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 斯美塔那与西贝柳斯 教学设计(表格式)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06/128919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音乐人音版 斯美塔那与西贝柳斯 教学设计(表格式)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音乐人音版 斯美塔那与西贝柳斯 教学设计(表格式),共3页。
教学设计课题: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斯美塔那与西贝柳斯科目:音乐教学对象:高二年级课时:1课时一、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家国情怀的民族乐派”中第三十节“斯美塔那与西贝柳斯”。本章节安排了两首作品:《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芬兰颂》。两首音乐作品都是民族乐派音乐中的经典,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为时间关系,本节课以分析鉴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为主,《芬兰颂》以课后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视频与学案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曲目赏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曲子的能力。《捷克的原野和森林》选自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四乐章内容,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民族乐派、斯美塔那、标题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通过曲目不同段落音乐的分析让学生领略捷克大地之美、感受捷克人民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和为祖国的独立解放而战的坚强信心。 二、 教学目标:审美感知:聆听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感受民族乐派作曲家的音乐创作特点。从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了解《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音乐风格特点。艺术表现:通过教师朗诵、主题音乐片段教师演奏、学生聆听、主题演唱、打拍子等方式进行艺术表演实践,让学生熟知音乐主题,更好的体验感知《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文化理解:了解斯美塔那等民族乐派作曲家艺术创作背景,分析理解《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中的家国情怀以及其中所蕴含极高的人文价值。三、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熟记各音乐段落的主题音乐,并了解每一音乐段落所要表达的内容难点:感受乐曲所蕴含的情感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播放以《沃尔塔瓦河》为背景音乐的捷克风光视频教师导学、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学生熟悉的旋律《沃尔塔瓦河》及欣赏捷克风光之美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引出民族乐派音乐家斯美塔那。2.授课活动2.1、斯美塔那人物、作品介绍2.2、《捷克的原野和森林》(1)分析标题音乐、交响诗及《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曲式结构通过视频播放来了解标题交响诗内涵,朗诵《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总谱上描绘的场景即音乐所要描绘场景;出示曲式结构,包括引子、主部、副部。(2)引子分别通过呈示、聆听、分析引子的A、B、C三个乐段旋律特点来讲述引子所要描绘的场景与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3)主部A主题出示谱例、播放小提琴、中提琴、大管演奏“一问”、 “一答”、“二问”、“二答”讲解赋格音乐创作手法及其音乐特点,继而播放交响乐团演奏A主题片段,学生通过视频有针对性的聆听“三问三答”,观察演奏乐器,更能直观感受、分析作曲家所要描绘的画面。B主题出示谱例,教师演奏,学生跟唱主题,播放交响乐B主题音乐片段,学生分析主题出现的次数、填写表格内容(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力度、情绪怎么样),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记忆,并能更好的完成音乐赏析与音乐内容的掌握(4)副部出示谱例,教师教、学生学打波尔卡舞曲节奏型,从而让学生直观了解波尔卡舞曲的节奏特点,随后播放副部主题音乐片段,了解波尔卡舞曲音乐特点对副部音乐的影响及作曲家所要表达的画面与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 2.1、以《捷克的原野与森林》引子为背景音乐,学生自行阅读斯美塔那的介绍2.2、通过多种讲解方式,包括呈示旋律、聆听音乐片段、分析旋律特点,教师演奏、学生跟唱、打拍子、填表等方式分析音乐主题,让学生了解不同主题的音乐创作手法与特点,感受音乐的变化,讲述作曲家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 通过聆听、分析、抢答、实践活动营造课堂情境。 2.3、西贝柳斯《芬兰颂》(1)通过斯美塔那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中的民族精神为其他祈求独立和平的国家、民族尤其俄罗斯、芬兰的作曲家在交响诗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表达民族情感的创作道路引入西贝柳斯《芬兰颂》。(2)简要介绍《芬兰颂》(3)布置课后作业,学生通过百度网盘下载《芬兰颂》视频及学案,课后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西贝柳斯、进行曲目赏析。 2.3、学生通过百度网盘下载《芬兰颂》视频及学案,课后自主学习 本环节通过学生课后下载视频与学案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曲子的能力 3.课堂小结爱国主题升华:展现我国爱国主题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