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04《细胞膜和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详解)
展开考点规范练4 细胞膜和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考点规范练+高频考向练第8页
基础达标
1.(北京昌平月考,28)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答案A
解析细胞膜表面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免疫、保护、润滑等有关;磷脂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上没有脂肪,含有磷脂;核酸分为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细胞膜上没有核酸。
2.下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促进物质的运输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图中反映的是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3.(江西上饶二校月考,1)蝴蝶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另一株油菜花的柱头上后,即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若将一株油菜的花粉带到一朵桃花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该现象能很好地说明细胞膜( )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例可说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4.(江苏文创教育三月测试,10)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用下列细胞进行实验,与上述结果最相符的是( )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答案D
解析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说明该细胞内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大肠杆菌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人的肝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蛙的红细胞中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的生物膜。
5.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是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
B.e所表示的成分在细胞膜上能执行多种功能
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答案C
解析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磷酸“头”部(c)是亲水端,脂肪酸“尾”部(a)是疏水端。细胞膜为细胞的边界,在细胞膜的外侧分布着具有识别、信息交流、润滑、保护等多种功能的糖蛋白,而在细胞膜的内侧没有糖蛋白的分布。
6.(吉林吉大附中月考,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流动的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而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
7.(河北定州中学月考,3)细胞核内的液体称核液,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液内仅含有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构成的染色质
B.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核孔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C.核糖体的合成都与核仁结构有关
D.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但不是细胞的代谢中心
答案D
解析核液内主要含有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还含有其他物质,A项错误;核孔是一些大分子有方向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可见具有选择透过性,B项错误;原核生物的细胞内没有细胞核,故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没有关联,C项错误;细胞的代谢中心是细胞质,D项正确。
8.右图为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进行的嫁接实验,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结果长出了乙的伞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 )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D.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质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C
解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但若要通过实验证明细胞核决定伞帽类型,需要同时进行对照实验,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对照实验可将乙的伞柄嫁接到甲的假根上,若长出甲的伞帽,则可证明A项正确。
9.(山东东营一模,1)生物膜所含的蛋白质叫膜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蛋白都是糖蛋白
B.膜蛋白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C.内质网的膜蛋白可催化脂质合成
D.细胞膜的胰岛素受体蛋白可运输葡萄糖
答案C
解析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多糖结合形成,膜蛋白不都是糖蛋白,A项错误;膜蛋白有的镶在膜的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到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B项错误;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有关,C项正确;受体具有特异性,细胞膜的胰岛素受体只能与胰岛素结合,不能运输葡萄糖,D项错误。
10.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实验①说明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重要性,实验②说明了细胞质对细胞核的重要性
D.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答案D
解析该实验通过相互对照可得出细胞核和细胞质在维持生命活动方面的重要性,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由此得出细胞只有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故D项正确。
能力提升
1.下图是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下列关于生物膜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细胞膜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
B.动物细胞融合与钠、钾离子的进出均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能够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发挥作用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导学号93420195〛
答案D
解析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是由双层膜构成的,每层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细胞膜是由一层膜构成的,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动物细胞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钠、钾离子的进出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不能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对图示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性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③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不对称性
答案D
解析图甲中①为多糖,②为蛋白质,③为磷脂双分子层,图乙中A是亲水性“头”部,B是疏水性“尾”部。①②③共同构成了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A和疏水性的“尾”部B,所以将磷脂分子平展在水面上,亲水性“头”部A与水面接触;细胞的选择透过性与膜蛋白有关,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的是膜上的糖蛋白;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是对称的两层。
3.下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则与该机制相符的是( )
A.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一定都有受体
B.①一定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
C.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②一定为通道蛋白
D.若信号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一定为肝细胞
答案A
解析信号细胞是产生信号分子①的细胞,靶细胞是通过受体②接受信号分子的细胞,信号细胞也要接受其他信号分子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细胞膜上也有受体;蛋白质类的信号分子需要通过胞吐形式分泌出细胞,固醇类激素不需要通过胞吐方式进入组织液;②是受体蛋白,能与信号分子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不一定是通道蛋白;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以是肌细胞。
4.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
(1)在A、B、C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 ,其化学成分为 ,因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有特异性。
(2)A、B、C三种方式中,能表示肝脏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的是 ;表示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的是 ;肉毒杆菌通过抑制某种神经递质的作用而导致肌肉松弛,其中神经递质作用的方式是 ;高度紧张时心肌细胞收缩加速,其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 。
(3)人类以及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舌和软腭分布着丰富的卵状味蕾,每个味蕾约含100个味细胞,每个味细胞只负责感应酸、甜、苦、咸、鲜五大主体味觉中的一种,其基部与相应的味觉神经相连(图D)。味细胞靠其特殊的质膜表面受体感应相应的化合物,当一种化合物被一种味细胞的质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G蛋白调控并打开附近的离子通道,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膜电位的改变(图E),后者经味细胞基部的味觉神经传递至脑部味觉中枢,最终产生味觉。猫科动物在早期进化阶段缺失了针对甜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T1R2,因此表现出对糖类食物的冷漠行为。
①据上所述,每个味蕾中对应一种味觉的平均味细胞数为 ;味细胞质膜表面受体激活离子通道打开的前提条件是 。
②据上所述,若要使小鼠对苦味物质产生“甜”的喜好感,合理的做法是 。
A.抑制小鼠苦味神经之间的冲动传递
B.刺激并打开甜味细胞质膜上的离子通道
C.阻断小鼠苦味细胞与其味觉神经之间的联系
D.将识别苦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导入小鼠甜味细胞中表达 〚导学号93420196〛
答案(1)受体 蛋白质 (2)B A C B、C (3)①20 化合物与受体结合 ②D
解析(1)图A表示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图B表示信号分子通过血液循环与靶细胞进行信息交流,图C表示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在这三种信息传递方式中,靶细胞能接受信息,与靶细胞上对应的受体有关,受体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2)高度紧张时,一方面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同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心肌收缩加快,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对应的信息传递方式为B和C。(3)①根据题中信息,每个味蕾中含有100个味细胞,每个味细胞只负责感应酸、甜、苦、咸、鲜五大主体味觉中的一种,则对应一种味觉的平均味细胞数为20个;根据题中“当一种化合物被一种味细胞的质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G蛋白调控并打开附近的离子通道”可知,离子通道打开的前提条件是对应的化合物和受体识别并结合。②要使小鼠对苦味物质产生甜的好感,则要使苦味物质的分子能开启“甜”味细胞的离子通道,可以将识别苦味物质的受体“嫁接”到甜味细胞表面来实现。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将识别苦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导入小鼠甜味细胞中表达,故选D项。
5.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曾经是细胞生物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是以伞藻为实验材料所做的几个经典生物学实验。
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伞藻是单细胞生物。甲、乙两种伞藻的帽形不同(如图),现将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在一起,发现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
(1)你认为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的原因是
。
(2)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这能说明核、质之间的关系是
。
材料2 当伞藻的帽状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裂与细胞核、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与细胞质的体积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并且还做了如下实验:在伞已经长出、核将要分裂时,将伞切去,核的分裂就受到抑制,直到新的伞再生出来,核才恢复分裂。
(3)请你利用伞藻,另外设计一个实验,作为上述实验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述假说。
。
答案(1)B部分含有少量的原乙伞藻细胞核转录的信使RNA,它能指导合成少量原乙伞藻的蛋白质。A部分则能指导合成甲伞藻的蛋白质,因而嫁接后长成的帽状体有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故呈中间类型
(2)细胞质中各种代谢活动或生命现象受细胞核控制,最终决定生物性状的主要是细胞核
(3)在伞尚未长成、核不分裂时,将幼小伞切去,嫁接上一个长成的伞,这个原不该分裂的核就开始分裂了
解析材料1中嫁接后第一次出现中间类型,因此应考虑到遗传信息传递中合成的mRNA作用的滞后性。材料2中自变量为核质比,故可通过嫁接不同大小的伞以改变核质比,进而据实验结果作出判断。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过关训练第04练 细胞膜和细胞核(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过关训练第04练 细胞膜和细胞核(含解析),共10页。
高考生物一轮课时跟踪检测05《细胞膜和细胞核》(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课时跟踪检测05《细胞膜和细胞核》(含详解),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1课时跟踪练《细胞膜和细胞核》(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1课时跟踪练《细胞膜和细胞核》(含详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