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红楼梦 学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8924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学习目标】1.掌握该章节的情节冲突和情节铺垫。2.学习作者情节安排的特点和技巧。3.了解课文是如何化繁为简择取小说的核心特点的【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该章节的情节冲突和情节铺垫。难点:体会铺垫的作用,情节的设计之巧妙。 【学习过程】一、课文探究1.“文似看山不喜平”,又说“无巧不成书”,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陈述的“红楼梦”到底有哪些特点?课文第二段“江河东流,时而湍急夺路,时见缓缓流淌,时见静练平展,时见波涛起伏,这是自然运动的规律。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也是如此。曹雪芹正是掌握和运用了这一规律,来设计情节的波澜。2.作者认为曹雪芹是怎样掀起波澜的?层层铺垫,推举高潮。红楼梦中的情节高潮是经过作者充分组织和准备,形成起来的。这种铺垫,既具有必然性,又很富层次感。3.情节特点4.探究点:第一步(重在探究如何鉴赏): 1.结合你对《宝玉挨打》一文情节特点的分析,对此文的评价,你有何见解? ①哪一部分的分析你比较欣赏?对你鉴赏《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有何启示?②对《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分析,你有无补充意见?2.结合《采尽百花细酿蜜》一文的学习,请你谈谈学完此文后,你对鉴赏文学作品有何心得体会? 第二步(重在探究如何写作): 3.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例证法证明论点。请找出文中运用例证法的文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引述例子的,并想想有哪些写作经验值得学习。(可结合《奇文共赏写书评》一文进行思考)4.除此之外,此文在写作上还有哪些你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二、活动与探究分析“林黛玉焚书断痴情 薛宝钗出阁成大礼”的悲剧成因。(阅读小说,从家族渊源、思想性格等方面做出分析)三、练习1.本文是一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进行评论的文章,非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综观全文,谈谈作者在构思行文上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密。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总说《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独特性,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特点,虽是文章节选,但思路清晰,结构严密。(2)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叙述结合。主要运用例证法,在举例时,对作品的复述扼要而生动,议论精当而有分寸,而且叙议紧密结合,为评论中心服务。另外,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说理形象、精当。2.结合你对“宝玉挨打”的情节特点的分析,谈谈你对本文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抓住了《红楼梦》叙事艺术中最具创造性的突出特点进行阐述。这与作者对作品的精心研读和扎实的鉴赏基础、广泛的材料积累是分不开的。具体体现在鉴赏情节时,反复思考:情节波澜是怎样组织、准备、形成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情节,有何好处或不足等。3.文章开头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开篇即以比喻渲染,赞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一个侧重结构精巧,一个侧重情节自然而动人,为文章定下了基调,有先声夺人之势。比喻生动贴切,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4.学完此文后,你对鉴赏文学作品有何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基础和占有较丰富的材料。(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应做细品细析,多问几个问什么,以形成独到的见解。(3)选好鉴赏点。5.作者认为《红楼梦》怎样具有了“吸引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细致地、现实主义地描写了生活的全部复杂内容,广泛深入地反映社会的面貌。同时又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起波澜。这样使得这部小说获得了“吸引的力量”。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导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走进作者,背景感知,预习检测,课文初探,夯实双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5 我与地坛(节选)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读,学习过程,文段点评,学习检测,文段选读,品读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