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案
展开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区域特征
本课题目 |
| 授课教师 |
| ||
学 科 |
| 班 级 |
| ||
教学目标 | 优化地理图像教学,初中地理教师要发挥地理教科书的地理图像作用,能从图像中获取地理知识。教师在授课时心理要有数,哪个图表反应哪些理信息,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看地理图像图表,这都是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具有的教学能力。 | ||||
教 学 过 程
| 教学环节 | 成果体现 | |||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青藏地区的风光图片若干,问:请你谈谈对青藏地区的印象? 下面就让我们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旅行之前,熟悉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 二、教学过程 (展示教学目标) 承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祖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下面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5页内容,并结合图9.3“青藏地区的地形”思考一下问题: 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2.青藏高原的地形及显著的地形特征。 3.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气候特征。 4.太阳辐射强度。 5.突出的自然特征。 一、世界屋脊 学生读教材图文资料,自学、探讨并回答: 1.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三座山脉。 2. 地形:地形以高原为主。在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谷地和盆地。 课件依次展示柴达木盆地、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学生在教材图中圈画主要地形区) 概括青藏地区显著的地形特征: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3. 气候 (展示全国气候图)读图发现,青藏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 (展示高原山地气候的直方图)读图可总结出气候特点: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 4. 太阳辐射: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有著名的日光城——拉萨。 5. 显著自然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可概括为“高寒”。 (承转)了解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旅游吧。 出行时间:暑期 出行方式:乘火车(青藏铁路) 携带必备品:选择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携带物品。(提问)说说你准备的物品和原因? (学生)物品:主要有棉衣、墨镜、太阳帽、防晒霜、氧气袋等。 原因: 棉衣:因昼夜温差大,可以御寒。 墨镜、太阳帽、防晒霜:防紫外线。因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烈。 氧气袋:海拔高,空气稀薄,容易缺氧。 (概括)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必需物品,沿着青藏铁路线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吧。(提供“青藏铁路沿线景点分布图”)。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 (提问)请读教材88页有关图文资料,思考如下问题: 1、青藏地区的农业以什么为主? 2、畜牧业分布的两大牧区和主要的畜种? 3、两大河谷农业区及主要农作物? (学生自学并回答,教师概括补充) 1. 青藏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出示中国四大牧区图)学生读图找出我国四大牧区,并指出:位于本地区有两大牧区,分别是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且这两个牧区分布着高寒牧场,属于高寒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臧山羊等。 (读图)引导学生读“牦牛”的图片,观察其生理特征,并分析原因。 学生:牦牛体矮身健,主要适应青藏地区高寒、缺氧、低气压的自然环境。 (读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青藏地区的两大农业区——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拓展提升) 1、河谷农业分布的原因? 2、从光照和温差来分析发展河谷农业的优势? (合作探究)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主要妖因素是热量不足。而农业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1)地势较低,气温较高;(2)地形平坦,土质肥沃; (3)紧靠河流,水源充足。 (归纳)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所以青藏地区喜温凉的农作物(如青稞、豌豆和小麦等)可以很好的在这里生长,且产量极高。 (承转)在旅行的过程中,要注意感受西藏地区的民俗风情(主要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考虑) (学生)自学回答 1. 衣——藏袍:主要适应当地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6页阅读教材“藏袍”)。 2. 食——酥油茶、青稞酒、糌粑以及牛羊肉等。(因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3. 住——牧区的牛毛帐篷(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农区和城镇的平顶碉房(就地取材,防寒保温)。 4. 行——传统交通工具是牦牛和藏马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
动人的画面,震撼的场景,多媒体营造探究情景,, 在思考中进入新的学习领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动机。
通过分组探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师引导下自主的思考, 学会了区域地理环境位置、范围及地形的描述方法,以及读图分析地形特征的能力。 1.培养地图的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读图概括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文字材料和图形的能力,养成学习地理学科的独特方法和习惯。
通过阅读相关图表材料,训练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并说明地势高对气候资源各方面的影响。最终理解地形在青藏地区独特环境形成中的主导作用。 1.训练和培养学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必须具有的读图描述能力、说明地理事物形成原因的空间联想、分析能力。 2.分组探究可充分调动学生表现欲,强化集体荣誉感 3.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法。
培养学生即时巩固、当堂达标的意识。
贴近生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 ||||
反思 | 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研究和学习内容的呈现、方法的使用、成果的展示等方面无所不在。“图像化探究学习”,针对地理学科的突出特色,以地理图像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载体,比以概念为中介的逻辑思维方法更具鲜明生动和形象直观的特点,不仅提高了学习地理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 ||||
2020-2021学年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