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3.1 光的色彩 颜色课时训练
展开第三章 3.1 光的色彩 颜色
一.选择题
1.“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2.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3.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
C.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D.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
4.关于光现象,下列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立竿见影”与“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是不一样的
B.手机拍摄时所成的像与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5.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66年观察到了光的色散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光的色散成因相同的是( )
A.镜中的人像 B.桌面苹果的影子
C.月食 D.被放大镜放大的图案
6.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
B.鱼翔浅底一光的直线传播
C.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
D.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二.填空题
8.光的三原色是指红、蓝、 。一个橘黄色的橙子放在黑暗的房间里,用蓝光照射它,橙子呈现 色。
9.2019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如图所示,14时30分许,检阅舰抵达阅兵海域。舰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旗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激越昂扬的《分列式进行曲》响起,海上阅兵正式开始。“同志们好!”,统帅的亲切问候是通过 传入受阅官兵耳中的。
10.2018年8月31日,余姚上空出现了天文奇观﹣﹣霓虹,如图所示。“霓”与“虹”是一种相对应的自然现象,都是阳光经过空气中的水珠时发生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霓”又叫“副虹”,彩带的排列顺序和彩虹相反,则“霓”的最外层是 色的。
11.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红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 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 光。
12.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光线小岛”,这个展品可以让参观者体验光射向平面镜、透镜、棱镜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选填“分解”或“色散”)现象,它说明白光是由 色光组成的。
13.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光屏上出现彩色的光带,表明太阳光是由 混合而成的。放置在红光外侧的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说明此区域存在 。
三.实验探究题
14.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如图甲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只有用 色光屏(白/黑),我们才能看到七彩光带。
(2)根据甲图可知,三棱镜对 (红光/紫光)的偏折能力强一些。
(3)如图乙所示,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则 光在凸透镜中的焦距大。
15.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 ,这一现象表明 。
(1)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 (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 ,其主要特性是 效应
(2)如果在暗室进行该实验,并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放置一块红玻璃片,则白屏上将见到 色光。若移走红玻璃片,在白屏上贴满绿纸,则屏上将呈绿色和 。
16.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是 ,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应该是 ,人眼能看到色光的区域是 ,该彩色光带由上到下依次为 ,这个现象叫 ;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纸板上能看到 。
17.如图甲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
(1)白光经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出现色带的现象叫做光的 ;三棱镜对太阳光中的紫色光的偏折能力 (填“强”或“弱”)。
(2)若将白屏换成蓝色屏,我们 (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3)在图乙中,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玻璃透镜的主光轴射入,A、B两点分别是红光、紫光相交于主光轴上的点,那么 点是红光与主光轴的交点。
18.小红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
(1)实验一: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将灵敏温度计放在 (选填“Ⅰ”;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是因为 。
(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 色,裙子呈 色。
(3)实验三: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 、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自身 (选填“能”或“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 光。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9.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红灯停,绿灯行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人所共知的,能否将红绿灯的作用互换一下呢?
我们平时见到的太阳光是白光,它是由红、橙、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的,白光叫复色光,各种颜色的光叫单色光单色光的颜色是由频率决定的,红光频率最低,波长最长;紫光频率最高,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当光照射到这些微小的障碍物上,障碍物会将光波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将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穿过的能量多,蓝、绿光被散
射出去的能量多,平晚我们看见太阳时,见到的主要是太阳光中穿透厚厚大气层的红光、橙光,所以朝阳、落日是红色的。晴朗的天空,见到的主要是阳光中被大气散射的蓝、绿光所以天空呈蓝色。
正因为红光在空气中散射最弱,穿透能力强,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所以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警示灯,也是这个道理,可见红绿灯的作用是不能互换的。
(1)根据文中内容可知光散射遵循的规律:光散射的强度与光 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 越多。
(2)我们能够看到大海是因为海水反射的光的进入我们的眼睛,射向水面的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 和 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 和 ,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颜色不同的色光。
【解答】解: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现绿色,说明植物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色光;
植物之所以反射绿光是因为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绿光,即绿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用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色光,学以致用,是一道好题。
2.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解答】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光将向斜下方偏折,如图所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3.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
C.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D.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解: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为七色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故A正确;
B、太阳光是复色光,而七种色光混合后成为白光,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故B正确;
C、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产生色散现象,但是会发生折射,故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为七色光,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产生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光的色散,要求学生知道太阳光(白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出现各种色光,反射光的色散现象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关于光现象,下列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立竿见影”与“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是不一样的
B.手机拍摄时所成的像与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D.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分析;
(4)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立竿见影和肖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手机拍摄成的像利用了凸透镜成像中的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
C、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C错误;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66年观察到了光的色散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光的色散成因相同的是( )
A.镜中的人像 B.桌面苹果的影子
C.月食 D.被放大镜放大的图案
【分析】产生光的色散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解:
A、镜中的人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C、月食、桌面苹果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C错误;
D、被放大镜放大的图案是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白光是有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并理解光发生色散的实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6.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
B.鱼翔浅底一光的直线传播
C.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
D.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
【分析】A、用光的色散的知识解释;
B、用光的折射的知识解释;
C、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
D、用光的反射的知识解释。
【解答】解: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故A正确;
B、鱼翔浅底:是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错误;
D、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各种现象的成因。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透过树丛的光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从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用鱼叉叉水中的鱼时应向下查,故与题意不符;
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填空题
8.光的三原色是指红、蓝、 绿 。一个橘黄色的橙子放在黑暗的房间里,用蓝光照射它,橙子呈现 黑 色。
【分析】(1)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光的三原色能合成多种彩色光。
(2)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物体相同颜色的光,其它色光被物体吸收。
【解答】解:(1)光的三原色是指红、蓝、绿三种色光。
(2)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物体相同颜色的光,当只有蓝光照射到橘黄色的橙子时,橘黄色的橙子吸收蓝色的光,橙子呈现黑色。
故答案为:绿;黑。
【点评】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容易混淆,注意区分,光的三原色能合成白光,颜料的三原色能合成黑色。
9.2019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如图所示,14时30分许,检阅舰抵达阅兵海域。舰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旗 反射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激越昂扬的《分列式进行曲》响起,海上阅兵正式开始。“同志们好!”,统帅的亲切问候是通过 空气 传入受阅官兵耳中的。
【分析】(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它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就呈什么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红旗是不透明的,能反射太阳光的红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掉了,故红旗显示的是红色;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统帅的亲切问候是通过空气传入受阅官兵耳中的。
故答案为:反射;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声音的传播,属于基础知识。
10.2018年8月31日,余姚上空出现了天文奇观﹣﹣霓虹,如图所示。“霓”与“虹”是一种相对应的自然现象,都是阳光经过空气中的水珠时发生光的 折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霓”又叫“副虹”,彩带的排列顺序和彩虹相反,则“霓”的最外层是 紫 色的。
【分析】水珠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根据光路图分析霓外圈和虹外圈各是什么色光。霓是太阳光经空中的小水珠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所形成,虹是太阳光经空中的小水珠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所形成。
【解答】解:水珠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光从空气进入水珠,相同折射角时,根据折射定律分析得到,紫光的折射角小于红光的折射角。虹是太阳光经空中的小水珠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所形成,虹外圈为红色。由图看出,霓是太阳光经空中的小水珠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所形成,外圈为紫色,
故答案为:折射;紫。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抓住介质对不同色光折射率的大小关系,知道介质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
11.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红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 七 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 红 光。
【分析】(1)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解答】解:
(1)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红纸做的光屏只能反射红色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所以七色光照在红色光屏上光屏只显红色。
故答案为:七;红。
【点评】本题考查点有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这些都是属于识记性的内容,是中考常识考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2.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光线小岛”,这个展品可以让参观者体验光射向平面镜、透镜、棱镜后的情况。如图所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色散 (选填“分解”或“色散”)现象,它说明白光是由 七种 色光组成的。
【分析】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 蓝、靛、紫。
【解答】解: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三棱镜对这七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七种色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后的偏折情况不同,从而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故答案为:色散;七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了解和掌握,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13.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光屏上出现彩色的光带,表明太阳光是由 多种色光 混合而成的。放置在红光外侧的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说明此区域存在 红外线 。
【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能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
(2)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可以将物体的温度提升。
【解答】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
(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从上到下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在红光上边,会存在红外线,人看不到红外线。经过红外线照射后,由于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说明温度升高了。
故答案为:多种色光;红外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热效应的掌握情况,需要结合具体实验来判断现象。同时还要正确区分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三.实验探究题
14.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如图甲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只有用 白 色光屏(白/黑),我们才能看到七彩光带。
(2)根据甲图可知,三棱镜对 紫光 (红光/紫光)的偏折能力强一些。
(3)如图乙所示,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则 红 光在凸透镜中的焦距大。
【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它光被吸收。
(2)(3)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
【解答】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因为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所以只有用白色光屏,我们才能看到看到七彩光带。
(2)由图可知,白光经过三棱镜后,紫光的偏折能力大一些;
(3)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这是因为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
故答案为:(1)白;(2)紫光;(3)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颜色的光的偏折程度的了解和掌握,熟记光的色散实验中,阳光被分成的七种色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 光的色散 ,这一现象表明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
(1)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 A (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 红外线 ,其主要特性是 具有热 效应
(2)如果在暗室进行该实验,并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放置一块红玻璃片,则白屏上将见到 红 色光。若移走红玻璃片,在白屏上贴满绿纸,则屏上将呈绿色和 黑色 。
【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
(2)红色光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
(3)不透明的物体可以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而吸收其它色光;透明物体可以让与它相同的色光透过,而把其它色光反射回去,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
【解答】解:阳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说明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
(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它位于红色光的外面,所以温度计放应放在A处的外侧示数会上升;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通过的色光决定的,所以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放置一块红玻璃片,则白屏上将见到红色光;若移走红玻璃片,在白屏上贴满绿纸,绿纸反射绿光,吸收其它颜色的色光,则屏上将呈绿色和黑色。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1)A;红外线;具有热;(2)红;黑色。
【点评】该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实验以及红外线的热效应,虽然红外线是不可见光,但可以根据其热效应来证明它的存在。还要明确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相同的色光,其它的色光被物体吸收;彩色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其它的色光被物体吸收。
16.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是 ③ ,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应该是 ① ,人眼能看到色光的区域是 ② ,该彩色光带由上到下依次为 紫、靛、蓝、绿、黄、橙、红 ,这个现象叫 光的色散 ;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红色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纸板上能看到 绿色 。
【分析】(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上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从上到下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2)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
(3)在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能促使维生素D的合成;
(4)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其它光被吸收。
【解答】解: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下到上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紫光的折射的能力强,红光的折射的能力弱,则从上而下为紫、靛、蓝、绿、黄、橙、红:,即人眼能看到色光的区域是在②区域,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在③区域;
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可以识别钱币,即在①区域;
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在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白屏上只在原来出现绿光的地方出现一条绿色光带;我们能看到绿色,因为绿色纸板只能反射绿光,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故答案为:③;①;②;紫、靛、蓝、绿、黄、橙、红;光的色散;红色;不能;绿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7.如图甲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
(1)白光经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出现色带的现象叫做光的 色散 ;三棱镜对太阳光中的紫色光的偏折能力 强 (填“强”或“弱”)。
(2)若将白屏换成蓝色屏,我们 不能 (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3)在图乙中,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玻璃透镜的主光轴射入,A、B两点分别是红光、紫光相交于主光轴上的点,那么 B 点是红光与主光轴的交点。
【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2)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
(3)根据不同单色光的折射角不同来判断折射光线射出的情况,偏折程度大的焦距小。
【解答】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紫光的偏折角度最大,说明三棱镜对太阳光中的紫色光的偏折能力强;
(2)若将白屏换成蓝色屏,蓝屏会反射蓝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所以我们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3)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由图甲可以看出,红光、紫光的偏折能力不同,由相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紫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小,这是因为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故A是紫光与主光轴的交点,B是红光与主光轴的交点。
故答案为:(1)色散;强;(2)不能;(3)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的定义,以及对红光、紫光偏折能力的了解。
18.小红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
(1)实验一: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 色散 现象。将灵敏温度计放在 Ⅲ (选填“Ⅰ”;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是因为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
(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 蓝 色,裙子呈 黑 色。
(3)实验三: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 绿 、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自身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 白 光。
【分析】(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上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从上到下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红色光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不吸收任何颜色的光。
(3)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将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解答】解:
(1)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因为图中的三棱镜是倒置的,所以图中位置从下到上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
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因为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所以在红光的外侧放上一只非常灵敏的温度计,过一段时间,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因此,温度计应放在Ⅲ区。
(2)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
蓝光照在白上衣上,白上衣能够反射蓝光,因此上衣呈蓝色;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不能反射蓝光,因此裙子呈黑色。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红、绿、蓝光经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光,它们自身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将亮度相等的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可得到白光。
故答案为:(1)色散;Ⅲ;红外线具有热效应;(2)蓝;黑;(3)绿;不能;白。
【点评】当让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在后面的光屏上依次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注意此题中三棱镜是倒置的,色光的三原色需要牢固记忆和掌握。
四.解答题
19.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红灯停,绿灯行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人所共知的,能否将红绿灯的作用互换一下呢?
我们平时见到的太阳光是白光,它是由红、橙、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的,白光叫复色光,各种颜色的光叫单色光单色光的颜色是由频率决定的,红光频率最低,波长最长;紫光频率最高,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当光照射到这些微小的障碍物上,障碍物会将光波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将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穿过的能量多,蓝、绿光被散
射出去的能量多,平晚我们看见太阳时,见到的主要是太阳光中穿透厚厚大气层的红光、橙光,所以朝阳、落日是红色的。晴朗的天空,见到的主要是阳光中被大气散射的蓝、绿光所以天空呈蓝色。
正因为红光在空气中散射最弱,穿透能力强,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所以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警示灯,也是这个道理,可见红绿灯的作用是不能互换的。
(1)根据文中内容可知光散射遵循的规律:光散射的强度与光 波长 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 能量 越多。
(2)我们能够看到大海是因为海水反射的光的进入我们的眼睛,射向水面的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 蓝色 和 深蓝色 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 散射 和 反射 ,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
【分析】(1)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
(2)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
【解答】解:(1)根据文中的关键字句可知光散射遵循的规律: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
(2)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
我们能够看到大海是因为海水反射的光的进入我们的眼睛,射向水面的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
故答案为:(1)波长;能量;(2)蓝色;深蓝色;散射;反射。
【点评】本题是一道阅读理解的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短文中获得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是答题的关键。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1 光的色彩 颜色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1 光的色彩 颜色同步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1 光的色彩 颜色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1 光的色彩 颜色课后复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3.1 光的色彩 颜色精练: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3.1 光的色彩 颜色精练,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