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音版(2019) 必修《音乐鉴赏》9.18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案

    人音版(2019) 必修《音乐鉴赏》9.18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音版(2019) 必修《音乐鉴赏》9.18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音版(2019) 必修《音乐鉴赏》9.18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案,共3页。
    高山流水志国家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歌曲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等。2.通过背诵歌词、创编《阳关三叠》等音乐活动,并采用体验、探究、合作的方法来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歌曲、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3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诗词歌曲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古诗词歌曲的情感。【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间播放视频音乐《关睢》,让学生进教室。师:人类自从有了语言就有音乐,语言音调的高低、长短形成歌曲的雏形。纵观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史,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诗、词、曲等不同发展阶段,音乐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吧!新课讲授(一)中国古代歌曲的发展我国的歌曲艺术,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并发展了。例如传说中伏羲时的《网罟之歌》、神农时的《扶犁之歌》,都是反映劳动生活的歌曲。而夏禹治水时,他的妻子经常唱的情歌“候人兮”,则是古人所知的最早的一首“南音”。夏商以后,歌曲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劳动人民常用这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诗经》中的《关雎》《硕鼠》《伐檀》等,无论其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发展阶段。《诗经》中的歌,多用琴瑟伴奏,被称作“弦歌”。《楚辞》中,常用“兮”字作衬词,具有浓郁的南方风格。《乐府》歌中,用丝竹乐队伴奏的称“相和歌”,用鼓、角、饶、横笛伴奏的称“饶歌”“横吹曲”。唐代的诗歌有着严格的音韵格律和整齐的句式。宋词、元曲则以长短句为主,并且创造了几个曲调连续演唱的套曲形式。此外,还有用古琴伴奏的“琴歌”,与舞蹈结合的“相和大曲”“歌舞大曲”等。歌曲艺术的发展也为唐宋以后的曲艺艺术、戏曲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作品鉴赏1春秋——诗经①课前我们欣赏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国风》里的开篇——《关睢》,请同学们一起来背诵一下歌词。诗意探究: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追求到时小伙子怎样?结婚后又将如何表现?这里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有四种乐器,认为哪两种是《诗经》里的歌常用的伴奏乐器呢? 音韵探究:这首诗采用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 等是叠韵。2汉朝——《踏歌视频欣赏《踏歌》。师背诵歌词让学生感受歌词的音韵美:“君若天上云,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御风,君若湖中水,似水心花,相亲相恋,与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师:《踏歌》以民间形态、古典形态交融共同诠释了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其舞蹈形式一直是踏地为节,边歌边舞,这也是自娱舞蹈的一个主要特征。探究《踏歌》中的水袖对整体动作起到的作用:“抑扬兼用、缓急相容”。编导孙颖先生将汉代的“翘袖”,唐代的“抛袖”,宋代的“打袖”和清代的“搭袖”兼融并用,这种不拘一格、他为己用的创作观念,无疑成就了古典舞《踏歌》古拙、典雅而又活络、现代的双重性。教师总结:汉、魏管理音乐的机构是“乐府”,乐府歌中,用丝竹乐队伴奏的称“相和歌”。3——《阳关三叠师:唐代的诗歌有着严格的音韵格律和整齐的句式。欣赏合唱。分出三叠,“阳关”“渭城”分别指现在的哪个地方?师:这是唐时流传最广的曲子,李商隐“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白居易“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阳关”也因此成为含义至深的一词。探究:请学生说说音乐表现出的主题是什么?——“别恨离愁”,作品词义深沉,曲调情意绵绵,诗词与音乐交相辉映,珠联璧合,让人听来回味无穷、传唱不绝。学生跟琴学唱4南唐——《虞美人》欣赏邓丽君的《虞美人》。文史知识探究: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是谁的绝命词?词中的“愁”指什么?5宋——《扬州慢》师:宋词有词牌名、曲牌名之分。宋词的词牌,其实也就是乐曲。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元曲和宋词一样,都是有曲谱的,一个词牌或曲牌,框架是不动的,剧作家或依声填词,或依字行腔,从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戏曲。但令人遗憾的是只留下了文字剧本而没有留下音乐。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一些零散的古籍看出一点音乐的足迹和端倪。欣赏《扬州慢》片段。乐理知识:自度曲——自己作词作曲;慢——速度抒情。探究:诗中的“春风十里”是杜牧诗的化用,它使作者联想到以前是什么景象?反衬出当时的什么景象?诗中的“犹厌言兵”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文史知识探究:宋词中婉约派词人都有谁,其中又以谁是当时最有名气的?豪迈派词人有哪些?[设计意图:通过背诵歌词、文史知识探究、启发性的问题及音乐创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充分的想象,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激发了学生探索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兴趣。]课堂拓展1.请同学们课后试着为唐诗《春晓》谱曲或选曲填词。2.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音乐与诗词的联系——诗词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则是诗词的灵魂。因此,学习音乐不能只专一门而忽略其他,艺术是相通的。只有掌握更广博的知识,才能使鉴赏音乐步入更高的境地!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