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压强当堂检测题
展开10.1 压强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9•石景山区)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刀刃磨得很薄 B.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C.汽车安全带做得较宽 D.安全锤头部做成锥形
2.(2019•通州区)在如图所示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菜刀刃磨得很锋利 B. 书包带做的很宽
C. 铁轨下面铺设枕木 D. 滑雪板的面积较大
3.(2019春•璧山区期中)甲、乙两个长方体,由不同材料制成,其底面积分别为S甲=40cm2、S乙=30cm2,高度之比h甲:h乙=3:2,密度之比ρ甲:ρ乙=3:1.如图所示,把甲放在水平地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7000Pa.把乙取下来放在水平桌面静止不动时,则( )
A.甲、乙两物体体积比为8:9
B.甲、乙两物体所受重力之比1:6
C.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24N
D.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6×103Pa
4.(2019•天津模拟)如图甲乙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1,向右缓慢匀速的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在甲中对桌面的压强比乙中的大
B.木块在甲中对桌面的压力比乙中的小
C.若加速推动木块,则 f 变大
D.乙中若推动木块到某一位置,可以满足 P=0
5.(2019春•泰山区期中)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对比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B.乙丙对比说明,重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C.三次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D.本实验探究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6.(2019春•安居区期中)如图;甲、乙两种不同的溶液盛在底面积相同的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液体的质量
B.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液体的质量
C.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D.甲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液体的质量
7.(2018•柳州)将8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物体分两部分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乙所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等于( )
A.5:3 B.5:2 C.10:9 D.3:2
8.(2018•上海)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所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m甲>m乙 B.ρ甲<ρ乙,m甲<m乙
C.ρ甲=ρ乙,m甲>m乙 D.ρ甲=ρ乙,m甲<m乙
9.(2018•铜仁市)边长为10cm,密度为0.6×103kg/m3的一个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是(g取10N/kg)( )
A.450Pa B.550Pa C.600Pa D.700Pa
10.(2018•凉山州)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为L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右端与桌边缘相齐,在水平向右推力作用下匀速地向右运动,在木板离开桌面前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B.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D.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11.(2018•湘西州)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做得宽大,其目的是为了( )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12.(2018•海南)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和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p3 B.p1<p2<p3
C.p1>p2>p3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13.(2018•邵阳)同学们好,从八年级开始学习物理,有老师的引导,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专心听,善于观察,乐于动手,每节课学有所得,至今学有所成。现在平放在你桌面中央的物理答题卡将会展示你的理想成绩!现在请你估计或者测量看看,答题卡对桌面有压力,桌面的受力面积约是( )
A.6m2 B.600cm C.609cm2 D.609
14.(2018•咸宁)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下列的数值为( )
A.0.5 Pa B.5 Pa C.50 Pa D.500 Pa
15.(2018•武汉)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
②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
③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④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18•杭州)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SB,将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
B.p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 A、B 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17.(2018•常德)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具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
A.啄木鸟的喙 B.骆驼的脚掌
C.鳄鱼的牙齿 D.蚊子的口器
18.(2018•泰安)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
19.(2018•安徽)我们知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重25N的长方体物块甲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重10N的长方体物块乙放在物块甲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乙所受的合力为10N
B.物块乙对物块甲的压力为15N
C.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为15N
D.桌面对物块甲的支持力为35N
20.(2018•兰州)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压强分别为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 pA=pB B.FA>FB pA=pB
C.FA>FB pA>pB D.FA=FB pA<p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2019春•武侯区期中)“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由如图的“着陆器”和由它搭载的“月球车”组成。在月球表面着陆后,“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这时“着陆器”对地面的压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为了适应月球地面的特殊状况,“月球车”安装了6个车轮,这是通过增大 来减小月球车对月球表面的压强。
22.(2019春•垦利区期中)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 来判断压力作用效果是否明显。
23.(2019春•梁子湖区期中)如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长方体木块,重为G、高为3a、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将其由竖放改为平放,木块对地面的压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木块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手压桌子时,手对桌子有压力的作用,同时桌子对手也有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要素是 (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其中压力是由于 (选填“手”或“桌子”)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24.(2019春•垦利区期中)老年人为了锻炼身体,常常赤脚行走在用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上,脚底受到强烈的刺激达到按摩脚底、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是通过 的方法来 压强的。
25.(2019•石狮市一模)如图所示,一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重力不计),底部面积是8×103cm2,内放一重为5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与容器底不密合),现向容器内缓慢注入一定量水后,当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0时,则容器内水的深度为 cm;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Pa。
26.(2019春•海安县期中)如图,物体与墙的接触面积为0.2m2,某人用200N的力将重为30N的物体压在墙上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对墙的压强为 Pa,物体受到墙对它的摩擦力为F1 N,若将压力减小为60N,物体加速下滑,此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0N。
27.(2019春•相城区期中)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用10N的拉力迅速拉动木块直线运动。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5N,则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 N,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 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28.(2019春•东台市期中)如图所示,小李在学习压强课堂上将铅笔水平挤压在两手指间静止,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分析(不计铅笔重):铅笔水平方向受到两手指的压力 (相等、不相等),依据是 ;铅笔对两手指的压力 (相等、不相等),它们是 (选填“相互作用力”、“平衡力”或“不是相互力也不是平衡力”)。按笔尖的手指较疼,说明 相同时,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 (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29.(2018•梧州)如图所示,底面均为正方形的均匀长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1、S2,对地面的压强为p1、p2,现将甲、乙分别切去高度为h1、h2的部分,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p1 p2,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力F1 F2(选填“>”、“=”或“<”)。
30.(2018•岳阳)如图,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7N,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子的接触面积为0.01m2,则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Pa: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1.(2018•百色)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和转换法。
(2)小桌对海绵的压力改变了海绵的 (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
(3)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因比较图甲和图乙的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 (选填“越大”“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比较 两图的实验,可知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 (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2.(2019春•武侯区期中)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1所示的系列实验。
(1)观察比较图甲、乙的情况可以得到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 两图的实验。
(3)有些公共汽车配备逃生锤,遇害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如图2中的 。
33.(2019春•惠山区校级期中)小明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钩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的中间,将直尺的一头固定在桌子的一端,如图甲所示;②缓缓抬起右端,让直尺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如图乙所示;③继续抬高右端,增大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中,小明是通过 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2)分析三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
(3)小明用长木板和木块2搭成图1的斜面。把物体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然后把木块2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如图2所示),再把物体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比较两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1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1 图2
四.计算题(共6小题)
34.(2019•通州区)如图甲所示,将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体物块A放在水平桌面上,A物体的密度是4×103kg/m3.(g取10N/kg)求:
(1)正方体物块A的重力;
(2)若在A的正中央放一个边长6cm,重2N的正方体物块B,如图乙所示,求B对A的压强。
35.(2018•徐州)制作豆腐过程中,要用重物把豆腐压实,如果重物对豆腐的压力为200N,受力面积为1m2.压实后,30kg豆腐的体积为0.02m3.求:
(1)重物对豆腐的压强;
(2)豆腐的密度。
36.(2018•河北)实心圆柱体甲和长方体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密度为0.6×103kg/m3,质量为12kg、底面积为4×10﹣2
m2,乙的质量为5.4kg,边长分别为0.1m、0.2m、0.3m,(g取10Nkg)
(1)求乙的密度
(2)求甲直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若在甲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并叠放在乙的正上方后、甲剩余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的最小值,求甲截去的高度。
37.(2019春•梁子湖区期中)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块密度为0.5×103kg/m3、棱长为1m的正方体木块。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块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木块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2)请简要说明:图丙中哪个时间段的数据可以知道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它等于多少?
(3)请在图丁中,画出5~6s时间段内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38.(2019春•宁都县期中)如图所示,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积为2×10﹣2m2,质量为16kg,乙的体积为1×10﹣3m3.求:
①甲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Pa?
②若将乙叠放在甲的上方中央,乙对甲的压强为p1,若将甲叠放在乙的上方中央,甲对乙的压强为p2,已知p2=4p1,求乙的密度是多少Kg/m3?
39.(2019春•安庆期中)“业余侦探”小星发现两个并拢的“可疑”鞋印。为了估测那个人的体重,小星在方格纸上描下一只鞋底接触地面部分的轮廓如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5cm2.每只鞋底接触地面部分共28格,为了测量压强,他在紧挨鞋印旁边地面用压力测力计竖直向下压一薄垫片,垫片的重力不计,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是10cm2,当垫片下陷的深度与鞋印的深度相同时,测力计读数是20N.根据以上数据,试求(g取10N/kg):
(1)垫片对地面的压强;
(2)“可疑”人的质量。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40.(2019春•顺德区月考)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滑雪
如图所示,当滑雪者从雪山顶峰风驰电掣般下滑时,你是否想到为什么白雪轻飘飘、软绵绵的,却可以承托高速奔驰的滑雪者呢?
白雪内有很多小孔,小孔内充满空气。踏着滑雪板的人压在滑雪板上时,雪内的空气就会被逼出;因此,滑雪板不是与雪地直接接触,而是在一层气垫上滑行。这层气垫不但对滑雪板施加一个向上的托力,并且减小了雪地与滑雪板之间的摩擦。然而,这层气垫只能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如果滑雪者在雪地上停留超过一秒,就会沉下去。
(1)踏着滑雪板时不容易陷入雪地里是因为滑雪板能够增大 从而使雪地受到的压强 。
(2)滑雪者从雪坡上滑下时,其所受重力方向 (选填“垂直于雪坡”或“竖直”)向下。
(3)若滑雪板的长1.5m、宽12cm,滑雪者的速度最小为 m/s,他才能不会在雪地上下沉。若滑雪者与滑雪板总重为720N,当其站立在水平雪地上时,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为 Pa。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9•石景山区)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刀刃磨得很薄 B.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C.汽车安全带做得较宽 D.安全锤头部做成锥形
【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A、刀刃磨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合题意;
B、盲道上有凸起的圆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合题意;
C、汽车安全带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符合题意;
D、安全锤头部做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这是一道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大或减小压强,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
2.(2019•通州区)在如图所示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菜刀刃磨得很锋利 B. 书包带做的很宽
C. 铁轨下面铺设枕木 D. 滑雪板的面积较大
【分析】(1)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
A、菜刀刃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对菜的压强,符合题意。
B、书包背带做得宽一些,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不合题意。
C、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不合题意。
D、滑雪板的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把压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2019春•璧山区期中)甲、乙两个长方体,由不同材料制成,其底面积分别为S甲=40cm2、S乙=30cm2,高度之比h甲:h乙=3:2,密度之比ρ甲:ρ乙=3:1.如图所示,把甲放在水平地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7000Pa.把乙取下来放在水平桌面静止不动时,则( )
A.甲、乙两物体体积比为8:9
B.甲、乙两物体所受重力之比1:6
C.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24N
D.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6×103Pa
【分析】(1)已知甲、乙两个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度关系,根据公式V=Sh可求出体积的关系;
(2)还知道密度的关系,根据G=mg=ρVg可求出两物体的重力之比;
(3)根据水平面上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表示出当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乙放在甲上时对桌面的压强,从而求出乙物体的重力;再根据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进一步求出桌面对乙的支持力。
(4)根据P=可求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解:
A、甲、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之比:
V甲:V乙=S甲h甲:S乙h乙==,故A错误;
B、甲、乙两个长方体的重力之比:
G甲:G乙=m甲g:m乙g=m甲:m乙=ρ甲V甲:ρ乙V乙==,故B错误;
C、当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乙放在甲上时,
桌面受到的压强p====7000Pa,
解得G乙=4N,
把乙取下来放在水平桌面静止不动时,乙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桌面对乙的支持力F支持=G乙=4N.故C错误;
(4)甲、乙两个长方体的重力之比:G甲:G乙=6:1,且G乙=4N,
解得G甲=24N,
把乙取下来后,此时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甲====6×103p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体积公式、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已知和以上公式得出重力关系求出乙物体的重力。
4.(2019•天津模拟)如图甲乙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1,向右缓慢匀速的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在甲中对桌面的压强比乙中的大
B.木块在甲中对桌面的压力比乙中的小
C.若加速推动木块,则 f 变大
D.乙中若推动木块到某一位置,可以满足 P=0
【分析】(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向右缓慢地推木板时受力面积的变化判断对桌面压强的变化;
(2)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判断此过程摩擦力的变化。
【解答】解:AB、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向右缓慢地推木块的过程中,木块的重力不变,则对桌面的压力F不变,
向右缓慢地推木块的过程中受力面积变小,
根据p=知,木块对桌面的压强变大,即木块在甲中对桌面的压强比乙中的小;故AB错误;
C、加速推动木块的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不变。故C错误;
D、乙中若推动木块,使木块的左边缘离开桌面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0,则根据p=知,此时p=0,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大小的比较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关键是会分析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
5.(2019春•泰山区期中)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对比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B.乙丙对比说明,重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C.三次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D.本实验探究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分析】ACD、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B、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据此分析。
【解答】解:A、甲乙对比说明,受力面积一定,乙中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程度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故A正确;
B、乙丙对比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故B错误;
C、根据转换法,三次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C正确;
D、本实验探究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6.(2019春•安居区期中)如图;甲、乙两种不同的溶液盛在底面积相同的两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液体的质量
B.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液体的质量
C.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D.甲液体的质量等于乙液体的质量
【分析】(1)由p=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gh得F=ρghS,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重力,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相同,可以得出液体重力关系,进而得出液体质量大小关系;
(2)由p=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gh得F=ρghS,可得液体密度,知道容器底面积S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液体深度关系,可得液体密度关系。
【解答】解:
(1)由p=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gh得F=ρghS,
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甲=p甲S=ρ甲gh甲S=G柱形甲<G甲,如图:
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乙=p乙S=ρ乙gh乙S=G乙,
由题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相同,所以液体重力G甲>G乙,
由G=mg可知m甲>m乙,故A正确、BD错。
(2)由p=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gh得F=ρghS,
所以液体的密度ρ=,
由题知,容器底面积S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相同,液体深度h甲<h乙,
所以ρ甲>ρ乙,故C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点在液体质量大小的比较,需要清楚不同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液体重力的关系:上口大、容器底小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重力;上口小、容器底大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液体重力;直壁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
7.(2018•柳州)将8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物体分两部分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乙所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等于( )
A.5:3 B.5:2 C.10:9 D.3:2
【分析】设正方体的重力为G,底面积为S,甲乙两图中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总重,分别得出甲乙中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表达式,根据p=,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解答】解:
设每个正方体的重力为G,底面积为S,甲乙两图中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总重,
甲图中对地面的压力:F甲=5G,受力面积:S甲=3S;
乙图中对地面的压力:F乙=3G,受力面积:S乙=2S;
根据p=可得,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p甲:p乙==×=×=×=10:9,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运用,关键是明确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8.(2018•上海)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所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m甲>m乙 B.ρ甲<ρ乙,m甲<m乙
C.ρ甲=ρ乙,m甲>m乙 D.ρ甲=ρ乙,m甲<m乙
【分析】正方体放置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p======ρgh可知甲、乙的密度关系,
根据图知,甲切去的体积更小,根据m=ρV判断切去部分质量关系。
【解答】解:
(1)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即h甲剩=h乙剩,
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
柱状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ρgh,
所以可得:ρ甲gh甲剩=ρ乙gh乙剩,
故ρ甲=ρ乙;
(2)由图知,甲切去的体积较小,且ρ甲=ρ乙,
由ρ=可得m=ρV,可知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压强和压力的大小比较,关键是知道规则柱状体产生的压强p=ρgh,然后能推导出两物体ρ的大小关系。
9.(2018•铜仁市)边长为10cm,密度为0.6×103kg/m3的一个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是(g取10N/kg)( )
A.450Pa B.550Pa C.600Pa D.700Pa
【分析】(1)已知正方体的质量,根据公式G=mg求出正方体物块的重;
(2)此时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块的重力,求出受力面积S,再利用p=即可求出正方体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
【解答】解:
(1)正方体物块的边长为10cm,则体积V=(10cm)3=1000cm3=0.001m3;
由ρ=可得,正方体实心物块质量:
m=ρV=0.6×103kg/m3×0.001m3=0.6kg,
正方体物块的重:
G=mg=0.6kg×10N/kg=6N;
(2)正方体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力F=G=6N,
正方体物块的底面积(受力面积):S=(0.1m)2=0.01m2,
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p===600Pa。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重力、密度、压强的计算,解答此题要注意受力面积应为接触面积而不是整个桌面的面积,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要向学生强调受力面积这一知识点。
10.(2018•凉山州)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为L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右端与桌边缘相齐,在水平向右推力作用下匀速地向右运动,在木板离开桌面前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B.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D.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分析】(1)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向右缓慢地推木板时受力面积的变化判断对桌面压强的变化;
(2)根据平衡力的判定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缺一不可。
【解答】解:
ACD、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在板A移动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故A错误,C正确;
因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时,木板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受力面积变小,
所以,由p=得,可知,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大,故D错误;
B、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板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力和压强大小的比较和平衡力的判断,关键是会分析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
11.(2018•湘西州)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做得宽大,其目的是为了( )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
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做得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雪地的压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平时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多解释,提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018•海南)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和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p3 B.p1<p2<p3
C.p1>p2>p3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分析】对于柱形固体,其压强大小可以用p======ρgh来计算。
【解答】解:因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属于柱形固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即ρ相同,且h1<h2<h3,
所以,根据p======ρgh可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1<p2<p3。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压强的大小比较,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柱形固体的压强大小,可以使计算简洁方便,要求同学们作为一条物理规律,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13.(2018•邵阳)同学们好,从八年级开始学习物理,有老师的引导,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专心听,善于观察,乐于动手,每节课学有所得,至今学有所成。现在平放在你桌面中央的物理答题卡将会展示你的理想成绩!现在请你估计或者测量看看,答题卡对桌面有压力,桌面的受力面积约是( )
A.6m2 B.600cm C.609cm2 D.609
【分析】物理答题卡平放在桌面中央,受力面积即为答题卡的面积。
【解答】解:物理答题卡平放在桌面中央,受力面积即为答题卡的面积,
物理答题卡的大小相当于一张A4纸的大小,长约为29cm,宽约为21cm,
故桌面的受力面积为S=29cm×21cm=609cm2=0.069m2。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事物的面积的估测,用直尺量出答题卡的长和宽,计算即可,难度不大。
14.(2018•咸宁)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下列的数值为( )
A.0.5 Pa B.5 Pa C.50 Pa D.500 Pa
【分析】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50g,求出课本重,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本身重力;
物理课本长约25cm、宽约20cm,求与桌面的接触面积S,再利用压强公式p=求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解: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m=250g=0.25kg,
物理课本重:
G=mg=0.25kg×10N/kg=2.5N,
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2.5N,
受力面积:S=25cm×20cm=500cm2=0.05m2,
它对桌面的压强:
p===50Pa。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力、压强的计算,关键是课本质量和长宽的估测。
15.(2018•武汉)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
②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
③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④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实验通过受压面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①实验中,物体对受压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①正确;
②根据转换法,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②正确;
③甲、乙两次实验,受力面积不同而压力相同,故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③错误;
④为了完成整个实验,还要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故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乙图中的对比,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16.(2018•杭州)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SB,将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
B.p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 A、B 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分析】对于柱状实心物体,可根据p=ρgh判断,已知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边长关系可求出密度关系,则由压强公式可求得压强和压力的关系。
【解答】解:
(1)设A的边长为hA,B的边长为hB,对于柱状实心物体,则根据p=ρgh可得A、B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A0=ρAghA,
pB0=ρBghB,
已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A0=pB0,
所以,ρAghA=ρBghB。
由图可知:hA<hB,
所以,ρA>ρB,故C正确;
(2)长方体A、B沿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则hA′=hA,hB′=hB,
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A=ρAghA′=ρAghA=ρAghA=pA0,
pB=ρBghB′=ρBghB=ρBghB=pB0,故D错误;
已知pA0=pB0,则pA=pB,故B错误;
(3)由于SA>SB,根据F=pS可得: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A>FB,故A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典型的柱状固体的压强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压强计算式p=ρgh(适用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进行分析解答。
17.(2018•常德)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具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
A.啄木鸟的喙 B.骆驼的脚掌
C.鳄鱼的牙齿 D.蚊子的口器
【分析】压强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1)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
A、啄木鸟的喙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骆驼的脚掌很大,在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便于骆驼在沙漠中行走,故B符合题意;
C、鳄鱼的牙齿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C、蚊子的口器尖细,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在生活中很多的动物植物都包含很多的物理知识,所以我们要认真观察,学以致用
18.(2018•泰安)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①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③和④
【分析】(1)甲容器形状上下一样,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乙容器上宽下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底面积相等,根据公式p=可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根据公式p=可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解:①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容器底面积和质量相同,故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由p=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故①错误,④正确;
②因为容器底面积相同,液体同高,乙中液体的体积大于甲中液体的体积,因为质量相同,所以ρ甲>ρ乙,故②错误;
③乙容器上粗下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甲容器为直壁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甲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力小于乙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力,两个容器底面积相同,根据公式p=可知,故图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p甲>p乙;故③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错误,③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形状不规则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计算,这是本题的难点,也是重点,还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
19.(2018•安徽)我们知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重25N的长方体物块甲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重10N的长方体物块乙放在物块甲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乙所受的合力为10N
B.物块乙对物块甲的压力为15N
C.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为15N
D.桌面对物块甲的支持力为35N
【分析】(1)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合力为零;
(2)物块乙对物块甲的压力等于物块乙的重力;
(3)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等于物块甲乙的重力之和;
(4)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得出桌面对物块甲的支持力大小。
【解答】解:A、物块乙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所受的合力为0N.故A错误;
B、物块乙对物块甲的压力等于物块乙的重力,为10N.故B错误;
C、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等于物块甲乙的重力之和,即25N+10N=35N.故C错误;
D、由C知,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为35N,而桌面对物块甲的支持力与桌面受到物块甲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大小为35N,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力的作用的相互性,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20.(2018•兰州)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压强分别为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 pA=pB B.FA>FB pA=pB
C.FA>FB pA>pB D.FA=FB pA<pB
【分析】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首先判断实心长方体A和B的体积关系,然后利用公式G=mg=ρVg判断A和B的重力的关系,再根据F与G之间的关系分析。
A和B的形状规则,它们的高度,材料相同,它们对地面的压强 p======ρgh,所以可以用公式p=ρgh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比较。
【解答】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VA>VB,而A和B的材料相同,即密度相同,根据公式G=mg=ρVg可知,GA>GB,
而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FA>FB。
A和B的密度相同,g是常量,而A和B的高度相同,根据公式p=ρgh可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A=pB。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压力和压强的计算,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以及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计算固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可以利用公式p=ρgh计算。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2019春•武侯区期中)“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由如图的“着陆器”和由它搭载的“月球车”组成。在月球表面着陆后,“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这时“着陆器”对地面的压力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为了适应月球地面的特殊状况,“月球车”安装了6个车轮,这是通过增大 受力面积 来减小月球车对月球表面的压强。
【分析】“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着陆器”的重力减小,则由压力和重力的关系可得压力的变化;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
“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着陆器”的重力减小,因重力与压力大小相等,故压力减小;
“月球车”安装了6个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故答案为:变小;受力面积。
【点评】应明确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同时要熟练掌握压强的求法,关键是判断出物体受力面积的变化。
22.(2019春•垦利区期中)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 凹陷程度 来判断压力作用效果是否明显。
【分析】本实验通过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解答】解: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根据转换法,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凹陷程度来判断压力作用效果是否明显。
故答案为:凹陷程度。
【点评】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转换法的运用。
23.(2019春•梁子湖区期中)如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长方体木块,重为G、高为3a、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将其由竖放改为平放,木块对地面的压力 不变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木块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手压桌子时,手对桌子有压力的作用,同时桌子对手也有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要素是 大小 (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其中压力是由于 手 (选填“手”或“桌子”)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分析】(1)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其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利用面积公式求出块平放时的受力面积,然后利用p=计算压强。
(2)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解答】解:(1)水平地面上的均匀长方体木块无论竖放,还是平放,木块对地面的压力不变,都等于其重力,即F=G,
平放时,受力面积S=3a×a=3a2,
故对地面的压强p==。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压桌子时,手对桌子有压力的作用,同时桌子对手也有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属于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手对桌子的压力作用在桌子上,桌子对手的支持力作用在手上,作用点不同。故三要素中相同的要素力的大小。
手对桌子的压力,施力物体是手,故手对桌子的压力是由于手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故答案为:不变;;大小;手。
【点评】此题考查压强的大小计算、力的三要素、以及弹力的概念,难度不大,关键是知道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其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24.(2019春•垦利区期中)老年人为了锻炼身体,常常赤脚行走在用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上,脚底受到强烈的刺激达到按摩脚底、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是通过 减小受力面积 的方法来 增大 压强的。
【分析】由压强公式p=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解答】解:人在路面行走时,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当走到鹅卵石铺成的路面上时,脚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变小,人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压强增大,能起到按摩保健的作用,因此这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
故答案为:减小受力面积;增大。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也就体现了物理知识是要应用于生活的。
25.(2019•石狮市一模)如图所示,一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重力不计),底部面积是8×103cm2,内放一重为5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与容器底不密合),现向容器内缓慢注入一定量水后,当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0时,则容器内水的深度为 5 cm;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500 Pa。
【分析】(1)当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0时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面积公式求出木块的底面积,利用V=Sh求出木块浸入水中深度即为容器内水的深度;
(2)容器的底面积减去木块的底面积然后乘以水的深度即为容器中水的体积,根据G=mg=ρVg求出容器内水的重力,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木块和水的重力之和,根据p=求出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
【解答】解:
(1)当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0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
则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G=5N,
由F浮=ρgV排可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5×10﹣4m3,
木块的底面积:
S木=(0.1m)2=0.01m2,
由V=Sh可得,容器内水的深度:
h===0.05m=5cm;
(2)容器底面积S容=8×103cm2=0.8m2,
容器中水的体积:
V水=(S容﹣S木)h=(0.8m2﹣0.01m2)×0.05m=3.95×10﹣2m3,
容器内水的重力:
G水=m水=ρ水V水g=1.0×103kg/m3×3.95×10﹣2m3×10N/kg=395N,
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
F=G+G水=5N+395N=400N,
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
p===500Pa。
故答案为:5;500。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压强定义式、密度公式、重力公式的应用,要注意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26.(2019春•海安县期中)如图,物体与墙的接触面积为0.2m2,某人用200N的力将重为30N的物体压在墙上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对墙的压强为 1000 Pa,物体受到墙对它的摩擦力为F1 30 N,若将压力减小为60N,物体加速下滑,此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0N。
【分析】(1)根据p=算出物体对墙的压强;
(2)物体受到墙对它的摩擦力方向向上,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加速运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判断出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
(1)由题意可知,物体对墙的压力为200N,物体与墙的接触面积为0.2m2,
则物体对墙的压强为:p===1000Pa;
(2)物体被压在墙上处于静止状态,其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摩擦力F1=G=30N;
若将压力减小为60N,物体加速下滑,处于非平衡状态,重力大于摩擦力,即f′<G,即此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小于30N。
故答案为:1000;30;小于。
【点评】本题考查压力、压强和摩擦力的计算,难点是知道压力指的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本题是力平衡问题,分析受力情况是基础,根据平衡条件和摩擦力公式结合求解,注意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27.(2019春•相城区期中)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用10N的拉力迅速拉动木块直线运动。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为5N,则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 5 N,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 木块 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同时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反作用力。压力与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木块对桌面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木块,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解答】解:在水平桌面上用10N的拉力迅速拉动木块直线运动。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F支=F压=5N;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故答案为:5;木块。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弹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28.(2019春•东台市期中)如图所示,小李在学习压强课堂上将铅笔水平挤压在两手指间静止,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分析(不计铅笔重):铅笔水平方向受到两手指的压力 相等 (相等、不相等),依据是 铅笔水平方向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平衡力 ;铅笔对两手指的压力 相等 (相等、不相等),它们是 不是相互力也不是平衡力 (选填“相互作用力”、“平衡力”或“不是相互力也不是平衡力”)。按笔尖的手指较疼,说明 压力 相同时, 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 明显 (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分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解答】解:
(1)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两手指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大小相等;
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与铅笔对两手指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铅笔对两手指的压力大小相等。
(2)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相同,笔尖一端受力面积较小,故笔尖的手指较疼,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相等;铅笔水平方向受到两手指的压力是平衡力;相等;不是相互力也不是平衡力;压力;受力面积;明显。
【点评】此题考查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29.(2018•梧州)如图所示,底面均为正方形的均匀长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1、S2,对地面的压强为p1、p2,现将甲、乙分别切去高度为h1、h2的部分,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p1 < p2,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力F1 < F2(选填“>”、“=”或“<”)。
【分析】长方体放置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切去之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剩余部分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由此可知甲、乙的密度关系,根据压强公式p======ρgh来判断压强大小关系;
根据图知,甲切去的体积更小,且甲的密度更小,根据G=mg=ρVg判断切去部分重力的大小;
根据原来的重力=剩余部分的重力+切去部分的重力判断出原先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
【解答】解:
切去高度为h1、h2的部分之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剩余部分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
由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由图知S1>S2,所以剩余部分的体积:V剩1>V剩2,
由ρ=可知,ρ甲<ρ乙;
由图可知,原来两长方体的高度关系为H甲<H乙,
由柱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原来的压强关系为p1<p2;
由图知,甲切去的体积更小,且甲的密度更小,由G=mg=ρVg可知切去部分的重力G甲切<G乙切;
而原来的重力=剩余部分的重力+切去部分的重力,所以可知G甲<G乙,则原先对地面的压力F1<F2;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压强和压力的大小比较,关键能够利用好图示,切去部分与剩下部分的比例关系。
30.(2018•岳阳)如图,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7N,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子的接触面积为0.01m2,则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700 Pa: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 变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分析】(1)该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题意求出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即为受力面积,根据p=求出该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2)将阴影部分切除,根据p=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变化。
【解答】解: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为:F=G=7N;
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700Pa;
设长方体的底面积为S,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没切除时,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p=,因为S′<S,所以>①
当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设剩余部分的重力为kG,则受力面积为kS,物体对桌面的压力F′=kG,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p′==②;
由①②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变小。
故答案为:700;变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压强的计算及大小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利用好公式p=,将两次压强的大小均与比较。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1.(2018•百色)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和转换法。
(2)小桌对海绵的压力改变了海绵的 形状 (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
(3)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因比较图甲和图乙的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 越大 (选填“越大”“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比较 乙丙 两图的实验,可知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 越小 (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分析】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1)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根据转换法,小桌对海绵的压力改变了海绵的形状。
(3)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因比较图甲和图乙的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要控制压力相同,故应比较乙丙两图的实验,可知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2)形状;(3)越大;(4)乙丙;越小。
【点评】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32.(2019春•武侯区期中)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1所示的系列实验。
(1)观察比较图甲、乙的情况可以得到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 乙、丙 两图的实验。
(3)有些公共汽车配备逃生锤,遇害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如图2中的 D 。
【分析】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分析图示现象,然后答题。
【解答】解:(1)观察比较图甲、乙的情况可以看出,受力面积相同,但压力不同,故可得到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保持压力不同,改变受力面积人,故应比较乙、丙两图的实验。
(3)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受力面积最小的,故应选图中的D。
故答案为:(1)压力越大;(2)乙、丙;(3)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实验过程和现象的分析,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题。
33.(2019春•惠山区校级期中)小明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钩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的中间,将直尺的一头固定在桌子的一端,如图甲所示;②缓缓抬起右端,让直尺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如图乙所示;③继续抬高右端,增大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中,小明是通过 直尺的形变程度 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2)分析三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 斜面倾斜程度越大,压力越小
(3)小明用长木板和木块2搭成图1的斜面。把物体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然后把木块2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如图2所示),再把物体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比较两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1 小于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1)由题意及实验的现象可知,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不同则斜面的形变程度不同;
(2)由图可知三次实验现象中,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则尺子的形变越小,故说明压力减小;
(3)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解答】解:(1)因尺子的形变程度与它所受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则尺子的形变量越大,故可以由尺子的形变程度判断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
(2)由甲、乙、丙三次实验的现象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增大时,尺子的形变程度变小,说明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斜面倾斜程度增大而减小。
(3)比较图2和图1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斜面倾斜程度变小,故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变大,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大,即f1小于f2。
故答案为:(1)直尺的形变程度;(2)斜面倾斜程度越大,压力越小;(3)小于。
【点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斜面的倾角越大,则所需要做的额外功越小,斜面的效率越高;但斜面并不是倾角越大越好,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
四.计算题(共6小题)
34.(2019•通州区)如图甲所示,将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体物块A放在水平桌面上,A物体的密度是4×103kg/m3.(g取10N/kg)求:
(1)正方体物块A的重力;
(2)若在A的正中央放一个边长6cm,重2N的正方体物块B,如图乙所示,求B对A的压强。
【分析】(1)知道正方体物块A的边长可求其体积,又知道A物体的密度,根据ρ=求出正方体物块A的质量,根据G=mg求出其重力;
(2)B对A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受力面积等于A的底面积,根据S=L2求出其大小,利用p=求出B对A的压强。
【解答】解:(1)正方体物块A的边长:
VA=LA3=(2cm)3=8cm3=8×10﹣6m3,
由ρ=可得,正方体物块A的质量:
mA=ρAVA=4×103kg/m3×8×10﹣6m3=3.2×10﹣2kg,
正方体物块A的重力:
GA=mAg=3.2×10﹣2kg×10N/kg=0.32N;
(2)B对A的压力:
FB=GB=2N,
受力面积:
SA=LA2=(2cm)2=4cm2=4×10﹣4m2,
B对A的压强:
p===5000Pa。
答:(1)正方体物块A的重力为0.32N;
(2)B对A的压强为5000P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要注意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35.(2018•徐州)制作豆腐过程中,要用重物把豆腐压实,如果重物对豆腐的压力为200N,受力面积为1m2.压实后,30kg豆腐的体积为0.02m3.求:
(1)重物对豆腐的压强;
(2)豆腐的密度。
【分析】(1)知道重物对豆腐的压力和受力面积,根据p=求出重物对豆腐的压强;
(2)知道豆腐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求出其密度。
【解答】解:(1)重物对豆腐的压强:
p===200Pa;
(2)豆腐的密度:
ρ===1.5×103kg/m3。
答:(1)重物对豆腐的压强为200Pa;
(2)豆腐的密度为1.5×103kg/m3。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和密度的计算,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36.(2018•河北)实心圆柱体甲和长方体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密度为0.6×103kg/m3,质量为12kg、底面积为4×10﹣2
m2,乙的质量为5.4kg,边长分别为0.1m、0.2m、0.3m,(g取10Nkg)
(1)求乙的密度
(2)求甲直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若在甲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并叠放在乙的正上方后、甲剩余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恰好等于此时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的最小值,求甲截去的高度。
【分析】(1)知道长方体乙的边长可求其体积,又知道其质量,根据ρ=求出乙的密度;
(2)甲直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p=求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设出甲截取的高度,根据m=ρV=ρSh表示出截取部分的质量,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剩余部分的重力,根据p=表示出其大小;甲截取部分叠放在乙的正上方后,对水面的压力等于两者重力之和,乙与水面地面的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最大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小,根据p=表示出其大小,利用两者压强相等得出截取部分的质量,进一步求出截取部分的高度。
【解答】解:(1)长方体乙的体积:
V乙=abc=0.1m×0.2m×0.3m=6×10﹣3m3,
乙的密度:
ρ乙===0.9×103kg/m3;
(2)甲直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甲=G甲=m甲g=12kg×10N/kg=120N,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甲===3×103Pa;
(3)设甲在上方水平截取的高度为h,则截取部分的质量:
m=ρ甲V截=ρ甲S甲h,
甲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甲′===,
甲截取部分叠放在乙的正上方后,要使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最小,则乙的受力面积(乙的底面积)应最大,
此时乙的受力面积:
S乙=bc=0.2m×0.3m=6×10﹣2m2,
此时乙对水平地面的最小压强:
p乙===,
由题意可知,p甲′=p乙,则有:
=,
即=,
解得:m=5.04kg,
由m=ρ甲S甲h可得甲截去的高度为:
h===0.21m。
答:(1)乙的密度为0.9×103kg/m3;
(2)甲直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103Pa;
(3)甲截去的高度为0.21m。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以及压强公式的应用,正确的判断最后一问中乙对水平地面的最小压强是关键。
37.(2019春•梁子湖区期中)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块密度为0.5×103kg/m3、棱长为1m的正方体木块。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块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木块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2)请简要说明:图丙中哪个时间段的数据可以知道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它等于多少?
(3)请在图丁中,画出5~6s时间段内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分析】(1)木块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p======ρgh求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根据F﹣t图象读出3~5s内木箱受到的推力,根据v﹣t图象读出3~5s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由图可知5~6s木箱运动的状态,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变化,然后做出图线。
【解答】解:(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木块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p======ρgh=0.5×103kg/m3×1m×10N/kg=5000Pa;
(2)由F﹣t图象可知,在3~5s内木箱受到的推力为200N,
由v﹣t图象可知,在3~5s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
所以,由3~5s内数据可以知道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它等于200N;
(3)由图丙可知,5~6s时间段内木箱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所以,次时间段内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00N不变,图象如下图:
答:(1)木块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5000Pa;
(2)由3~5s内数据可以知道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它等于200N;
(3)如上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的计算和二力平衡条件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38.(2019春•宁都县期中)如图所示,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积为2×10﹣2m2,质量为16kg,乙的体积为1×10﹣3m3.求:
①甲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Pa?
②若将乙叠放在甲的上方中央,乙对甲的压强为p1,若将甲叠放在乙的上方中央,甲对乙的压强为p2,已知p2=4p1,求乙的密度是多少Kg/m3?
【分析】(1)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受力面积等于甲的底面积,根据p=求出甲对地面的压强;
(2)将乙叠放在甲的上方中央,乙对甲的压力等于乙的重力,受力面积为乙的底面积;将甲叠放在乙的上方中央,甲对乙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受力面积为乙的底面积,根据p=求出两者的压强,利用压强关系得出乙的质量,利用ρ=求出乙的密度。
【解答】解:①甲对地面的压力:
F甲=G甲=m甲g=16kg×10N/kg=160N,
甲对地面的压强:
p甲===8×103Pa;
②将乙叠放在甲的上方中央,乙对甲的压强:
p1===,
将甲叠放在乙的上方中央,甲对乙的压强:
p2===,
由p2=4p1可得,=4,
则乙的质量:
m乙=m甲=×16kg=4kg,
乙的密度:
ρ乙===4×103kg/m3。
答:①甲对地面的压强是8×103Pa;②乙的密度是4×103kg/m3。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和重力公式、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39.(2019春•安庆期中)“业余侦探”小星发现两个并拢的“可疑”鞋印。为了估测那个人的体重,小星在方格纸上描下一只鞋底接触地面部分的轮廓如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5cm2.每只鞋底接触地面部分共28格,为了测量压强,他在紧挨鞋印旁边地面用压力测力计竖直向下压一薄垫片,垫片的重力不计,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是10cm2,当垫片下陷的深度与鞋印的深度相同时,测力计读数是20N.根据以上数据,试求(g取10N/kg):
(1)垫片对地面的压强;
(2)“可疑”人的质量。
【分析】(1)已知垫片对地面的压力和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根据公式P=可求垫片对地面的压强;
(2)已知每个方格的面积和每只鞋底接触地面部分方格的个数,从而求出一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根据公式F=PS可求人对地面的压力;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从而求出人的质量。
【解答】解:
(1)垫片与地面接触的面积S1=10cm2=1×10﹣3m2,
由题意可知,垫片对地面的压力F1=20N,
垫片对地面的压强p1===2×104Pa;
(2)两只脚的触地面积S2=2S0=2×5cm2×28=280cm2=2.8×10﹣2m2;
人对地面的压力F2=p1S2=2×104Pa×2.8×10﹣2m2=560N;
由G=mg=F2得,“可疑”人的质量:m===56kg。
答:(1)垫片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
(2)“可疑”人的质量为56kg。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受力面积、压力和质量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对脚与地面接触面积的计算,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40.(2019春•顺德区月考)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滑雪
如图所示,当滑雪者从雪山顶峰风驰电掣般下滑时,你是否想到为什么白雪轻飘飘、软绵绵的,却可以承托高速奔驰的滑雪者呢?
白雪内有很多小孔,小孔内充满空气。踏着滑雪板的人压在滑雪板上时,雪内的空气就会被逼出;因此,滑雪板不是与雪地直接接触,而是在一层气垫上滑行。这层气垫不但对滑雪板施加一个向上的托力,并且减小了雪地与滑雪板之间的摩擦。然而,这层气垫只能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如果滑雪者在雪地上停留超过一秒,就会沉下去。
(1)踏着滑雪板时不容易陷入雪地里是因为滑雪板能够增大 受力面积 从而使雪地受到的压强 减小 。
(2)滑雪者从雪坡上滑下时,其所受重力方向 竖直 (选填“垂直于雪坡”或“竖直”)向下。
(3)若滑雪板的长1.5m、宽12cm,滑雪者的速度最小为 1.5 m/s,他才能不会在雪地上下沉。若滑雪者与滑雪板总重为720N,当其站立在水平雪地上时,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为 2000 Pa。
【分析】(1)影响压强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3)滑雪者在雪地上停留超过一秒,就会沉下去,滑雪板的长1.5m,根据v=可求出速度。
滑雪板对水平雪地的压力等于滑雪者与滑雪板总重为720N,由滑雪板的长1.5m、宽0.12m,可求出滑雪板的面积,再根据p=求出压强。
【解答】解:
(1)根据p=知,在压力一定时,踏滑雪板,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对雪地的压强;
(2)滑雪者从雪坡上滑下时,其所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
(3)因为滑雪者在雪地上停留超过一秒,就会沉下去,所以滑雪者必须在1秒内至少通过1.5m,所以滑雪者的速度最小为:
v===1.5m/s;
两个滑雪板的面积:
S=1.5m×0.12m×2=0.36m2,
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
F=G=720N,
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
p===2000Pa。
故答案为:
(1)受力面积;减小;(2)竖直;(3)1.5;200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减小压强的方法、重力的方向、速度和压强的计算,在计算压强时,要注意受力面积是两个滑雪板的面积,不要算成一个的,这是一个易错点。
2021学年压强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2021学年压强课后测评,共5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下列做法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新型膨胀式安全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苏科版压强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压强当堂检测题,共18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压强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压强课堂检测,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