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人教统编版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
第15讲:文言文之写作手法梳理-【暑假辅导班】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第15讲:文言文之写作手法梳理-【暑假辅导班】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学案,文件包含第15讲文言文之写作手法梳理-暑假辅导班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docx、第15讲文言文之写作手法梳理-暑假辅导班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之写作手法以及答题思路梳理
【知识精讲】
知识点1:分析文章思路结构
【技巧点拨】
①借助“首先”、“总之”等标志性词语,理清各部分层次。
②能够从结构上分析理清总分、对照、递进等层次关系。
③能够看出照应、铺垫、抑扬、烘托等结构关系。
④能够分析象征、类比等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方式以及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
知识点2: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考察
文言文二多是抒情说理类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涉及到一些论证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在平时积累中要明确一些基础的文体知识,帮助解决这一的文体。
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举了什么具体的例子,具体有力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B、对比论证,将……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C、引用论证,引用了……的观点,证明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说服力……
D、比喻论证,将……比作……,生动形象证明了……观点,增强说服力,增添文章的形象性。
E、类比论证,将……类比……,生动形象证明了……观点,增强说服力,增添文章的形象性。
论证思路:文言文的论证思路并不是同于我们现代的议论文,会有明确的思路。古代的论说类文章基本保持了传统的抒情写志的习惯,即先对具体的事件、景物进行描写叙述,后进行抒情说理,追求的具体事物事件与所抒发情志之间的某种逻辑契合,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需要按照前后内容,读懂作者说的客观内容,辨明主观情志就好,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所以,古文的论证思路是跟随具体内容阐发的
知识点3:文言文二中表现手法考察(衬托、用典)
衬托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用次要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或者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是指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例如: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是指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例如:高尔基《海燕》中“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以海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衬托的作用:(1)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
(2)表意委婉,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想象、联想。
答题范式:
指出衬托双方+解释衬托用意+说明衬托效用。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衬托与烘托的区别:
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或某种情感得到凸显。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描写来实现。
用典:
用典的概念
运用典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艺术手法。《辞海》的定义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可见典故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事典,即古代的故事;二是语典,即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中国古典诗文中常常把古代的故事和前人的语句压缩概括成一个短句,更常见的是短语,甚至于一个能体现典源特点又能标识典故主要内涵的代表词,从而形成种种变体,表现出运用灵活、形体多变甚至意义交错复杂的状况。
用典的作用
(1)、使立论有根据
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
(2)、方便于比况和寄意
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
(3)、减少语辞之繁累
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4)、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内涵之丰富。
知识点4文言文二中语言特色(语言技巧)的考察
语言技巧一般包括句式、语言风格、修辞、炼词等。
语言句式:1.常式句和变式句、2.长句和短句、3.整句和散句(文言文二多考)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 明白晓畅 朴实无华 辞藻华丽 雄辩有力
笔调婉约 简练生动 雄浑豪放 沉郁顿挫 ……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比兴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知识点5、表达技巧梳理
修辞和表现手法在考量目标上不是属于同一个层级,但是在作用上,都是属于技巧类,所以放在一起进行讲解。
【课堂检测】
例1、
(五) 阅读下文,完成21-25 题。(13分)
治生说 (清) 汪琬
①治生之家,未有急于治田亩者也。劳劳然春而播之,夏而耕之,秋而获之,惟其家有积谷,然后可以贸易百物。于是金玉锦绣之货,饮食器用之需,旁及于图书、彝鼎、稀有难得之玩,皆可不劳而坐致之,故擅富名于天下。不幸而有不肖者出,厌其耕获之勤以费也,遂尽斥其田亩以委之于人,虽然有所蓄,已不足以给朝夕而谋衣食矣,况望其致富哉?
②为学亦然。举凡诗书、六艺、诸子百家,吾所资以为文者,亦如富家之有田亩也,故必惫竭神以耕且获于其中。惟其取之也多,养之也熟,则有渐摩①之益,而无剽贼②之疵,有心手相应之能,而无首尾舛互之病; 浩乎若御风而行,沛乎若决百川四渎而东注。其见于文者如此,则亦庶几乎其可也。彼不能力求乎古人而思欲苟营而捷得之,于是取之者少,则剽贼之疵见;而养之者疏,则舛互之病生。以此夸耀于人,与不肖子之弃田亩何以异哉?
③《记》曰“无剿说③。无雷同。”必则④古昔,称先王。今之学者,可谓剿说矣,雷同矣! 骤而告之口古昔、先王,不将骇然而疑,哗然而笑,群以为愚且迂者乎? 嗟乎! 使吾之说而不愚不迁,又何以自异于今之学者? 故书此以自勉。
[注] ①渐摩: 渐仁摩义,即以仁惠浸润着,以节义砥砺着。 ②剽贼: 窃取别人的陈言。 ③剿说: 窃取别人的言论而为己说。 ④则:效法。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1分)
A.以 B.乃 C.其 D.于
2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提出治生不能急于治田亩的观点,列举生活常识,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提出治生不能急于治田亩的观点,从耕种之劳和收获之大两方面来阐述。
C.提出治生要以田亩为本的观点,以治田亩者轻松贸易百货的事实来阐述。
D.提出治生要以田亩为本的观点,以百货所得都必源于田亩的事实来阐述。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学不能只是学习古人而忽视自己的能力。
B.为学如果不随意地经营就能很快地有收获。
C.为学要学古人是如何避免“剽贼、舛互”的。
D.为学应该多学古人而不可马虎、急于求成。
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6题(13分)
与宋公子牧仲书
【明】侯方域
①某叨受太保先公①深知,尝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叹颂不能置。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
②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以为克似太保者。”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交太保,非太保之交之也。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交之,以为克似太保,此不惟不似,而固已相远甚矣。
③往郡中贵达子弟固有然者,然皆以财力自雄,周旋良苦。今公子善病,体不任衣。太保清节,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所谓财与力者,公子自审能之乎?破其业以致贫,劳其身以致病,而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
④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不可以不辨。有以卿相之子,世为卿相,而不必不辱其先;有以卿相之子,乃甘为一介之士,而足以光益其袓父者。若公子不深察其道,即如诸人所云,亦不过仿太保在日,存其门户方幅,外似之耳,非谓公子遂真似太保为宰相也。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何也?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才气超轶,何施不可?愿且朝夕自爱调病,病愈之后,以诸人所陈交结之财,多收古今书籍;以交结之力,闭户力学而笃行之。如此一二十年,亦不必不似太保;即不然,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决不以公子甘为一介之士,遂以为不克似之也。
[注] ①太保险公:指宋牧仲的父亲宋权,死后追封太保
第①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公子又不以仆为 / 不肖数下交 / 质以所为文业
B.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 / 数下交 / 质以所为文
C.业公子又不以仆为 / 不肖数下交质 / 以所为文业
D. 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 / 数下交质 / 以所为文业
23.第②段指出“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的行为实质是 (用原文的词语回答)(2分)
24.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太保的清廉,可以推知宋公子的家境贫寒、资产微薄。
B.太保清廉守节,可想而知不可能有丰厚的资产留给家人。
C.为维护太保清名,自己不能资助宋公子金钱,故而道歉。
D.太保为人清高,人们体谅他,赠送宋家的都只是小礼品。
25.第④段中,作者是如何论证“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的?请具体分析(4分)
26.这封信直率而不失委婉,请对此加以赏析(3分)
例3、
盖公堂记 苏轼
①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 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且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
②[甲]。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谓极矣。萧何、曹参①亲见其斫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而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乙]。
③吾为胶西守,知公为邦人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丙]。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曰盖公堂。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④[丁]。夫曹参为汉宗臣,而盖公为之师,可谓盛矣。而史不记其所终,岂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欤?胶西东并海,南放于九仙,北属之牢山,其中多隐君子,可闻而不可见,可见而不可致,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
注释:①曹参:西汉开国功臣,继萧何后汉代第二位相国。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1分)
其 B. 于 C. 诸 D. 之
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第一次医生认为病人腹中有毒虫,如果不医治,他会杀人。
第二次医生认为是热病,开凉药,结果上吐下泻不能饮食了。
第三次回头去找原来医生医治,用奇药,结果多种毛病发作。
最后一次听乡里老人建议退而休之,对症治疗,病完全好了。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时( )(2分)
昔之为国者亦然。
甲 B. 乙 C. 丙 D. 丁
根据第②段,概括曹参以盖公言治国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语言特点角度分析第④段两句画线句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回顾】
文言文常考手法复习与回顾
【温故知新】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①
柳宗元
①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因高丘之阻以面势,无欂栌节棁②之华。不斫椽,不剪茨,不列墙,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昭其俭也。
②是山崒③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④也。然以壤接荒服⑤,俗参夷徼⑥,周王之马迹不至,谢公之屐齿不及,岩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叹。
③岁在辛卯,我仲兄以方牧之命,试于是邦。夫其德及故信孚,信孚故人和,人和故政多暇。由是尝徘徊此山,以寄胜概。乃壁乃涂,作我攸宇⑦,于是不崇朝而木工告成。每风止雨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以极万类,揽不盈掌。
④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湮,是贻林间之愧。故志之。
【注】①柳宗元被贬广西任柳州刺史时,其二兄柳宽亦任职邕州(现今南宁)。②欂(bó)栌节棁(tuō)欂栌,斗拱。棁,梁上的短柱。③崒(zú):险峻。④裔:边远的地方。⑤荒服:古代五服之一。指离京畿二千五百里的地区,为五服中最远之地。⑥徼(jiǎ):边界。⑦攸宇:安适的房屋。
22.概括第①段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赏析第②段画线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可填入第④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1分)
A.也 B.耳 C.矣 D.者
25.对第③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柳宗元的二兄因为实施了德治,所以得到百姓的信任。
B.本段写景简练传神,可与第②段的“以为叹”相呼应。
C.本段文字体现了山川之美与士子俊逸相得益彰的情趣。
D.本段文字看出柳宗元的二兄不留恋官场而纵情于山水。
26.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清心亭记
曾巩
嘉佑六年,尚书虞部员外郎梅君为徐之萧县。改作其治所之东亭。以为燕息之所,而名之曰清心之亭。是岁秋冬,来请记于京师,属余有亡妹殇女之悲,不果为。明年春又来请,属余有悼亡之悲,又不果为,而其请犹不止,至冬乃为之记曰:
夫人之所以神明其德,与天地同其变化者,夫岂远哉?生于心而已矣。
若夫极天下之知,以穷天下之理,于夫性之在我者,能尽之,命之在彼者,能安之,则万物之自外至者,安能累我哉?此君子之所以虚其心也,万物不能累我矣。而应乎万物,与民同其吉凶者,亦未尝废也。于是有法诫之设,邪僻之防,此君子之所以斋其心也。虚其心者,极乎精微,所以入神也;斋其心者,由乎中庸,所以致用也。然则君子之欲修其身,治其国家天下者,可知矣。
今梅君之为是亭,曰不敢以为游观之美,盖所以推本为治之意,而且将清心于此,其所存者,亦可谓能知其要矣。乃为之记,而道予之所闻者焉。十一月五日,南丰曾巩记。
(选自《曾巩集》)
21.第二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是( )(1分)
哉 B.矣 C.也 D. 已
22.对第一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梅君在嘉佑留念担任萧县县令。
B.梅君改建东亭来作为休息场所。
C.作者因妹亡女殇之悲两拒写记。
D.作者终写此记因梅君再三邀约。
23.对第四段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交代了梅君建造此亭的缘由。
B.肯定了梅君建造此亭的用意。
C.阐释了作者为政治国的理想。
D.照应了文章标题,收束全文。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神明其德与天地同变化不在于心。
B.穷尽天下道理者不会被外物所累。
C.君子做到了清心就可以为政治国。
D.梅君造此亭可见其知清心的重要。
25.梳理第三段的行文思路。(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兵政集训》小叙
周光镐
①今之谈兵者,必曰《司马法》。何至读孙、吴兵法,其无所习见于步伍行阵者,谬以李广简易、程不识烦扰为言,是将尽古人之法而刍狗①之。□每见介胄之士,桓桓握槊,平居矜斗乐战,一旦俾之勒兵统卒,冥然且不知攻守之大致□。 嗟夫!天地间事必有法,无文武巨细精粗一也。
②国家诸制大备,凡刑狱钱谷典章,靡不时广厉而饬新之。惟兵法则寥寥,二百载未见有施之训肄者,岂真以千万年承平,无所庸于武事也?亦不然矣,夫南北边鄙晏然不语兵,脱一旦有事,则蓄之不豫,水之仓卒,将安施之?
③余猥有事于西南夷,率所辖戍卫武弁子弟,属有司群而教之。问古之兵政书,云边鄙地无有,且不知田穰苴与孙、吴诸家为何物。即其书在矣,太史公谓“其文少闻廓深闷”,故且未暇用也,李唐以后,类多伪书,难以尽用。间阅经传子史诸家,凡有切于兵戎之事者,摘其要,汇为三卷,名曰《兵政集训》,出而梓之。匪徒以广荒陲之耳日,亦因以自考所事,庶几不悖于古人成训与否。
④夫兵非易谈也,上将用之以道,中将用之以法,下者用之以幸。若不知有法,行且悖道,乃遽使之婴旗鼓,登坛坫,推穀以出,何异委爱子于庸医,以封疆为博进,必无幸矣。古今士大夫,于司马、孙、吴兵法为谈者非不多,然其善用者,不少概见。故赵之长平,马之街亭,非不法,不知道也。古今得失鉴观,或者其在斯乎?
(选自《周大理明农堂集》)
【注】①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比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则、耶 B.且、矣 C.故、也 D.或、耳
22.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要将爱子交给庸医,否则如同作战不讲兵法一样不幸。
B.如果懂得兵法,且用兵合“道”,往往能获得意外成功。
C.下等将领用兵,期望侥幸取胜,必然会导致战争的失败。
D.上等将领往往懂得兵法中的道,故能锐意进取开疆拓土。
23.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3分)
学者循其迹,悟者超于神,故未有不习而能悟者。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 D.第④段末尾
24.分析第②段所用说理方法的作用。(4分)
25.概述作者编写《兵政集训》的意图。(3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第05讲:第三单元重点篇目《登高》及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暑假辅导班】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学案,文件包含第05讲第三单元重点篇目《登高》及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暑假辅导班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docx、第05讲第三单元重点篇目《登高》及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暑假辅导班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08讲:第六单元重点篇目《劝学》-【暑假辅导班】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学案,文件包含第08讲第六单元重点篇目《劝学》-暑假辅导班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docx、第08讲第六单元重点篇目《劝学》-暑假辅导班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3讲:高中必学散文基本考点-【暑假辅导班】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学案,文件包含第13讲高中必学散文基本考点-暑假辅导班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解析版docx、第13讲高中必学散文基本考点-暑假辅导班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