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7.1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1.掌握常量和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基本概念。
2.了解表示函数关系的三种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并会用解析法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直观感知,领悟函数基本概念的意义。
2.引导学生联系代数式和方程的相关知识,继续探索数量关系,增强数学建模意识,列出函数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
看图回答: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解: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1℃、2℃、5℃;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
(3)这一天中,3时~14时的气温在逐渐升高。0时~3时和14时~24时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类似的数量关系呢?
二、探究归纳
问题2:小蕾在过14岁生日的时候,看到了爸爸为她记录的各周岁时的体重,如下表:
观察上表,说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蕾的体重是如何变化的?在哪一段时间内体重增加较快?
解:着年龄的增长,小蕾的体重也随着增长,且在1-2岁增加较快。
问题3:收音机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应的数值:
观察上表回答:
(1)波长l和频率f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2)波长l越大,频率f 就________。
解:
(1)l 与 f 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lf=300 000,或者说。
(2)波长l越大,频率f 就越小 。
问题4:圆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S表示圆的面积则S与r之间满足下列关系:S=_________。
利用这个关系式,试求出半径为1 cm、1.5 cm、2 cm、2.6 cm、3.2 cm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由此可以看出,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 )。
解:S=πr2。
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
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研究了一些数量关系,它们都刻画了某些变化规律。这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数值会发生变化的量。例如问题1中,刻画气温变化规律的量是时间t和气温T,气温T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它们都会取不同的数值。像这样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variable)。
上面各个问题中,都出现了两个变量,它们互相依赖,密切相关。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y是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此时也称y是x的函数(functin)。
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1)解析法,如问题3中的,问题4中的S=πr2,这些表达式称为函数的关系式。
(2)列表法,如问题2中的小蕾的体重表,问题3中的波长与频率关系表。
(3)图像法,如问题1中的气温曲线。
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还有一种量,它的取值始终保持不变,我们称之为常量(cnstant),如问题3中的300 000,问题4中的π等。
在研究函数时,必须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必须符合实际意义。例如,上述问题4中,自变量r表示圆的半径,不能为负数和零,即它的取值范围为一切正实数。
三、实践应用
例1:下表是某市2012年统计的中小学男学生各年龄组的平均身高:
(1)从表中你能看出该市14岁的男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吗?
(2)该市男学生的平均身高从哪一岁开始迅速增加?
(3)上表反映了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解:
(1)平均身高是155cm;
(2)约从14岁开始身高增加特别迅速;
(3)反映了该市男学生的平均身高和年龄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年龄是自变量,平均身高是因变量。
例2: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圆的周长C与半径r的关系式;
(2)火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它驶过的路程s(千米)和所用时间t(时)的关系式;
(3)n边形的内角和S与边数n的关系式。
解:
(1)C=2πr,2π是常量,r、C是变量,r≥0;
(2)s=60t,60是常量,t、s是变量,t≥0;
(3)S=(n-2)×180,2、180是常量,n、S是变量,n≥3。
四、交流反思
1.函数概念包含:
(1)两个变量;
(2)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例如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3.函数关系三种表示方法:
(1)解析法;
(2)列表法;
(3)图像法。
4.函数的取值范围:
在研究函数时,必须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必须符合实际意义。
【作业布置】
1.举3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函数关系的例子。
2.分别指出下列各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
(1)三角形的一边长5cm,它的面积S(cm2)与这边上的高h(cm)的关系式是;
(2)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为α,则另一个锐角β(度)与α间的关系式是β=90-α ;
(3)若某种报纸的单价为a元,x表示购买这种报纸的份数,则购买报纸的总价y(元)与x间的关系是:y=ax。
3.写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1)每个同学购一本代数教科书,书的单价是2元,求总金额Y(元)与学生数n(个)的关系;
(2)计划购买50元的乒乓球,求所能购买的总数n(个)与单价a(元)的关系。
4.填写如图所示的乘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24的格子涂黑。若用x表示涂黑的格子横向的乘数,y表示纵向的乘数,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周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体重(kg)
7.9
12.2
15.6
18.4
20.7
23.0
25.6
28.5
31.2
34.0
37.6
41.2
44.9
年龄组(岁)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平均身高(cm)
117
121
125
130
135
142
148
155
162
167
170
172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7.1 变量与函数获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7.1 变量与函数获奖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八年级下册17.1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17.1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让我们再一次回到案发现场,归纳,授课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17.1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17.1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