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中江县初中2021-2022学年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现代化涵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诸多内容,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
B.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自信心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要素。
C.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不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的梦想,而且也实现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由引领到追随的跨越。
D.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发现和推广,比如从牡蛎中提取抗癌物质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络消费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更重塑了人们的消费心理。
B.人们希望庙会能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回归,重现昔日节日的热闹场景与文化盛况。
C.广州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商都”的原因,是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浪潮中都能走在全国先列。
D.新华网承办的“粤建粤美”广东绿色发展主题网络采风活动在广州于11月22日启动。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4.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妨范,但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B.马路上急弛而过的汽车声……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C.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
D.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妖亡了。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行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D.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你所在学校开展了课外阅读的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调查发现)晓华同学对全市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调查统计如下,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帮他归纳出其中的发现。
统类别
计选项
初一
初二
初三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经常阅读
7241
64.9%
6501
62.8%
6379
60.9%
没时间阅读
1219
10.9%
1156
11.1%
1221
10.7%
(2)(才华展示)学校文学社准备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会标,悬挂在阅读推进会的活动现场,请你帮助拟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口语交际)为倡导阅读,晓华向学校提交了建议,下面的一句话中有语病,请你告诉他如何修改。
学校应多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去阅读大量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
7.古诗文默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同是送别,离情却不尽相同。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王昌龄遭贬谪的关切、惋惜与同情;岑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对朋友离去的惆怅和担忧;刘禹锡用“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互相劝慰、鼓励。
8.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他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去投降,一切的路都封上了,他只能在雪白的地上去找那黑塔似的虎妞。
因为哪两件事导致祥子向虎妞“投降”?请简述。
二、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紧扣一个“望”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10.阅读郑文宝的《柳枝词》,完成小题。
柳枝词郑文宝
亭亭①画舸②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③。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①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②画舸(gě):即画船。③半酣:半醉。诗中短语“烟波与风雨”一语双关,请写出你的理解。这首诗从多个不同角度表现离愁别恨,试选择两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11.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朽的失眠
①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②离开京城吧!他踏上小舟。船行似风,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③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④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⑤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⑥江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久?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撤空间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⑦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睡眠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眠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抹黑写下“枫桥夜泊”,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⑨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⑩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1.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船行似风,江枫如火”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文章第一小节中“榜纸那么大那么长”一句意在强调什么?
3.赏析第四段划线句子。
4.根据文章内容解释标题“不朽的失眠”的含义,并说说以此为题的好处。
5.结合文章结尾划线句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失意人生”的看法。
12.说明文阅读。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①“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②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③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④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⑤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⑥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⑦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做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能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前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⑧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⑨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实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敢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小时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⑩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⑪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同时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项是( )
A.真正的“理解”需要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所以我们要尽量多做高质量的习题。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同时也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D.交叉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成为一个‘学霸’的学习方法”。
B.第⑦段“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一句中的“一般而言”删除后,原文意思发生改变。
C.第⑨段“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小时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一句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本文先介绍了“学霸”的含义,再分别介绍了“详尽发问法”、“心理意象法”、“习题检测法”、“分散学习法”、“交叉学习法”五种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3.阅读“链接材料”,具体分析这位学霸用到了选文中哪些学习方法。
链接材料:学霸何建相作息时间表(部分)
6:40-7:00
起床
7:00-7:10
背诵一篇英语短文
7:10-7:30
早餐
7:30-7:50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
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7:40-12:00
上课
12:10-12:20
学习英语语法
12:20-12:40
午餐
12:40-12:50
背诵一首古诗词
12:50-14:00
午休
14:00-14:20
阅读名著片段
13.神奇之果猕猴桃
①秋风送爽之时,猕猴桃熟了,家常的水果中又添了美味。
②猕猴桃又名阳桃、藤梨、金梨、羊桃等,因猕猴喜食,故而得名。《诗经》中有“隰有苌楚”之吟唱,苌楚即猕猴桃的古名。唐代诗人岑参有“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之描绘。宋代《开宝本草》称猕猴桃:“一名藤梨,一名木子,一名猕猴梨”,并记载其“形似鸡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写道:猕猴桃“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猕猴桃在世界各国备受青昧,被誉为“世界珍果”,美国称它为“中国醋栗”,英国则称之为“中国鹅莓”。
③猕猴桃属猕猴科猕猴桃属落叶藤本植物,广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陕西、河南和西北等地区,多野生,果实为浆果,形似鸡蛋状,果皮黄褐绿色,夏秋成熟。供食用或加工的猕猴桃主要为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和葛枣猕猴桃。
④猕猴桃鲜果果肉为翠绿色,果心乳白,柔软多汁,甜酸适度,清香可口,美啖几颗,犹如甘泉直流心田,甜透心底,回味无穷。除鲜食外,猕猴桃还可加工成糖水罐头、果汁、果酱、果脯、果冻、果酒等风味食品,这些食品已成为航海、航空、高原和高温工作人员的保健食品。猕猴桃汁还是体育健儿喜欢喝的饮料。在烹饪中,猕猴桃主要用于甜品及冷菜的制作,尤其是猕猴桃果实削去果皮之后,其果实呈绿色,作为冷盘点缀,诱人食欲。
⑤猕猴桃享有“神奇之果”“维C之冠”的美称,缘于它有非凡的营养价值。据分析,其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糖11克、蛋白质1.6克、类脂0.3克、维生素C 300毫克、磷42.2毫克、钶320毫克、钙56.1毫克、铁1.6毫克,此外还含维生素P。特别令人称道的是,猕猴桃中含有10多种氨基酸,所含的维生素C是柑桔的10倍、苹果和梨的30倍。
⑥猕猴桃既是佳果,又为良药。祖国医学认为,猕猴桃性寒,味甘酸,有解热、止渴、通淋之功效,主治烦热、消渴、黄疸、石淋、痔疮,对肝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烧烫伤、呕吐等病患者有益。《食经》说猕猴桃“和中安肝。主黄胆,消渴。”《开宝本草》称猕猴桃“止暴渴,解烦热,下石淋。”民间有“常吃猕猴桃,浑身不知劳”之说。现研究表明,猕猴桃果实中的猕猴桃碱能中和人体内的有机酸,平衡酸碱度,有利于迅速恢复身体疲劳。临床研究表明,猕猴桃对心血管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猕猴桃的?
2.猕猴桃为何被称为“神奇之果”?
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中“主要”一词的表达效果。
三、语言表述
1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国外深造,却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开展了“走进国学,分享智慧”的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请你就“中学生该如何弘扬国学”提出两点具体的建议。
四、写作
1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
孔子有云,“视其所以,观其所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待事物也许只看到表面,草率地给出判断。一旦我们用心观察,用心体悟,就会发现许多人都有不一样的一面——不苟言笑的父亲原来会在见到女儿时露出温柔的笑容,偏僻宁静的乡村里原来有醇厚简朴的风土人情,灰暗破旧的铜器原来是蕴含千年文化的珍贵文物,不甚纯熟的钢琴声原来是同学们给老师准备的教师节礼物……
请以“原来你是这样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
《木兰诗》中,木兰顾念父亲年迈,弟弟年幼,最终替父从军,让父亲和弟弟得以在故乡平安生活。多年征战后,木兰衣锦还乡,已长大成人的弟弟以“磨刀霍霍向猪羊”来表达他对姐姐的欢迎。假如你是木兰的弟弟,在姐姐从军之前、之中、之后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你以木兰弟弟的视角,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填涂所选题目对应的方框,并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析】
C句有语病。语序不当,应是“由追随到引领的跨越”。
2、A
【解析】
A.没有语病。B.语序有误,应是“回归和传承”。C.句式杂糅,“之所以……的原因”应去掉其中一个。D.语序有误,应是:于11月22日在广州启动。
3、D
【解析】
本题中前文提到葫芦,接着③介绍葫芦是一种果实,⑤介绍葫芦的形状,④介绍葫芦可当容器,⑥介绍葫芦种植的历史,①介绍葫芦最早出现《诗经》里,②总结赞扬先民们的智慧。排列顺序为③⑤④⑥①②。故选D。
4、C
【解析】
C句子中无错别字。A防范。B疾驰而过。D夭亡。
5、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理解。A项语序不当,将“走过”放在“安慰着”的后面;B结构混乱,去掉“让人瞠目结舌”;D项搭配不当,“效率”不能“推进”。故答案为C。
6、(1)全市初一到初三课外阅读整本书的学生,年级越高比例越少,没有时间阅读的学生比例占少数。
(2)紧扣主题,运用修辞即可。
(3)示例:晓华,你的句子中“诗歌”和“古典诗词”有重复的地方,可以删去“和古典诗词”,你明白了吗?
【解析】
试题分析:(1)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本表反映的是全市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从数据看,全市初一到初三课外阅读整本书的学生,随着年级升高比例呈现的是递减,但幅度不大;而没有时间阅读的学生比例在一成左右。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2)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宣传标语要围绕主题“世界读书日”,从“课外阅读”活动的内容或意义方面拟写作答。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如:畅游书海,品尝文化,陶冶情操,彰显智慧。答案是多元的。(3)语句“学校应多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去阅读大量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中的“诗歌”与“古典诗词”重复累赘。所以,本题作答,首先要有称谓(晓华);其次写清句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7、(1)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2)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峦、淤、濯、涟、郎”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点睛】
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8、 (1)祥子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次买车的希望破灭。(2)老马与小马的遭遇,使祥子意识到不是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
【解析】
要求学生结合原著内容分析。“他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去投降,一切的路都封上了,他只能在雪白的地上去找那黑塔似的虎妞。”这句话是在在孙侦探诈钱后的祥子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去投降!顾体面,要强,忠实,义气;都没一点用处,因为有条“狗”命!他好像是死了心。他心中给自己另画出一条路来,在这条路上的祥子,与以前他所希望的完全不同了。故第一件事是祥子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次买车的希望破灭。第二件事:一次在茶馆里的偶遇,让祥子认识了小马儿与他的祖父,也第一次让他感觉到即使自己拼命拉车,到老了,也是会无法维持生计的,何况小马儿祖父也有自己的车,但到老,还是一个穷样。于是祥子决定与虎妞结婚,也不图别的,就图点钱,因为靠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到老,也得像这小马祖父一样。
二、阅读
9、1.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2.突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神奇秀丽。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
2.本题需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可从作者写景时所处位置、以及泰山景致变化的方面考虑。诗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想象将来的登岳。首联写初望泰山时,高兴得不知如何表达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接着自我作答。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颈联两句是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而突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神奇秀丽。
10、(1)既指现实中的烟波和风雨,又指社会的险恶,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逆境等。(意对即可)
(2)①诗题中“柳”,谐音“留”,暗含惜别之意;②首句描写“画舸”“春潭”,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之情;③面对离别,借酒浇愁;酒只半酣,船却起锚,隐含离别的不舍和无奈;④画船、柳枝、春潭几个意象构成静谧优美的意境,反衬了离别时愁绪的零乱。
【解析】
(1)此句可联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身世浮沉雨打萍”这类有寓意的句子考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在社会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人性险恶,相互倾轧、争斗以及遇到的种种困难、坎坷等。
(2)对诗歌的赏析。该诗全篇构思精巧,把无形的别情写得具体、有形。如,末句的“载”字,将离恨拟人化了,化虚为实,把无形的离恨写成有体积,有重量的可见可触的事物,表意最能传神。移情于物。似乎是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
11、1.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张继京城落榜过渡到写关于他枫桥夜泊。内容上,侧面烘托了张继落榜后急切离开京城的心情。
2.强调张继的失意、沮丧。警世和鞭策。遭遇挫折后的失落、沮丧心情。
3.(1)前两句,运用拟人、排比、对比写出了夜的宁静,反衬了张继内心的孤独落寞;(2)后两个比喻句将“清醒”比作“败叶落余的枯树”“梁燕飞去的空巢”,生动恰切地描述出了张继内心的落寞。
4.含义:文中张继因落榜失眠而写就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好处:(1)“不朽的失眠”引起读者的思考,从而激发其阅读的兴趣。(2)肯定张继的《枫桥夜泊》千古不朽,并以此与他的考场失意相对照,有力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意思对即可)
5.暂时的挫折并不意味着事业的终结,真正的强者应乐观豁达地笑对现实,创造不朽的人生。张继是一个落榜者,他痛苦无眠,于是用诗记下了这一段心情,没想到却因此而流芳百世,这场人生的失意,张继和他的诗歌终于成为了“不朽”。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关键是我们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一切困难只是我们创造属于自己不朽人生的垫脚石……(从“得与失”、“成与败”这些关键词阐述即可。如有从“一时的功名荣华都是过眼烟云,而艺术的永恒才是不朽的。”)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开头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一般来说,文章中的句段,在结构上,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等。文章第2段中的“船行似风,江枫如火”一句,结构上,承接上文叙写的张继京城落榜离开京城,引出下文写关于他枫桥夜泊的情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通过用船行似风来侧面烘托了张继落榜后急切离开京城的心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侧面烘托的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文章么1段写“榜纸那么大那么长”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突出了张继因落榜的而产生的失意、沮丧的心情。给人以更加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3.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文章第4段中的语句“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运用了反复、排比、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夜的宁静,生动形象恰切地写出了张继落榜后的孤独落寞的心情。据此理解,结合语句具体分析作答。
4.试题分析:(1)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题目“不朽的失眠”既指张继因落榜失眠,更是指他写就了《枫桥夜泊》不朽的诗篇。(2)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文章的标题“不朽的失眠”,设置了悬念,激发其阅读的兴趣,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既写出了张继因落榜失眠,又肯定了他的《枫桥夜泊》千古不朽,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可紧扣“不朽”分析作答。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挫折并不意味失败,面对挫折当以乐观豁达心态对待。张继是一个落榜者,他痛苦无眠,人生的失意,却成就他了“不朽”。作答时,可从“得与失”“成与败”的关系来阐述自己的看法,注意观点的正确,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2、1.B
2.C
3.①分散学习法。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后的4个10分钟和1个20分钟的时间来分散地学习语文英语、数学;②交叉学习法。利用早餐后的20分钟,交叉学习了英语和数学;③习题检测法。挑战数学错题。
【解析】
1.B错误,与原文“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不符。
2.C项有误。此句只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间不属于列数字。
3.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这也是考查学生运用原文知识的能力。链接材料是图表类试题。如从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中的时间运用分析,这位学霸运用了分散学习法、交叉学习法和习题检测法。分散学习语文、英语、数学属于分散学习法,而交叉学习英语和数学则属于交叉学习法。识记十个美语单词,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这属于习题检测法。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13、1.名字由来,分布区域,营养价值,医学价值等。
2.因为猕猴桃具有非凡的营养价值,在医学上有广泛用途等。
3.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猕猴桃具有非凡的营养价值。
4.“主要”一词准确地表明制作甜品及冷菜只是猕猴桃在烹饪方面的常见用途而非全部用途。
【解析】
1.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筛选概括。首先要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然后对其内容分别概括。归纳概括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本题结合说明的内容分条概括即可。
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根据要求,找出答题区域在第⑤段,不难找到句子“猕猴桃享有“神奇之果”“维C之冠”的美称,缘于它有非凡的营养价值”,第⑥段中的“又为良药”,“又”字提示了这是猕猴桃的另外一个原因。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此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猕猴桃具有非凡的营养价值。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主要”一词准确地表明制作甜品及冷菜只是猕猴桃在烹饪方面的常见用途而非全部用途。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语言表述
14、【示例】诵读国学经典篇目,感受国学魅力;学习国学文化知识,如书法、绘画等。
【解析】
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针对某种情况提出建议,所提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要有针对性,这个针对性既指要确定需解决的问题,也指提出建议的对象。作答本题,可根据学习国学的好处来提出具体建议。
四、写作
15、原来你是这样的一个人
今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走进校门。因为六(2)班的语文老师程老师要给我们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所以我特意早早地来到学校。
上课铃响了。所有的同学都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想留给程老师一个好的印象。我们早已迫不及待了,真不知道程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程老师一跨进教室门时,我们的目光“刷”地一齐投向了他,就开始打量他了:一头鸟巢般的头发遮挡着本来就很小的耳朵,丛林似的胡须布满下巴和两鬓,高挺的鼻子如小山峰一般,白白的皮肤,好一个不修边幅的知识分子形象。一双小得像芝麻一样的眼睛,笑起来,就眯成了一条地平线。身材魁梧,再穿着一双运动鞋,又像一位体格健壮的运动员了。如果穿上军装那不就成了军人了吗?
正式上课了。程老师讲课的声音很有磁性,具有感染力。他为我们范读了第一自然段:“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那读书声舒缓优雅,抑扬顿挫,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就像灵泉般流淌在整个课堂,让我们听的人身临其境,好像真的已经来到西瓜地,在月光下刺猹了。
程老师上课不仅投人,还很幽默。在公开课快结束时,程老师让我们根据鲁迅先生描写闰土外貌的方法来描写他的外貌。在我们练笔前,他让同学们先描述他的外貌。顿时台下热开了锅,同学们纷纷发言,但始终没有一个人说他长得帅。他一看,急了,便自恋地反问:“难道你们不觉得我长得帅吗?”说时还往台下抛了一个媚眼,咧开嘴笑了。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就连前来听课的老师都被逗得眉开眼笑了。
程老师的笑容是温暖的。当下课时,程老师便大步迈出了教室。刚来到走廊,他嘴里就哼起了歌,虽然歌声不是很动听,但老师觉得快乐就罢了。这时正在教室里玩的我们也被歌声吸引了,不时望了望窗外。程老师也回过头来对我们笑了笑,这笑没有刻意去修饰,但它让人觉得很温暖。
的确,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既认真又幽默的老师,一个乐观面对生活的老师。
【解析】
(1)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贴近学生生活,难度不大。在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时,如果仅凭初步印象或粗浅的认识,难免有失偏颇。“原来”突出自我认识的过程,说明“我”的看法有所变化;“你”可以指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指历史人物;“这样”是文章重点表现的内容,应该具体描绘;补充的部分可以是“一个人”,或者是表示性格的词语。写作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对人物的认识变化或情感态度的变化。
(2)想象作文要写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发生、但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如果脱离现实生活,没有任何根据地凭空捏造,这样的想象就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是没有意义的。精彩的想象,要通过对文章的思考得来,要新奇有趣。此题应该围绕弟弟对木兰的感激、敬佩、崇拜等思想感情展开,注意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点睛】
近年来,半命题作文成了中考的新宠。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共8页,本试卷满分150分,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九年级语文pdf、九年级语文答案pdf、九年级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04,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多校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04,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多校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