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2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详解)
展开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1.(山东临沂期中检测)下列有关种群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适应环境个体较多的种群进化较快
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
C.种群内个体间差异越大,进化越快
D.个体的死亡对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影响大
解析:适应环境个体数越多,其变异程度越小,基因频率改变的程度越小,故种群进化较慢。
答案:A
2.(陕西省宝鸡市九校联考)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只有生殖隔离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错误;自然选择只能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但不能导致突变,B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的进化,对进化的速度和方向均产生影响,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答案:D
3.(广东肇庆二模)生物在发生进化时( )
A.总是适应环境的
B.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自然选择总是正向的
D.生物的变异总是有利的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B
4.(黑龙江省牡丹江一高期末试题)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B.图中①指基因型频率,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C.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A正确;图中①是指种群的基因频率,②是可遗传的变异,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错误;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答案:B
考点二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5.(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测试)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
C.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
解析: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即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分析演化图表可知,四个物种中②和③由同一物种形成不同种群的时间最晚,两者亲缘关系最近,B正确;由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若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则有利于原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从而使⑥和⑦之间失去交配机会,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发展进化,D错误。
答案:D
6.(江西师范大学附中高三试题)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入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
B.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本种群之间基因交流受阻
C.种群1、2基因库的差异是导致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种群1、2受不定向的选择,保留部分个体
解析:种群1、2出现的突变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相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A正确;隔离的本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正确;生殖隔离的本质是不同种群基因库不同,C正确;自然对不定向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D错误。
答案:D
7.(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解析: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A错误;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产生了适应性,B错误;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
答案:C
8.(陕西模拟)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 )
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克隆羊多利
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D.桦尺蠖体色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
解析: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不育的三倍体无子西瓜,所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属于不同的物种,A项正确;克隆羊多利与普通绵羊相同,属于同一个物种,B项错误;骡表现为高度不育,不能称为新物种,C项错误;桦尺蠖的基因频率改变,说明桦尺蠖发生了进化,但没有形成新物种,D项错误。
答案:A
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
9.(江苏江浦高级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
B.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C.图丙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
D.图丁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解析: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以及图丙中两种体色的桦尺蛾的性状分化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不是性状分化,故A、B、C项错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所以捕食关系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是有益的。而且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所以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项正确。
答案:D
10.(经典高考题)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解析:等位基因A、a的频率可以相等;基因频率的变化与自身的遗传变异也有关;频率高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在持续选择条件下,可淘汰掉某种基因。
答案:B
11.(福建漳州八校联考)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C.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D.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解析:Ⅰ段AA个体为40个,aa个体为20个,Aa个体为40个,故A的基因频率=40%+40%×1/2=60%,A错误;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环境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而不是基因突变,B错误;在Ⅱ、Ⅲ段,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Ⅰ、Ⅲ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D错误。
答案:C
12.(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学高三试卷)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种间关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C.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
解析:基因突变是随机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也存在没有地理隔离的生殖隔离,如4N西瓜的形成,以及有地理隔离而不出现生殖隔离,如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B、C错;共同进化的定义: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实现了共同进化,D正确。
答案:D
13.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 )
基因型 | rr | Rr | RR |
灭鼠灵 | 敏感 | 抗性 | 抗性 |
维生素K依赖性 | 无 | 中度 | 高度 |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Rr=1:1
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解析: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对灭鼠灵药物有抗性的褐鼠对维生素K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则种群中基因型为RR和rr的个体被淘汰的概率较高,基因型为Rr的个体生存的概率较大,可能导致最终种群中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答案:D
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
14.(湖北省武汉高中毕业模拟试题)在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中,常从分子水平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细微差异。细胞色素C是一种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下表是多种生物中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的比较结果。
生物名称 | 黑猩猩 | 猕猴 | 袋鼠 | 金枪鱼 | 小麦 | 酵母菌 |
氨基酸差别 | 0 | 1 | 10 | 21 | 35 | 4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细胞色素C为参照,上述生物中________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可通过比较各类生物中细胞色素C的差异来推断不同生物中遗传物质差异。从中心法则的角度分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物种亲缘关系,更直接的方法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比较核酸:
①提取生物A的细胞色素C基因,加热,使DNA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TA-A;
②提取生物B的细胞色素C基因,加热,使DNA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TB-B;
③在适当条件下,形成杂种双链DNA,记为A-B;然后加热,记录变性温度为TA-B;
④计算两个变性温度TA-A(或TB-B)与TA-B的差值,记为M。
上述步骤中,加热DNA形成单链过程中破坏了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生物A和生物B的亲缘关系越远,计算得到的M值越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是0,说明人类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DNA上的核苷酸序列编码的,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各类生物中细胞色素C的差异来推断不同生物中遗传物质差异。(2)加热DNA形成单链过程中破坏了DNA分子的氢键;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DNA中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大,杂种双链DNA形成的氢键就越少,热稳定性越低,M值越大,因此,生物A和生物B的亲缘关系越远,计算得到的M值越大。
答案:(1)黑猩猩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DNA上的核苷酸序列编码
(2)氢键 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DNA中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大,杂种双链DNA形成的氢键就越少,热稳定性越低,M值越大
15.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种1与种2)果蝇的进化过程时发现: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下图)。②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1)北美大陆不同区域果蝇在阶段Ⅰ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差异的最高级别属于________(填“物种”“个体”或“基因”)之间的差异。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美大陆在阶段Ⅱ时,一些地区的果蝇类型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多选)。
A.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某些类型的果蝇天敌大规模增加
解析:(1)北美大陆不同区域果蝇在阶段Ⅰ出现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2)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交配后代不能存活,导致基因不能交流),两地果蝇之间的差异达到最高级别,属于物种之间的差异。
(3)若某些类型的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或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或某些类型的果蝇天敌大规模增加,都会使一些果蝇类型消失。
答案:(1)不定向 (2)物种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导致基因不能交流 (3)ACD
高考生物一轮课时跟踪检测24《生物的进化》(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课时跟踪检测24《生物的进化》(含详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44《生态工程》(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44《生态工程》(含详解),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42《细胞工程》(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42《细胞工程》(含详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某组织培养过程的简图,下列事实属于细胞克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