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练习:专题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含详解)
展开模块三 专题十
一、选择题
1.(衡水中学期中)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
B.有人到了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是因为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发烧时食欲下降是因为消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的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 剧烈运动中,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A正确;人体稳态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小时,人体通过调节,内环境仍然保持稳定,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大时,超出了调节能力,稳态遭到破坏,代谢会发生紊乱,B错误;发烧时食欲下降是因为温度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的,C正确;佝偻病是由于缺钙造成的,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D正确。
2.(淄博一中期中)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
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胃黏膜的感受器
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
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
[解析] 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说明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体温降低,A正确;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促进机体产热增多,促进血糖升高,C正确;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D正确;答案是B。
3.(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期末)冬泳运动因其独到的健身效果而备受关注。下列有关人在冬泳过程中的生理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B )
A.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B.体温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C.胰岛素在此过程的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
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凋节中枢产生冷觉
[解析] 人通过调节,在不同环境中维持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维持体温正常,A错误;体温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环境温度较低,通过调节,升高血糖浓度,加强产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C错误;冷觉在大脑皮层形成,D错误。 故选:B。
4.(北京市顺义二模)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临床上为患者输液时所用的通常是5%的葡萄糖溶液。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会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减少
B.会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减少
C.5%葡萄糖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D.会导致进入血浆的CO2增多,血浆pH明显下降
[解析] 病人胰岛B细胞未受损,因此胰岛素含量相对平衡,A错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降低,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B错误;5%葡萄糖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因此临床上通常是5%的葡萄糖溶液为患者输液,C正确;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下降,D错误。故选:C。
5.(河北省衡水二模)中东地区呼吸综合症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感染者多会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问题并伴有急性肾衰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冠状病毒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差异是前者没有核膜、核仁
B.将冠状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4种碱基、1种五碳糖、一种磷酸
C.病毒感染机体后,体液中会产生与之特异性识别的抗体,但仅靠体液免疫一般无法将病毒彻底清除
D.肾衰竭会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差异是有无细胞结构,A错误;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因此该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4种碱基、1种五碳糖、一种磷酸,B正确;病毒感染机体后,体液中会产生与之特异性识别的抗体,但仅靠体液免疫一般无法将病毒彻底清除,需要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C正确;肾衰竭会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D正确。故选:A。
6.(广东省汕头市一模)下列有关人体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胰岛B细胞只在血糖浓度升高时分泌胰岛素
B.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某些激素的受体
C.下丘脑调节肾脏分泌抗利尿激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免疫调节是独立的调节机制,不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
[解析] 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而血糖浓度正常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但也处于一定的水平,A错误;肌细胞可接受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故其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和多种激素受体,B正确;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即免疫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B。
7.(陕西省榆林市一模)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
B.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
D.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解析] 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而核仁与核糖体RNA形成有关,A正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分泌蛋白,B错误;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合成、分泌,C错误;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D错误。故选:A。
8.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 )
A.若①表示免疫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解析]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即免疫分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能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9.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B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解析] 由题意可知,选项A中呼吸频率加快是为了获取更多的O2;选项C中人体无论在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都以有氧呼吸为主;选项D中进入血液的乳酸,被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CO2)。
10.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外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产生抗毒素,所以外毒素属于抗原,抗毒素属于抗体,抗原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
11.(嘉兴一中期中)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
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导致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并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解析] 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分化后的淋巴细胞具有识别和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作用,所以细胞表面蛋白质发生改变,B正确;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可能被抗体识别,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病,C正确;细胞的凋亡受环境影响,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编程性死亡,D正确。
12.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解析] 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应该是由不同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不能再与抗原结合。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受到与a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的刺激。
13.(绍兴一中期中)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自从在英国诞生后,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
B.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
D.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加速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的HLA有关
[解析] “我的皮肤”的获得采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A正确;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B错误;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否则容易发生排斥反应,C正确;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作为不同个体免疫细胞相互识别的标志,因此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HLA有关,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山东省济宁一模)冬末春初,乍暖还寒,人体易患感冒。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量增多。某同学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时发现该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但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水平高于正常值,据此推测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有__垂体或甲状腺__。
(2)感冒时会引起咳嗽反射,咳嗽反射过程中,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单向的__(填单向的或者双向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咳嗽反射,说明__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__。
(3)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若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入机体,__B细胞和记忆__细胞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相应病原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并不能预防所有的流感,原因是疫苗__具有特异性__。
[解析] (1)某同学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时发现该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但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水平高于正常值,说明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消失,据此推测垂体或甲状腺可能发生病变。
(2)感冒时会引起咳嗽反射,咳嗽反射过程中,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咳嗽反射,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3)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机体免疫系统接受甲型H1N1流感疫苗刺激后,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机体不易患病,若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入机体,B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相应病原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并不能预防所有的流感,原因是疫苗具有特异性。
15.(江苏省徐州二模)航天员是探索宇宙奥秘的英雄,进驻太空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失重效应:
(1)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于地面的环境,有利于航天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__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__。
(2)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__抑制__(填“促进”或“抑制”),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现象。
(3)经专业训练的航天员可通过位于__小脑__的神经中枢调节,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减轻体位翻转症状。
(4)失重会引起T淋巴细胞减少,导致由它增殖分化产生的__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__减少;同时,由于淋巴因子的产生减少,导致浆细胞分泌的__抗体__也减少,人体免疫力下降。
[解析] (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知此变化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3)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4)T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含解析),共35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检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检测)(含解析),共28页。
高考生物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