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卷——物质的化学变化
展开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卷——物质的化学变化,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共14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汽油能燃烧 B.钢铁易生锈 C.木材可燃烧 D.水能结成冰
2.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铸成锅 B.动植物呼吸 C.用葡萄酿酒 D.面包发霉
3.下列实验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品红在水中扩散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B | 氧气液化后变为淡蓝色 | 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
C | 镁条燃烧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
D |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具 有腐蚀性 | 水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
A.A B.B C.C D.D
4.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S+2KNO3+3CX+N2↑+3CO2↑,则X的化学式为( )
A.SO2 B.KOH C.K2S D.KHS
5.二氧化氯(ClO2)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广谱消毒剂,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具有强氧化性,可发生反应: ,则X的化学式为
A.H2 B.O2 C.H2O D.H2O2
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作铅笔芯 B.金刚石作钻头 C.用铜丝作导线 D.天然气作燃料
7.阅读下列逻辑关系图,下列化学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单质属于交叉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8.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变化Ⅰ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变化Ⅰ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变化Ⅰ、Ⅱ、Ⅲ都是化学变化
D.反应中各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值是15
B.甲、乙可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1
10.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D.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
11.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B.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
C.煤焦化得到焦炭、煤焦油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12.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石墨导电 C.木炭吸附色素 D.自来水厂投药消毒
1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电子带负电,但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电子
D.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4.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发生化合反应时,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4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2:3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二、非选择题(共8题)
15.为避免被敌方发现,潜艇经常会长时间下潜到海洋的深处隐蔽。艇内战斗人员常用过氧化钠做供氧剂。某同学查阅过氧化钠的相关资料如下:
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粉末状固体,熔点为460℃,沸点为657℃。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答一点即可,下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有______。
16.化学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图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 A 实验中,取下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内的液面上升,这是因为 CO2与 NaOH 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2)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导致的后果是 ___________。
17.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填“1”或“2”);
(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18.下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_______(写离子符号)。
(3)溶于水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_______;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燃镁条放入二氧化碳中,镁条与二氧化碳发生置换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为测定某市售碳酸钙药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为SiO2,与稀盐酸不反应),某同学的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测定生成CO2的质量,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已知:无水氯化钙是常见的干燥剂):
①按图组装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并在干燥管中加入适量无水氯化钙样品,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64.57 g;
②在广口瓶中加入碳酸钙样品,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74.57 g;
③旋紧橡皮塞,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广口瓶中滴加稀盐酸,使样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
④反应结束后,称得装置及装置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570.57 g。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方案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该实验中用稀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而不用浓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中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则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与上述实验计算结果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小”或“不变”或“偏大”)。
21.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在应用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
a.金属硬币 b.铜制火锅 c.铝制导线
(2)铝比铁活泼,但铝在空气中比铁稳定,其原因是_____
(3)工业上用盐酸除去钢板表面上的锈要严格控制盐酸的用量,用量过多会发生反应而损坏钢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损坏钢板的反应_____
(4)高铁的迅速发展对钢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业上经常用“铝热反应”来焊接钢轨,其原理是:,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若焊接钢轨需要50.4kg铁,理论上需要铝的质量是_____kg
2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A装置中有沸石)
(1)装置E中两种仪器(导管除外)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能作为收集装置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入气口为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44g 二氧化碳需要___________g 含杂质20%的石灰石。
(4)使用B装置(无棉花)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收集纯净氧气的适宜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甲酸(液体)和浓硫酸共热制备一氧化碳,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________。
23.如图几种物资在新冠疫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一次性医用三层口罩是由专业两层纤维无纺布和中间一层熔喷布,经超声波焊接而成,能像滤纸一样起到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作用。
(2)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工业上可用氯气(C12)和NaOH溶液反应来制取NaClO,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某兴趣小组对84消毒液和过氧化氢消毒剂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消毒剂,发现大量气泡产生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泡是______(写化学式)。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1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过氧化氢消毒剂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________,与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时起类似MnO2的作用。
(实验2)
①按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过氧化氢溶液。
③把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过氧化氢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误差)见下表: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 140 | 280 | 365 | 370 | 375 |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_______正确”,其依据是_________。
(拓展反思)
①生活中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B.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C.不同的消毒剂可混合使用
D.使用医用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
②“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稀盐酸,若与“84消毒液”混用,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24.工业铁红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
(查阅资料)(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3H2OCO2↑+CO↑+H2O
(2)碱石灰是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能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3)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铁的氧化物 | FeO | Fe2O3 | Fe3O4 |
铁的质量分数 | 77.8% | 70.0% | 72.4% |
(问题讨论)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小组间进行如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1)该实验为了保证进入E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B、C、D中的试剂依次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浓硫酸b.澄清的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称取铁红样品10.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
①若E中充分反应后得到铁粉的质量为mg,则____<m<______。
②若实验前后称得F装置增重7.7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实验反思)(1)如果缺少G装置(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选填“偏小”“不变”“偏大”)。
(2)该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2.A3.B4.C5.C6.D7.C8.C9.C10.D11.C12.D13.C14.D
15.淡黄色粉末状固体(或熔点为或沸点为) 具有氧化性(或能与水反应或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16.(1)
(2) 搅拌,加快散热 (水沸腾)酸液飞溅,发生危险
17.(1)2(2)2H2O2H2↑+O2↑(3)AB
18.产生白色沉淀 CO 硫酸铜 CuSO4+2NaOH=Na2SO4+Cu(OH)2↓
19.CH4+2O2CO2+2H2O 2H2O22H2O+O2↑ 2Mg+CO2 2MgO+C
20.样品的质量为574.57 g-564.57 g=10 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74.57 g-570.57 g=4 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 g
x=9.09 g
所以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0.9%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带来测量误差 偏大
21.b 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 置换 21.6
22.水槽 集气瓶 F b 在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溶液变浑浊 125 2KClO3 2KCl+3O2↑ 当E装置导管中有连续而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A
23.(1)过滤(2) +1
(3) 催化剂 一 推入相同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体积越来越少 AD
24.cba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3CO+Fe2O32Fe+3CO2或4CO+Fe3O43Fe+4CO2或CO+FeOFe+CO2 7.0 7.78 72% 偏小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阶段测试02物质的化学变化(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西中考化学专题突破提升【滚动迁移】课后小卷·课题16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生活,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实验探究题,定量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中考化学总复习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阶段测试02物质的化学变化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