患病
B. 从有无症状来看,半乳糖血症的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C. 通过对人群中患者数量的调查可推测该遗传病的发病率
D. 通过测定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活性可准确判断个体是否为携带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通过表中数据可知,半乳糖血症患者不产生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酶活性为0或极低,携带者由于只有一个显性基因,所以表达酶活性降低,而正常人为显性纯合子,两个显性基因均表达,酶的活性最高。
【详解】A、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不能通过染色体分析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A正确;
B、携带者(表现正常),没有患病,所以患病为隐性性状,半乳糖血症的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B正确;
C、发病率可以通过在人群中调查患者数量来推测,C正确;
D、由于携带者的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活性为9~30,纯合子的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活性为25~40,所以通过测定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活性,不能准确判断个体是否为携带者,D错误。
故选D。
1. (四川省成都市2020-2021学年高新区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如图为利用物种a的植株(基因型为MmNn)和物种b的植株培育某种多倍体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 )
A. 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和低温均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 杂种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C. 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
D. 多倍体植株一般表现为果实、种子等器官较大,所以六倍体小麦能够取得高产
【答案】C
【解析】解:A、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和低温均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杂种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一般不含同源染色体,如果原物种有多倍体,则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杂交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染色体加倍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正确;
D、多倍体植株一般表现为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较大,但多倍体植株的结实率低,不能取得高产,D错误。
故选:C。
1、物种a和物种b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两物种的配子两两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杂种植物。杂种植物不可育,经过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形成可育的多倍体。
2、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多倍体培育的具体过程,掌握该技术的意义及相关应用,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 (四川省成都市2020-2021学年高新区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如图仅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常细胞和突变体Ⅰ、Ⅱ的部分染色体,其中A、a表示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突变体Ⅰ的形成一定发生了基因结构的变异
B. 突变体Ⅱ的形成一定发生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C. 突变体Ⅰ、Ⅱ的形成任何时候都可发生
D. 形成突变体Ⅰ、Ⅱ的变异类型可统称为突变
【答案】C
【解析】解:A、突变体Ⅰ中A变成了a,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基因重组,基因结构发生了变化,A正确;
B、突变体Ⅱ缺少了一段染色体,所以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改变,B正确;
C、如果是因为基因重组形成了突变体Ⅰ,那么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发生,C错误;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可以统称为突变,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与正常细胞相比可知,突变体Ⅰ中A基因变成a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基因重组;突变体Ⅱ中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据此答题。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正确区分三者,同时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它们变异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2. (河南省巩义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卷)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 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 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 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和通用性。
2.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
【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正确;
B、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会提高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B错误;
C、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C正确;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则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B。
23. (河南省巩义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卷)图是某对同源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其中一条染色体发生了
A. 缺失 B. 重复 C. 倒位 D. 易位
【答案】A
【解析】
比较图中两条染色体对应片段可知,下面这条染色体缺少E、F两个片段,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片段缺失,选A。
【点睛】判断染色体结构变异关键要抓住染色体上的片段(或者所含的基因)的数量和位置是否改变,当然必须与正常染色体作对照。
24. (河南省巩义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卷)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 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
33. (河南省巩义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卷)下图表示植物的五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
(2)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方法获得优良性状是不容易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J 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育种过程中,C 与______过程所使用的原理相同,使用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2). 基因突变 (3).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4). 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 (5). F (6). 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方法在育种中的应用,图中A、D表示杂交育种;A、B、C表示单倍体育种;E表示诱变育种,F是多倍体育种;G是基因工程育种。
【详解】(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因为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故一般从F2开始选种。
(2)E表示诱变育种,所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故通过该方法不容易获得优良性状。
(3)G-J 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有基因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
(4)上述育种过程中,C 与F过程所使用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常用的方法是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及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利用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8.(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卷)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结果一定能产生等位基因
B. 基因重组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 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
D. 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点不能分裂而形成多倍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无等位基因,A错误;
B、根据分析,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B错误;
C、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真核细胞增殖过程中,C正确;
D、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是着丝点还是会分裂,分离后的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而形成多倍体,D错误。
故选C。
9. (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卷)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诱变育种培育的新品种不一定带有新基因
B. 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新品种是单倍体
D.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非整倍体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诱变育种培育的新品种不一定带有新基因,A正确;
B、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和基因工程,B错误;
C、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新品种是二倍体或多倍体,C错误;
D、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整倍体变异,D错误。
故选A。
23. (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卷)现在栽培香蕉是由尖叶蕉和长梗蕉这两个原始野生种,通过自交或杂交进化而来的。尖叶蕉的染色体组成和染色体数可以表示为:2N=AA=22,长梗蕉的染色体组成和染色体数可以表示为:2N=BB=22。
(1)尖叶蕉和长梗蕉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条数为_____。杂交后代(AB)是否可育取决于_____。
(2)现在栽培香蕉几乎都是三倍体香蕉。可食性状最初是由尖叶蕉(2N=AA)杂交多倍化而产生。同时在育种中引入来自长梗蕉(2N=BB)的染色体组,使香蕉带有抗病、抗旱和抗寒等性状。请在方框中尝试写出培育AAB型香蕉的步骤(用字母、箭头表示育种步骤,并标注相应文字的进行说明)。_____
(3)三倍体香蕉由于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只能通过_____生殖繁衍后代,从而导致香蕉的种植面临香蕉枯萎病的威胁,感染了病菌的香蕉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有人说,三倍体香蕉正在走向灭绝,该说法的依据是_____。你对挽救三倍体香蕉有什么合理的建议_____。
【答案】 (1). 22 (2). A和B两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是否能联会 (3). (4). 无性 (5). 三倍体香蕉主要通过无性生殖产生后代,后代不发生基因重组,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变异)减少,易受同一疾病的影响 (6). 用没有被病毒感染的组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详解】(1)尖叶蕉的染色体组成和染色体数可以表示为:2N=AA=22,长梗蕉的染色体组成和染色体数可以表示为:2N=BB=22,尖叶蕉和长梗蕉杂交后代为2N=AB=22,染色体条数为22。杂交后代(AB)是否可育取决于A和B两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是否能联会。
(2)
(3)三倍体香蕉由于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只能通过无性生殖繁衍后代,从而导致香蕉的种植面临香蕉枯萎病的威胁,感染了病菌的香蕉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有人说,三倍体香蕉正在走向灭绝,该说法的依据是三倍体香蕉主要通过无性生殖产生后代,后代不发生基因重组,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变异)减少,易受同一疾病的影响。建议为:用没有被病毒感染的组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福建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卷) 请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在生命起源之初,地球上可能存在一个RNA世界。在原始生命中,RNA既承担着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又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现有很多证据支持“RNA世界论”的观点。例如,RNA能自我复制,满足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要求;RNA既可作为核糖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作为DNA与蛋白质之间的信息纽带;科学家在原生动物四膜虫等生物中发现了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后,又陆续发现在蛋白质合成过程和mRNA的加工过程中均有核酶参与。
蛋白质有更复杂的氨基酸序列,更多样的空间结构,催化特定的底物发生化学反应,而RNA在催化反应的多样性及效率上均不如蛋白质。所以,RNA的催化功能逐渐被蛋白质代替。
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NA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苷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所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逐渐被DNA代替。现今的绝大多数生物均以DNA为遗传物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DNA不含碱基U。研究发现碱基C容易自发脱氨基而转变为U,若DNA含碱基U,与DNA 复制相关的“修复系统”就无法区分并切除突变而来的U,导致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准确性降低。
地球生命共同传承着几十亿年来原始RNA演绎的生命之树,生命演化之初的 RNA世界已转变为当今由RNA、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生命世界。
(1)核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
(2)RNA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的排列顺序中。
(3)在“RNA世界”以后的亿万年进化过程中,RNA作为_____的功能分别被蛋白质和DNA代替。
(4)在进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是:与RNA相比,DNA分子_____。
(5)有人认为“生命都是一家”。结合上文,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并说明理由:_____。
【答案】 (1). RNA (2). 碱基(核糖核苷酸) (3). 酶和遗传物质 (4). 结构相对稳定和复制的准确性高 (5). 不认同:有的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有的生物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认同:所有生物均以核酸作为遗传物质 (表示观点1分,理由1分)
【解析】
【分析】
1.RNA分为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运载氨基酸)、rRNA(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此外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2.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NA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苷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而且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复制准确性高。3.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DNA是细胞生物和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核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2)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中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代表了遗传信息。
(3)在“RNA世界”以后的亿万年进化过程中,RNA作为酶和遗传物质的功能分别被蛋白质和DNA代替,逐渐形成了由RNA、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生命世界。
(4)DNA的双螺旋结构比RNA的单链结构相对稳定 ,含有更多的核苷酸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这是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且由题意显示DNA复制的准确性更高,更适合作为遗传物质
(5)这种开放性的试题只是要求学生写出对生命的看法,哪一种看法都行,只要自己提供的生物学的论据(必须是正确的)能够支持自己的论点就行,学生可围绕以下论点回答即可。如:不认同:有的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有的生物以RNA作为遗传物质认同:所有生物均以核酸作为遗传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认真读题并能提取有用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知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回答相关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3. (安徽省2021届高三五校联考生物试题)普通西瓜(2n=22)为单性花,雌雄同株。如图为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流程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育种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 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诱导产生了新物种
C. 四倍体母本所结的西瓜的种子胚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D. 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商品果实中一定没有种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无子西瓜的培育的具体方法:
(1)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期的普通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西瓜;
(2)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得到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西瓜种子。
(3)种植三倍体西瓜的种子,这样的三倍体西瓜是开花后是不会立即结果的,还需要授给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以刺激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为果实,这样就会得到三倍体西瓜。
【详解】A、图中育种过程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A正确;
B、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使得二倍体西瓜变成四倍体西瓜,而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的后代三倍体西瓜不育,说明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具有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B正确;
C、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与二倍体西瓜植株杂交,所结出的果实为四倍体西瓜,其中的种子为三倍体,即三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三倍体西瓜的植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为三条,联会紊乱,因此难以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但也可能产生极少数种子,D错误。
故选D。
【点睛】
24. (安徽省2021届高三五校联考生物试题)某种植物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该染色体具上有红色显性基因B,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总有12%的植株表现出红色性状,则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
C.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在间期部分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
D. 若以该植株为母本测交,子代中出现白色性状的个体占5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该植株为父本产生的花粉粒有B、b两种,由于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即B),因此正常的测交结果后代应全表现为白色性状。后代中部分出现红色性状,说明此时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最有可能来源为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
【详解】A、在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最可能的原因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缺失染色体上的B基因交换到正常染色体上,从而产生了带有B基因的正常雄配子,A错误;
B、自由组合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即使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带有缺失染色体的那个花粉还是不育的,后代也不会出现红色性状,B错误;
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如果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上的基因b突变为B,则可能会出现个别红色性状,而不是有12%的植株表现出红色性状,C错误;
若以该植株为母本测交,所有雌雄配子都可育,子代中出现白色性状的个体占50%,D正确。
故选D。
39. (河南省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的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
B.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基因型分别为AAaXb、aXb、Y、Y的精子,这是由于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都出现了异常
C. 有关害虫的抗药性,随着同种农药的使用,抗药基因的频率会越来越大
D. 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四倍体植株上结的是三倍体无籽西瓜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2、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不能进行正常分裂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过程: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由于单倍体是高度不育的,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进而获得可育植株。
【详解】可遗传的变异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但不可遗传的变异不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也不会引起生物进化,A正确;四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AaXb、aXb、Y、Y,说明在配子中出现了相同基因和等位基因,因此,可以推测:Aa在同一精子中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AA在同一精子中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复制的基因在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相同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故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B正确;随着同种农药的使用,抗药基因的频率会越来越大,C正确;用二倍体西瓜给三倍体西瓜授粉,三倍体植株上结的是三倍体无籽西瓜,D错误;故选D。
40. (河南省南阳市2020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海绵等足虫栖息在海生海绵的中央腔中,雌虫的外观都一样,雄虫的形态有大、中、小3种类型,且这3种不同形态的雄虫会采取不同的生殖对策:大雄虫倾向于用战斗来保卫海绵中央腔中的多个雌虫;中雄虫会模拟雌虫,与大雄虫共处一室;小雄虫回避大雄虫并埋伏在其周围,伺机与雌虫交配。研究表明,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来自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al、a2、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雄虫的平均繁殖成功率一定存在显著差异
B. 大、中、小雄虫存在生殖隔离,分属三个种群
C. 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不同雄虫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 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al、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三种雄虫的三种生殖对策能相互协调,平均繁殖成功率没有显著差异,A错误;
B、大、中、小雄虫都能与同一类雌虫交配繁殖,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
C、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大、中、小雄虫的体型差异主要来自一个基因的3个等位基因al、a2、a3,说明三种雄虫具有不同的生殖对策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
D、三种雄虫能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繁殖并将基因传递给后代,互不干扰,经历很长时期后,种群中al、a2、a3的基因频率能保持基本稳定,D正确。
故选D。
21.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水稻的高秆、矮秆分别由A和a控制,抗病和不抗病分别由B和b控制。现有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如图为不同的育种方法培育矮秆抗病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包括①③过程,包括杂交,自交和筛选等步骤
B. 人工诱变育种为②过程,只需使b基因发生定向突变,过程简单易行
C. 单倍体育种包括①④⑤过程,⑤过程常用花药离体培养法
D. ①⑦过程是多倍体育种,所得个体结实率高、果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②是诱变育种,①③是杂交育种,①④⑤是单倍体育种,①⑥⑦是多倍体育种,据此答题。
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①③过程为杂交育种,杂交,自交和筛选等步骤,A正确;B、②过程为人工诱变育种,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b变成B源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
C、过程①④⑤为单倍体育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⑤过程是单倍体经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染色体加倍后成纯合二倍体,再选育得到aaBB,C错误;
D、过程①⑥⑦为多倍体育种,结实率低,果实大,D错误。
故选A。
22.(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 杀虫剂的使用决定了害虫变异的方向
B. 有性生殖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C.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D. 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了三倍体无籽西瓜,说明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而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B正确;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因此也不一定导致生物进化,C错误;
D、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了三倍体无籽西瓜,而三倍体西瓜不可育,说明它们之间有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B。
23.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改变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序列
B. 发生在植物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C. 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因此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 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因此必然会改变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序列,A项正确;
B、发生在植物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下一代,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项错误;
C、基因重组虽然不能产生新基因,但是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仍然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C项错误;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甲、乙、丙、丁表示细胞中不同的变异类型,图甲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所示变异类型都是染色体变异
B. 若乙为精原细胞,则不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C. 甲、乙、丙、丁所示的变异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 甲、乙、丙、丁所示的变异类型都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由abcde变成了abccde,出现了两个基因c,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乙图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形成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丙图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丁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乙、丁所示的变异类型都是染色体变异,丙图所示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A错误;
B、若图乙为一精原细胞,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和异常的配子,B错误;
C、图示四幅图发生的变异类型包括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通过原材料,C正确;
D、图中甲、乙、丁所示变异类型都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丙所示的变异类型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选C。
20.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某高秆玉米(基因型Hh)3号染色体如图所示。该高秆玉米自交后代中高秆:矮秆=1:1,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 H位于3号正常染色体上,3号缺失染色体纯合致死
B. h位于3号正常染色体上,含3号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
C H、h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3号缺失染色体纯合致死
D. H、h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含3号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结合图示分析,如果H、h不在3号染色体上,该高秆玉米自交后代高秆:矮秆=3:1;而题干中高秆玉米自交后代高秆:矮秆=1:1,说明H、h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详解】A、由分析可知H、h位于3号染色体上,当H位于正常染色体上,h位于缺失染色体上,且3号缺失染色体纯合致死,即基因型为hh的个体致死,则该高秆玉米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HH:Hh=1:2,全为高秆,A错误;
B、当h位于正常染色体上,H位于缺失染色体上,含3号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则该高秆玉米产生的花粉只有h一种,自交后代基因型为Hh:hh=1:1,即高秆:矮秆=1:1,B正确;
C、若H、h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则3号缺失染色体纯合致死,对H、h的比例不产生影响,该高秆玉米自交后代高秆:矮秆=3:1,C错误;
D、若H、h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则含3号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对H、h的比例不产生影响,该高秆玉米自交后代高秆:矮秆=3:1,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分离定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20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269页。
这是一份专题19 生物技术实践-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142页。
这是一份专题18 实验与探究- 高三生物模拟试卷分类汇编(1月刊),共2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