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考点19 人体的呼吸-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考点19 人体的呼吸-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第1页
    考点19 人体的呼吸-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第2页
    考点19 人体的呼吸-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19 人体的呼吸-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9 人体的呼吸-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共15页。

    1.(2021•南充)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过程,c、d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通过b过程到达肺部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进行过程a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
    C.c代表的是二氧化碳,d代表氧气
    D.血管甲代表肺动脉,内流动脉血
    【答案】D
    【解析】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那么外界气体通过b吸气过程到达肺部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A正确。
    B、a表示呼气,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B正确。
    CD、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可见c代表的是二氧化碳,d代表氧气,甲代表肺动脉,内流静脉血,C正确;D错误。
    故选:D。
    (2021•郴州)人在呼吸的时候,胸廓扩大导致吸气、缩小导致呼气。下列哪种组合表示肺处于吸气状态( )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答案】B
    【解析】图甲和丁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图乙和丙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
    故选:B。
    3.(2021•滨州)如图示人体内吸气与呼气时气体成分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答案】C
    【解析】AB、据柱状图可见: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AB错误;
    C、据柱状图可见: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原因是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
    D、据柱状图可见: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4.(2021•广西)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只有肺泡周围才能进行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三层细胞
    C.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通过扩散作用实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
    【答案】D
    【解析】A、在人体内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A错误;
    B、肺泡外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所以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B错误;
    C、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错误;
    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D正确。
    故选:D。
    5.(2021•衡阳)如图表示某人平静和运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甲为平静状态,曲线乙为运动状态
    B.曲线甲的呼吸频率为36次/分钟
    C.曲线乙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大
    D.曲线乙状态时,呼气带出的水分较多
    【答案】B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乙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A正确;
    B、曲线甲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钟,B错误;
    C、乙图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C正确;
    D、乙图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呼吸频率高,呼气带出的水分较多,D正确。
    故选:B。
    1.(2021春•薛城区期末)如图为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
    B.②代表氧气,可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经过肺泡处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含氧少的静脉血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答案】C
    【解析】A、图示①表示二氧化碳,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A正确;
    B、②代表氧气,氧气在血液中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输,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C错误;
    D、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C。
    2.(2021•宁波模拟)如图表示每次呼吸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与此相适应,符合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从图D中可以看出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呼气结束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等;然后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故选:D。
    3.(2021秋•东营期中)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
    D.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舒张
    【答案】D
    【解析】A、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A正确。
    B、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B正确。
    C、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C正确;
    D、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气体进入肺,D错误。
    故选:D。
    4.(2021秋•沂源县期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情况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肺容量最大为4升
    B.AB段表示吸气过程
    C.BC段胸廓变小,肺内气压减小
    D.AD段曲线所示呼吸频率为36次/分
    【答案】B
    【解析】A、据图可见14秒左右:该同学肺容量最大要大于4升,A错误;
    B、AB段肺容量变大,表示吸气过程,B正确;
    C、BC段肺容量变小,表示呼气过程,胸廓变小,肺内气压减小,C错误;
    D、AD段曲线表示在10秒内呼吸3次,可见该同学在一分钟内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D错误。
    故选:B。
    5.(2021秋•芝罘区期中)下表是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情况,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只有少部分被消耗
    B.人呼出的气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少于二氧化碳
    C.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多于氧气
    D.人通过呼吸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
    【答案】C
    【解析】A、人体吸入的氧气不仅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还参与构成细胞,交换二氧化碳,并分解有机物,因而只有少部分被消耗,A正确;
    B、人呼出的气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少于二氧化碳,B正确;
    C、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少于氧气,C错误;
    D、由呼吸作用的概念可知,人通过呼吸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D正确。
    故选:C。
    6.(2021•济宁模拟)国庆节时同学们深情地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换气时空气由气管、支气管往肺移动,此时进行呼吸运动的相关构造的变化下列哪项最合理( )
    A.肺渐变小B.膈肌上升C.胸腔变大D.肋骨向下
    【答案】C
    【解析】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当人体呼吸系统内气体由由气管、支气管往肺移动,表示吸气,可见C正确。
    故选:C。
    7.(2021春•广水市期末)人和动物体的呼吸肌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叫做呼吸运动。下面对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A中表示吸气,此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
    B.如图A中表示呼气,此时膈肌收缩,膈顶上升
    C.如图B中表示吸气,此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D.如图B中表示呼气,此时膈肌舒张,膈顶下降
    【答案】C
    【解析】图示模拟了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A图示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B图示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
    故选:C。
    8.(2021秋•沂源县期中)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和最终到达的位置是( )
    A.咽、食管、气管B.咽、食管、气管、支气管
    C.咽、喉、气管D.咽、喉、气管、支气管
    【答案】C
    【解析】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咽、喉、气管,因为是要保证两肺都能获得氧气,所以插管到气管就可以,不需要到达支气管。
    故选:C。
    9.(2021春•湘潭月考)5月2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2021年第2号预警。近期,广西、河南、陕西等地分别发生多起学生溺水事件,多名学生溺亡。溺水已成为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A
    【解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个环节。人体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环节,导致了人体不能与外界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故选:A。
    10.(2021春•禹州市期中)如图是某人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处于吸气状态的是( )
    A.0→t2B.t1→t2C.t1→t3D.t2→t4
    【答案】A
    【解析】图中0~t2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扩大;肋间外肌收缩,胸骨肋骨上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变大,胸廓容积变大。t2→t4 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可见处于吸气状态的是是0~t2。
    故选:A。
    11.(2021•开福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图甲为小刚在某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图乙为他在呼吸时胸腔容积与肺内气压关系的曲线图;图丙为他的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图甲可以算出,小刚的呼吸频率为27次/分
    B.从图甲可以推测,小刚正在做剧烈运动
    C.在图丙中,②→①状态时膈肌收缩
    D.在图乙曲线的a→b→c段时,图丙中膈肌状态为①→②
    【答案】D
    【解析】A、据图甲可见:小刚在20秒内呼吸6次,所以小刚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A错误;
    B、据图甲可见:小刚呼吸深度较浅,呼吸频率较慢,处在平静阶段,B错误;
    C、在图丙中,②→①状态时膈肌上升,处在舒张状态,C错误;
    D、图乙曲线的abc肺内气压下降,表示吸气,膈肌收缩下降处于图丙的①→②,D正确。
    故选:D。
    12.(2021秋•沂源县期中)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B处,呼气时用手捏紧C处
    B.人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二氧化碳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CD、吸气时,打开开关B,关闭开关C;呼气时,打开开关C,关闭开关B。结果发现乙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成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AC错误;D正确;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是78%,氧气的含量是16%,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是最高,最高的是氮气,B错误。
    故选:D。
    13.(2021秋•东平县期中)下表为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表:图1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格推测, 瓶中的气体是人体呼出的气体,判断理由是: 。
    (2)为验证题目(1)的推测,张丽同学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图2)。
    问题①:在装置A、B中分别加入的液体是 。
    问题②:吸气时,打开开关b,关闭开关a;呼气时,打开开关a,关闭开关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图1中,表示呼气过程的是 段;A、B、C三点中,属于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的点是 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大小关系是: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答案】(1)乙 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2)澄清的石灰水 A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BC B 等于
    【解析】(1)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是有差别的: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由于组织细胞的利用,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同时水分增加了。可见乙是呼出的气体。
    (2)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为验证人呼出的气体成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在A、B中放入适量的澄清的石灰水。
    ②吸气时,打开开关b,关闭开关a;呼气时,打开开关a,关闭开关b。结果发现A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曲线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此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舒张。AB是吸气过程,BC是呼气过程。因此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B点还是呼气开始的一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既不吸气也不呼气。
    14.(2021秋•沂源县期中)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三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的位置,图四表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1)呼吸系统由图一中的[2] 和肺组成。其中前者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 和 。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 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血液和肺泡进行 ,这体现了 生物学观点。
    (3)图三中膈肌从甲移动到乙,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此过程对应的是图四中 段曲线。
    (4)在图四中,当进行BC段表示的过程时,胸廓容积 (填“增大”、“缩小”或“不变”);如果人由休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时,C点应该向左移还是会向右移呢? 。
    (5)如图表示人体内血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如果③结构是图二所示结构,则①表示的结构为全身各处毛细血管,据此判断该血液中的物质是指 。若此图表示人体内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则①代表的器官是 。
    【答案】(1)呼吸道 温暖 湿润
    (2)1 气体交换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收缩 AB
    (4)缩小 向左
    (5)二氧化碳 小肠
    【解析】(1)如图一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图,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2)图二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图,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3)图三中甲到乙状态表示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胸廓变大,肺的容积变大,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气体被吸入,即图四中的AB段。
    (4)图四中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表示呼气,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如果人由休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时,呼吸深度增加,C点会向左移动。
    (5)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减少。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若此图表示人体内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则①代表的器官是小肠。
    15.(2021秋•东营期中)“邻家刨红薯,赠我一篮筐。豆秸火煨熟,赛板栗绵香。”甘薯(地瓜)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作物之一,甘薯主要成分淀粉的品质决定着它工业应用价值的大小。
    (1)烤熟的甘薯的香味气体进入人体的顺序是鼻→ → →气管→支气管→肺,其中 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
    (2)甘薯的主要成分是 ,该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是 和构成组织细胞等。除此之外,构成细胞的有机物还有 。人们食用甘薯后,主要在图中[ ] 中被 (填写消化液名称)消化成 后进入血液。除此以外,还能初步消化甘薯的器官是图中的[ ] 。
    (3)人在生病时,几天吃不下饭,身体就会明显消瘦。这是因为储存在体内的 等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图中曲线 代表该物质的消化过程。
    【答案】(1)咽 喉 肺
    (2)淀粉 供能 蛋白质、脂肪 4小肠 唾液、胰液、肠液 葡萄糖 5口腔
    (3)脂肪 甲
    【解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那么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正确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甘薯的主要成是淀粉(糖类),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3)病人几天吃不下食物,身体就会明显消瘦,这是因为贮存在体内的脂肪等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甲的消化只在小肠内,所以是甲是脂肪。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水分
    吸入气体
    21%
    0.03%
    78%
    较少
    呼出气体
    16%
    4%
    78%
    较多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甲瓶(%)
    78
    21
    0.07
    0.03
    0.9
    乙瓶(%)
    78
    16
    1.1
    4
    0.9

    相关试卷

    考点33 生物的变异-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

    这是一份考点33 生物的变异-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共12页。

    考点17 人的由来-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

    这是一份考点17 人的由来-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共10页。

    考点11 种子的萌发-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

    这是一份考点11 种子的萌发- 《三步冲刺中考 生物》之第1步小题夯基础,共1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