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3.4 平面镜课时练习
展开3.4 平面镜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
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4.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
A.30cm B.60cm C.90cm D.120cm
5.如图所示,一把透明塑料尺子放在平面镜前一定距离处,则尺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6.如图所示,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
A.蜡烛成像 B.观察水中的铅笔C.观察标本上的细微部分 D.手影
7.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
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物体在镜中成的是实像
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8.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
9.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 B.s1<s2 C.h1>h2 D.h1=h2
10.如图,平面XOY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 )
A.0到﹣1区域 B.﹣1到﹣2区域 C.0到﹣∞区域 D.﹣2到﹣4区域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小丽非常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每天上学出门前都要通过镜子检视一下,当她走进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她的距离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涪江水面平静,两岸河堤高出水面1m,河堤上一棵树高4m,这棵树在涪江水中的像高 m;小明同学站在树的对岸河堤上,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d树,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d像,则d树 d像(选填“>”、“<”或“=”).
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与蜡烛A相同的蜡烛B,来确定蜡烛A所成的像的位置.则蜡烛B应该是 (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A的好处是 .
14.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摄像头,它工作时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15.小明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置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 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
16.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 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7.小明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0.5m处,则他镜中的像离他 m,像高 m;当他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轨迹为 (选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 (选填“越来越近”、“越来越远”或“保持不变”).
19.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其中一面镀了膜.如图所示,是用这种玻璃板做实验时的情景,则镀膜的一面应该朝向 (物体/像)一侧放置,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
20.如图所示,在x轴的原点处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则在正方体右侧x轴上,被点光源S发出经长平面镜反射而照亮的点中,到点光源S最远的距离为 ,同时正方体右侧x轴上被照亮的长度为 .
三.作图题(共5小题)
21.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2.竖起的墙面上有一块面镜MN,小女孩站在平面镜前,她的脚前有一枚硬币(如图中点A所示),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女孩看到硬币的像的光路图.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第25题
23.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4.如图所示,A′B′是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5.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乙中作出从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14小题)
26.小明用茶色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柜子做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实验.
(1)将玻璃板 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MM'和NN'.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将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 重合.
(3)在白纸上沿棋子A和B的边缘画图,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4.30cm;测量B的左端到NN'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为lB= cm.
(4)改变A的位置,将数据记录在表中,表中有一个数据异常,该数据是 cm,它最有可能测量的是 距离.
次数 | 1 | 2 | 3 | 4 | 5 |
lA/cm | 4.30 | 5.70 | 7.10 | 8.80 | 9.90 |
lB/cm |
| 5.40 | 6.50 | 8.50 | 9.60 |
(5)修正(4)中异常数据后,比较lB和lA,发现lB总是小于lA,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 .
27.按要求填空: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做实验.如图甲,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完全重合,实验时人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侧观察.
(2)如图乙是某物质溶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第6min时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2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该选择 .(选填“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 A 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 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蜡烛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在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2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 cm.
30.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 放置在方格纸上.
(2)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 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图乙所示,棋子放在A处,观察者在B处,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像的位置,能否从白卡片上直接观察到像?答: .
31.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平面镜和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观察 (选填“前面”或“后面”),直至蜡烛B 和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3)实验时,将蜡烛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小华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回家观察到他家里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8m 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2所示.则灯的像距离该灯 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选填“改变”或“不变”)
32.婷婷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她在探究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 ;
(2)她选取了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
(3)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 ;
(4)她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并用 去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
33.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34.下面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组装仪器时,如图所示,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白纸相互 (选填“平行”或“垂直”);
(2)在实验中,小红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为了消除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蜡烛A的像的角度
(3)消除影响后,移动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观察到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实验中,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35.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透明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在玻璃板两侧,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选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中,测得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5cm,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
(4)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白纸,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虛像”或“实像”)
(5)实验中,小红发现玻璃板后出现两个蜡烛A的像,其原因是她选用的玻璃板 (选填“太厚”或“太薄”)
36.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 .
(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 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 .
(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 (选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8.如图是小丽同学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选择两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填符号)
A.像和物的大小 B.像的虚实
C.物距和像距 D.像的倒正
(2)为了在水平桌面上找到像的位置,实验中玻璃板的放置必须与水平桌面 .
(3)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它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其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填“实”或“虚”).
(5)小丽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39.图1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棋子A和B完全相同
(1)实验中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茶色玻璃板,并将其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为确定棋子A像的位置,应在玻璃板后方移动棋子B,直到它与棋子A的像 ;
(3)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进行实验,可得到像与物关于 对称的实验结论
(4)某次实验后,将光屏竖直放置棋子B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
(5)另一位同学直接用平面镜来确定像的位置,如图2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将5节同样的小电池直立在白纸上,保持电池①的位置不变,移动其它电池,使电池③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②,电池⑤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④,在白纸上记录下电池的位置如图3所示,请在图3中作出电池①像的位置并用“•”表示.
40.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1)实验时,小明应选 作为平面镜(填字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 .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 两支蜡烛(填字母).
(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 .
(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7•常州)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华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但像的大小不变.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注意题中说的是像的大小还是视觉上的大小.
2.(2017•临沂)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分析】(1)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多次测量,能得到普遍的规律;
(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解答】解:
A、光屏能承接实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故A正确;
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会靠近玻璃板,故B错误;
C、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3.(2017•黔西南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
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分析】(1)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解答】解: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虚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与实物等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靠近玻璃板,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4.(2017•潍坊)小丽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
A.30cm B.60cm C.90cm D.120cm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等大正立的虚像,且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
【解答】解:
在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此时物距为60cm,则像距为60cm,那么镜中的像到小丽本人的距离为60cm+60cm=120cm.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5.(2017•益阳)如图所示,一把透明塑料尺子放在平面镜前一定距离处,则尺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因特点可知,尺子在平面镜中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像与尺子关于镜面对称,故BD错误;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A正确,C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牢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6.(2017•柳州)如图所示,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 )
A.蜡烛成像 B.观察水中的铅笔C.观察标本上的细微部分 D.手影
【分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有: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3)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等.
【解答】解:A、蜡烛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故A符合题意;
B、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是由于来自筷子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观察标本上的细微部分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的现象在生活中均非常常见,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应把握其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才行.
7.(2017•襄阳)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
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物体在镜中成的是实像
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故A正确;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B正确;
C、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在镜中成的是虚像,故C错误;
D、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当物离平面镜的距离变小时,像的大小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解答.学生要理解并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
8.(2017•宁波)把两块厚度不计且足够大的平面镜OM、ON垂直粘合在一起,并竖立在地面上,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小科站立在某个位置时,他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个数为m,看到自己完整像的个数为n,下列对小科在不同位置时,m、n值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a点或e点时,m=1,n=0 B.在b点或d点时,m=1,n=1
C.在c点时,m=2,n=2 D.在f点时,m=0,n=0
【分析】平面镜会成等大的虚像,根据物体在不同的位置判定成像的情况;根据平面镜的位置判定能否看到像.
【解答】解:
A、由图可知,在a点或e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的像,即m=1,n=0,;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人在b、d点时,各会成一个像,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故能看到自己的像,即m=1,n=1,故B正确;
C、在c点时,c会通过两个镜面成两个虚像,由于由于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的延长线,故不能看到自己的像,即m=2,n=0,;故C错误;
D、在f点时,在平面镜的背面,不会成像,即m=0,n=0,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当人的像和物体的连线经过镜面时,人才能看到自己的像.
9.(2017•北京)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8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cm时,像的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s1=s2 B.s1<s2 C.h1>h2 D.h1=h2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由平面镜成的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铅笔离镜8cm,铅笔像离镜也应是8cm,铅笔离镜4cm,铅笔像离镜也应是4cm,故s1>s2;
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铅笔远离镜子水平向右移动时,铅笔像的高度是不变的,即h1=h2.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求熟练掌握.
10.如图,平面XOY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 )
A.0到﹣1区域 B.﹣1到﹣2区域 C.0到﹣∞区域 D.﹣2到﹣4区域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找出人眼位于坐标点(2,0)上,关于O点对称点和关于﹣1对称点即可.
【解答】解:人眼位于坐标点(2,0)上,x坐标,x=2关于0对称点是﹣2,x=2关于﹣1对称点是﹣4,因为一块平面镜水平放置,所以发光点经过x轴[﹣2,﹣4]之间会被看到.
故选D.
【点评】此题为确定平面镜成像可视范围的方法:若要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则需借助于边界光线,边界光线的公共部分即完整像的观察范围,此题有一定难度,属于难题.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2017•济南)小丽非常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每天上学出门前都要通过镜子检视一下,当她走进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她的距离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不论物与镜的距离多远,都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靠近镜,像也靠近镜,物远离镜,像也远离镜.
【解答】解: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当人靠近镜时,镜中的像视觉上变大了,但真实的大小不变;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小丽走进平面镜时,小丽的像也靠近平面镜,所以像离人的距离变小.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题中说的像的大小是真实的大小,而不是视觉上的大小,所以像的大小保持不变.
12.(2017•绵阳)涪江水面平静,两岸河堤高出水面1m,河堤上一棵树高4m,这棵树在涪江水中的像高 4 m;小明同学站在树的对岸河堤上,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d树,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d像,则d树 < d像(选填“>”、“<”或“=”).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河堤上一棵树高4m,在其像的高度也为4m;
小明站在树的对岸如图所示:
S'为树尖S在通过水面所成的像;
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d树=AS,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d像=AS',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S=,AS'=,由于OS<OS',则AS<AS',即d树<d像.
故答案为:4;<.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掌握.
13.(2017•大连)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与蜡烛A相同的蜡烛B,来确定蜡烛A所成的像的位置.则蜡烛B应该是 不点燃 (填“点燃”或“不点燃”)的,点燃蜡烛A的好处是 成像清晰 .
【分析】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而若是点燃后方蜡烛则无法分辨像与后方蜡烛的真实火焰.点燃蜡烛A后,其发出的光线较强,成像较清晰.
【解答】解:实验中,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则不易区分蜡烛B和A的像;然后将不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点燃蜡烛A后,其发出的光线较强,玻璃板反射的光线较强,成像较清晰.
故答案为:不点燃;成像清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4.(2017•河池)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2 m;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摄像头,它工作时成倒立、缩小的 实 (选填“实”或“虚”)像.
【分析】(1)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物到像的距离是物到平面镜距离的两倍,因为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m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1m×2=2m;
(2)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2;实.
【点评】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是测焦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15.(2017•郴州)小明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置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 165 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7:20 .
【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
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
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解答】解: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和像大小相等;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5cm,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65cm
(2)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
故答案为:165;7:20.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
16.(2017•枣庄)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 6 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 虚 (填“实”或“虚”)像,这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
【分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像;
已知小鸟距水面6m,根据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它的“倒影”距水面的距离也是6m.
故答案为:6;虚;反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
17.(2017•泰兴市二模)小明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0.5m处,则他镜中的像离他 1 m,像高 1.6 m;当他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等大正立的虚像,且物距与像距相等,即可分析解答此题.
【解答】解:
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相等,此时物距为0.5m,则像距也为0.5m,像离他的距离为0.5m+0.5m=1m;
由于像与物是等大的,所以像高也为1.6m,不管他慢慢远离镜子还是靠近镜子时,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1;1.6;不变.
【点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8.如图所示,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M点从MN转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轨迹为 曲线 (选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 保持不变 (选填“越来越近”、“越来越远”或“保持不变”).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和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然后进行分析;
由图可知,S点绕M以SM长为半径转动,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即为曲线,由图可知,S′离轴M的距离始终不变.
故答案为:曲线;保持不变.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点内容,一定要掌握.
19.实验室中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所用玻璃板是特制的,其中一面镀了膜.如图所示,是用这种玻璃板做实验时的情景,则镀膜的一面应该朝向 像 (物体/像)一侧放置,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 不变 .
【分析】透明玻璃板透光性强,成像不太清晰,一面镀膜增强了光的反射,成像清晰;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
【解答】解: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因此用一面镀了膜的玻璃板做实验时,镀膜的一面应该朝向像一侧放置,一面镀膜的玻璃板反射能力比较强,成像比较清晰,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像;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20.如图所示,在x轴的原点处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则在正方体右侧x轴上,被点光源S发出经长平面镜反射而照亮的点中,到点光源S最远的距离为 4a ,同时正方体右侧x轴上被照亮的长度为 a .
【分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一定过电光源的像点,作出电光源的像点,补出第一条的反射光线交不透明物体右侧的地面于点B,第二条的反射光线交右侧地面于点A,则AB区域即为不透明物体右侧被照亮的范围.
【解答】解:先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点光源S的像点S′,因为S距离平面镜为2a,则S′距离平面镜也为2a,那么镜中的像S′与点光源S相距2a+2a=4a;
连接SA,光反射到D点,连接S′B,光反射到C点
BE=2a,S′E=3a,SS′=4a,
因为AB∥FC
所以△S′EB∽△S′SC
所以=得:=,
则SC=,
因为AE是△SGH的中位线,所以GH=2AE=2a,
同理SD=2GH=4a
则CD=SD﹣SC=4a﹣=a.
故答案为:4a;a.
【点评】在作光源照亮的某一范围时,最关键的问题是作出被照亮范围的边缘光线,用到所学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等知识去解决.
三.作图题(共5小题)
21.(2017•庆阳)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
22.(2017•宜昌)竖起的墙面上有一块面镜MN,小女孩站在平面镜前,她的脚前有一枚硬币(如图中点A所示),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女孩看到硬币的像的光路图.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解答】解:硬币A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眼,人看到了硬币A在平面镜中的虚像;
先作出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然后连接A′和小女孩的眼睛,连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O和小女孩眼睛的连线即为反射光线,并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
【点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都可以完成平面镜成像作图,但是作图痕迹是不同的,依据是不同的,一定要明确题目要求.
23.(2017•南京)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由平面镜成像,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如下图:
【点评】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
24.(2017•衡阳) 如图所示,A′B′是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由此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解: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BB′,做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
【点评】平面镜成像的实质也是光的反射,像物到平面镜等距的规律可帮助我们找到镜面的位置.
25.(2017•常德)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乙中作出从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路图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连接S′A,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解答】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连接AO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本题还可以作出A点的像A′,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从而确定入射光线和入射点,连接OA,OS画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共14小题)
26.(2017•盐城)小明用茶色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柜子做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实验.
(1)将玻璃板 竖直 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MM'和NN'.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将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 棋子A的像 重合.
(3)在白纸上沿棋子A和B的边缘画图,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4.30cm;测量B的左端到NN'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为lB= 4.00 cm.
(4)改变A的位置,将数据记录在表中,表中有一个数据异常,该数据是 7.10 cm,它最有可能测量的是 A的右端到NN' 距离.
次数 | 1 | 2 | 3 | 4 | 5 |
lA/cm | 4.30 | 5.70 | 7.10 | 8.80 | 9.90 |
lB/cm |
| 5.40 | 6.50 | 8.50 | 9.60 |
(5)修正(4)中异常数据后,比较lB和lA,发现lB总是小于lA,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 lA应测量A的右端到NN'的距离 .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应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是垂直的;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3)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
(4)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但差别不能过大;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像的大小分析.
【解答】解:(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应将玻璃板竖直放置,这样成的像都能在水平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
(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长度为40.0mm=4.00cm;
(4)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7.10和6.50之间的偏差较大,故是错误的;它最有可能测量的是A的右端到NN'的距离
(5)像有一定的大小,实验中发现lB总是小于lA,出现差别的原因可能是从A的右端到MM'的距离,正确做法是:lA应测量A的右端到NN'的距离.
故答案为:(1)竖直;(2)棋子A的像;(3)4.00;(4)7.10;A的右端到NN';(5)lA应测量A的右端到NN'的距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7.(2017•黄冈)按要求填空: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选择较 薄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做实验.如图甲,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完全重合,实验时人应该在蜡烛 A (选填“A”或“B”)侧观察.
(2)如图乙是某物质溶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第6min时处于 固液共存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在平面镜的两侧;
(2)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结束,熔化之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变成液态.
【解答】解:(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由图可见,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
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4min到第10min,因此在第6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1)薄;A;(2)晶体;固液共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8.(2017•邵阳)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该选择 薄玻璃板 .(选填“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 A 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 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蜡烛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等大 .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在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
【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3)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解答】解:
(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薄玻璃板;(2)等大;(3)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9.(2017•吉林)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3)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 12 cm.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
【解答】解:(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故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12cm.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3)1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30.(2017•徐州)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 竖直 放置在方格纸上.
(2)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 像 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图乙所示,棋子放在A处,观察者在B处,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 B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像的位置,能否从白卡片上直接观察到像?答: 不能 .
【分析】(1)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玻璃板的摆放角度要能够使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
(2)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相同的棋子进行比较,来获得物像大小关系;
(3)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根据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一特点,可判断棋子的像能不能成在白纸上.
【解答】解:(1)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因此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
(3)A的像和A关于镜面对称,故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b处,故B正确;
(4)此实验中的白纸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因为平明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棋子的像不会出现在白纸上.
故答案为:(1)竖直;(2)像;(3)B;(4)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31.(2017•荆州)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平面镜和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薄玻璃板 (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观察 前面 (选填“前面”或“后面”),直至蜡烛B 和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
(3)实验时,将蜡烛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小华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回家观察到他家里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8m 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2所示.则灯的像距离该灯 3.6 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不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点燃蜡烛,蜡烛在玻璃板中成像,观察蜡烛的像时,眼睛要在蜡烛的一侧,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根据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
(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
(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实验时,将蜡烛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在离转盘1.8m高处有一盏电灯,灯在玻璃转盘中的像离转盘的距离也是1.8m,灯的像到灯的距离为1.8m+1.8m=3.6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用手水平拨动转盘时,灯的位置不变,所以通过玻璃转盘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不改变.
故答案为:(1)薄玻璃板;(2)前面;虚(3)不变;(4)3.6;不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32.(2017•营口)婷婷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她在探究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 像的位置 ;
(2)她选取了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
(3)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 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 ;
(4)她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并用 刻度尺 去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垂直 .
【分析】(1)透明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为了比较物体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所以要选用两个相同的蜡烛;
(3)当透明的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时,蜡烛的像偏向水平桌面的上方,镜后蜡烛和镜前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4)平面镜成像时,用刻度尺测出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其连线与镜面垂直.
【解答】解:
(1)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2)为了验证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以实验中选用了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
(3)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
(4)测量长度用刻度尺,分析图乙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故答案为:(1)像的位置; (2)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3)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4)刻度尺;相等;垂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
33.(2017•齐齐哈尔)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不变 .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不变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分析】(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5)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物像等大.
【解答】解:
(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大小不变,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未点燃;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5)不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34.(2017•广西)下面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组装仪器时,如图所示,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白纸相互 垂直 (选填“平行”或“垂直”);
(2)在实验中,小红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为了消除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 (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 C.调整观察蜡烛A的像的角度
(3)消除影响后,移动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观察到它的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实验中,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
【分析】(1)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2)玻璃有两个表面,两个表面都会反射成像,如果玻璃板太厚,两个像有一定的距离,给实验研究带来麻烦.
(3)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实像能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
【解答】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
(2)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会会聚成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两个像越清晰;因此实验时需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两个反射面成的像几乎重合,使实验简单化,故选A;
(3)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蜡烛像的大小不变.
(4)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故答案为:(1)垂直;(2)A;(3)不变;(4)虚.
【点评】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引入了“等效替代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应该有所了解,并学会使用.
35.(2017•来宾)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透明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在玻璃板两侧,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选在 较暗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3)实验中,测得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5cm,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5 cm.
(4)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白纸,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虛像 (选填“虛像”或“实像”)
(5)实验中,小红发现玻璃板后出现两个蜡烛A的像,其原因是她选用的玻璃板 太厚 (选填“太厚”或“太薄”)
【分析】(1)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
(4)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5)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
【解答】解:(1)实验环境应选放在较暗的地方,这样增加烛焰、像与环境的对比度,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故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都为5cm
(4)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通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白纸,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5)实验中,小红发现玻璃板后出现两个蜡烛A的像,其原因是她选用的玻璃板太厚,两个玻璃面都反射光成的两个像.
故答案为:(1)较暗;(2)大小;(3)5;(4)虚像;(5)太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36.(2017•滨州)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60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
(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 .
【分析】(1)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距,物像等大.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5)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成像,所以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
【解答】解:
(1)实验时选择两支等长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距可知,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30cm,那么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等于30cm,所以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60c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开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虚像.
(5)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且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
故答案为:(1)相同;(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60;不变;(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5)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
【点评】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个蜡烛和像重合.注意等效替代法的利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37.(2017•武汉)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 前面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反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 不点燃 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 完全重合 .
(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 B (选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分析】(1)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不能成在白纸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刻度尺是为了测出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 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可以判断物像大小相等;并记录下蜡烛B的位置.
(3)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故答案为:(1)前面; 反射;(2)不点燃;完全重合;(3)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38.(2017•阜新)如图是小丽同学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选择两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 A .(填符号)
A.像和物的大小 B.像的虚实
C.物距和像距 D.像的倒正
(2)为了在水平桌面上找到像的位置,实验中玻璃板的放置必须与水平桌面 垂直 .
(3)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它的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其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成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像(填“实”或“虚”).
(5)小丽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多次操作,消除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
【分析】(1)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或与水平面垂直;
(3)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解答】解:(1)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选A.
(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或与水平面垂直,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3)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将点燃的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它的像将不变;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故答案为:(1)A;(2)垂直;(3)不变;(4)不能;虚;(5)多次操作,消除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点评】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
39.(2017•镇江)图1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棋子A和B完全相同
(1)实验中应选择较 薄 (选填“厚”或“薄”)的茶色玻璃板,并将其 竖直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为确定棋子A像的位置,应在玻璃板后方移动棋子B,直到它与棋子A的像 完全重合 ;
(3)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进行实验,可得到像与物关于 镜面 对称的实验结论
(4)某次实验后,将光屏竖直放置棋子B的位置,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
(5)另一位同学直接用平面镜来确定像的位置,如图2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将5节同样的小电池直立在白纸上,保持电池①的位置不变,移动其它电池,使电池③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②,电池⑤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④,在白纸上记录下电池的位置如图3所示,请在图3中作出电池①像的位置并用“•”表示.
【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4)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5)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图.
【解答】解:(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为了使像呈在水平面上,应让玻璃板竖直放置;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
(3)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进行实验,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始终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可得到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实验结论;
(4)某次实验后,将光屏竖直放置棋子B的位置,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
(5)保持电池①的位置不变,移动其它电池,使电池③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②,电池⑤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④,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图得:
.
故答案为:(1)薄;竖直;(2)完全重合;(3)镜面;(4)不能;(5)如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40.(2017•安顺)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1)实验时,小明应选 G 作为平面镜(填字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 BC 两支蜡烛(填字母).
(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 垂直 .
(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10:35 .
【分析】(1)在实验中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物体在平面镜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大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都没有关系.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4)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5)根据平面镜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因此实验时,小明应选G作为平面镜.
(2)实验中选择相同的BC两个蜡烛,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实验时镜面与桌子必须垂直;
(4)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10:35.
故答案为:(1)G;确定像的位置;(2)BC;(3)垂直;(4)虚;(5)10:35.
【点评】实验前我们要明白,实验时为什么要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为什么要选择透明的玻璃板?为什么要选择薄一些的玻璃板?为什么要使用刻度尺等等.明确了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时目的性会更强.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精练,共40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测试题,共3页。
初中苏科版第三章 光现象3.4 平面镜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第三章 光现象3.4 平面镜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个人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