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五 加与减(二)采松果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五 加与减(二)采松果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巩固练习,加深理解,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采松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课型:新授课4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5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课:秋天到了,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出来玩耍。松鼠妈妈想看看小松鼠“采松果”的本领有没有进步。于是他提议要和小松鼠进行一场采松果的比赛。经过激烈的比赛,结果出来了。你想去看一看吗?(课件出示情境图)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从屏幕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预设:同学们可能提出的问题有这几个(大屏幕列出,一共有采了几个松果?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松果?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几个松果?在此说明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几个其实就是求小松鼠比妈妈少几个)。师:同学们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你会解答吗?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出示: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3.师:我们要求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列算式呢?(25+4)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究竟应怎样计算25+4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或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4.组织学生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拨的,要求:想一想在摆和拨的过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讨论计算的方法。5.指名上台演示摆和拨的过程,且边演示边叙述。(1.先把4根和5根合并在一起,再把2捆和9根合并在一起一共是29根,2.在计数器上先拨上25,在个位上再拨上4,合起来就是296.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发现了什么计算规律?离开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会口算吗?学生回答,集体评议。7.课堂小结:一边演示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算法一边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同学们25+4= 29(个)你会算了,那么 4+25=你知道等于多少吗?(为什么25+4= 29(个) 4+25=29(个)也等于29呢?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学生总结: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口算的过程中,都要注意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要个位加个位,其实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8.讲解完成后出示第二个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究竟应怎样解决呢?9.请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拨的,想一想在摆和拨的过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讨论计算的方法。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 出示课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瞧!大恐龙和小恐龙在讨论什么问题,比一比看谁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25-2=23(米)3口算87+3= 24+5= 45+4 22+3= 82+5= 35+4=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五、板书设计: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多少个?25+4=29(个)妈妈比松鼠多采多少个?25-4=21(个)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采松果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合作探究激活思维,实践应用 体验乐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五 加与减(二)采松果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采松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