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后测评
展开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表示正确的是( )
A.①为太阳辐射B.②为大气辐射C.③为云层吸收D.④为地面反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①B.②C.③D.④
3.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田边烧湿草减少寒潮损失,其主要原理是( )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
2018年12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北部正在发生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截至11月30日,已有5个城市发布了红色预警、73个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1个城市发布了黄色预警。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数字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①—大气辐射B.②—太阳辐射
C.③—大气逆辐射D.④—地面辐射
5.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数字代号是
A.①B.③C.④D.⑤
6.当雾霾出现时
A.①增强B.②增强C.④减弱D.⑤不变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7.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8.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B.中国东部季风环流
C.人造烟幕防御霜冻D.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
为了更好理解等压面发生弯曲后,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某校同学绘制了素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点气压值(用P表示)是
A.PA>PBB.PA<PB C.PA=PBD.无法确定
10.该图可以用来解释
A.大气垂直分层B.大气受热过程
C.热力环流D.风的形成
11.某游客在游览北戴河海滨的游记中写道:“北戴河真不愧是避暑胜地,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里的风都凉爽柔和,让人感觉十分畅快。但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是完全不同的。”读“北戴河海滨一日内大气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序号表示“凉爽柔和”晚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2.《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煴:微火,无焰的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受暖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使地面辐射加强
B.受暖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
C.受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D.受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使地面辐射减弱
下图为北半球某沿海地区海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甲为陆地,乙为海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气压分布状况
A.甲地气压低于丙地B.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C.乙地气压低于丁地D.丁地气压高于丙地
14.此时,a、b两处的气流运动方向分别是
A.上升 上升B.下沉 下沉C.下沉 上升D.上升 下沉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
15.关于甲、乙、①、②四地气压值的关系正确的
A.甲乙B.乙甲C.①甲D.①②
16.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A.B.C.D.
读图“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A.①较弱B.②较弱C.③较弱D.④较弱
18.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中,与“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现象根本原因是
A.①增多B.②增多C.③增多D.④增多
二、综合题
19.读下面图表(左图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各点气压数值如右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_;出现下沉气流的是______。
(2)若图示表示白天的海陆热力环流,则甲、乙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__,当地吹______(海风或陆风),其对海滨地区有______(降温或增温)的作用;若图示表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甲、乙两地为郊区的是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C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被大气削弱之后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A对,BCD错。故选A。
2.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被大气削弱之后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④地面辐射,D对,ABC错。故选D。
3.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在田边烧湿草减少寒潮损失,其原理是烧湿草制造烟熏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③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减少寒潮损失,C对。ABD错。故选C。
4.B 5.C 6.A
【解析】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代表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A错误;读图可知②表示的是太阳辐射作用,B正确;读图可知③是从地面出发的箭头,其表示的是地面辐射,C错误。读图可知④是从大气出发指向地面的箭头,其表示的是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B项。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大气逆辐射,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④表示的大气逆辐射,因此可知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数字代号是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项。
6.当雾霾出现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会增强,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①表示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因此可知当雾霾出现时①是增强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
【点睛】读图可知①代表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表示的是太阳辐射,③表示的是地面辐射,④表示的是大气逆辐射,⑤表示的大气辐射向外太空的部分。
7.B 8.B
【解析】7.①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而此图相反,A错误;②草地相对于裸地比热容大,故白天温度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裸地空气上升形成低压,B正确;③为山谷风,夜晚山顶气温低,空气下沉,山谷气温高,空气上升,而此图相反,C错误:④为城市风,城市气温高,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而此图相反,D错误。故选B。
8.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大气散射作用的结果,A错误;我国东部季风环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B正确;人造烟幕防御霜冻,是因为烟幕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主要是大气的保温作用,C错误;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的冷热不均,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遇冷收缩下沉。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9.A 10.D
【解析】9.读图,A处的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A处气压高;B处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B处气压低。PA>PB,A对。故选A。
10.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形成了水平气压梯度力,从而形成了风,反映的大气的水平运动,故可以解释风的形成,D对。大气垂直分层是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反映不是同一水平面,A错。大气的受热过程阐述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影响,也并非是同一水平面,B错。热力环流不仅有大气的水平运动且还有垂直运动,C错。故选D。
11.C
【解析】【详解】人类感觉到的风是近地面的风,所以排除高空的①④;由于题干问的是晚风,晚上吹陆风,即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响海洋,因此③序号表示“凉爽柔和”晚风,故选C。
【点睛】
12.C
【解析】【详解】天雨新晴,说明雨后天晴,北风寒彻,说明气温低,受冷空气影响,是夜必霜,说明晚上出现霜冻,因为夜晚晴天,云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出现霜冻,故C正确,自然排除ABD。
13.B 14.D
【解析】试题考查热力环流。
13.由材料“下图为北半球某沿海地区海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可知,风从海洋乙吹向陆地甲,可判断出,甲地气压低于乙地,B正确。高空气压低于近地面,因此甲、乙气压高于丙、丁,A、C错。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丙气压高于丁地,D错。
14.由材料“下图为北半球某沿海地区海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可知,风从海洋乙吹向陆地甲,可判断出,甲地为低压气流上升,乙地为高压气流下沉,因此a处气流上升,b处气流下沉,D正确。
【点睛】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
15.A 16.B
【解析】试题考查热力环流
15.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甲乙大于①②,C错。甲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为高压,乙近地面等压面向低处凹为低压,气压甲大于乙,A正确,B错。①处等压面向低处凹为低压,②等压面向高空凸为高压,②气压大于①,D错。
16.甲近地面等压面高空凸,为高压,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因此甲地气流下沉,A、D错。乙近地面等压面向低处凹,为低压,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因此乙地气流上升,B正确,C错。
【点睛】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下凹的为低压。
17.D 18.C
【解析】17.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云层较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从而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图中①表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被云层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选D。
18.“秋阴不散”表示多阴天,云层较厚,则大气逆辐射较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较强,从而使得地面结霜的时间偏晚,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③,所以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③增多,C正确;云层较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减少,地温相对较低,从而使得地面辐射(②)较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①)不是导致“霜飞晚”现象根本原因。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相关知识。需要加强对图示信息的解读,同时,需要对“秋阴不散”以及“霜飞晚”做到准确理解。
19.甲 乙 甲 海风 降温 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与应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相比而言,c气压较低,d气压较高,所以近地面甲为低压,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乙为高压,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
(2)白天,陆地升温较快,气温较高,因此若该图表示白天的海陆热力环流,则甲、乙两地为陆地的是甲地,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所以当地吹海风,海风对海滨地区有明显的降温作用;若该图表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相比而言,郊区气温较低,因此甲、乙两地乙为郊区。
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 这是一份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 这是一份中图版2019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①辐射,下列措施能缓解城市雾霾现象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