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时间 课时1课时 教师姓名 班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说明人体能量的供给。2、说出体温的概念及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二、能力目标 学会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身体健康。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主要是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人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供给,学习人体能量的供给过程,才能深刻理解人体的营养供给、物质运输及呼吸等内容。以多媒体视频和课件做补充,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人体能量的供给过程。学情分析 此年龄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问题。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感知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的存在。教学重点 说出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教学难点说出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教学方法 启发引入,分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观看视频。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具准备 体温计,多媒体课件,小动画。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师生合作完成高抬腿运动,通过采访运动后的感受,说明运动及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从而引出“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展示“学习目标” 配合老师完成运动,说出此时的感受 朗读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 人体能量的供给 回顾旧知,激发新知:结合多媒体课件构建知识体系提问1、人体需要的能量首先来自环境中的什么?为什么?用面包(食物)直观形象的说明食物的作用及发挥的场。 讲述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内的变化。提问2、参与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氧气的以及到达细胞的过程。 总结概述人体能量的供给过程 播放小视频 展示多媒体课件:活动一、人体能量供给引导分析,利用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活动任务由热价引出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主要的贮能物质。讲述能源物质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的用途 用于生命活动(板书)能量 用于维持体温二、体温(板书)讲述体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及部位,展示多媒体课件 活动二、测量体温列表记录各组的测量数据,计算出全班同学腋窝、口腔的温度平均值 腋窝:36.8℃ 口腔:37.2℃ (板书) 直肠:37.5℃ 分析说明直肠处温度接近人的实际体温临床研究表明:腋窝温度高于37.4℃,示为“发热”讨论:“发热”对人的影响。播放小动画:说明体温维持稳定的重要性。 展示PPT: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随堂练习:思维拓展: 思考,回答。 描述食物进入人体 细胞的复杂过程 构建知识体系 跟着老师把人体能量的供给过程理一遍 观看,记忆,加深理解 分组讨论交流阅读课本资料一、二,完成活动任务 听讲,记忆 听讲做好课前准备,测量记录自己的腋窝、口腔处温度,小组统计,算出口腔、腋窝的温度平均值,完成活动任务 积极发言,说出“发热”的感受 观看视频 讨论交流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锻炼学生综合理解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阅读表格的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激发兴趣 通过亲自体验常量体温,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加强体温稳定的重要性 激发兴趣 关注身体健康 强化知识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1、 人体能量的供给 用于生命活动能量 用于维持体温 2、 体温 腋窝:36.8℃口腔:37.2℃ 直肠:37.5℃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