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6《种群和群落》(含详解)
展开1.(衡水中学期末考试)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
B.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
[解析] 分析图形,上半年即春季和夏季种群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下半年种群数量逐渐减小,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因此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分析图形,夏季到秋季社鼠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冬季至夏季,种群密度基本呈增长趋势,而性别比例是逐渐下降的,即雌性死亡率高于雄性。
[答案] A
2.(全国卷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解析] 在使用样方法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项错误;用样方法调查该植物的种群密度,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B项合理;由于该植物种群的数量较少,取样时样方的数量应适当增加,样方的面积也应适当扩大,C、D项不合理。
[答案] B
3.(山西考前质检)如图甲表示某一海洋经济鱼类的出生率、死亡率与时间的关系,图乙表示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图乙可表示甲图中c点时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
D.图甲中d点时的种群数量即为该种群的K值
[解析] 分析图甲可知,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是K/2,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即增长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因此,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维持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数量的持续增长,要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应在d点时捕捞;图乙由于老年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图甲c点时增长率大于零,c点对应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答案] D
4.(贵阳高三监测)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数据并整理如表。研究表明,该种鱼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6+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表中“1+”表示该种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B.由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
C.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D.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湖泊中此鱼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
[解析] 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虽然食物充足,但空间有限,可能存在天敌等环境阻力,因此,湖泊中此鱼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
[答案] A
5.(长沙高三考试)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0~a年,λ=1,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a~b年,λ<1,种群数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c年,在初期,λ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在后期,λ>1,种群数量增加,所以b~c后期种群才呈“S”型曲线增长;c~d年,λ=2,表示种群呈现“J”型增长,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答案] C
6.(天津卷)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循环、种群密度的调查及食物链的分析。碳循环在生物圈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之间进行,不只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A项错误。计算昆虫种群密度时,要统计昆虫中所有个体的数量,而不是只统计成虫数量,取样时要遵循随机取样原则,B项错误。食物链中,生物个体大小不同,不同生物身体中各类有机物的比例不同,所以各营养级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昆虫的数量先上升,乙昆虫的数量后上升,所以乙昆虫捕食甲昆虫,因此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D项正确。
[答案] D
7.(江苏卷)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解析] 培养初期,导致酵母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适应新的培养环境,A项错误;在实际培养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B项正确;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项错误;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的呼吸场所均为胞内,D项错误。
[答案] B
8.(北京西城期末)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D.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到达顶极群落时均是森林群落
[解析] 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A正确;在森林气候环境下,初生演替可概括为: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分析题意及选项,可以得出B和C均正确;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和土壤等条件有关,处于平衡状态时,群落演替到达顶极群落,但顶极群落不一定是森林群落,如干旱地区就不能演替到森林群落,D错误。
[答案] D
9.(四川绵阳模拟)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树组成一个种群
C.群落中食物相似的物种竞争相对更加激烈
D.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降低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常绿阔叶树不是一个物种,B错误;群落中食物相似的物种竞争相对更加激烈,C正确;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生物种类更丰富,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
[答案] C
10.(大连模拟)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解析] 观察图表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两个变量(灌溉与否和是否驱走大蚂蚁)对因变量(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的影响。大蚂蚁的数量变化是实验处理导致的,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小蚂蚁是否影响大蚂蚁的数量变化,A项错误。由题干中“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察点”,可得出该实验是用样方法获取数据,B项正确;从图表中不驱走大蚂蚁与驱走大蚂蚁处理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可推知大蚂蚁能够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C项正确;比较定时灌溉和不灌溉处理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可知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项正确。
[答案] A
11.(南昌一模)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015
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解析] 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根据题干信息,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则当天种群数量是前一天种群数量的(1+1.5%)倍,说明种群最初呈“J”型增长;在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和气候适宜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J”型;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最快速增长期之前,即eq \f(K,2)之前。
[答案] D
12.(湖北高三四月调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
B.调查种群密度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
C.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发展趋势
D.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
[解析] 种群的K值受环境影响,改变迁入率和迁出率不影响K值。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全国卷Ⅱ)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资源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生物种群将呈“J”型增长,在资源有限的实际条件下,生物种群将呈“S”型增长。(2)在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会导致山鼠种群的死亡率增加,使其数量下降,另外,山鼠个体的迁出也会使其数量下降;(3)利用生物的种间斗争也能防治鼠害,如苗圃引入山鼠的天敌,天敌与山鼠之间是捕食关系;(4)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答案] (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14.(湖北七市高三联考)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的30年后,科研人员对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1)调查发现,在两个群落中都有同种马尾松,但具体分布相差较大,一个区域内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_______。科研人员通常以不同胸径大小的马尾松个体数代替其________,来进一步预测________的变化趋势。
(2)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____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代表原始林群落生物量的是________(选填“S1”或“S2”)。
(3)原始林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是恢复群落的________倍。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________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演替到原状。
[答案] (1)种群 年龄组成 种群数量 (2)随机 植被类型 S1 (3)5 恢复力
15.(湖北高三四月调考)我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在治理时常采用生态浮床法,以漂浮材料为载体,将高等水生植物栽植到载体中,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回答下列问题:
(1)水中N、P元素含量过高,可能引起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藻类大量繁殖后,最终会导致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该变化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演替。
(2)水中N、P元素含量过高后,通过水体自身的净化作用难以消除N、P的影响,表明此时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遭到了破坏,而难以自动修复。
(3)在水域生态系统中,N、P等元素在________之间进行循环流动。在利用生态浮床治理时,为防止浮床植物中富集的N、P重新进入水体,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3)小题答案较灵活,只要体现出“将N、P等元素从植物中输出”即可,其目的是避免N、P等元素随植物的枯枝败叶返回水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 (1)生产者 属于 (2)恢复力 (3)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定期收割浮床上的植物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个体数
92
187
78
70
69
62
68
54
55
102
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35
驱走大蚂蚁
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10
驱走大蚂蚁
减少2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21《微生物的利用》(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21《微生物的利用》(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9《基础实验》(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9《基础实验》(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2《生物的进化》(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2《生物的进化》(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