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人教版绘画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人教版绘画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体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题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课型 第几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画的概念等相关知识。 2.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 3.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中国画承载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语言。 教学难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授、分析、讨论、课件使用教材的构想教材着重从中国画的概念、创作与评价标准、表现方法、造型要求、用色特点、表现形式、意境营造等方面来介绍中国画,着力于使学生体会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一、目标展示1、了解中国画的概念等相关知识。2.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3.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二、主体学习、交流展示 导入本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问题: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1、中国画承载中国传统文化 儒、释、道、的美学观点 分析人物画《流民图》、反映了儒家的仁者之心 问题思考:
为什么许多中国画只用黑白墨色表现? 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以及体现的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观 2、“写心立意与以大观小”的理解 写心立意就是通过表现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精神的抒发。 中国人大多喜欢登高望远,从高处把握全面,这就使得中国山水画家能够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 赏析作品是如何“写心立意与以大观小”的? 郑板桥《竹石图》、 王蒙《青卞隐居图》、 3、中国画是诗意的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苏轼-----诗画本一律 4、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表现方式 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殊艺术风格,兴起于宋代。画家借助题诗、款识、书法、印章等艺术手段,作为画面的补充、阐发、烘托和说明,来尽情地倾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拓展:中国画的意境 关于意境的理解 课后拓展: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有何区别? 课堂总结: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欣赏中国画首先要了解它的艺术特点。弘扬传统祖国文化,需要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真谛,今天我们只是通过中国画了解到一些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中国画的学习,更加喜欢我国的传统艺术。 学生思考并回答 儒:春秋、孔子、仁、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释:两汉间传入中国、释迦摩尼、善、出世、 道:春秋、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学生思考并回答文人画中的“运墨而五色具”与老子“五色令人目盲”哲学观的联系。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请同学分组讨论,交流) a.“写心立意”:通过表现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精神的抒发。——中国画的诗情画意 b.“以大观小”:超越直观视界,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从全体来看部分,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 郑板桥一辈子就画竹子、石头和兰花,他的画清新、俊逸,他不是不会画其他的事物,只是对于他来讲,以竹、石、兰抒发自己清高的文人情怀,足矣。 此画采用高远与平远相结合的构图方法,将坡岸、林木、青山尽收卷中,有沉郁苍秀之感。 学生听讲并思考: 中国画是诗意的,也就是说,中国画有诗的意味。南宋诗论家严羽曾讲:“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有它独特的趣味,和逻辑思维的“理”有不同,中国画不是生活的直接模仿和拷贝,而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对生活的加工,是对情感、心智的模仿和体现。其次中国画并不是完完全全脱离于理,而总是要与理有一定的关系。中国画源自人们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中国画家希望用简洁的笔墨描绘他们对于天地大美诗意的理解。这种诗意的理解是画家在情与理间的即兴表演,这种诗意的理解也融入了画者对生命的感悟。中国画是与理游离的,正是这种游离造就了它的诗意之美。 赏析并思考: 吴昌硕《冷艳图轴》诗书画印互为表里,共同丰富着一个主题。 “意境”是一种借助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所营造出的情景交融、境与意会,意味隽永深长的艺术境界。“意”是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而“境”则是由象引发的“象外之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美术绘画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绘画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信息,现实困惑与思考,教学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设计分析,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过程设计,,板书,心得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