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备课ppt课件
展开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武人统治政权分立更替频繁社会动荡
最有能力统一全国的君主,却英年早逝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阅读书本p28找出以下内容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赵匡胤,曾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掌管殿前禁军。柴荣死后,七岁的恭帝即位。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
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高呼万岁,拥立他为皇帝。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北宋没有实现大一统,只是局部统一
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材料2: 枢密院调发军队必须“御前画旨,下殿前司,然后可发”。
枢密院掌调兵权,三衙掌统兵权,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
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
“京师屯十万,足以制外变;外郡屯十万,足以制内患。” ——王明清《挥尘录余话》
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驻军原则,皇帝牢牢控制军队。但地方军力弱小,造成宋代军队积弱的原因之一。
影响: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也削弱了军队的 战斗力。
(三)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分化事权增加宰相人数,增设副宰相若干人,分行政权。
设立多重机构: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相互牵制)
上因谓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宋会要》提及:“国家所置诸路转运使,即汉刺史、唐观察使之职”。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地方官僚机构臃肿。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宋朝采取的集权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积极:中央集权得到强化,皇权大大加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消极:削弱了地方实力和军队的战斗力,造成了北宋官僚机构臃肿。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军人跋扈,是紊乱政治的根本,也是引起祸患的原因。……地方势力集军事、行政和财权于一身,对于中央来讲,地方已尾大不掉。一场兵变使唐室不能复振。及至宋代,割除唐朝弊端,抑制武将而由文人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吕思勉《中国通史》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的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朝为何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措施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
措施2:牵制武将的指挥权
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措施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制
表现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劝学诗》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科举制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推动了宋朝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有人认为宋朝重文轻武是不重视国家军队,轻视武备。你认同吗?
不认同,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巩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积极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政府机构重叠,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却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范仲淹(989-1052)
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开启庆历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阻挠。1045年初,范仲淹等改革派被贬,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失败。
王安石(1021-1086)
读材料,说说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
材料三 北宋与辽和西夏屡次发生战争,后分别同二者签订协议,每年交其“岁币”“岁赐”。
材料一:“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9785员,今内外官属总17300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 ——(宋)包拯奏报
材料二 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宋神宗(1048-1085)
宋神宗1067年即位,次年改元熙宁。1069年任用王安石变法,故此次变法又称为“熙宁变法”。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军事力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宋建立,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军事方针,先南后北,“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合作探究一,北宋实现局部统一,杯酒释兵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完整版ppt课件,共1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红色字体均需背会,北宋建立,改革后,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启示求变“保”天下,梳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