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高一语文暑假作业
作业17-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
展开这是一份作业17-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17-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作业17-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每日时评必背
时代向前 吾辈向上
高珊
(标题紧扣材料,立意角度明确。)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代表班级站在这里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时代向前,吾辈向上”。
新时代领路人说:“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同学们,作为身处大好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我们要勇担振兴民族的责任,少年力微仍系国,时代在向前,吾辈应向上。(开篇立足材料,以材料中新时代领路人的话入题,摆出观点。)
今年疫情期间,青年一代展现出“天下风云出我辈”的担当精神,展现出青年人保家护国的风采。“世界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新时代的领路人的一席话既是对卓越青年的赞美,更是对我辈青年的殷殷期望。同学们,我们都是青年人,我们应该去关注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未来,自觉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去。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何不在年轻时多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多承担一些责任,完成复兴强国的使命呢?(依然借助新时代领路人话进一步论述,掷地有声地指出青年人要担负起振兴中华的责任。)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
亲爱的同学们,民族振兴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今年我们面对庚子新年的疫情来袭,青年人握住也握好了接力棒,护我们人民安全,护我们国家重光。同学们,你可曾获知疫情中那个严守阵地无缺口,挨家挨户进行排查的年轻小伙子的姓名?同学们,你可曾看到那个在疫情来临之际,勇冲在前写下“与夫说”的黄菁?他们不怕苦、不畏难,用肩膀扛起了祖国如山的责任。而我们同样作为中国的青年人,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也应当积极承担责任,用肩膀扛起责任,不辱使命,在为保护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芒。(作者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演讲者,总是能营造出面对面交流的气氛,对青年该如何做,该像谁学有明确导向,让人欣喜的是在不断呼吁的言语中还暗含着卓然文采。)
孙中山先生曾说:“唯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先贤的教导犹在耳畔,我们要时刻牢记,祖国的发展需要吾辈之努力,祖国的航帆需要吾辈之护航,只有敢于担当,才会绽放我们青年人的光彩。(道理论证。阐发青年人对祖国的重要性,用先贤的话嘱托在座的青年人,层层深入,鞭辟入里。)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与脊梁。我们对“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祖国充满眷恋,对“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前程满怀信心。身处大好时代,我辈青年当自强,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时代向前,吾辈向上。(回扣标题,号召青年要对祖国充满信心,要成为祖国的脊梁。)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精读细思】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相信奋斗、依靠奋斗、持续奋斗,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我们或许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身负历史发展使命;我们或许做不出“惊天动地”的成绩,但能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铺路石”,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史记》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我们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能够与时代同进步、与国家同发展,即使再小的力量,也能推动中华民族这艘巨轮滚滚向前,永不止步。
每日素养必练
1.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本色》一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B.乡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不是知识问题。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用面对面就能凭借脚步声辨认对方,而文字的传递信息能力也有其限制性需要一定的文法才能规定其正确使用。所以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
C.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
D.因为乡下人的“愚”,费孝通认为,文字下乡没有必要推行,因为单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中去批判一个社会中的人和人是不够的,因为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工具。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B项,“乡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不是知识问题”说法错误。《文字下乡》中说“乡下孩子不象教授们的孩子到处看见书籍,这不是他们日常所混熟的环境。教授们的孩子并不见得一定是遗传上有什么特别善于识字的能力,显而易见的却是有着易于识字的环境”,可见因为环境不同,文字对乡人没那么重要,他们不识字是“知识问题”,而不是“智力问题”。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乡村封建依附关系的严格”说法错误。材料主要考查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内容。中国古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导致中国人不需要太多的对外交流,从材料“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不太会有变动”可见,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并没有反映国古代乡村封建依附关系。D项,“因为乡下人的‘愚’,费孝通认为,文字下乡没有必要推行”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可见,费孝通没没有认为“文字下乡没有必要推行”。故选A。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以上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 》(著作),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联系原著,请写出两个最能体现这一人物性格特征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红楼梦 王熙凤 八面玲珑 精明强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人物——王熙凤。第二问,要求写出两个最能体现这一人物性格特征的成语。注意是“性格特征”。比如王熙凤见到黛玉之后有这样一段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一句话既赞美了黛玉,又把三春放在了合理的位置,迎合了贾母,又让邢王二夫人高兴,起到了一石数鸟的效果,可见其“八面玲珑”;再如回王夫人的一段话,王夫人称:“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可见王夫人似乎是刚刚想起的,无间意提到的,而王熙凤的回答“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已着人先预备下了”,则见出其料事在先,“精明强干”。
3.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
(1)“先王之道,斯为美”,本句中的“斯”指什么?全段表达了什么思想?
(2)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此有什么思考与认识。
【答案】(1)礼之用,和为贵;推行“礼制”的目的是营造“和”,但是,却不可以为了“和”而破坏制度。
(2)礼是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规定,它可以协调各成员间的关系,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古代的“礼制”已经消亡,但礼的精神却一直存在。用现代的话讲,“礼”的约束作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二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以及与这种等级相关的行为规范。至于“礼”的内在目的,便如有子所说的“礼之用,和为贵”。这个和谐,既包括国家与民众的和谐,更包括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的本质就是关系的协调,是人们宽容和理性的体现,只有保证和睦的社会关系,才真正有利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详解】(1)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从中可知,“斯”指“礼之用,和为贵”。全段表达的思想是:推行“礼制”的目的是营造“和”,但是,却不可以为了“和”而破坏制度。
(2)本题首先要理解“礼之用,和为贵”,即“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还要理解“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的含义,即“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也就是强调要以礼促和,但又不能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不能为了和谐而破坏“礼”。考生可联系社会法律法规与社会和谐进行阐释。
每日方法点睛
文言文断句
断句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需要平时多朗诵文言文,形成较强的文言语感,完成这类题,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①找名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②看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③明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
④据排偶。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⑤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每日提升必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边的台阶
泰戈尔
如果把发生的事情都印在石头上,那么,你就可以在我的每一个台阶上读到许多故事。你如果想听,那就请你坐到我的台阶上来;只要你侧耳细听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听到过去无数动人的故事。
秋日的晨光照耀着涨满水的恒河,它的颜色犹如强巴花一样橙黄。我静静地注视着恒河的激流戏闹而去,在恒河的波涛触不到的地方,在我的一些缝隙里,长满了蔓藤水草,它们是我过去年代的见证人。
我现在讲述的这个姑娘叫库苏姆。当库苏姆纤细的身影映在水中的时候,我就十分希望能把这身影留住,把这身影刻在我的石阶上。每当她踏步在我的石阶上,她那四只脚镯就叮当作声,这时候我身边的水草好像也在翩翩起舞。库苏姆的女伴很多,没有她,顽皮的姑娘们就会感到寂寞。我常常看见库苏姆坐在河边。她的心仿佛与这河水结下了某种特殊的缘分。她十分热爱这河水。
后来我再也没有看到库苏姆。我听说,库苏姆被接到婆家去了。
我渐渐忘却了库苏姆。一天黄昏,一双久已为我熟悉的脚仿佛突然踏上了我的身躯。我似乎觉得,这是库苏姆的脚。的确是呀,但是我已经听不到脚镯的响声。在这黄昏时刻,河水好像在呜咽,风在拂弄着芒果树的枝叶,悲悲楚楚,凄凄切切。
库苏姆成了寡妇。我听说,她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她和丈夫只在一起生活了一两天,而后就再也没有见到她的丈夫。她从一封信里得知,她的丈夫死了,她当时才只八岁。库苏姆又回到了恒河边上的家乡。她的朋友们都已出嫁。她把头伏在两个膝盖上,在我的台阶上默默地坐着。
库苏姆一天比一天显得更加俊美和充满青春活力,但是,她那淡素的服装,忧郁的面容和忧愁的表情,给她的青春罩上了一层阴影,使得一般的人看不见她那充满青春的美。
一晃10年过去了。一天早晨,北风习习地吹来,缀满花朵的槐树将一朵朵花儿拋撒到我的身上。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位年轻的苦行者。他皮肤白皙,身材细高,容貌俊美;他就在我对面的那座湿婆庙里住了下来。苦行者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全村。姑娘们放下水罐,来到庙里,向这位圣贤致敬。
一个姑娘看见他后,忽然拍着另一个姑娘的肩膀说:“喂,他就是库苏姆的丈夫。”村里的人都看见了这个苦行者,只有库苏姆没有看见他。因为到这里来的人太多,所以库苏姆就没有来。
一天黄昏,月亮升起来,蟋蟀在蛐蛐地叫着,月光皎洁,潮水呜咽。库苏姆坐在那里,把自己的身影洒在我的身上。微风习习,草木寂寂。在库苏姆的面前,是撒满月光的宽阔的恒河。
苦行者从庙里慢慢地走出来。他来到河边,走下几个台阶,看见一个女子单独地坐在那里,于是就想转身离去。就在这时候,库苏姆突然抬起头来,向后望去。
纱丽从她头上滑落下来。她抬起头来,月光照在她的脸上,就像一朵仰首盛开的鲜花映着月光一样。在这一瞬间,两个人的目光相遇了。
苦行者向她祝福,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库苏姆回答说:“我叫库苏姆。”
那一夜,他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那一夜,苦行者在我的台阶上坐了很久,从东方升起的月亮已经西坠,他才站起来,走进庙里。
从第二天起,我就看到,库苏姆每天都来向这位苦行者行触脚礼。每当他宣讲经典的时候,库苏姆就立在一旁聆听着。苦行者对她有什么吩咐,她都准确无误地去完成。笼罩在她沉静的脸。上的一层忧郁的阴影已经消逝,她的全身都在焕发着一种优美的欢乐之光。
在冬季即将过去的时候,她没有再来庙里,也没到河边来。
一天傍晚,库苏姆又在我的台阶上和苦行者见面了。
库苏姆低着头,说道:“师尊,是您叫我来的吗?”
“是的,我怎么见不到你?现在你怎么这样不热心敬神?”
库苏姆把脸微微偏过去说:“师尊,我是个有罪的人。有一个人,我敬重他,崇拜他,如同神灵,我的心里充满了这种崇敬的欢乐。可是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仿佛梦见他是我心灵的主人。他坐在一个薄古尔树林里,用左手拉着我的右手,向我倾诉爱情。我醒了之后,梦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从此我的心就再也不得宁静。尊师,他就是你呀。”
苦行者缓缓地说:“库苏姆,我吩咐你的一切,你都做了;我还要吩咐你一件事,你也应当做到。我今天就要离开这里,我们不应当再见面了。你应当把我忘记。你能做到吗?”
库苏姆站起来,用缓慢的语调说:“师尊,我能做到。”库苏姆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抓起他脚上的尘土放在自己的头上。苦行者走了。
库苏姆说:“他吩咐我把他忘记。”说完,她就慢慢地走进恒河的水里。
月亮已经下山,夜一片漆黑。风在黑暗中呼呼地刮着,我听到了河水在呜咽,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懂。
经常在我的怀里玩耍的库苏姆,今天结束了玩耍,离开我的怀抱走了。她到哪里去了,我无法知道。
(选自《泰戈尔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少女库苏姆的不幸婚姻和悲惨结局揭示了童婚制的残酷,揭示了印度封建礼教扭曲和摧残人性的罪恶本质。
B.库苏姆逐渐出落成为如花般的少女,但命运之神最终并未眷顾她,她最终选择了以死亡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C.文中三处划横线的句子都写到了恒河水的呜咽声,营造了悲凉的氛围,预示了库苏姆即将再次遭遇生命中的苦难。
D.库苏姆见到苦行僧后,每天都来听他讲经,她的全身都在焕发着欢乐之光,可能是因为她对生活有了希望与追求。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记录了库苏姆短暂的一生,重点描写了她和苦行僧的“重逢”,这是为了衬托她之前命运的悲苦,同时也揭示了她后面投水自杀的直接原因。
B.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了库苏姆青春美丽的形象,与她悲惨的生活遭遇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库苏姆的博大深沉的同情。
C.库苏姆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婚后他们只一起生活了一两天,后来她通过信件得知丈夫的死讯,这一情节为后文她与苦行僧的“重逢”做了铺垫。
D.库苏姆投水之后,月夜的环境描写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故事凄苦悲切的色彩,加深了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3.小说的叙述角度颇具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其妙处。
4.泰戈尔是位诗人,他把浓郁的诗情带入了自己小说的创作,可以说,“诗化”是他小说创作的主要艺术特征。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这一特征。
【答案】
1.C
2.B
3.①作品以“河边的台阶”作为故事的叙述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构思新颖,极富想象力;②作品以“河边的台阶”这一视角来旁观库苏姆的爱情悲剧,既能充分表达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与惋惜,又可以使故事不受干扰和约束地自然发展;③“河边的台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4.①诗一般的景物,诗一般的画面,诗一般的意境。如画的景物随着库苏姆一生命运的跌宕起伏,时而阳光明媚,春风扑面;时而如夜漆黑;潮水鸣唱时而欢乐,时而悲切。②诗一般的形象。诗中的主人公,库苏姆和苦行僧,两人都容貌俊美,心地善良而纯洁,库苏姆对苦行僧的纯洁的情感,苦行僧内心深处对神地执着,都展现了人性中美的一面,具有诗意。③诗一般的语言。小说中作者用诗歌的意境,灵动的语言,充满柔情的语调,娓娓地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整篇作品就仿佛一首抒情诗,一首如诉如怨的哀歌。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文中三处划横线的句子都写到了恒河水的呜咽声……预示了库苏姆即将再次遭遇生命中的苦难”错,第三处划横线的句子并没有“预示了库苏姆即将再次遭遇生命中的苦难”,因为此时库苏姆已经死了。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了库苏姆青春美丽的形象”错,没有心理描写。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本题要求从“叙述角度”对文本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从全文的叙述视角度来看,“河边的台阶”是整个故事的亲历者,它见证了库苏姆的这段人生经历,尤其是她的爱情悲剧。分析本题的答题角度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河边的台阶”是物,它却成了故事的叙述者,因此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这是拟人手法,把“台阶”当成人来写,很新颖,富有想象力。
二是从人称的角度来看,“我”是第一人称,这种人称的好处就是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使故事更加客观。
三是从效果上来看,“河边的台阶”只是一个旁观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库苏姆的爱情悲剧,有利于表达情感,同时又因为是旁观者,故事的发展不受干扰和约束,更自然地发展。
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泰戈尔小说的“诗化”特点。一般在分析小说诗化特点时,主要着眼几个方面:
一是语言。整篇小说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作者娓娓道来,语调充满着柔情,语言灵动,很有感染力,因此符合诗化小说的要求。比如第一段“如果把发生的事情都印在石头上,那么,你就可以在我的每一个台阶上读到许多故事。你如果想听,那就请你坐到我的台阶上来;只要你侧耳细听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听到过去无数动人的故事”,结尾部分“苦行者向她祝福,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库苏姆回答说:‘我叫库苏姆。’那一夜,他们再也没有说什么。那一夜,苦行者在我的台阶上坐了很久,从东方升起的月亮已经西坠,他才站起来,走进庙里”。遣词造句富有诗情画意,音韵和谐,言简义丰。
二是景物。“秋日的晨光照耀着涨满水的恒河,它的颜色犹如强巴花一样橙黄。我静静地注视着恒河的激流戏闹而去,在恒河的波涛触不到的地方,在我的一些缝隙里,长满了蔓藤水草,它们是我过去年代的见证人。”“一天早晨,北风习习地吹来,缀满花朵的槐树将一朵朵花儿拋撒到我的身上。”“一天黄昏,月亮升起来,蟋蟀在蛐蛐地叫着,月光皎洁,潮水呜咽。库苏姆坐在那里,把自己的身影洒在我的身上。微风习习,草木寂寂。”这些景物描写富有诗意,并且这些景物又与库苏姆的命运起伏紧密关联。
三是人物形象。文中涉及到的人物有库苏姆和苦行僧,“她抬起头来,月光照在她的脸上,就像一朵仰首盛开的鲜花映着月光一样”,库苏姆是貎美如花的,“他皮肤白皙,身材细高,容貌俊美”苦行僧的容貌也是俊美的;他们二人身上体现出人性之美,库苏姆对苦行僧有着纯洁的爱情,苦行僧对神又有着执着。无论是外貌还是人性的美,体现的都是诗意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邵晔,字日华,其先京兆人。唐末丧乱,曾祖岳挈族之荆南谒高季兴,不见礼,遂之湖南。晔幼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改大理评事、知蓬州录事参军。时太子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悉置于死,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既而捕获正盗,道丰等遂得释,全坐削籍为民。晔代还引对,太宗谓曰:“尔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赐钱五万,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授晔光禄寺丞,使广南采访刑狱。俄通判荆南,赐绯鱼。景德中,假光禄卿,充交趾安抚国信使。会黎桓[注]死,其子龙钺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铤杀钺自立,龙铤兄明护率扶兰砦兵攻战。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铤主军事。初,邵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铤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赵安仁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复判三勾院,出为淮南制置发运使。四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俄遘疾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史·邵晔传》,有删改)
(注)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B.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C.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D.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另取的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如“晔”意为光明灿烂,故邵晔字日华。
B.削籍,是指削除官员名册中的名氏,意谓革职,在古代是对官员较重的一种惩罚措施。
C.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为旧时朝官的服饰。按照唐代制度,官员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D.岭表,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表是“外”的意思,指方位上的“北”,岭表就是岭北。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晔勤学笃志,曾任多种官职。他幼年好学,以被官府征聘做官为耻;后来凭借考中进士走上仕途,担任过邵阳主簿、大理评事、蓬州录事参军等系列职务。
B.邵晔明察案情,深得皇帝嘉许。太子中舍杨全任蓬州知州时制造冤狱,邵晔洞察其情,亲自调查核实,后来真正盜贼落网,被枉者获释,宋太宗对此赞许。
C.邵晔安抚交趾,妥善处理边事。出任交趾安抚国信使时,恰逢交趾内部发生事变,他便将有关情况禀告皇上;后改任缘海安抚使,被允许自主制定方略。
D.邵晔上勤国务,亦能下忧民事。他任兖州知州,建议皇上封禅泰山,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广州知州,主持开凿内濠,使海外船舶靠岸时免受飓风之害。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
(2)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9.邵晔因何事受到皇帝的处理?又因何得到宽恕?
【答案】
5.C
6.D
7.B
8.(1)杨全并不采纳,传讯张道丰等伏法,(他们)哀号呼喊不服判决,再次被关进牢狱查验案情。
(2)邵晔致信安南,让他们知晓朝廷的刑罚与恩赏,使其迅速确定首领。
9.邵晔因自己举荐的季随贪赃枉法而受到皇帝处理。他因为有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得到皇帝的宽恕。
【解析】
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假官钱八十万”,“假”为“借”的意思,与“官钱八十万”构成动宾关系,“官钱八十万”是定语后置,排除AD项。
“余皆诏除之”,“余”做“皆诏除之”的主语,“余”前断开,排除B项。
本题句意为:当初邵晔受命出使时,借得官钱八十万,用于购买私人拜会所用的物品,等到为安抚时,已偿还了其中的一半,余下的都下诏令加以免除。他曾经进献《宜州山川》等四图,颇为详细地述说了守备的要领。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D.“表……指方位上的‘北’,岭表就是岭北”错误。表,指的是方位“南”, 岭表是岭南的意思。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亲自调查核实”错误。太子中舍杨全任蓬州知州时制造冤狱,邵晔洞察其情,劝他进行核实。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得分点:
(1)“引”,传讯;“抵法”,伏法;“系狱”,关进牢狱;“按验”,查验案情;
(2)“贻书”,致信;“谕”,帝王直接通告人民,引申义为告诉;“俾”,使;“定位”,确定首领。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概括的能力。
本题中要求回答邵晔因何事受到皇帝的处理?又是因为什么得到皇帝的宽恕?根据文本“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可知,邵晔因自己举荐的季随贪赃枉法而受到皇帝处理,他因为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得到皇帝的宽恕。
参考译文:
邵晔字日华,他的祖先是京兆人。唐朝末年战乱,他的曾祖邵岳带领族人到荆南拜见高季兴,不被礼遇,于是到了湖南。邵晔年幼好学,耻于接受征聘委任。太平兴国八年,考取进士,走上仕途,被任命为邵阳主簿,后改任大理评事、蓬州录事参军。当时太子中舍杨全担任知州,其人性格粗鲁愚昧,州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陷为劫贼强盗,全部定为死罪,已经判罪定案,邵晔发现他们冤枉,于是不签署文书,禀告杨全应当核查事实。杨全并不采纳,传讯张道丰等伏法, (他们)哀号呼喊不服判决,再次被关进牢狱查验案情。不久捕获到真正的强盗,张道丰等人于是得以释放,杨全获罪削官为民。邵晔由外任调回朝廷,皇帝召见他问话,太宗对他说:“你能救活我的百姓,确实值得嘉奖。”赐钱五万,下诏书晓谕天下要以杨全之事为戒。景德年间,邵晔代理光禄卿,担任交趾安抚国信使。恰逢黎桓死,他的儿子龙钺继承父位,其兄龙全率兵抢劫仓库的财物后离去,其弟龙廷杀死龙钺后自立,龙廷兄明护率领扶兰寨兵攻打。邵晔驻扎岭南,将此事上奏,改任缘海安抚使,允准自主行事制定方略。邵晔致信安南,晓以朝廷的声威盛德,使其迅速确定首领。明护等人立即听命,奉龙廷主持军事。当初,皇帝诏令邵晔待事变结束后,就以原打算赐黎桓的礼物改赐新的首领。邵晔上言道:“怀柔安抚外夷,应当示以诚信,不如等龙廷贡奉后,另加封爵以宠幸恩赐他。”真宗对此极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邵晔出使返回后,改任兵部员外郎,被赏赐金印紫绶。当初邵晔受命出使时,借得官钱八十万,用于购买私人拜会所用的物品,等到为安抚时,已偿还了其中的一半,余下的都下诏令加以免除。他曾经进献《宜州山川》等四图,颇为详细地述说了守备的要领。不久兼任三司三勾院之职,由于所举荐的季随贪赃枉法而获罪,邵晔被判削去一官,皇帝因其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只令他停任。大中祥符初年,邵晔被起用担任兖州知州,上表奏请东封泰山,皇帝以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了他。等到派遣王钦若、赵安仁筹划封禅一事时,仍兼州事,就任命邵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完毕,越级提拔任命为刑部郎中,复任三勾院,出京担任淮南制置发运使。大中祥符四年,改任右谏议大夫、广州知州。广州城濒临大海,每逢海外的船只到岸,常苦于飓风的袭击,邵晔开凿内濠使船只通过,飓风再不能损坏船只。不久因病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①
王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即给人以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练,既写了乌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第二句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此处暗写诗人望月,有点题之妙。
C.第三句由月下之景写到望月之人,从作者等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变得阔大,表情含蓄不露。
D.末句写诗人因为要思念的人太多,所以竟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了。诗人的情感经过重重酝酿,最后喷薄而出,浓挚动人。
11.《全唐诗》收录此诗,将“落”字写作“在”,你觉得哪个字更好?请说说理由。
【答案】
10.D
11.“落”字更好。“落”意为洒落、飘落,将“秋思”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的美好又凄然的意境,富有动态美,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说“在”字更好,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末句写诗人因为要思念的人太多,所以竟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了……最后喷薄而出”错误,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诗人情感并非“喷薄而出”,而是含蓄深沉的。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翻译: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 ,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先明确观点,再阐述理由。比如认为“落”字更好。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意为洒落、飘落,将“秋思”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各不相同。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生菜可以生吃,菠菜却要焯水,豆浆煮熟才能喝?因为它们里面含有抗营养素。抗营养素, ,会妨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甚至可能给人带来恶心等生理上的不适,所以一直不受 。近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公共卫生营养学教授吉尔·乔伊斯发表专栏文章称,抗营养意其实也有很好的保健,只有食用得当,就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就当下普通人群的膳食模式而言,只要按照正常烹饪方式摄入,抗营养素的危害 。如,谷物在去皮等精细加工时,其中的单宁等抗营养素成分会被大量去除。( )。平时只要均衡膳食、多样化搭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便无需在意。需要提醒的是,一些胃肠道 、营养吸收困难(如老年人、肿瘤患者)的人群,在食用全谷类、杂豆类食物时,不仅要做熟,还要软烂一此,否则会加重胃肠负担。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顾名思义 待见 微乎其微 虚弱
B.望文生义 重视 微不足道 软弱
C.顾名思义 重视 微乎其微 虚弱
D.望文生义 待见 微不足道 软弱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抗营养素其实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只有食用得当,就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B.抗营养素其实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只要食用得当,就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C.只要食用得当,抗营养素其实也有很好的保健,就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D.只有食用得当,就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抗营养素其实也有很好的保健。
1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的互相“打架”,有的彼此“协同”,各种营养成分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这是个动态
B.各种营养成分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这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有的互相“打架”,有的变化的过程彼此“协同”
C.有的互相“打架”,有的彼此“协同”,这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各种营养成分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D.各种营养成分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有的互相“打架”,有的彼此“协同”,这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答案】
12.A
13.B
14.D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顾名思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望文生义”,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或来源缘由,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这里指从“抗营养素”的名称就会想到所包含的意义,用“顾名思义”合适,排除BD。
“待见”,喜爱,喜欢。“重视”,认为很重要而认真对待。结合“会妨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甚至可能给人带来恶心等生理上的不适”应该是不受喜欢,用“待见”,排除C。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这里指抗营养素的危害很小,用“微乎其微”。
“虚弱”,身体不结实。“软弱”,缺乏力气;不坚强。这里指胃肠道功能,用“虚弱”更合适。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宾语中心词,在“保健”后加“作用”;二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只有”改为“只要”。
A.“只有……就”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C.“抗营养素”是句子主语,应放在开头,且“只要……才”搭配不当;
D.“抗营养素”是句子主语,应放在开头,且“只有……就”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语段主要讲述抗营养素,结合下文“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便无需在意”可知“各种营养成分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作为观点放在前面更合适,因此排除AC;
“这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指代的是各种营养成分之间“打架”和“协同”的变化过程,故排除B。
故选D。
15.下图是某单位18~59周岁人员参加免费接种新冠疫苗流程图,请将其转换为一段文字,要求:语言连贯、准确,不超过150字。
【答案】相关人员先对照不宜接种情况表自查。不符合接种要求的分两类情况,一类如腹泻等疾病,病愈后可再接种;另一类如高血压等不宜接种。如果符合的,携带身份证,在规定时间内到定点医院接种。打完疫苗后,需留院观察30分钟。接种后若有过敏反应,及时就医。无异常,在第3~8周内接种第二剂。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之流程图转换的能力。
左上侧为流程起点,理清箭头方向、流程顺序以及分歧点,进行有条理的转化即可。
先是“对照不宜接种情况表”看自己是否符合接种要求。
如果不符合接种要求,如有高血压等疾病,不宜接种;如为腹泻等可自愈疾病的,等病愈后接种。
如符合接种要求,需携带身份证,在规定时间到定点医院接种。接种后需留院30分钟观察,如有过敏反应,则需及时就医;如无过敏反应,则在第3~8周接种第二剂疫苗。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①_______,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②_________。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③________。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中最终如同一体。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答案】①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②缺点就成了优点③也自岿然不动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个空根据“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可知填入榫卯的功能,以及和“还”搭配的关联词语,即“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
第二个空根据“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特别是“看似缺点”“但”,可知填入不是真正的缺点,即“缺点就成了优点”;
第三个空根据“于是即使地震来袭”,可知填入对榫卯做成的物品没什么影响,即“也自岿然不动”。
注意字数限制。
评卷人
得分
一、名著阅读
评卷人
得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评卷人
得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
评卷人
得分
四、选择题组
评卷人
得分
五、语言表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作业05-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05-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作业05-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作业04-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04-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作业04-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作业02-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文件包含作业02-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作业02-2022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